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精选好句39句)
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1、(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42页。
2、冷战结束后,在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问题上,福山提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在福山看来,“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态,“终结”是指人类所追求的社会形态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终止了,即终止于资本主义制度。福山对资本主义高度赞扬,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在于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追求;世界经济发展的成就取决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模式才是走向现代化的单一模式;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斗争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自由民主将成为他国选择的最佳路径。可见,在福山那里,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形式。在“历史终结论”的渲染下,社会主义国家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被抹杀,比如,苏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浴血奋战,抗击穷凶极恶的法西斯侵略,并帮助东欧获得解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的伟大目标,迎来了强起来的光明前景;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等。而资本主义国家剥削的本质被掩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圈地运动、黑奴贸易、资本输出、殖民侵略等罪恶手段进行的资本积累却被美化成对自由民主和现代文明的追求。
3、为了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意义,恩格斯揭示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中体系和方法的矛盾,提出对待黑格尔哲学应当采取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他认为,黑格尔哲学作为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舆论准备具有革命性,这集中表现在它的辩证方法特别是发展观上,但无论是保守专制的普鲁士政府还是革命的资产阶级自由派都没有看到这一点,究其原因,就在于黑格尔哲学中存在着革命的方法与保守的体系的矛盾,并且在这个矛盾中,保守的体系占主导地位,方法从属于体系,因而“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然而恩格斯认为,“这一切并没有妨碍黑格尔的体系包括了以前任何体系所不可比拟的广大领域,而且没有妨碍它在这一领域中阐发了现在还令人惊奇的丰富思想。”他就此提出了应当如何对待黑格尔哲学的问题。恩格斯认为,对于一种哲学来说,方法比体系更为重要,为此,他深刻地揭示了黑格尔哲学革命的方法与保守体系的矛盾,指出,对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并且保守倾向占主导地位的哲学体系,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即不应停留在体系上,而应深入到体系中去发现那些有价值的“珍宝”,即应当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批判其唯心主义体系,吸收其辩证法“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唯物主义的改造。他和马克思正是对黑格尔哲学的精华和糟粕做出了科学区分,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吸收了它的辩证法“合理内核”并对之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4、 1977年11月
5、黑格尔对历史的这种深刻洞见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奠基性的意义。正如恩格斯在评价黑格尔的这一发现时说的:“这个划时代的历史观是新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直接的理论前提,单单由于这种历史观,也就为逻辑方法提供了一个出发点”,而在历史中运用辩证逻辑的方法,这“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18)所谓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也就是不亚于从费尔巴哈那里吸收过来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这一观点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并建立新唯物主义的“直接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并不是毫无前提地接受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他是先在黑格尔那里早已接受过某些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影响,才在遭遇到费尔巴哈的思想时豁然开朗、一泻千里。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这种看待历史的方法使马克思远远超出费尔巴哈自然观中的唯物主义和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而构建了一个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立足点,把自然界、人类社会、逻辑方法、认识论和世界观全都统一为一个整体的哲学体系。平心而论,从思想来源上说,这一哲学体系最多地得益于黑格尔。(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
