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精选好句104句)

2023-05-21 03:51:59

苏霍姆林斯基

1、人生下来是为了在自己身后留下痕迹,永久的痕迹。(《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75页)

2、我这样的担忧是有依据的,的确有老师连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不愿完成——苏霍姆林斯基还要求教师一年写两份计划呢——一份是教育工作计划,一份是授课进度计划。可见应该反对的是过量且没有实际意义的公文,而不是排斥一切应该有的写作,但有的老师一听学校要求交材料,便大叫“负担重”,对他们来说,就连备课写教案都是不应该的,不是前段时间还有人呼吁废除手写教案吗?

3、一个人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世界,从而获得了最高的乐趣――进行创造的乐趣,劳动的道德意义就在于此。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教育。如果少年们不是从童年起就习惯于劳动,那么对他们来说,就谈不上什么劳动的乐趣。(第三卷633页《公民的诞生》)

4、的确,如李镇西言,“帕夫雷什中学是宁静而朴素的”,也许,这才是最难以描摹追寻的重要“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5、只有当教师与孩子们“志同道合”时,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一致性。

6、他甚至说:“我们全校教师有一项规定,教师在上课以外参加其他活动(包括教学法研究会、校务委员会的会议、课外辅导工作)的时间,每周不得超过两次。”(《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2页)

7、死记硬背那些书本上总结出来的现成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来源于生活实践,不以对事实的分析为基础,这就必然导致学生不会运用这种知识,而不能运用的知识,反倒成了他们的沉重的负租,会给他们以后获取知识带来诸多困难。这就会形成一个怪圈:学生积累的知识越多,他们继续学习的困难就越大。

8、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既有关于教学基本理论的论述,又有各个教学环节的体经验介绍和建议,基本上构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论。他从智育的基本任务出发,要求正确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两对矛盾,即教学——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促进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中,完成目的,实现和谐发展的总任务。

9、必须让少年去经常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大自然中生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781页)

10、关于德育,他明确指出,“和谐全面发展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他特别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精神空虚是人的最可怕的灾难”。要求教师和家长尊重儿童的人格,全面关心儿童。他说:“如果有人问我,生活中什么是最主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爱孩子’。”

11、真正的教育是从教育者的素质开始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773页)

12、这本书记述作者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苏霍姆林斯基)。

13、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

14、◆ 笑哭了!50句老师经典语录刷爆朋友圈!看到最后却流泪了…

15、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16、要培养青少年与种种不良作为作斗争的精神:我们认为,培养公民与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作为作毫不妥协的、积极的斗争,这是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孩子们看到了浪费现象和随便对待公共财产的行为,看到了懒懒散散、无所事事、阿谀奉承这样一些恶劣行为,却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那是不能容忍的。

17、当年这段话带给我的心灵冲击,我现在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近四十年后的今天,重读这段话,我心中依然激动不已。

18、那种在任何事情上都不显示个性、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谁都不惊扰,既不让人操心、也不惹人不愉快的孩子,是最棘手的孩子。

19、所以,这也正是我的担心:我们现在呼吁给老师们“减负”,那么如果真的“减负”成功,老师们拥有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做什么呢?

20、本书介绍的和青年校长的这些谈话,曾发表于1965—1966年的《国民教育》杂志。这些材料引起了学校领导人的兴趣。

21、(2008年9月,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办公室。)

22、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教育的艺术》第73页)

23、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给教师的建议》第7页)

24、但是,请容我“书呆子气”地傻问一声:为什么今天中国的校长,就不能有当年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自主权呢?

25、美能磨练人性:一个人如果从童年时期就感受到美的教育,特别是读过一些好书;如果他善于感受并高度赞赏一切美好事物,那么,很难设想,他会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卑鄙庸俗、贪淫好色之徒。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入微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感悟越深刻,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

26、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08页)

27、一刻也不能忘记,学生的使命是培养有教养的、爱好劳动的、忠于祖国的公民,也就是培养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准备把自己的道德传给自己的子孙,使后代人的精神世界更为完善。(第一卷729页《培养集体的方法》)

28、在2017河南教师成长学院“成长之夜”上,闫学班学员展示风采

29、使一个人想成为好人,想竭尽自己全部力量,在集体中树立自己,显示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的公民,诚实的劳动者,勤奋好学的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研究者,为自己的人格的尊严而感到自豪的人。这就是我们需要做到的。

