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句来到大上海的说说(精选大上海发朋友圈)
一、去大上海的说说
1、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人虽然顶着一个“我们大上海”的光环,但自己的日子过得如何,自己知道。在中国整个计划经济时代,上海以全国1/1500的土地、1/100的人口,上缴了占全国1/6的财政收入,而作为地方财政的支出呢?只占到全国的1/
2、感谢大上海,真的做得很好!您在百姓的心中真的好涨脸!真的做得很好!虽然我从来没有去过上海,也实在是忍不住要大大的给上海点个赞!
3、看到张文宏的这句话,你会有什么反应?是不是和很多人一样,对“查房”理解,对“换岗”疑惑?
4、后来每收到一笔捐款,我都在粉丝群和朋友圈里公示,慢慢的,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跟进的朋友越来越多。
5、看看,健康四川官微,每天发布最新信息,与四川百姓手拉手、心连心,这距离多近啊!
6、绚丽的霓虹灯凸显着东方明珠的辉煌,外滩的洋房让人在这座城市中迷惘,黄浦江上耀眼的光芒却有一种近代的沧桑。弄堂中老上海人将油灯点亮,星星点点照亮长廊,临街的商铺里是闪亮的衣裳,美丽的上海让我如此彷徨。
7、题主目前是什么状态呢?是刚毕业还是已经上班了想换个城市工作呢?
8、(截至2022年1月17日24时)
9、“哎哟,你不懂,今生卖花,来世漂亮。”
10、前面才看了某微博说有某专家在倡导理性处理防疫,因为最近上海的自杀率飙高60%多!后面就看到消息说上海金山某居民翻墙出小区淹死了。
11、有一次在地铁口遇见一个卖栀子花的老太太,满头银发,一口苏白。我给外婆买花,就和她闲聊:
12、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工作的压力,卸下一切烦恼忧愁,到那一方大自然的净土中去沐浴身心,放松心情;祝旅途愉快!
13、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性格和风貌,这是强拗不过来的。
14、138****9622
15、至于家里每天消耗的菜品,我在网上下单买好,儿子中午放学时顺便去小超市把买的菜拿回家,工作吃饭都在家里,全天候不出门。
16、150****1930
17、安信广场有、在牡丹江路那里,易卖得对面,附近还有肯德基、麦当劳、DQ等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地方,方便你找)…
18、东方明珠位居世界第亚洲第仅次于广州新电视塔、加拿大多伦多电视塔和俄罗斯的莫斯科电视塔,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建筑。从远处看,东方明珠塔和两边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巧妙地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
19、136****2552
20、早,想出门去散步,趁着太阳还不高。忘记拥挤和压迫的感觉,一个人去吹河风吧看了一场电影,从大上海走回来,貌似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安安静静的散步了,忽然间发现已经很久不再会去思念谁,不惊扰岁月的过着,我一直在等,等一个春暖花开,等一个落落大方的温柔你来。一个人,在鼓浪屿散步。只需要一部相机、一盒烟、一本书、一瓶水。甚至,两手空空,凭心徒步。懂得与孤独温柔相处,是当中至为重要的一件事。年华那么烫,烟花那么凉。也不知,何日我再来。想着,下一次,一定要带上自己的爱犬,最好有爱人在侧。
二、大上海发朋友圈
1、上海为年轻人提供发展创业的机会多,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对海内外专家学者商人和务工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凭本事,讲规则,不需要“门子”、“豁子”之类的东西。
2、听,一边的钟楼响了,好像一位老人在讲什么。黄浦江上,几艘船在江面上航行,荡起阵阵涟漪。一阵风似乎向河对岸吹来。
3、所以,以前曾流行一种说法:
4、比如下图是我在团购里买的菜,品种固定不能选,总重不少于20斤。这一大袋买回家,后面一周就有着落了。
5、我不是吃货,但我很是欣赏上海精工细作的老字号品牌、传统美食小吃等,如甜点、糕团等。特色的东西随处可见,老上海的美食品种丰富到超乎人们的想像。
6、1843年11月17日
7、亲戚朋友问我最多的问题,是“菜够吃吗?”
