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义丰富的句子有哪些【100句】
一、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义丰富的句子
1、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闪出”写出了哈尼小姑娘们动作的轻快、活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体现了她们活泼、快乐的特点。
2、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的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简陋:简单粗陋不完备。
4、(1)第三自然段:修改文章;
5、这篇文章是如何表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的?请举例阐述。
6、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
7、本文所叙事情虽小,但是小事情见大品格;所忆的内容多且杂,既写作者亲身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转述和评价,因主旨统摄,并不觉得散乱,人物形象因这些片段和细节真切丰厚起来。
8、文章中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以下几件事:
9、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
10、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11、(5)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
12、张中行和他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13、商酌zhuó:商量斟酌。
14、第三段主要讲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方面中的修改文章的事例,生动形象的写出叶圣陶先生谦虚的特点。
15、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16、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17、译文是: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18、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素养目标是“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语中,编者对“略读”的解释: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编者又对“略读”做了说明:略读就是有重点地阅读,目的性阅读,阅读的目标是“粗知文章大意”,不必咬文嚼字,“不必开掘许多‘微言大义’”。
1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名人名言
20、(1)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含义丰富的句子有哪些
1、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2、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们从文中所写的小事中洞察到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也学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本文,同学们能像叶先生一样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3、先生是称呼,字面的意思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龄比自己大的人;另有先接触陌生的事物的意思,引申为先接触陌生事物的人,所以古代称别人先生有向别人学习的意思,达者为先,师者之意。后延伸为对人的一种尊称。
4、道元禅师接着说道:“是啊!可是,你为什么非要顶着烈日干活呢?”老和尚笑了笑,道:“现在的阳光正好,此时不晒,何时才能晒呢?”道远禅师听后,恍然大悟,所谓“言易行难”正是此理。
5、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述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然后分别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记叙。在分述叶圣陶先生这两方面的品德过人之处时,作者并非通过空乏的议论,而是通过一件件具体鲜活的事例来再现人物,使人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动人的情感力量。
6、“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第一个悬念。
7、写“我”的梦境有什么作用?
8、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9、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缘由。
10、叶圣陶在写作方面追求明白如话,写出来要让人看得明白,他心里装着的是读者。叶老还常提到“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说的是行文要力求简洁,不累赘拖沓。这些主张是叶圣陶针对现实中的不良文风提出的。
11、第二段——《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这既是对叶先生的性格概括:儒,又是对叶先生的赞颂:孔老夫子都没做到的,他做到了。
12、明确:一方面,行文平易,如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内涵深厚,如引用了一些古代名句,增强了文章的厚度。举例略。
13、品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希望“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应该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领会叶先生的“深重的苦心”,踏踏实实做学问,并要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错误。
14、在你的文章中找一找你感觉是累赘的句子,修改后对比一下并和大家分享。
15、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16、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
17、《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选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主要情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18、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19、《驿路梨花》是彭荆风于1977年秋写的,当时,党中央重新提出要学习雷锋精神,作者记忆的闸门也被叩开了,他想起了许许多多边疆地区的朴实的人和事,想起了那深山大岭里供旅人方便的小茅屋,想起了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彭荆风拿起笔来,写就了《驿路梨花》。
20、目标导学三:学习“写话”风格
三、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赏析句子15个
1、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2、结尾处引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诗句,有何作用?
