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简介(精选好句57句)
伏尔泰简介
1、“书统治世界,或至少统治那些有文字的国家。”
2、主人公在异乡的游历,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读者也从中看出个人经历的荒谬性,进而思考人生的命运、英雄的命运,在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思考幸福的真谛。
3、据说他可能是有史以来说过的话被引用最多的思想家之一了。
4、伏尔泰的一生以各种方式表达启蒙的观念,唯独没有借助晦涩的形而上学。
5、伏尔泰原名叫做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而伏尔泰是他的笔名,因此从名字中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个法国男性专用的名字。(伏尔泰简介)。
6、在伏尔泰看来,宗教信仰是自由的,正像思想是自由的一样。人和人的见解的不同,不能成为压制的理由。
7、虽然这里生活幸福,但两个喜欢流浪和冒险的人决定还是离开这里。国王派人送他们出去,还送给他们一百只羊,并送给他们一些当地的小石子和黄金泥土。可是,刚走出去几天,他们的羊几乎都没了:不是跌下悬崖,就是被沼泽吞没,就是在沙漠中饿死。
8、比如我这么分享哲学史,每次都是几千字,半个小时的冗长的絮叨,人也不帅,嗓音难听,没有趣图,没有视频,肯定是没几个人看。(伏尔泰简介)。
9、“不再去爱和不再值得被人爱,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死亡。”
10、然而10年之后,伏尔泰笔下的孔夫子却不再具有这层宗教面相。在《路易十四时代》中伏尔泰这样写道:
11、 伏尔泰与中国渊源很深,他阅读了传教士带回的大量东方典籍,对孔子,庄子、对儒家、道教都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推崇儒家观点,甚至是有意的误读,以理想化的儒家作为挑战欧洲封建统治的样板。
12、29岁时,他的《俄狄浦斯》在巴黎喜剧院成功过上演,也让他的腰包鼓起来。
13、逃亡生活。三人骑马逃到卡迪士。在那里,他们加入了一支正在集合的西班牙舰队。这支舰队正要去攻打巴拉圭。航行途中,老妇人对老实人和古内宫讲自己的往事。原来,老妇人出身显赫,是一位美丽的公主,还与一位王子订了婚。不料,有一次王子被人下毒而死。公主的母亲伤心欲绝,带着她乘坐大划艇暂时离开伤心之地。不料在途中他们遇到了海盗,公主和她母亲被抓,然后又被卖到摩洛哥做奴隶。摩洛哥当时正发生恐怖的内乱。上岸之后,她们遭到军队的抢掠。公主眼看着自己的母亲被好几个人争夺而被撕成碎片,海盗船的人也都被砍死,只剩下她自己死里逃生。此后,她又被多次转卖,并经历各种残酷的战争。有一次她趁机逃走,开始四处流浪。后来,她遇到了那位犹太银行家,并开始侍候古内宫。
14、比如在路易十四死后,法国当局为了节约开支要将宫廷里的一半的马卖出去,伏尔泰说了一句:
15、学生结合课前搜集材料,回答问题: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多才饱学,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
16、而且我们已经看到:此时他作品中描述的孔子在很大程度上非常接近于真实的孔子。倘若他不熟悉儒家学说,是绝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17、个别资源极其富饶国属于例外,但是自然资源自然有枯竭的那一天,而且即使资源丰富,若是没有自由的言论,人民最后日子也还是会一塌糊涂,比如委内瑞拉。
18、所以,小阿鲁埃1711年中学毕业后想当作家就不足为奇了。但父亲对他“怪异的”志向很是惊讶,他急切望子成龙,儿子应当做个事业有成的法学家,而不是写诗的“饥民”。小伙子十七岁时不得已只好学法律。比起听法律讲座来,他更喜欢去巴黎“坦普尔”城区,在那里,贵族青年和市民子弟聚会于咖啡馆和高雅沙龙,都是些有品位和情趣的人,倾心于诗歌和哲学研究,喜自由交谈,缔结相互激励的友谊。“阳光帝”凡尔赛宫的颓废生活濒临死亡,这是他们找乐子说笑话的最佳谈资,他们每天都有新的由头去讥讽国王和天主教士,或纵论专制制度的危机。搞这些议论与其说有什么深意还不如说是在践行思想自由。年轻的阿鲁埃开始写诗,讥讽同代人的恶行和情绪。他不愿只写轻松作品,所以写过一部俄狄浦斯王爱母弑父的命运悲剧。“父亲不同意他搞文学,也反对他在坦普尔城区‘吃夜宵’,往往凌晨才归家。宫廷和司法系统认为这帮参与讨论的人是‘浪荡子’,想入非非,蔑视教会和君主政体。他们随时都有被押送巴士底狱的危险,身为王室顾问的父亲对这个儿子真是忧心忡忡。”