30、《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创作的小说作品,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31、其次,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在喧嚣的教育现实中安静下来,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几年,我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学校召开家长会,要求每一个孩子都端一盆洗脚水,跪下来给父母洗脚。接下来出现了同样的一幕:孩子忽然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懂得感恩了;父母忽然意识到孩子懂事了、乖巧了、孝顺了;孩子和父母紧紧拥抱,热泪盈眶……

32、作者在把杂志上的文章整理成书时,增加了关于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一章,对其余各章也补充了一些新材料。

33、01 直言不讳答网友:我不会接受任何道德绑架

34、星期天,我去逛书店。在玻璃书柜中(那时还不兴开架售书),我看到了一本薄薄的《要相信孩子》,作者是苏霍姆林斯基。也许是这个朴素而亲切的书名吸引了我,我请营业员把书给我翻翻。随便翻了几页,我便被里面极其平易而又极其优美的文笔所打动。一看定价:0.31元。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

35、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

36、帕夫雷什学校最突出的特点,是苏霍姆林斯基创设的一系列与自然和生命有关的校园活动,在自然环境中开展自然课、生物课、各种种植养殖的活动,因应时节举行种类繁多的春天节、面包节、母亲节、女孩节、歌咏节、鲜花节、苹果节、云雀节、“诗歌节”、故事节、冬天节、庄稼节、铃声节、音乐欣赏节、森林运动会、户外旅行等等。这些活动延续至今。在这个秋天,我们赶上了庆祝丰收的“面包节”,看了形形色色的面包展示,以及围绕面包的学生歌舞。苏氏另一个重要的关注,是家校互动,是教育家长,让家长参与辅导、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校长告知,苏氏创立的高中的《家庭道德》课也仍在开设,家长可以参加。

37、使年轻人深信:知识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你将来的职业,或考上大学,而是为了你能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

38、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把学习当成学生的唯一活动领域,那在实践中是极其有害的。

39、作为一个教师、一个教育者,我曾力求把人类许多世纪以来所创造和取得的精神上的可贵品德――对祖国和自由的热爱、对人压迫人和人奴役人的现象的不妥协精神、为人们的幸福和自由这些崇高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的意愿――注入到那些幼小的心灵中去。(第三卷305页《我把心给了孩子们》)

40、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直击当下中国教育痼疾、最具针对性的就是这些了:

41、在激情的促使下,孩子们随时准备立即采取某项行动。要知道,儿童的心灵才刚刚开始为他人的忧而忧,为他人的乐而乐,因此不让他们心中这股炽热的感情冷却,而让它流入人们的心中是那么的重要啊!我以为一个教育者的职责就在于使孩子们在道德方面表现出来的这些感情日益加深并永远保持下去。(单行本《关心孩子的成长》43页)

42、因为在我们教师这一行业里,教育者是能施影响于他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具体体现为对学生的爱。教师不爱学生,无异于歌手没有嗓音,乐师没有听觉,画家没有色彩感。

43、《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作的短文,文章题目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44、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给教师的建议》第231页)

45、使孩子成为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很重要:我们努力使每个男女学生不仅成为坚强、勇敢的人,而且还要成为温情、亲切、富有同情心和温柔的人。一个孩子越坚强,越富有成人的性格,使他成为一个细腻、善良和温柔的人就越发重要。……只有出于善良之心而日益增强起来的精神力量,才能使人产生那种创造美的高尚情操。

46、我坚定地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给教师的建议》第391页)

47、不要扼杀儿童心中想把最珍贵的东西给亲人的意愿:其实,每个儿童都有把最珍贵的东西给父亲和母亲的意愿。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小孩子,你就会相信这一点。十分遗憾的是,许多父母由于不懂得自己孩子心中产生了爱的萌芽,而扼杀了孩子们心中这种崇高的激情,自愿地拒绝孩子们准备为他们做的好事。

48、低年级阶段的主要任务还是教会儿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588页)

49、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不可能独自承担起最精细、最复杂的造就人的任务。

50、另外,关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超前性”,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不认为苏霍姆林斯基有什么多高深的理论,他的好多思考都源于教育实践,源于常识。比如,当苏共中央提出批判儿童学心理学的时候,他公开反对,而反对的理由就是基于这样的常识:我们教育儿童培养儿童,和儿童打交道,怎么能不够研究儿童学心理学呢?如果作为教育者居然不研究儿童心理学,是不可思议的。

51、在学校的学习不应当是终结性的,而是人们在整个一生中全面教育的开始,智与美日臻完善的开始。(第五卷584页《我的教育信念》)