3、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4、正所谓,道不可空论,德不可坐谈。道德修养贵在躬行,难也在躬行。
5、文中有哪些句子简洁明了地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这些品质?找出来读一读品一品,谈谈你的看法。
6、第1段的“罩”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7、示例:“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8、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9、文章开篇言简情挚,写听到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那“繁碎而响亮”的鞭炮声,在作者的感受里,是悲上加悲的,接着回忆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在他领导下编写课本。
10、目标导学二:品析含义丰富的句子
1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
12、不妥tuǒ:不好,不合适。
13、语句示例: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14、日本的道元禅师曾到中国访师求学,并于浙江天童寺内修行。一日午后,他在经过走廊的时候,看到有个老和尚正在骄阳之下晒香菇。
15、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待人厚修改文章
16、恍惚:不真切,不清楚。
17、(3)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18、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1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原文中的4句论语句子是: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言简情挚,在对叶圣陶的回忆中,表现出叶圣陶先生是律己、正心、修身的形象,质朴蕴藉,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第六到第八自然段。通过大家对叶圣陶精神品质地概括,我们了解到先生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地品德,作者在叙述中不仅加入自己的评论,还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意思是: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四、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景仰之情。
2、从“坚决”两个字中可以看出,叶先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可妥协的。
3、(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4、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5、《叶圣陶二三事》的“思考探究题二”是这样设计:
6、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晚年,记得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7、1951年初,张中行从贝满中学走入了出版社。叶圣陶不久就发现了张中行的价值,他意识到出版社来了个人才,他发现张中行对文字敏感,在史学、哲学、文学上的知识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对词语的运用、标点的排列,都有一套逻辑,不喜欢多余的词语和无趣的话,把握文体也有一套本领。所以叶圣陶很信任他,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让张中行可以按自己的看法改动作品,比如自己的童话作品集,放手让张中行编。1988年,张中行获悉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写下这篇回忆叶圣陶先生的文章。
8、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
9、人物纪实性散文的最突出的文体特征是既有对人物事迹的描述,也有对人物品质的概括,即在“所叙之事”与“所议之理”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就要着重分析人物事迹与人物品质之间的联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后“思考探究”的第一题是:“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这道题就是对人物纪实性散文文体特征的揭示。
10、诲huì人不倦juàn: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1、语言描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直爽,对待工作的时候并不拘泥于情面,不厌其烦,努力工作——待人厚。
12、从“坚决”两个字中可以看出,叶先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是严格的,不可妥协的。
13、“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4、日常交往守礼敬人
15、叶圣陶先生不仅有为人宽的一面,还有严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他不仅做人这样,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也是一丝不苟,能以身作则。作者引用叶圣陶多次说过的用语主张:“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16、(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先在段首用议论句表明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品德,然后用事例加以佐证。点拨: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清本文思路,应抓住各段中的关键语句来分析。
17、由于课件内容较大,这里只展示一部分,需要资料的家长和同学请按下方步骤领取!
18、②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19、《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扩展资料叶圣陶先生逝世后,作者写这篇文章,一则表达自己敬仰、怀念的心情,二则作为对叶圣陶先生的纪念。
20、(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我的看法: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五、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重点句子赏析
1、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什么启发?
2、(2)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能够看出他在生活方面随和的品性,易于相处;但是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对比突出了先生的这种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3、“描”这个字的解释为“依照原样摹画或重复地画”,“描”与“改”不同,“改”是直接更改,这一个“描”字就能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绝不草率了事的做事态度,同时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4、“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5、有几句是描述叶圣陶先生的为人的,我再101教育PPT上有看到: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6、(1)“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用“单一的儒”来评价叶圣陶先生,为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定下基调。
7、文章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8、拖沓tà: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
9、这句叙述话语,用简洁的语言不厌其烦地列举叶圣陶先生送客人、告别时的动作。看似是普通的叙述,但仔细品品,在详尽的描写中,却蕴含着作者对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景仰之情。
10、请说说“凡是……无不……”的作用。
11、(4)第六自然段:会上发言。
12、感受“小事件”中的“大品格”,学习叶老先生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
13、不过,在投身实践的过程中,同样还会有快乐相伴。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它不会出现大喜大悲的起起伏伏,永远都保持着那份平和与安宁,这不仅是对人生的享受,也是对大道的感悟。
14、(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我的看法: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15、叶圣陶先生逝世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由,一则表达自己敬仰、怀念的心情,二则作为对叶圣陶先生的纪念。文章主要说叶圣陶先生是对人平等的人,他尊敬任何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
16、道元禅师就同情他道:'你怎么不将这种工作交给年轻的弟子做呢?”老和尚答道:“别人毕竟与我不同啊!”
17、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18、作者记叙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19、简洁。因为不简洁就会使文章既累赘又别扭,还违背常理。
20、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罩”在这里是“笼罩”的意思,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悲哀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