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译本(精选147句文案)

2023-09-14 08:01:09

一、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这个表象世界,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或者“自在之物”,康德认为“物自体”不可知,叔本华则认为,“物自体”是可以把握的,它就是所说的“意志”。主体就是认识世界的我们,而客体就是我们认识的世界。然后,叔本华断言:客体是主体的表象,亦即,世界是我的表象。

2、——叔本华的作品不适合在海边阅读

3、我坐在这里,用自己的形象

4、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他周围的世界只是作为表象而存在着的,也就是说这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它对一个其他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着”的关系来说的。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掌握这一事实,乃是迈向哲学智慧的第一步。

5、对于那些非生命体,纯粹物理的对象,意志似乎并不存在,但叔本华驳斥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在无机的自然中,意志在普遍的自然力中使自己获得客体化.就象人类行为一样,意志就在那往下掉落的石头中使自己现身.这样,作为意志最终呈现的问题被解决了,这一形而上学的概念就在无处不在又漫无目的永不满足的力中使得自己现身.意志实质上在叔本华那里就是控制我们所处的表象世界的外在因素.

6、如果一种东西,既不是表象,也不是意志,只是独立存在的对象,如康德所谓的“物自体”,这种东西就只能是虚构的,接受这种虚构,哲学就会走入歧途。

7、意志的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但是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如果相反,如果人的欲求得到了满足,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地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

8、虽然亚瑟·叔本华(1788—1860)不属于经院哲学家,但是他无疑是19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受东方文化影响的思想与悲观主义哲学著称。

9、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学业辅导室

10、叔本华首先提出了“世界就是我的表象”的观点。表象是一种客观现象,但是它的背后有一种因果律在支配。所有自然科学都是研究这种因果律的,比如,力学研究物体运动规律,化学是研究物质结合规律,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生长规律。自然科学研究的世界是严格遵守根据律的世界,观察到的一切都只是表象世界,而隐藏在背后的本质,自然科学无能为力。

11、如果有人不满足于认同叔本华反对唯我论的理由,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一步考虑问题。如果说意志是肉体的实际内在本质,而肉体完美地存在于其他现象世界中,那么这部分世界的实际内在价值肯定也是意志。叔本华认为,现象世界就是意志表象,实体世界也不过是意志世界。人们内心的意志体验就是叔本华理解康德自在之物——人类经验之外世界的关键。

12、康德指出:因果律是先验的,所有的经验知觉都是处于主观之上,不可能区别或认识物自体。而叔本华指出:仅用直观就能获得经验对象。关于物自体的知识,是通过理智这种内在感觉而获得的,它只在时间的形式中被认识。

13、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14、《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逐一探讨关于人性、人格、地位、荣耀、名声等长久困惑人类心灵的问题,认为有智慧的人应该以超然而明智的态度对待世事。叔本华在书中对人生的判断有一个十分悲观的基点,即“世界的内容全是痛苦”,而人世痛苦的根源则是人受着意志的支配和奴役。

15、而生命、可见的世界、现象,却只是意志的反映。

16、一个有着良好的、温和和优雅性格的人,即使是在贫乏的环境中也能怡然自得;然而一个贪婪,充满嫉妒和怨恨的人,即使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生命也是悲惨的。

17、他的生活受人诟病,与他的哲学在常人看来相悖更让他人鄙薄。罗素在他编写的著名的西方哲学史中这么说:假若根据叔本华

18、能认识一切事物,而本身不被任何东西所认识的,是主体。

19、“人生一切诸恶的原因就在于人不能把普遍的概念应用于个别的情况。”

20、作者:(英)杰瑞米·斯坦格鲁(美)詹姆斯·加维

二、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译本

1、我的目的只是显现两者并使两者成为清晰的理性知识的对象,不是规定这个或规定那个,这样不但显得笨拙也没有用;因为意志本身是绝对自由和完全自决的,也无任何法则可循。在我们继续前面所说的解释以前,先要解释并确切界定这种自由及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而且生命问题应该与意志及其对象有关。通过这些我们更容易了解现在所追求的知识的内在本质,更容易了解行动方法的道德意义的内在本质。

2、叔本华指出,意志是不灭的,不灭的意志驱动了世界无时无刻的运动。

3、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一面,即表象世界,具有根本的、必然的和无法分开的两半。

4、叔本华的哲学思想以惊人的悲观主义著称。他的著作当然不适合在海边阅读。他的悲观主义究竟是哲学发现的结果,还是他的哲学思想受到悲观主义的影响,不得而知,或许二者都源自他郁郁寡欢的性情。他的母亲约翰娜称,儿子年幼时期就“经常思考人世间的不幸”。不过,他的冥思苦想造就了19世纪的一部哲学经典:《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稍后会介绍这本书。