8、我就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啊
9、前几天朋友圈都在转一篇“防疫保护指南”,作者是上海仁恒河滨城小区的居民。
10、而且签售第一站就是上海
11、时间倒回到2017年的12月份,那一年冬天特别冷,我的一家店铺出临促清库存,为了节省费用,我没有找导购,自己全程站柜。
12、这个你要先去问问上海男士要不要你,不是你想嫁给上海男士说了算,外省市的女生要嫁给上海人的男士,要有一定的条件,上海家庭条件好的!一般要外省女生要才学高,有一定的稳定工作,工资不底的女生,如果上海家庭条件只有一般的!上海男士可能会娶你,你也可以嫁给他,大多数外省都愿意嫁给上海男士,因为上海人的房子多,房价高,上海的户口也值钱,用钱买不了!上海男士愿意娶你,是件好事!你就嫁给他是你的福份!
13、不知道经过这次的教训,一直忙着建高楼大厦的上海,能不能重新意识到基层建设的重要性。
14、也许说到这有人要教育我,这个时候要体谅行政人员,好好配合,不要给国家添乱。
15、我又联系了顺丰速运,顺丰速运的小哥告诉我,捐赠的物资可以走顺丰的绿色通道,免运费。
16、可惜的是,现在这种吵架也很少看到了,两个上海人如果在公共场合因为一件什么事吵上几句,自己都会不好意思。如果你能先闭嘴乃至主动打招呼抱歉,在周围人眼里其实是一种有风度的表现,是胜利者的姿态。
17、135****2520
18、甚至还有被团购骗钱的,“团长”收完钱就消失了。
19、一觉醒来,喜提封控区。2020年的那个春天,过去两年。
20、180****3461
三、来到大上海的说说
1、表示故地重游上海的句子解答可以写句子:这次我故地重游来到上海,发现上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对不起,说明你从没去过上海,或者根本就不了解上海。
3、张文宏表示,一些自媒体说奥密克戎引发的是“大号流感”,这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他研究奥密克戎感染者的医学影像后认为,对于获得免疫力的人来说,它是个“大号流感”,如果免疫力不够强大,没有很好的医疗资源,奥密克戎这种变异株“会咬人”。
4、随着暮色越来越浓,浦江两岸的高楼、摩天大厦、桥梁绚丽的灯光也依层次绽放,当夜幕到达临界点的时候,暮霭完全笼罩了大地,两岸也随之更加灯火通明,五彩缤纷,散发着奇光异彩的光芒。
5、(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624需要复制黏贴到浏览器打开)
6、没错,我已经不记得我进了什么群,也不知道接了什么龙,更不知道买了什么东西,付钱了没有,什么时候送货,或者团成了没有……嗯,我的命是团长给的!
7、简言之,上海是一座魅力之城,可读性强,城市理念先进,优秀已成为一种习惯。海派文化博大精深,城市规划设计到建造具有国际范儿,高端大气有品味,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生活便捷,城市文化生活可谓多姿多彩。
8、139****7077
9、中国已经没有未被发现的行业,谈下大型行业的话,火车,水资源是可以把现有竞争对手拿下的前提!大家都知道,中国火车载客服务很牛B,不过服务很差...水资源更严重,很多城市影响了正常生活,还有一些已经因水患上了不治之症!!我在上海呆那么长时间,接触了很多很多,真和大众说的,上海真是大上海,想要什么都能买到,一家更比一家强!可以得话,到可以到的大城市了解一下再到各自家乡,各自省城把在大城市发现的,而在各自家乡城市没有发现的项目再次崛起,,这才是我们创业考虑的路子!!