52、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53、另外,苏霍姆林斯基发现:“教师还不得不花大半的业余时间,去给学习落后的学生补上以前荒疏的功课。”(《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1页)他认为:“要使教师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必须使学生按时完成他们应该完成的事情,及时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特别是掌握实际的技能,因为没有这些技能他们就无法学习。”(《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1页)

54、任何时候也不要满足于一般成绩,要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867页)

55、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56、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57、可贵的是,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将这些浸满了爱与智慧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了下来,而且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梳理。所以,我们今天才能够有幸读到他的这些动人的文字。他撰写的41部教育论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等文艺作品,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教育体系。他的成就强有力地证明了他自己的观点:教师走上教育研究的道路后,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

58、我们的许多麻烦的根源,就在于人的表现的片面性、畸形的单方面性。在许多学校里,人的表现的唯一领域就是对他的知识的评分,就是他能接近学校里所定的那个最高限度的程度。已经牢固地形成了一种习惯的看法:一个人得了好分数,他就是好人,得了坏分数,他就毫无用处。

59、我相信,绝大多数老师除了用于正常的娱乐、健身、旅游或自己特殊爱好,比如画画、弹琴、钓鱼——这是理所当然的——之外,还会同样理所当然地用于阅读与写作、思考与研究,尤其是阅读。

60、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61、首先,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拨开了当下教育的迷雾,回归了教育的本质。苏霍姆林斯基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起点是人,教育的终点也是人。而人是复杂的、多样的,不管一个人的生命起点是怎样的,教育都有责任帮助他找到自己热爱的美好领域,让他带着感激的深情离开学校,走上自己的生活道路。因此,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主张。

62、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牢记着亚里斯多德的那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63、在苏霍姆林斯基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好教师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同时也感受到做一个好教师只有爱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智慧,否则,教师就成了只会照料孩子生活的“保姆”。所以,从他著作里呈现的大量教育案例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教师的悲悯和慈爱,还能看到教育的智慧。

64、图书是知识不可缺少的源泉,是你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的源泉。(《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65、1995年,机会来了。当时我刚刚送走高95届一班,因为这个班高考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辉煌成绩,所以我也就被许多人认为是抓“应试”还“有两下子”。学校为了留住“优质生源”,安排我教初一“实验班”——其实就是由全年级成绩最拔尖的学生组成的“重点班”,然后将这个“重点班”一带六年,送到高三。但我觉得这不是真正的实验,于是我给学校提出:能否在同一次分班考试中,将最差的学生编一个真正的“实验班”,以集中精力“因材施教”,探索教育“困难学生”的规律?最终学校采纳了我的建议:组建了一个集中全年级“差生”的“实验班”。那几年,我一个人同时担任两个分别由“优生”和“差生”组建的“实验班”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学生总数131人。

66、学习的热切愿望,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学习活动最重要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12页)

67、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教育的艺术》第178页)

68、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帕夫雷什中学》第10页)

69、好老师应该有开放的心态,永远学习新的东西,不要把自己的教学限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现在这个时代,早已把学校拓展成了跨越时空的地方,校园是封闭的,可学习是开放的。生命有止境,寻求无尽头;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唯有摆脱心灵的枷锁,谦逊向上、放宽眼界,才能冲破自我、不断前进。

70、▪ 人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快乐和幸福如果得到的越容易,那么他在成年的生活中就越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

71、集体的智力财富之源首先在于教师的个人阅读。(《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66页)

72、一个人的个人需要越是反映社会发展的利益,则他的动机就越高尚,他的道德水平也越高,其行动也越自觉。崇高的思想动机,是形成具有坚强意志和高尚道德的人的重要前提。(第二卷36页《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73、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

74、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因为用于备课的时间太多;而为了让花在备课上的时间尽可能少,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读书。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减负”的逻辑。

75、《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作的短文,文章题目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76、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如果缺少真正的阅读,缺少那种震撼他的理智和心灵、激发他去深思生活和考虑自己前途的阅读,那将是很大的不幸。我们应当尽量让好书成为青少年的朋友,并使他们每天都跟这个朋友单独相处,哪怕一天只有一小时也好。”(《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97页)

77、我们是否能怀着一种平静的心情,为了乌克兰和全人类的未来,再次走近苏氏教育?