6、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在概括近代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的逻辑思维三个进程是:知性,坚持事物是非此即彼的,完全对立的;辩证理性,打破事物对立的界限,承认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思辨理性,在对立事物的相互转化中达到认识的统所以,没有任何事物是完全假的,而人们能够认识的事物也不完全是真的,真假只是绝对全体的两个方面。他认为,要达到绝对统一目标,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式是唯一的途径。可以说,把辩证法引入哲学领域是《小逻辑》这部书最突出的特色和成就。而正—反—合的辩证方式,构成了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基本方法。
7、邓小平生前10点警告,直击今天中国最大痛处
8、然而马克思也指出了,黑格尔是“站在近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只看到劳动的肯定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劳动的否定的方面,即没有把否定性的辩证法用到资本主义社会身上去。他和亚当•斯密(1723-1790年)一样,都只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论家。
9、黑格尔与叔本华哲学之间对立是甚至比方法上的那种对立分歧都还更深的对立。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将一切事物都假定为了理念的表现形式并因此必然具有了合理性,使得“合理的即为实际存在的,实际存在的即为合理的”。叔本华关于意志的形而上学所构成的对立于黑格尔的反命题如此之大,以至于无法在某种更为宏大、涵盖更广的立场之内得以调和—甚至通过由爱德华·冯·哈特曼这样一位富于想象力的哲学家所做种种充满想象力的努力也无法得以调和。意志这一叔本华眼中所有事物的本质是一种毫无理性、永无餍足、漫无目的的为生存而作的奋争,是一种自啖其肉的东西。黑格尔认为,历史具有使自由的理念在精神意识到其自身的过程之中得以实现的目的;“……自由的理念[是]精神的本质以及[那个]历史的绝对终极目的。”这一目的是通过人类活动逐渐实现的,黑格尔认为它实现于一种完美无缺的状态,这种状态起着为其公民文明而道德的生活提供发祥源头的作用,它还提供了在由自由而平等的公民所组成的联盟当中也出现了精神实现的种种条件。在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楚而有力的表达之中,黑格尔将会陷入那种被叔本华视作是向国家与教会这两者都在显而易见进行迎合的语言。黑格尔写道:“只有日耳曼民族经历了基督教的洗礼而本色不改地认识到,成其为人的人是自由的,精神的自由实乃人性的本质所在”,尽管历史的长河中杀戮频频,但这样的自由却体现出了“……[那]最终的目的是上帝对这个世界所怀有的意图。然而,上帝却是绝对完美的存在,并因此能够除了其自身及其自身的意志之外而别无他求。他自身意志的本质,他自身的本质,是被我们称之为自由理念的东西”。将上帝的本质称之为自由理念的黑格尔,将宗教语言转化成了哲学语言。
10、如大家所知,是阿尔都塞将靶子集中到之前被唯心化的马克思主义上,贬低《1844年手稿》时的青年马克思,并将黑格尔变成绝对的反面教材,甚至于作出这样的定论:在黑格尔和马克思之间存在着根本的断裂,这一点能够说明一切问题。
11、1920年,列宁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必须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所谓苏维埃政权,是指先进的国家组织形式,最主要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所谓全国电气化,则是指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列宁这里是用具相的事物(电气化)表达了抽象的道理(先进的生产力)因为在当时,无论是对苏俄还是对全世界来说,电气化都是最先进的生产力。可以设想,如果列宁在当今论及这一问题,一定会换一种说法,例如“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信息化”,因为信息化是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
12、文化大革命和六八年五月风暴在大众范围内令人们懂得的是:为了将马克思主义重新注入真实的革命运动,我们所需要的完全不是在国内的思想传统之间摇摆(介于持我思理论的笛卡尔、萨特,和持机械论的笛卡尔、阿尔都塞)。在风暴的考验下,阿尔都塞的实证主义马克思,由于与法国共产党的“科学和技术革命”相勾结,较之萨特的唯心主义与马克思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威胁。这一点从它们在紧急关头作出的选择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阿尔都塞最终站在了瓦德克•罗歇(WaldeckRochet)这一边,而萨特,无论如何站在了“毛主义者”这一边。
13、⑤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第96页。
14、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思辨哲学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忽略了现实的人,活生生的、实际生活中的人。“感性意识不是抽象感性的意识,而是人的感性的意识”,宗教、财富、国家权力不只是人的头脑中的产物,它们是人本质力量的现实化,是人自身之外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通向真正人的现实的道路”。思想上的东西只是想象出来的,没有与之对应的存在物,因而也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是一种非存在,也就是抽象的存在。现实的人才是关注的对象,研究的主题。马克思从抽象思维形式走向现实的人,以其独特视角,深刻洞察人类社会,可谓哲学史上一个巨大的跨越。尽管批判的手法还具有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色彩,把人看成一种感性的类存在,但马克思的批判使哲学研究跳出了黑格尔思辨的逻辑,跳出了纯思维的思辨。马克思脱去黑格尔辩证法的抽象外衣,哲学从而有了新的研究路径,思考焦点不再是纯思辨、纯概念、纯逻辑,而更加注重人本身,也就是人所在的那个社会,即社会化的人类或人类社会。
