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精选好句49句)
买椟还珠
1、白话释义: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
2、商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木匠,为珍珠做匣子。匣子的雏形刚刚做好,木匠就用桂椒香料把它熏得香气扑鼻。
3、买椟之人应是一位注重欣赏艺术的人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所欣赏的“价值”是盒子的艺术美,而不是世俗认可的价值。所以他应该是一位非凡的现代艺术家或艺术收藏家。
4、 作者在文中的意思是想表明这个楚国人为了推销自己的宝珠,其营销手段过于花哨反而使人不再注意他真正的商品,而在意修饰之物。“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5、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卖珠宝的商人,他经常来往于楚国与郑国之间,做些珠宝生意。
6、买椟还珠,意思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却退还了其中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7、(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典故买椟一个盒子,也就是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在盒子外面点缀上玉珠和玉片,装饰上名贵的红色宝石,再填上翠鸟的羽毛,看上去精美无比。
8、释义:去掉粗糙的、无用的,留下精华的、有用的。
9、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看待事物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看外表,不看本质。
10、出处:现代·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11、反裘负薪: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12、有个郑国人路过,看见这个盒子如此精美,爱不释手,拿在手里看了半天,最后终于出高价将盒子买了下来。
13、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14、像这类买椟还珠、舍本逐末的事,他没有少做啊。
15、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16、现代还用作比喻花很高的资本取得了更少的回报,卖椟的人用一个椟得到了珠。
17、买椟还珠出自《韩非子》,原意是买来珠宝而只留下漂亮的盒子不要里面真正价值高的珠宝。经常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其中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18、可是他刚走了没几步,却又折回来了。珠宝商以为他改变了主意,想退掉珠宝。谁知那人走到珠宝商面前,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珠宝递给珠宝商说:“刚才走得匆忙,竟然没发现盒子里有颗珠宝。这肯定是先生您放到里面去的,我是专程来归还珠宝的。”
19、出处:现代·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20、(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1、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 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22、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又回来了,珠宝商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他想完,郑人已走到其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将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他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他,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木盒子,一边往回走。
23、释义: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24、白话释义:所以百姓放弃本职工,种田的人不足一半,虽然赏赐给贫民田地,但是他能仍然贱卖给商人。
25、这个富豪毫不犹豫,立刻取出钱买下了。大富豪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颗珍珠,便把珍珠拿了出来。
26、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27、⑤缉装饰边沿。翡翠(fěicuì)一种绿色的美玉。
28、 记得在小学的课堂上,我并没有像周围的小朋友一样嘲笑主人公的愚笨,而是痴痴的想:
29、卖珍珠的人感到十分意外。自言自语地说:“我本来是一心卖珍珠的,想不到他却买椟还珠!看来木盒子的生意不错,我得再做些木盒子来卖。”
30、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做出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傻事来,不要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买椟还珠成语故事5读了这个故事觉得很可笑。
31、白话释义:小小的国家,却能够三代执掌政权,他们用的东西很多,但是选取其中的精华也很多啊。
32、历史总是充满巧合,这两个本来用以说明“以文害用”之理的故事却都被淡忘了其原初意义,而被赋予“舍本逐末,取舍无当”之意。田鸠是想说明穆公和楚人过于注重文饰而没有达到最初所愿,并无意讽刺晋人和楚人,这些都是后人截取部分而衍生出的新意。这让我想起之前读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时,先生曾告诫后学“引用史料要将上下文看清楚,不要断章取义”,至今日我才对此有深刻体会,希望在后面的学习中少犯此类错误。以上便是我由《买椟还珠》而引发的一点思考,若有错误,敬请斧正。
33、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34、白话释义:把根本的事忽略了,反而注重细微末端、较不重要的事。
35、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36、 喜欢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虽然自由意志不能常常不加约束的体现。但我们不可能100%地受制于环境,也不可能被牢牢的禁锢住——少年一场无旁骛,可以尽情输。
37、令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郑国人感兴趣的并不是他的珠宝,而是装珠宝的木盒子。他们两个一堆三个一伙,议论的话题都是盛放珠宝的木盒子,样式多么特别,装饰多么美丽。这不免令他紧张起来,额头上冒出细汗。为了把众人的视线转移到珠宝上去,珠宝商扯开嗓子叫卖着,推销他的珠宝有多好有多漂亮,可是周围的人个个充耳不闻,还是关心那些盛放珠宝的木匣。
38、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①,熏以桂椒②,缀以殊玉③,饰以玫瑰④,缉以翡翠⑤。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⑥。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⑦。
39、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40、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人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
41、最后,一个来自郑国的商人花了很大一笔钱把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商人拿着盒子看了又看,爱不释手。
42、其大意为:过去秦国国君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让晋国为他女儿准备好装饰,跟随着衣着华丽的陪嫁女子有七十人。到了晋国,晋国人喜欢陪嫁媵妾,却看不起秦君的女儿。这可以叫作善于嫁妾,不能说是善于嫁女。
43、一会儿走过来一个郑国人,给了卖珠人许多钱,急忙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卖珠人,只托着木匣子走了。有许多看热闹的人都惊呆了。原来这个买主不是买珍珠的而是买木匣子啊!
44、 有一个郑国人挤进人群里,一看到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盒子,就被迷住了,连价钱都没讲,扔下钱,拿起盒子高高兴兴地走了。没走几步,这个郑国人又转身回来,走到楚国商人眼前,打开盒子,把里面的珍珠拿出来说:“与这颗珍珠相比,我还是更喜欢这个盒子。”说完,就掉头走了。珠宝商人拿着珍珠发怔,半天才醒悟过来,原来此人不识货。珠宝商人得了便宜,拿着珍珠欢欢喜喜地回楚国去了。
45、再一点说明这个郑国人有钱,不但自己有钱,亲戚朋友也无贫主。他相中盒子完全可以留下欣赏,珍珠不喜可送人,穷人亲朋。而他没有,退还原主。退还说明他是个好心人,有济世悬壶之心,为卖主又增加发财机会。这个郑国人是个富裕又仁慈之人,而且有身份与识见。穷人没闲钱买它。
46、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7、你知道下面的字在文中的正确读音吗?请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48、郑人的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结果却丢掉了真正有价值的宝珠。可见,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象这位买椟还珠的郑人那样做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傻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