19、夏特莱夫人的老公是一个军官,还是有爵位的,他们有三个孩子,而且他还知道他的妻子与伏尔泰的私情。
20、后来,伏尔泰因为讽刺时政和法国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法国政府流放,接着又关入了巴士底监狱,在那里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俄狄浦斯王》。这部作品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伏尔泰也因此名声大震。之后由于受到诬陷,伏尔泰第二次被投入了巴士底监狱,关押了一年。
21、作者: (法)波莫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译者: 孙桂荣 / 逸风
22、我们之前讲过,在欧洲的历史上有三次非常重要的文艺思想运动:文艺复兴,
23、同样是人,有的人的一生可以如此丰富多彩,把很多人的人生都过了,也影响了无数人的人生。
24、进了巴拉圭的军营之后,老实人惊讶地看到,司令正是古内宫的哥哥,保加利亚人屠杀的时候,他逃过一死,后来被耶稣会成员给救了。老实人和古内宫的哥哥决定一起去救古内宫。可当古内宫的哥哥得知老实人想要娶古内宫时,大发雷霆,觉得老实人配不上古内宫。争执之下,老实人又把古内宫的哥哥给杀了。随后,老实人跟卡坎波一起易装出逃。
25、我们看到,这里的孔夫子,已然是一位世俗哲学家。这个形象虽说简单,但却更接近真实的孔子。它出现在《路易十四时代》第39章《中国礼仪之争》中。在撰写《中国礼仪之争》一章的过程中,历史学家伏尔泰不会不考虑:中国人为何对古代贤哲孔夫子如此尊崇?孔子学说不仅滋养了中国这个古老而高度文明的国度,而且还两次同化了外族入侵者,那么,如此智慧、如此富于教育意义的孔子思想其实质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高度关注人类思想史的伏尔泰肯定不会满足于一般的、表面的了解,他必然会反复阅读所有能找到的书籍,认真研读思考,然后才有可能去描绘出我们在上文提及的那个道德先师孔夫子的形象。
26、与牛顿相比,约翰·洛克不是大数学家,他未做费力的计算和抽象的数学证明程序,然而这一瑕疵并未削减他的巨大成就。“洛克先生”在关于人的思想和灵魂方面进行启蒙并作出了杰出贡献,这是伏尔泰在读完洛克《人类理解论》后获得的坚定信念。此文发表于1689年,比牛顿那部自然哲学巨著晚两年问世。“从未出现过比洛克更聪慧,更讲究方法的天才,也从未出现过比洛克更精确的逻辑学家。”先于洛克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思想和灵魂所做的主观臆测何其多啊!其观点各异,从最先的希腊哲学家到笛卡儿,后者将灵魂与一种未扩展的思维物质等同,灵魂与广阔的物质是分离的。此外,认为灵魂是纯精神的思想家有之,认为是物质的有之,认为灵魂会死的有之,认为灵魂不朽的有之,还有人认为灵魂由某些部分组成,另一些人则认为灵魂是单一和不可分的。
27、那么,这个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的“仁”字究竟意味着什么?众所周知,这个左边以“亻”为偏旁,右边加上“二”而构成的“仁”字,一般说来指称的是爱人。而孔子赋予了这个“仁”字以更加丰富的内涵。《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接着又解释说:“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我们由此可以总结说,“仁”即是对于孔子人学的高度概括。它包括了三个基本层面:
28、以文学的方式“说理”。说的是常识,说的是社会发展的“公理”和道理。
29、 在所有作品中,真正可以称为乌东艺术代表作的还是伏尔泰的座像。根据我查到资料,伏尔泰有三座,分别收藏在巴黎的法兰西喜剧院、蒙彼利埃的法布尔艺术馆、以及今天的主角艾尔米塔什的收藏。三件作品中,巴黎和冬宫的是大理石材质,法布尔艺术馆的是赤陶,从规格上说,巴黎的165cm,冬宫作品高138cm,法布尔的最小120cm。