78、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给教师的建议》第98页)

79、针对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视家长工作,花了大量的精力来提高家长素质,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并进行教育技能培训。为此他专门办了家长学校,教育和培训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家长,甚至孩子还没上学,帕夫雷什中学便要求即将就读的孩子父母参加家长学校。这个学校都是晚上上课,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和他的同事给家长们开设相关课程,这些课程涉及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甚至病理学方面的常识。他还专门写了一本《父母教育学》,指导年轻的爸爸妈妈如何教育孩子。这些做法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家长关心自己的子女的教育,就可以给教师空出时间来。”(《和青年校长的谈话》赵玮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第81页)

80、答:非常难非常难。难的原因,还不仅仅是时代和国情的不同,而主要在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环境还有我们对教育自由的宽容,让我失望。这让我想到了今年四月四日清明节那天我在陶行知墓前的感慨。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残酷,太不人道,教育的自由度也太小。当今中国,除了在教育规模、教育普及和教育硬件方面,远远超过陶行知时代之外,其它方面全面退步!现在媒体在宣传“辉煌六十年”,可是在教育方面,我个人认为,六十年来实在乏善可陈,不说其它的,就说现在我们公认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师,哪一位不是民国教育的成果?陶行知的思想,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我们今天读来简直就是梦一般美好而遥远。但是我们许多教师依然没有放弃苏霍姆林斯基,继续在自己的实践中,尽可能地践行他的教育思想。

81、没有家长学校,我们就不能设想会有完满的家庭、学校教育。(《给教师的建议》第398页)

82、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83、请你毫不犹豫地在每一节课上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掌握新教材吧!(《给教师的建议》第35页)

84、◆ 有这7个特质的老师,会越来越好!最后1个特别重要!

85、四十年来,苏霍姆林斯基每时每刻都注视着我,而我对这位不朽的教育家始终一往情深。我学习他对学生的挚爱,学习他对教育的执着,包括学习他坚持不懈地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与思考。后来我在写有关教育论文或著作时,我的行文风格也散发着一股浓浓的“苏霍姆林斯基味儿”——夹叙夹议,朴素自然,将自己的教育思考融汇于一个个教育故事之中;甚至我的第一本专著《给中学生的一百封信》,在体例和书名上都是模仿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更不用说我的《爱心与教育》《李镇西校长手记》《教育的100种可能》……

86、好老师首先要热爱孩子,把跟孩子交往当做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像朋友一样关心和了解他们,要记得,我们也曾经是个孩子。

87、真正的教育,不是从高处降至地上,而是登上童年微妙的真相之巅。是登上,而不是降下来。不要过分迁就儿童,不要适应儿童兴趣的“局限性”,而是要做一个聪明的导师。(第二卷826页《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88、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人生无价的财富。(《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45页)

89、学校奉行的教育哲学是:“人——是最高价值”,“教育学——是人学。”教育目标是培养“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其他的一切都是手段。针对五六十年代苏联关于“科技时代”、“数学时代”、“电子世纪”、“核子世纪”等流行的说法,苏霍姆林斯基鲜明地提出,当今首先是“人的时代”、“人的世纪”!卡娅说“正是我父亲,第一个把‘人性’引入了苏维埃教育。”苏氏夫人说,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90、要让孩子看到、珍惜、爱护人的心灵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

91、他并不是孤立地研究教育,而是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他的目光首先对准的是一个人,不只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或手段,他所关注的,始终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使他的教育境界远远超过了一般的教育家,而使教育真正进入了人的心灵的宇宙。

92、那种连续记录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给教师的建议》第123页)

93、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94、科学的发展,国民道德的进步以及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关系的建立,都取决于学校。(《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89页)

95、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

96、再重复一遍:“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这话击中了今天中国某些学校的要害。

97、学习吧,因为学习是一种福利和幸福。(《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第123页)

98、要记住,你给人们带来快乐就是你最大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931页)

99、智育对于人之必不可少,不仅是为了劳动,而且是为了精神生活的充实。……如果智慧只是被训练去从事狭窄的职业劳动,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贫乏、沉闷、远离共产主义的理想。

100、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人在精神生活的其他领域里得到表现,以树立自己的尊严,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自豪感:我所创造的东西,我在某一件事上表现了自己某方面的力量,我能够克服困难,我能够在最艰苦的斗争中成为胜利者。”

101、读到这些文字,我感到是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对学生爱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把难题当课题,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最重要的启发之一。当时我就一种冲动,如果我也有一批这样的“科研对象”多好!

102、可见苏霍姆林斯基是非常注重教师的个人生活质量的,绝非要老师们都“无私奉献”。苏霍姆林斯基分析,教师之所以没有时间,除了我前面说的那些原因(家长不配合、差生太多、文牍主义盛行)之外,还因为有的老师花在备课上的时间太多,以致占用了太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103、问:你认为我们今天能够实践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感恩语句简短唯美(精选好句49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