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100句】
一、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1、2021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2、(分论点三:家国情怀是一种时代责任)
3、答:写卖油翁沥油一段详细,为突出他以理服暴,以“酌油”技艺制服对方的形象;略写陈尧咨的射技,只用“十中八九”略写,对他恃技骄横则较详,便于突出各自性格,突出文章中心。
4、(1)“阙”通“”缺,空缺;(2)即使;(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老老少少都十分愉快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7、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8、⑵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9、(2)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0、(1)(时习)时常地复习。
11、1吴下阿蒙:人没有学问,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3、莲花出于污浊现实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显妖冶,实为百花丛中的贤君子。另外,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圣物,如来、观音均以莲花为座。
14、(答)⑴一叹爱菊花的人少,实则感叹真正的隐士太少。
15、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16、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与“予独爱”中的独照应)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7、中考宝典|中考复习|联系我们|打印资料|一模试卷|中考分招|电子学籍|小学语文|三中北校期中复习|好书推荐|视频课|期末复习
18、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河干(gān)(干:岸边。),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19、8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因为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人也在不断的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20、说说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二、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
1、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③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
2、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而不觉其陋。
3、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4、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5、理由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6、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主观臆断,认识错误,以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既是对讲学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他的自信与自狂。
7、★(结尾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8、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1、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宿雨。——唐·王维《山居即事》
12、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由此可知其环境特点是:恬静雅致。
13、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尧咨因善射而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不可一世;卖油翁身怀绝技,但含而不露,而又谦虚谨慎。
14、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讲信修睦
15、解析: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16、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7、青年要将个人担当同时代呼唤相呼应。(分论点二)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会面对重大挑战等,迫切需要我们青年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因此,青年要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把担当与逃避进行对比,强化观点)(江西中公教育)
18、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
19、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岁寒松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
1、作者认为“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2、(1)“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对“恕”的诠释。(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了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
3、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4、《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的高明手法,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
5、1)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7、应答步骤:先指出作用,再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分条应答为适宜。
8、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翠筱:光洁。雨裛,人静山空见一灯。——唐·王维《临湖亭》
9、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热爱农事,耕种辛劳,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0、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何含义和作用?
11、属于开头部分的作用:①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统领全诗;②渲染描写奠定基调;③作铺垫或伏笔。
1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13、A(A.指示代词,那B.前者代词,这;后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C.前者兼词,“于之”,从这里;后者助词,表疑问语气D.前者副词,竟;后者连词,于是)
14、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15、文章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衬托,表明自己独爱莲花,并描绘莲花的形象,赞美莲花的品格。第二段与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相比较,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6、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1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1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9、(答)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20、A.欲穷其林其人端视容寂
四、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
1、周敦颐通过这样的对比,将自己比喻为君子。君子难为,犹胜于避世也。从这一点来看,周敦颐有些孤芳自赏的意思。不过周敦颐也有些自知之明,接下去他发出了深沉的感叹“菊之爱,陶之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的,滚滚红尘,又有多少人能避世以求一份真呢?晋有陶渊明,可现在却听都没听到还有人会这样做的。或是像我一样的,在尘世中能相守一份纯净的,有着我这样追求君子风范的,又有几人?大多数的人,皆在红尘世事中从众罢了。
2、译文: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的原因是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回答不想做官。点拨:重点理解“问所欲”“不用”等词语。
9、①如讲学家的“笑”(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一种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也不如它快
12、但手熟尔:不过手法熟练罢了。尔,罢了。
13、写居室环境恬静、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
1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15、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句子是“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和“未果,寻病终”。
16、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1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8、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的高贵品质。
19、(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
20、《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连可贵品质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正方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五、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1、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2、当: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3、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4、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5、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尔,你。轻,轻视。
6、(专项训练)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汇总
7、《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良多趣味
8、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可译为“被”)
9、(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只。
10、XX句在全诗有何作用?
11、《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12、全文以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3、《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1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15、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16、解析: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17、D.这篇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平易,朴实自然。
18、(标题即观点,明确对象与话题)点评:高中语文学习助手
19、《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
20、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