10、同一个导师的某师弟有点熬不住了,在群里诉苦;一个师妹现在是上海某区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她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具体见下图:
11、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有着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高耸入云,像太阳、地球、月亮在同一线上停着;又像一串冰糖葫芦;再仔细看更像一架要腾空而起的火箭。
12、说实话,上理工真的很漂亮。漫长的林荫道,参天的梧桐树,古老的小洋房,以及晚上的灯景……是一个很有味道的地方。如果能够和喜欢的人,默默地在林荫道上走上一段…生活很完美,世界很和谐。
13、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上海人文化的精髓,就是三个字:拎得清。
14、我有一个粉丝群,在群里征询了大家的意见后,我们决定为武汉捐一批连花清瘟。
15、我是第一次经历这阵仗,一见如此封锁,说不紧张是假的。又因听风就是雨,说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性极强,在一定的空间内大肆传播等,渐渐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得新冠了,呼吸也变得不顺畅了。
16、(最后统一派发的大礼包于4月5号、6号分两批送到,有蔬菜、米油牛奶和一只德国风味咸猪手)
17、以后有机会,我写篇当年和全国各地记者喝酒的各种段子和故事,不好看不要钱~
18、喜欢文章的朋友可以戳下面名片点关注:
19、138****9269
20、我就说说我看到的我知道的吧,是为记。
四、去大上海的说说句子
1、我不是很认同。确实,作为任何一个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都很容易给人留下一种“来去匆匆,缺乏温暖”的印象。
2、曾经有很多人对我说过这句话,那时也觉得没什么。但如果现在,还有人对我说这句话,我心里就会默默一笑:
3、“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把所有岗位的医生全都换下来,换成谁?”
4、一朋友说的很形象,上海的妈妈们每天醒来就开始像一头母狮子一样,去各种团购群里游荡、狩猎,整天只寻思着今天搞点什么回来给我的崽儿吃~
5、“拎得清”这三个字,挺难解释的,涵盖了对一个人智商和情商的双重评价,甚至小到连挤地铁快到站时,知道早点换到门口,也是一种“拎得清”的表现。
6、这个有吗?我觉得,有。虽然从小到大,我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从来没有对外地人有排斥感,但我相信,“排外”可能在每个大城市的本土族群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而上海,肯定也是有的,甚至是让外地人感受特别强烈。
7、周庄古镇属江苏省,古名贞丰里,西普文学家张翰居于此。
8、150****2560
9、我自己带头捐了200元,最开始响应的朋友不多,我有些泄气,心想无论募捐到多少,我都已经尽力了。
10、拜沈阳人巩汉林老师的表演所赐,“上海小男人”的形象在全国深入人心。
11、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都市,相见一眼,永年想念。
12、与此同时,上海的名人故居多,我在想,是不是这方水土更滋润?可见上海是多么适宜人居。
13、159****4180
14、也有朋友中是“新上海人”的和我叹苦经:老家亲戚托过来,让他孩子进自己供职的公司。亲戚认为他是公司的高管,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甚至连面试都别要。我那个朋友一脸苦笑:“完全没法和他们解释上海是怎么样的一个地方。”
15、从历年的统计来看,上海人的慈善募捐,一直都位于全国前三位置。
16、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人说起上海人,自然而然会和一个词划上一个等号:“排外”。
17、辽宁方马上辟谣,截图如下:
18、军工路的那个灰啊,我靠!!传说,住在靠马路的宿舍里,晚上不能张开嘴巴睡觉,因为第二天起床可以嚼沙。所以上理工花了大笔大笔的钞票在绿化上。任外面漫天黄沙,里面却是纤尘不染。
19、惯性很可怕,搬了办公室以后,至少要走一半路才能反应过来方向不对…最近出差太多不利于熟悉新环境,明天又要外出奔波了…
20、解释这么多,其实还是在为自己用了熟人资源享受了一部分特权而感觉到惴惴不安。
五、大上海的文案
1、“知乎”上还有一篇帖子,叫做《上海有什么好?》,下面得到了超过1000个评论回复,一度成为热门帖。
2、这是我一朋友发的,其实我也有这个困惑
3、首先,上海河道基本都是通的,也就是会不定时走水,可以在住的河道摸索一下走水规律,因为上海河道里的鱼有个共性,那就是走水鱼开口,死水鱼不开口。所以掌握涨潮落潮的规律还是比较重要的。
4、最近,我们对航空事实上是进行管控的,但不可能一直管控下去......