15、概念作为科学和思想的要素,其实就是事情的内部真理,事情本身。它不是我们通常说讲到的抽象概念,也不是一个概念框架,而是一种能动的把握,一种抓取,一种统摄。在黑格尔看来,科学就是哲学,那么思辨哲学归根到底是属于概念的,通过概念找到入口,陈述真理,达到普遍明见。思辨让概念的含义自行展示,从自身生发出丰富的内容,让事情内部的真理替自己找到出口。真实的东西便会在自己的时代自我绽放。
16、正确对待包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前景。学习恩格斯的著作,有助于切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否定的观点及批判继承的方法。恩格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继承方法启示我们,对待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和人类文化遗产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妄自菲薄、简单否定,又不能不加鉴别地生吞活剥、照抄照搬,而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体现中国特色又要具有世界视野。只有以批判继承的态度自觉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区分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才能有深厚的根基,才能在坚实的基础上根深叶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17、叔本华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明确表示反对,他决绝地对黑格尔关于历史的目的论观点进行了痛斥。这位一贯的长青论者,将“论历史”一文收进他主要著作第二版当中,似乎甚至一位长青论者都可能有所改变。这样一来,他帮忙埋葬了已被停放在殡仪馆的黑格尔历史循环论。
18、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所以能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果,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学理性根植于经典著作的基本理论中。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点应当是把握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
19、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里把意识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说成是劳动的结果,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伟大思想,认为只有在劳动中,人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这一思想集中反映在他对主奴关系的辩证论述上。黑格尔根据霍布斯的唯心史观,认为在原始社会里,人与人互相残杀,在残杀中,勇敢不怕死,能维护自己尊严的人成了主人;甘心伺候人,养活主人的人成了奴隶。黑格尔认为,前者的本质是“自为存在”,后者的本质是“为对方而生活或为对方而存在”。因此,主人发号施令,坐享其成;奴隶劳动,对物“加工改造”,创造财富供主人享受。然而奴隶创造财富,劳动也就造就了自己,因此奴隶开始具有自我意识,懂得活着不光是为了主人,也是为了自己。而主人是完全依赖奴隶生活,因此奴隶不但创造财富,支配财富,也进而支配主人。最后关系颠倒了过来,主人成了奴隶,奴隶成了主人。黑格尔的结论是:“正是在劳动里(虽说在劳动里似乎仅仅体现异己者的意向),奴隶通过自己再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才意识到他自己固有的意向”,“他并且开始意识到他本身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黑格尔的论述说明,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都要变成自己的对立面。因此马克思说:“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他的最后成果——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的伟大地方,……在于他认识到劳动的本质,把对象化的人——现实的、所以是真实的人——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
20、叔本华对黑格尔的敌意表明了他对哲学所怀激情的阴暗面。黑格尔是叔本华哲学上的敌基督,这一观点使叔本华不会去寻找两人哲学中任何相关联与相类似之处,而这一直都是叔本华为进一步证实其哲学所作努力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未去就黑格尔这样做过,而他也从未想过要这样做。但两人都坚称,用黑格尔的话来说:“任何真正纯粹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或许,作为这两位哲学家都希望加以否认的谢林留给世人财富当中的一部分,他们都同意以下观点:一切事物的本质都具体表现为千差万别、互为对立的现象,这种独一无二的本质在其显现于大自然各个等级的过程当中向着更具表现力的具体表现形式迈进,直至其达到人类这一巅峰物种。对这两位哲学家来说,笛卡尔哲学对心智与物质、智性与自然所作的截然区分乃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大自然就其自身而言是变动不居、难以用牛顿物理学那僵死、机械的世界观来加以解释的。这两位柏林大学的同事像歌德一样都对数学知识持贬抑态度,认为它仅仅有助于理解自然中较为低级领域的纯粹形式上的东西,无法对有生命的存有进行描述。两位哲学家都从根本上对怀疑论绝无好感,而对宗教情感深为赞同,都认为只有哲学才能最终将基督教用比喻所表达的深刻真理有力地阐述清楚。他俩都自视为传承了康德的洞见而又超越了这位柯尼斯堡的智者。对他俩而言,哲学一直必须关涉的乃是普遍之物,它必须满足于描述世界为何是其所是,而非满足于规定其应当如何。
21、黑格尔哲学在法国的生命力,不仅在历史上是很新的现象,而且经过了一番特殊历程,直到今天,这一历程都只能令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模糊不清,同时也对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再次得到展现造成困难。