5、这个真理告诉我们:世界是我的意志。

6、由此在第二卷,叔本华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自身,除了能被表象出来的,只是意志;而物自体,也只是意志。因为只有意志是不能被直接表象的,它只有客观化才能被知觉。意志不符合充足理由定律(这是叔本华论文的主要论题,大意是:任何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或者说没有一个无法被解释的事物),而表象是摆脱不了的。

7、所以任何人都能说:“我始终是‘现在’的主人,它将和我的影子一样永远伴随着我;我从不惊讶‘现在’究竟从何而来,为何恰好处身当前。”我可以把时间比作一个永远转动的圆圈:不断下沉的半边好比是过去,不断上升的半边好比是将来,而水平切线和圆周接触之处就好比是没有延展痕迹的现在。切线并不随着圆圈旋转,“现在”是客体和主体相接的点,它不是可知现象,却是一切可知现象的条件。时间像永不止息的河流,而“现在”则是河水流过的石头,但河水没有把石头冲走。作为物自体的意志和认识主体一样不受充足理由原则的支配,认识主体就是意志本身以及意志的表现。

8、可是,他的身体却是他自己的对象,因此,身体就是表象。身体是许多对象中的一个对象。尽管它是直接对象,也还是要受对象法则的限制。像所有知觉对象一样,身体也存在于知识的普遍形式,即空间和时间之中;空间和时间,是构成杂多现象的两个条件。

9、汝信主编《西方美学史》第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虽然只有人类才能在反省和抽象意识中思考这个真理,然而,却适用于一切有生命和有认识能力的人。如果人类能在反省和抽象意识中思考这个真理,他就获得了哲学的智慧。因此,人类就会明白,当自己认知太阳和大地时,认知的并非太阳和大地本身,而大地的手;他周围的世界只是表象,只是和意识有关的东西,和人类有关的东西。

11、来自世俗的快乐,剧场、游览、娱乐并不能使愚人忘掉烦恼。

12、所以,生命因意志而起,与意志如影随形。如果意志存在,生命、世界也就存在。所以生命就是确保生命意志,只要我们满怀生命意志,就不必对自己的生存感到恐惧,即使面对死亡时也应镇定。诚然,我们看到个体的生生灭灭,但个体只是现象,它只在充足理由原则和个体化原理分不开的知识上才存在。当然,对这种知识来说,个体由此获得生命而把生命当作一种赐予,但实际上个体来自无,因此死亡让这种赐予丧失了,最终化归于虚无。但是我们希望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生命,换句话说,就是根据生命的理念来看生命,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将发现,意志、一切现象中的物自体、知觉这些现象的认知主体根本不受生死的影响。

13、从意志本身来看,意志是一种不自觉的、连续的盲目冲动,正如我们在无机界和植物界及其法则中所看到的一样,也像我们自己生命中的生物部分一样,这种盲目冲动的意志通过表象世界的附加物获得有关本身意志活动及所欲求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别的,就是表象世界,就是生命。

14、叔本华讲:“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他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呢?实际上是说,他的哲学所涉及的是生命的世界,而不是单纯的实在界。叔本华所谓的世界不是指传统认识论所要把握的那个经验实在的世界,而是人生世界,这一本体论上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他的论断经常是:人生如梦,万事皆空,这个世界只受着意志的偶然性的支配,而意志又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因此,这个世界没有价值可言。

15、生命固定于意志之中,而“现在”则固定于生命之中。当然,如果我们想想过去数千年,想想这数千年中千百万的人,我们会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变成了什么?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只要回想自己过去的生活,并想象、回忆过去的情景,然后再问问,过去的整个生活情景是什么?它变成了什么?过去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怎样的,对千百万人的生活也是怎样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假设,因“过去”被死亡所决定,所以我们才能够获得新的存在呢?我们自己的过去,过去中最近的一段时间甚至昨天,在现在看起来只是空虚的幻梦,千百万人的过去也都是如此。

16、第世界之作为意志,意志的客体化。

17、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8、《人生的智慧》by(德)叔本华。读完这本,让我更加清晰地知道了,原来我对人生的思考早已达到高级程度。这是因为书中所阐述,大多我都早已明白。但还是,五星推荐。

19、世界一方面完全是“表象”,另一方面也完全是“意志”。

20、“人的意志是这样的:意志永远向前奋进,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产生另一个新的欲望,如此循环不已”,直到死。出自第三卷,但是在第四卷才讨论解决方案——否定意志。

三、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

1、第摆脱意志的纯粹认识主体:审美观与自失的怡悦。

2、天才的任务——考察理念

3、《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表述了叔本华的主要哲学思想:人生即意志之表现,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世界是意志的,是一个痛苦的世界。

