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诗(精选好句38句)
王之涣的诗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诗人站在鹳雀楼上,望远空飞鸟仿佛低在楼下,觉得自己高瞻远瞩,眼界超出了人世尘俗。从艺术表现看,这里把视觉反差运用到景物描写中,以远处物体似低小的感觉来反衬近处物体的高大,饶有意趣。从思想境界看,则诗人自有一种清高、俊逸的情怀,志气凌云,而飘飘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谢世人间”,则高蹈的情怀更明确。
3、大将率军安定边疆尚未归还,只见湖湘子弟遍部天山。他们新栽杨柳三千里,从此引得春风度过玉门关。(王之涣的诗)。
4、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我们可以得知王之涣分别是从山、水来描摹北国的壮丽风光,它的层次很分明。虽然它的语言极其浅显、朴素,但是却高度概括了祖国的万里河山,画面十分的辽远、壮阔。仿佛此刻的王之涣,用了一个电影中的长镜头,跟随者黄河入海的方向,掠过祖国的万里河山。使人宛如身临其境,美得令人心醉。
5、"起"于苍凉的山川,"承"于孤独的守卫边关,"转"于羌笛之声,"合"于耐人寻味的"玉门关",一点没有颓丧之意,却又展现雄阔的意境,实乃一首绝妙的"七绝",历来视为"唐音"的典范之作。
6、有一年,王之涣与大诗人高适、王昌龄在长安相遇,便邀约一起去旗亭小饮,正碰上4个妩媚的梨园女子在演唱他们的诗歌。三人当即来了兴趣,便打赌:他们的诗,这些女子点唱到谁的诗句,谁就在墙壁上划一下,谁划得多,谁就最优秀。(王之涣的诗)。
7、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8、这就是牛人王之涣的胸襟,每一个学唐诗的小孩,启蒙诗都是学这首。
9、王昌龄和高适两人听完后哈哈大笑,笑着笑着,两个人的笑容都僵住了。
10、王之涣保存下来的诗同样也很少,仅有六首绝句。这首《凉州词》其便是我们从小就熟读的:
11、正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位诗人相视而笑,这就是“旗亭画壁”的故事。
12、可惜的是,王之涣留给后人的只有6首诗,其他的作品都没能保留下来。
13、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14、公元688年出生于山西太原的王之涣,尽管来自于名门望族,但其个性豪放不羁,不谙做官之道,入仕之路也就平淡之极。
15、一直安静的王之涣表态了,说刚才这几位歌女气质不高,品味一般。
16、王之涣是一个史料记载极少的盛唐诗人,只知他“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他精文善诗,兼善填词,辞赋无数,可传世只有6首,然其诗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虽仅传世6首,就有两首诗耳熟能详,堪称千古绝唱,说妇孺皆知亦不为过。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
17、纵观王之涣这一生,神秘莫测,留下的诗也只有6首,却有最好的五言绝句之最好的七言绝句之如果没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唐诗的天空会塌了一角。
18、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登鹳雀楼》,便是一首以千钧巨椽,描绘出北国河山壮丽景色的千古绝唱。它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他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对于王之涣这首诗,历来深受世人所称道,被誉为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特别是后两句蕴含深刻的哲理,常常被引用,作为激励人们昂扬向上的座右铭。
19、王之涣写诗、写景有一个特点,他所写的景都是大手笔的景。
20、说着,王之涣便指了指还没传唱的那位的确是很最漂亮的梨园女子。王昌龄和高适想,肯定是好友王之涣找的托词,以便有个台阶下,便都哈哈大笑说:好,期待。
21、《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
22、王之涣原本不屑于"主薄"之职,便顺水推舟辞官而去,直到天宝元年(公元742年),55岁的王之涣又才补缺出任文安县尉,但任职没多久,就病逝于官舍。
23、一会儿,轮到那个最漂亮的姑娘,只听她唱道:
24、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中条山脉西接华山。从鹳雀楼四望,天然形势似乎本来要以连绵山峦围住平原田野,但奔腾咆哮的黄河却使山脉中开,流入断山,浩荡奔去。这概括的描写,勾勒出山河的形势和气势,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远大,志向无羁。这二句与前二句一气相贯,既以显出楼高望远,更以见出诗人志高气逸的情怀。
25、“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一句应该是“只缘身在最高层”。
26、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是很好的朋友,据《集异记》载,开元年间,在一个下着小雪的冬天,他们来到酒楼喝酒,正好遇见歌妓在唱歌,唱的都是当下的流行歌曲,于是三人来了兴致,打赌看看这些伶人唱谁的诗最多,以分分高下。
27、虽然只有6首诗,却是首首精品,像王之涣写过一首《送别》:
28、巜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
29、综观王之涣的这首诗,短短4句,却言简意赅,意境深远,是一首既能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又能催人抛弃固步自封浅陋见识的千古绝唱。总的来说,这首《登鹳雀楼》堪称是王之涣最美的一首诗,惊艳了世人千年。
30、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
31、王之涣仅留的两首“边塞诗”之描写的是突厥单于请求和亲被唐玄宗拒绝的故事。
32、长堤春水绿悠悠,畎(quǎn)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zhào),桃溪浅处不胜舟。
33、好朋友之间讲究的就是一个服字,王之涣的确让王高二人心服。
34、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35、站上高楼上的李益所见一片云水茫茫。汉魏的霸业有如流水和夕阳,早已不复存在。千年的繁华转眼即逝,当下的愁绪才是难以消除。风烟四起,更激起思乡之情,景色萧条,令人倍感伤怀。
36、对了,李白的《劳劳亭》是这样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37、鹳雀楼最早建造于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权臣宇文护为了镇守山西蒲州,下令在黄河东岸建造了一座军事瞭望楼,用来观察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