22、相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十三五”时期中国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8%;创新驱动成效显著,2020年研发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8件;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达32189元,2016—2020年平均增速为6%,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1亿农业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森林覆盖率2020年达04%;此外,在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教育文化卫生、国防军队建设等领域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取得了决定性成果;中国还本着公开、透明、负责的态度,与各国分享疫情防控经验,为人类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同比增长3%,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上升到17%左右,交出了合格的中国答卷。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败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复兴无疑是对“历史终结论”的有力否定,中国的成功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23、思辨哲学并非黑格尔独创,在康德时期早已概括,主要指概念到概念,不掺杂任何经验东西的内部反思。但黑格尔的思辨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学说,他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以至于每当提及思辨一词,首先想到的便是黑格尔哲学。除了内部的反思,思辨更是一种运动,是概念的自身运动。思想放弃自我意识的固定性,放弃范畴的固定性,经存在论、本质论,达到概念论,自行能动的发展,精神的本性也就形成了。
24、这样,一个常被看作结构严密、体系完整的“精神现象学”,让许多黑格尔研究者对一些老问题产生了新思考:精神现象学能否作为“入门”的导论,能否被作为“知识的起源”?按其理念,一个绝对自我封闭的体系到底是否允许有一个“导论”,它在何种意义上可被视为一个“导论”?如果是,它又具有怎样的功能?精神现象学的“导论”又能否被视为整部著作的导论?在整部著作写完后添加的“序言”,在何种意义上是对这部著作有效的,它只是本书的一个序,还是对全部哲学的一个概括?关于上述问题的考虑,对黑格尔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25、“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并不是盲目崇拜,而是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能够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成功。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有力地否定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有利于旗帜鲜明地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无用论”,其实就是福山“历史终结论”在当下中国的具体体现,实质就是彻底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对此,必须高度警惕,旗帜鲜明地反击各种错误思潮,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感召力。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于其是否具有感召力。对“历史终结论”的否定,有力消除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形象的歪曲和诋毁,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伪性,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中的吸引力。其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每次在遭遇诘难之后都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都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与时俱进。尽管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的挫折使得马克思主义面临重大考验,但中国现代化的伟大成功实践,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
26、黑格尔(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他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这样,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7、黑格尔辨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是,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矛盾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内在源泉和根本动力,量变和质变是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则是这个发展过程的基本轨迹。