5、虽然看上去似乎毫不相关,但我觉得,这可能就是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侧面。
6、“很多医生,暴露在病毒面前很久,他们是了不起的人。”
7、我的爷爷和奶奶,外公和外婆,当年都是从江苏来到上海的,属于那个时代的“新上海人”。虽然我的父母都出生在上海,但到了我这辈,确实还没离开“三辈”的圈子。
8、她曾是小镇男生在电视里看到的英雄热血、儿女情长,是懵懂少年在毕业时经历的阴差阳错、终告无缘。终于,1999年年底,正在敲打键盘的这个人,第一次,来到了上海。
9、接下来,彭宝要带你走的一段是超火的宝藏路线……
10、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都是上海独具特色。
11、毛爷爷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了一场演讲,主题叫做《为人民服务》。
12、133****7997
13、207写于上海
14、药备好了,运输也联系好了,接下来问题出现了,武汉那边我们不知道该捐给哪家医院?
15、谁能想的到,这真的是发生在2022年的国际大都市里的真事。上海有2500多万人,而我认识的也并不超过20人吧。但总觉得,此时此刻,为他们捏一把汗。当有钱也不如有物资的时刻里。
16、(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具体情况由相关市卫生健康委进行通报)
17、我有个小群里,有朋友说,自家的物资不够了不知道领导干嘛吃的……我正好认识他说的这个区的相关人员,我也知道这么多天他们一大帮子人正在全力保障民生,我就截图转发给他,我说你看看,你们辖区的~然后对方给我发了如下。
18、其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屋宇100多间。大厅"松茂堂"雕梁画栋,方砖铺地。
19、疫情固然可怕,可有时候比病毒更吓人的是措施导致的环境给人的压力,以及长时间处于封闭状态,自身本身不稳定带来的心理错乱,这些政策层面是否关注到了呢?
20、其中有一个网友的评论,让我印象很深:
六、去大上海的说说
1、身为一个老百姓,只想理智且清晰地提醒他们,请别忘了“为人民服务”的约定。
2、138****2627
3、弄堂中老上海人将油灯点亮,星星点点照亮长廊,临街的商铺里是闪亮的衣裳,美丽的上海让我如此彷徨。
4、请注意这一点,按洛阳的防疫规定(全国应该都一样),普通的老百姓到药房确实是买不到连花清瘟的。
5、出差辗转奔波,很辛苦。换一种心情,就当是自己和不同陌生城市之间的约会,亦是人生的收获。
6、2020年的新冠来势汹汹,洛阳有确诊病例,我们都被封在家中,一天只能出去一次购买生活必需品。
7、但上海可能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8、电影告诉观众,所有表面上高瞻远瞩反复权衡的决定,背后都是内部各方争夺权利不断博弈的结果。
9、那时候,药房还没有禁售连花清瘟以及各类烧药,只是药房里的连花清瘟都是零零碎碎几盒几盒,没有整箱的。
10、傍晚来临了,天空慢慢变黑,大地开始沉沉入睡了.
11、在接下来的表达里,张文宏竟然熟练应用了“SCQA故事”表达模型。
12、还有的直接告诉我,他们缺防护服缺口罩不缺药,还有俩家则告诉我,没有通行证无法去快递仓接收这批药物。
13、然鹅,我大四川的疫情防控也是很不错的!
14、180****6051
15、疫情反反复复整三年,所有普通人的生活都艰难,开源开不了,当然要节流省钱,不去医院。
16、上海开埠以来,历次战乱,上海都是难民涌入的主要目的地,而上海也每次都会开设多个难民点,接纳来自各方的同胞,例如1946年苏北水灾,上海在半年内就接纳难民8万人,提供安置点和各类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