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名10首诗词(精选好句48句)
范仲淹有名10首诗词
1、《武夷茶歌》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2、译文:只有频频地将苦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的眼泪。
3、何须更说江山好,破屋荒林亦自殊。《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三首》(清纪昀)秋水涨平沙,秋风送落霞。
4、有声若江河,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5、光华岂不盛,赏宴尚迟迟。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
6、明日须停桡,呼童看钓台。《浙江放舟至富阳》(元张以宁)鹳山台殿压春城,下奠群峰镇百灵。(范仲淹有名10首诗词)。
7、萧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8、秋景美,秋天的心情亦不同,“一年好景君须记”是它,“自古逢秋悲寂寥”也是它,最美十首宋词,送给秋天的你。
9、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10、这大潮来的凶猛,南方的吴人,在江里无忧虑地自如的摆弄船只,而“北客”看到这奇观,非常害怕,认为这大潮是要摧毁一切。范仲淹则认为只有这大潮的力量,广阔汹涌的江水,才能使大鲲和大鳌畅游无阻,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条件,是自然法则,而并非想摧毁“巨舟”。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目的是使社会向前发展。他借大潮的自然现象,说明自己在改革大潮面前,无所畏惧。他是吴人,自比“子胥”忠义,告诫“北客”(暗指政敌),并非要推翻朝廷,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必然的。
11、翻译:潇洒的桐庐郡,打开门窗立刻就面露喜色;辛劳一生的人们是多么幸福啊,能够每天面对绵绵青山。桐庐郡本来就是一处多山的丘陵地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智者乐山,平民百姓又何尝不乐山呢?
12、大漠孤烟、残阳如血,秋不再萧瑟,入眼辽阔高远,是一种壮烈的美!
13、而《乐府纪闻》主张该词牌创调者即为范仲淹。
14、《鹤联句》宋·范仲淹上霄降灵气,锺此千年禽。幽间靖节性,孤高伯夷心。颉颃紫霄垠,飘飘。
15、任福身负重伤,小校刘进劝他投降,任福大声喊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遂手自扼咽喉自杀死。其子任怀亮战死,桑怿、刘肃、武英、王珪、赵津、耿傅均战死。此役宋军几乎全军覆灭,仅朱观所部千人逃脱。
16、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风雅》发刊词
17、《和运使舍人观潮》宋·范仲淹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海浦吞来尽,江城。
18、翻译:潇洒桐庐郡,春季来临,漫山遍野多半是茶树,新雷轻发仿佛做了好事,惊起沉睡一冬的茶树在春雨来临前抽出新芽。好山必定有好茶,桐庐郡各县均产优质春茶,桐庐县更是主要产茶区。
19、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20、#GoGo学古文 #每周诗词#孩子 #范仲淹 #边塞
21、“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每到鱼肥美的季节,江岸上往往人潮涌动,都为品尝鲈鱼的鲜美,不过谁注意过渔民的辛苦呢?“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一叶渔舟,风雨无阻地穿梭在大风大浪中,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捕鱼为生,又有谁能够体谅他们的无奈呢?当人们享受着渔民的劳动成果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学会珍惜、学会体谅呢?
22、翻译:潇洒桐庐郡,身体悠闲性情也很空灵;点上一炷降真香,丝丝香烟让人心无杂念,临老便能领悟到《黄庭经》的真谛。
23、 “四面边声连角起”,“边声”,指边地的风号、马鸣、羌笛之声。这是写声音的,这声音富有边塞地区的特色。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可作注释。然而,范仲淹在这里却更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连角起”。角,是古代军队里吹的乐器。“四面边声连角起”,就是军中号角吹动,四面八方的边声便随之而起。在这里,作者是把军中的号角作为主体来写的,它带动着边地的一切声音。这就是说,边地“雁去”了,边地的驻军没去;不但没去,而且用他们的号角,与边地的人民紧紧相连。这声音也许有点单调,甚至有点悲凉,但壮阔,充满力量。
24、翠荇波仍绣,丹枫壁自文。路疑千岭近,山为一江分。
25、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展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怀和坚贞的政治抱负,成为千古佳句。
26、故乡多好景,欲别且勾留。《丙子岁冬之官江右道中即事选一》(清朱彭年)城郭江天俨画图,高楼望眼入寒芜。
27、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28、③五夜: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五夜”即指整个夜晚。
29、当时西夏景宗元昊畏惧宋朝的范仲淹,不敢轻举妄动。
30、《野色》宋·范仲淹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
31、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少时贫困,努力学习。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及弟。仁宗天圣年间仼西溪盐官。他从事政治改革,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注意发展农桑,整顿军用武器,推行法制,减轻徭役等,都因保守派反对没能实现,也因此罢去执政职务。
32、英雄惜此地,百万曾相距。近代无战争,常人自来去。
33、写这首词的时候,词人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这样的词基本上都是离愁别恨,但这首词的意境却阔大高远,不是普通这类词可比的;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34、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35、《出守桐庐道中十绝》宋·范仲淹君恩泰山重,尔命鸿毛轻。一意惧千古,敢怀妻子荣。
36、这首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聚会时所作的,原诗诗题下有注“时会琴客”,说明非独吟。诗的前两句写中秋夜月色,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图;诗的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37、翻译:潇洒桐庐郡,身体悠闲性情也很空灵;点上一炷降真香,丝丝香烟让人心无杂念,临老便能领悟到《黄庭经》的真谛。
38、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词三大家”之这首词作于中秋时节,这年春天,纳兰妻卢氏病故。词的下阕表达了对于昔时情爱的思忆,有对“只影而今”的孤单失落的伤感悲叹,而“总茫茫、不关离别”一语又顿使全篇升华。
39、《清平乐》中的范仲淹一出场就十分精彩,一身平民装扮的范仲淹,就被书院的门卫鄙视,就连书院的学生都敢怼他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但是他却不生气,还下定决心要好好教导这群顽童。这样的范仲淹不愧是一代名臣,不愧能写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千古传诵的名句。除了《岳阳楼记》这样中学必背篇目之外,范仲淹还写过许多著名的诗词,他的忧国忧民思想也体现在他的诗中:
40、这是词人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描写的是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词的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去年”所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41、翻译:潇洒桐庐郡,清清的水潭深不可测,仿佛百丈有余。垂钓的渔翁应有独自的门道,他所钓得的都是好鱼。这是一幅渔翁垂钓图,在清潭之畔,坐着静心垂钓的老翁。
42、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43、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44、 从《渔家傲》全词来看,应当说,情调是悲壮的,感情是强烈的,它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以其英雄气概扣动着历代千万读者的心扉。
45、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怀旧》
46、翻译:潇洒桐庐郡,有一处严子陵遗留下来的钓台。如果这里江山不优美,当初光武帝怎么肯让严子陵来此隐居,垂钓耕作。
47、昔多松柏心,今皆桃李色。愿言造物者,回此天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