28、1978年,巴迪欧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张世英1972年一文的翻译,导论和评注》(LeNoyaurationneldeladialectiquehégélienne.Traductions,introductionsetcommentariesautourd’untextedeZhangShiying,Pékin,1872)的两个导论中,对张世英先生的黑格尔研究做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与法国片面强调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不同,中国的黑格尔研究很重视《逻辑学》。巴迪欧把张世英教授的《黑格尔哲学》(1956年)、《黑格尔逻辑学》(1959年)、《黑格尔的哲学》(1972年)翻译为法文。(蓝江先生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巴迪欧懂中文,这里所谓的“翻译”很有可能是从英文翻译成法文。但实际上,当时法国毛主义者中学习中文蔚然成风,巴迪欧是否懂得中文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
29、黑格尔(1770-1831年)和歌德(1749-1832年)、贝多芬(1770-1827年)是同时代人,他们都是上升时期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们都拥护法国大革命,景仰拿破仑。黑格尔在写《精神现象学》时,尽管法军大炮对着耶拿城轰鸣,黑格尔被迫逃难,生活无着,但他对法国大革命的热情并未稍减,并把这种热情倾注在拿破仑身上:“……我看见拿破仑皇帝——这个世界精神——在巡视全城。这位伟大人物……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见他一面实在令人心旷神怡”。当然黑格尔对法国大革命并不是百分之百赞成,赞赏拿破仑也不是无保留的。他和贝多芬一样,都厌恶拿破仑的穷兵黩武,向外侵略扩张。贝多芬在一气之下,把原拟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的题词划去,改名为《英雄交响曲》;黑格尔则以嘲讽的口气称拿破仑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他只把拿破仑看作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世界精神是伟大崇高的,而拿破仑只是“代理人”而已,只是完成世界精神的目的,只是昙花一现,“目的达到,便要凋谢零落,就会象失去了果实的空壳一样”。同时黑格尔还暗示,除了拿破仑还有别的体现世界精神的英雄人物。
30、③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页。
31、恩格斯在分析黑格尔哲学时采取的批判继承的方法具有鲜明的当代性,为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正确对待传统思想文化以及人类历史上的文明成果提供了生动的范例,对于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32、两者有无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不可论者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33、简单地说,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在黑格尔那里发现了塑造某种激烈的浪漫唯心主义的方式,这种唯心主义将情感主题再次置于世界经验的中心,并且,通过其煽情的手法,它简直可以与布尔什维克革命的效应在世界各地所引发的巨大历史喧嚣媲美。在被十月革命、法西斯主义和世界大战像暴风雨一样重塑过的那些意识形式的关注之下,青年黑格尔——对1789年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做出总结的那个黑格尔——被当作围攻武器,用来对付那些国立学院中腐朽的实证主义,对付法国后康德主义者可悲的老生常谈,对付极端党派“思想家们”的非宗教人道主义。
34、经典著作直接体现着经典作家的文风。所谓文风,就是文章所蕴含的思想作风,集中表现为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从本质的意义上说,文风是学风的具体体现。通常说来,文风有如下几种可能的情形:一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浅显的思想,三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四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表达浅显的思想。第二种情形和第三种情形虽然并不理想但却可以理解,因为主要是能力的问题,第四种情况实质上是言之无物又故弄玄虚,因而是不能原谅的治学态度的问题。最值得赞赏的是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这正是马克思恩格斯文风的真实写照。有研究表明,自从投入工人运动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就将运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工人阶级视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因而他们的理论创作既注重严谨深刻,又注意深入浅出,尽量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之易于为工人阶级所掌握,成为他们进行斗争的精神武器。
35、由此,与30年代开始的进程完全相反,这一次是为了让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不服并让我们承认它的丑恶,人们才再一次操纵我们哲学核心思想这个谜:黑格尔和马克思在辩证法问题上的相互印证和分裂。
36、貌似黑格尔是一部强大的思维机器,可以八面玲珑的思考各个层次的前进位置并指出其范畴。这是我们平常人所难以企及的! 只要小逻辑能够在我脑中演绎一遍,且我也能同时思考到各个层面,那么我的立体小逻辑结构图便建立起来,从而对整个的框架便有深刻的认识了。
3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事实彻底否定了“历史终结论”: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宣告了“单线式历史观”的彻底破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终结了“意识形态终结论”,中国制度行稳致远打破了“资本主义是终极社会制度”的神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否定“历史终结论”具有重要意义,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方向,提供了人类探索更加美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
38、⑧(德)黑格尔:《自然哲学》,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