30、但丁《神曲》:事业爱情双重打击下的“神作”(关于“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31、分享一段夏特莱夫人写给当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的信,由此可见她的独立与才情自信。
32、1734年,他发表了《哲学通讯》,由于伏尔泰在书中赞赏英国的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介绍牛顿和洛克的先进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法国的教派斗争,宣传唯物论思想,使封建势力大为恼怒,他们立刻采取了措施,将这本书判为禁书,全部焚毁,伏尔泰被迫离开巴黎,隐居在洛林边境的一座小城堡里。在避居期间,伏尔泰又匿名发表了《论形而上学》、《牛顿哲学的基础》等著作,同样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统治进行了猛烈地攻击。
33、从以上简介中,不难发现伏尔泰是男是女的问题,他有过女朋友,也有过情妇,甚至流连于女性之中,因此伏尔泰为男性无疑。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
34、伏尔泰一贯对形而上学不感兴趣,称形而上学家是无知的哲学家。
35、“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36、到达理想之国。他们觉得此地不宜久留,便决定去卡宴(法属圭亚那的首府)。然而,他们经历千难万险,却在无意间来到了厄尔多拉多。这里是传说中秘鲁的“黄金之国”,他们的祖先是印加人。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非常富有,随处可见用来装饰的黄金和宝石。当地人认为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石子和泥土,不解为何贪婪的西班牙人会为了这些东西而大肆屠杀。老实人接着向当地人询问他们的宗教情况。当地人虽然信仰上帝,但认为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们觉得多神论、祈祷、牧师、修道士、火刑,这些都无法理解。见识了黄金之国后,老实人觉得原来的一切并非都是完美的了。他们被送去国王宫殿会见国王,又得知,会见国王不需要繁文缛节,只需要拥抱国王并亲吻国王的两颊。国王非常睿智、友善、优雅,还给了他们优厚的款待。之后,有人带领他们又进一步参观了这个城市。他们发现,这里没有法院、议会、监狱等机构,只有科学宫,里面是各种数学和自然科学的仪器。
37、与教会的斗争使他感到身心疲惫,他对于在理论上改变世界的可能性他也越来越产生怀疑,对大众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还太缺乏信心。
38、伏尔泰死后,仍然受到教会的迫害,以致他的遗体不得不秘密地运到香槟省。安放在一个小礼拜堂内。直到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体运到首都,在他的柩车上写着:“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他的骨灰从此长眠在巴黎先贤祠中,永远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凭吊和瞻仰。
39、人也是因为能自由的说话,自由的交流思想,才有创造力,才有可能发明技术,让人可以吃的更好,活的更好。
40、作者正是通过荒诞不经的故事和人物,把18世纪法国封建社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鞭挞官吏的贪婪、教会人士的虚伪、宗教裁判所对自由思想的残酷迫害等。在里斯本,由于地震把城市毁了四分之为了防止全城毁灭,宗教裁判所要在庄严的仪式中,用文火活活烧死人,说这是阻止地震万试万灵的秘方。
41、诚实和自由能使人的精神高尚,奴役则使人趋于阿谀奉承。中世纪之所以不能产生伟大的精神,就是因为有残酷的宗教裁判所,洛克的思想只能产生于有自由土壤的英国。在一个精神和言论不自由的国度里,没有真正的哲学家和文学家。
