论语十则(精选好句32句)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2、(赏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论语十则)。
3、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论语十则)。
4、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6、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7、一个人若想学会滑冰,那么他一定要做好在冰上摔跤的准备。
8、 弱水三千,只取其中一瓢饮,就足以值得我们思索。请选取《论语》中你所欣赏并且有感悟的一则话语进行阐发,表达你的感想。
9、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10、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11、白话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1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3、仿照上述分析,尝试赏析解读下列《论语》名句。
14、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时就引以为鉴。”(《述而》)
15、 (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
1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18、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然而到了年终时分,时光的感觉乍然出现。它短促、有限、性急,你在后边追它,却始终抓不到它飘举的衣袂。它飞也似的向着年的终点扎去。等到你真的将它超越,年已经过去,那一大片时光便留在过往不复的岁月里了。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1、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2、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
2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24、 翻译: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5、 (译文)孔子说:“君子重视和谐而不强求完全相同,小人强求完全相同而不重视和谐。”
26、 (译文)孔子说:“君子端庄而不争执,会群而不拉帮结伙。”
27、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有信心、有勇气,腔子里有热血,灵魂里有真爱。
28、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29、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在不断的学习感悟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30、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