4、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

5、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zGnC0lQFqIUxDtbNC4m7Q提取码:wk7d书名: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6、叔本华指出,这本书围绕一个观点展开,不过他承认自己迫不得已才投入这么大篇幅来解释它。我们可以暂且不顾鲁莽与否,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思想:世界的本质就是意志。要想更清楚地诠释这一观点,就需要简要了解一下康德,因为他给予了叔本华很大帮助。

7、叔本华悲观吗?笔者认为,他只是通过哲学的方式,来揭示世界的本质,让人摆脱肤浅的乐观主义。

8、1814年,他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接着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这也是他的代表作。

9、“现在”的内容是什么?这要看内容的来源。促生这种内容并承载内容的就是:生命意志,或者说自在之物。但生命意志、自在之物,除了是我们自己,还能是什么?不管说“我们自己”,还是“自我”,不都是生命意志、物自体、自在之物的同义词吗?

10、传统的“天才论”反复谈论着天才的创造性与灵感、想象、习得等等概念的关系,总试图得到天才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不朽作品的原因,是由于天资异禀还是神灵附体,又或者是后天勤奋努力的积累。然后叔本华的“天才论”并没有着力探讨天才的创作神力,他似乎并不认为天才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创作出不朽作品,虽然他也并没有否认天才的独创性,而更直接的认为天才是纯粹直观的认识能力,是由于有了这种认识能力才有了鉴别美的标准、鉴赏艺术的典范,而不朽杰作只是天才在完成考察理念这一任务之后的必然结果。

11、所谓“意志的自我肯定”,意思是说,在意志的客观表现中,在意志客观化于现实世界和生命的过程中,意志所具有的本质使它明显地成为表象,这种认识根本没有阻碍生命的意志力;但是具有这种认识的意志却自觉而深思熟虑地欲求生命。如果获得这种知识时意志力终结了,生命意志的否定倾向就表现出来了,因为具体现象不再是意志活动的动机,但因认识理念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本质的知识,即意志的反映却成为意志之火的熄灭者。经过这样自由化活动以后,意志自行抑制了客观化。

12、那个时代的哲学家,以黑格尔为代表,都是从理性、逻辑的角度去探寻世界的规律,而叔本华则在思考,所有的理性也许都只是一个表象,在表象世界的后面,有一个非理性的意志世界在支配。这和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所阐述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异曲同工之妙。

13、叔本华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意志的盲目冲动,看似在追求幸福,实际上与幸福越来越远。

14、人类没有全然丧失一切。叔本华指出,意志如果得不到顺从或完全满足,就很可能通过审美静观降低内心的渴望。人们看到一盘水果后的反应与观赏一盘水果的静物写生内心的感受存在明显区别,虽然算不上超然存在。看到一盘水果后,人们内心的意志很可能会被调动起来,想吃水果。但是,他们观赏水果的静物画时就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而是很容易对柏拉图提出的形式进行反思,类似无利害、无意志的静观。

15、一个写作的人成为作家的那一天,即是他死去的那一天。

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by(德)叔本华。花了五个月,读完这本书,太吸引人了,我脑海中的哲学应该就是这样的。下午读完后,我在扉页上这上这样一句话:"我昏睡了很多年,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醒来。"

17、叔本华曾不止一次地承认过自己的哲学体系是来自于对康德哲学的批判和继承的。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一章开篇第一句话,作者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相对于“表象者”作为一个表象才存在的,而这个“表象者”就是人自己。世界上的一切只有被“表象者”认识之后才能成为存在。尽管作为一个认识主体的我只能够认识这世间万物中的一部分,世界的其他部分也会有其他人能够认识到。而我认识到的这一部分就是我的世界,这一部分也是相对于我而存在的;而我没有认识到的那部分的世界相对于我就是不存在的。所以说,“这个世界的存在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认识者。”就是说,世界即是表象。

18、在这一部分,叔本华对道德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同情心是道德中可贵的品质,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个人私欲,但是人们所能做的非常有限。最好的解脱之道,就是通过修行与禁欲,否定生命意志,这样才能跳出意志主宰的痛苦轮回。

19、叔本华对艺术有极其深刻而丰富的认识,在所有的艺术中,叔本华最欣赏的就是音乐,他认为音乐是对意志本身的一种临摹,音符的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就如同生命在意志支配下的运动,音乐不需要抽象的认识就可以把握,可以让人忘却那个表象世界的痛苦。但是,他认为,通过艺术的解脱只是暂时的。

20、该概念由叔本华所创,并在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有完整、系统的阐述。宇宙万物的本质是生存下去的欲望,生存包含两个意思:“饮食”是为个体的生存,“男女”是为种族的生存。“生”是芸芸众生所具有的最本质,最原始的力量,人的作为“兽”的意义也在于此。

四、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哪个译本最好

1、自始至终是意志。至于说有一种实在,并不是这两者中的任何一个方面,而是一个自在的客体‘康德的“自在之物”可惜也不知不觉的蜕化为这样的客体),那是梦吃中的怪物,而承认这种怪物就会是哲学里引人误入迷途的鬼火。

2、没看过这本书但看到书名,应该就知道他写的什么。有这么几种可能(我没看过,猜的)一种是世界的模样并非我们眼睛所见的那样。世界的表象有亿万种形态。我们人类只看到其中一种。一种是我们是世界的一部分,还是世界是我的一部分?