42、画中的夫人早已两鬓风霜,却依然手不释卷,岁月增添的是皱纹,却无损她的智慧与风采,桌子上放着达朗贝尔雕像,就是当年在1755年沙龙中朗诵《中国孤儿》的那位百科全书的副主编。当年若弗兰夫人的沙龙是智慧、风雅的代名词,如果能够收到她的邀请并不是因为出身高贵、位高权重,而是因为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艺术水平。无论是俄国沙皇、波兰国王,还是法国首相,任何人在若弗兰夫人的沙龙里都得表现得彬彬有礼,与弃婴出身的达朗贝尔坐在一起,人生而平等,评价一个人当依才华和品质而不是财富或血统,这就是启蒙思想对人的态度。
43、我可以不同意你,但是我不能强迫你应该怎样想,不能强迫你有像我一样的想法,而且还要尊重你选择与我不同的意见的权利。
44、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在他临终后,他的墓志铭没有镌刻过多的话语,要是真的把伏尔泰一生的贡献都写在墓碑上,估计会写满整个墓碑。可实际上伏尔泰墓志铭只有简短的一句话,那就是“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这句话看起来十分简单,但却包含了伏尔泰为世界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对他的评价。伏尔泰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不仅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还为欧洲乃至世界做出了典范,为那些渴望摆脱束缚,获得自由的人提供了动力。
45、这天,一位老妇人偷偷把他带到了一间破屋,给他疗伤。而后,老妇人又把古内宫带到了老实人面前。古内宫告诉他说,自己之前确实是遭受了种种不幸,但还是幸运地活了下来。后来,她被转卖,为一个犹太银行家和一个宗教法庭大判官所共有。在这次火刑仪式中,她看到了被惩罚的庞格罗斯和老实人。于是她让侍候自己的这位老妇人把老实人带过来跟自己见面。经过这一次劫难,老实人和古内宫都开始怀疑这一切究竟是不是必然和最完美的安排。
46、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一样,在哲学上没有提出任何创新性的思想,他们也几乎都是英国经验主义,特别是洛克思想的“传声筒”。
47、伏尔泰对中国情有独钟,也可以说伏尔泰有着强烈的“中国情结”,他赞美中国的优点,包括当其他人对中国进行批判时,他也会为中国进行辩护,那么伏尔泰如何赞美中国的?
48、某天,当老实人外出散步时,遇到了一个乞丐。老实人认出这不就是他的老师庞格罗斯吗!庞格罗斯跟他说,城堡遭到保加利亚军队的侵略。古内宫小姐被保加利亚士兵蹂躏之后又剖开肚皮而死,男爵和男爵夫人也都被杀死了。但他仍保持乐观的态度,他认为这些都是最好的安排。随后,雅克打算去一趟葡萄牙里斯本,便带上了他们俩。在船上,庞格罗斯跟雅克解释自己的思想,雅克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是人类自己作死,制造了毁灭自己的东西。
49、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尽,最短的也不莫过于时间,因为我们所有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
50、ISBN978-7-301-24935-2
51、听着耳熟吧,这也许是伏尔泰在中国流传最广的“金句”。
52、十八世纪的欧洲,这一举动再常见不过,一位贵族若对文人有所不满,他们通常总是用这种杖责的方式来惩罚对方。
53、“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法律和安宁建筑在既最合乎自然而又最神圣的法则,即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之上。后辈还把这种尊敬同他们对最早的伦理大师应有的尊敬,特别是对孔夫子应有的尊敬,合为一体。这位孔夫子……是一位教导后辈谨守美德的先贤古哲。”
54、动物的嘴也能吃东西,动物的声音只能是简单的信息交流。
55、2 邮票美术馆—冬宫艺术邮票2-1966珍藏 金鹿
56、伏尔泰不想再锒铛入狱,遂选择逃离巴黎,在一位卓尔不群的女士那里觅到逋逃薮。她“高雅”,“有知识”,熟悉自然科学,名叫埃米莉·夏德莱。1734年至1749年,伏尔泰就住在这位女友位于洛特林边境的小城堡里,度过了十五个春秋。埃米莉引导他在严肃的科研大道上前行,主要研究牛顿的自然哲学,并本着启蒙精神写出第二部扛鼎之作:《牛顿学说的基本特征,普及本》,首版于阿姆斯特丹,时为17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