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谚语歌(精选好句34句)
二十四节气谚语歌
1、1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2、春己卯风⑥树大空,夏己卯风禾大空,秋己卯风禾里空,冬己卯风油里空。(⑥指“己卯日”刮风。)
3、10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4、袂食五月粽,破裘仔不通放。(未过五月节,天气尚未稳定。)
5、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6、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7、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8、送月雨,後月无焦土。(月底下雨,占下月雨多。)
9、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10、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廿下半年逢廿三。一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11、九月起风降,臭头扒佮掐。(九月秋天风乾燥,臭头会痒,喜抓痒。)
12、当长波槽东移,受冷暖气团交汇影响,会出现连续阴雨和倒春寒天气。
13、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春分:春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夏至:白天最长,夜间最短。秋分:秋季的中间,昼夜平分。冬至:天进白天短,夜间长。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14、秋分天气白云多,到处欢歌好晚禾,最怕此时雷电闪,冬来米价道如何。
15、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16、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清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17、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雨水:降雨开始。谷雨:降雨量增多,对谷类生长有利。小雪:开始降雪。大雪:降雪较大。
18、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19、二十四节气作为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20、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21、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22、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23、二十四顺口溜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24、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冬节在月底,冬天不会冷,会冷在次年一二月间。)
25、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26、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二期稻作)收成不好。)
27、端阳有雨是丰年,芒种闻雷美亦然,夏至风从西北起,瓜蔬园内受熬煎。
28、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29、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30、翻译:如果五月端午晴天不下雨,全年的雨水都会偏少,当问年的稻子会不结种,甚至颗粒无收,最后烂在田里。
31、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32、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独到之处,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地球绕太阳旋转视运动一周为360度,分成24等份(最开始的时候是分成12等份),每份15度(大约半月时间)就有一个节气。一年四季共有24节气,依次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33、风雨相逢初一头,沿村瘟疫万民忧,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丰年大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