3、叔本华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悲观论集》、《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人生的智慧》、《爱与生的苦恼》等。

4、没有三篇绪论四章论文然后是一篇康德哲学批判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这篇网上应该能搜到不算长呵呵幸好我们图书馆有

5、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节选)

6、但是,他认为,通过艺术的解脱只是暂时的。

7、本书翻译的水平很高,读起来是一种享受。不过毕竟叔本华这本书是200年前的智慧了,今天我们有所超越吗?连他自己也在序言里承认,人生的意义是很模糊的。难道我们生存就是要繁衍自己?难道这一切都毫无意义?如何解脱?

8、艺术复制着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复制着世界一切现象中本质的和常住的东西。艺术的唯一源泉就是对理念的认识,它唯一的目标就是传达这一认识。它比科学高尚得多,科学只考察个别的事物,只考察现象,它好比是无来由、无目的的大风暴,而艺术则是穿透这风暴的宁静的阳光。科学好比瀑布中永不停息的水点,而艺术则是照耀着它的安谧的长虹。而悲剧艺术暗示着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是文艺的最高峰。

9、从我们以前所表现的观点来看,个人的自我主义,这种由认知主体所启发的特殊的意志现象不能为他永远存在的愿望带来满足和慰藉,正如他不会因为知道自己死后永恒世界仍存在而感到满足和慰藉一样,知道自己死后这个世界仍旧存在,这一点正是客观视角的同一观点,也是时间视角的同一观点。

10、看到这里,你很可能也想把他赶出沙龙。

11、英剧|美丽人生Lavitaèbella(1997)

12、第认识为意志服务,直观是一切证据的最高源泉。

13、如果一个人彻底了解我们早就提出的真理,但未从本身经验或更深一层的领悟中认识痛苦乃生命的必需,如果他在生命中寻求满足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东西,能平静而审慎地希望自己的生命像向来所了解的一样,永远存在而且不断更新,如果他对生命的爱非常强烈,强烈到足以让自己愿意接受为了追求快乐而带来的一切艰苦和不幸。

14、“世界是我的表象”只是半个真理,完整的真理是世界还是意志。表象的世界是“现象”的世界,在它之外还有一个世界即作为“自在之物”的意志。意志是这世界的内在本质,意志无处不在。而意志的可见性,其表现(客体化)就是人的身体的活动,就是事物的运动。

15、《读懂叔本华的第一本书:》的中心即外在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但在表象世界的背后还存在一个意志世界,"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是万物的基础,整个世界就是意志,意志是唯一的、不可分的实体,人的认识和理性就是意志客观化发展到一定级别后的产物。生存意志是指宇宙万物的本质是生存下去的欲望。《读懂叔本华的第一本书:》不仅是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16、第“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普遍真理。

17、1860年9月21日病逝。

18、1822年,他应邀到柏林大学讲学,黑格尔的课堂人满为患,叔本华的课却无人问津,但他毫不气馁,始终相信他的哲学思想会被世人认可,然而,直到晚年,他才名声大噪。

19、“导致痛苦的不是贫穷,而是贪欲。”

20、死亡之诗|我既没有勇气死,也没勇气生

五、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原文

1、色情,可以说是对生的赞许,至死为止

2、因此要走上禁欲之路,只有认识意志的本质,使这种认识成为意志的“清静剂”之后才有可能。禁欲行动是这种认识的表现,在认识一经出现,则情欲就引退了。禁欲分为三种:自愿放弃性欲,甘于痛苦和死亡;禁欲主义还表现为自愿地能以无限的耐心和柔顺来承受羞辱和痛苦,毫无矫情地以德报怨;而最高度的禁欲是自愿选择绝食而死,自杀是对生命意志的肯定。

3、最后一个是叔本华哲学代表作《伦理学的两个基本原理》的节译,有些地方涉及一定的哲学逻辑,需要一定的哲学基础。不过叔本华已经是哲学家里阐释问题最清楚,最好懂的一个了。个人认为韦启昌的翻译是叔本华的翻译中最好的版本。叔本华的哲学的确惊世骇俗,无与伦比。

4、通常认为,意志是高等生物才有的东西,但是叔本华认为,不管是生命现象,还是物理现象,都受到意志支配。比如动物的进食、消化、分泌、排泄;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物理上的磁铁的两极相吸,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下落等等,都是靠背后的意志在驱动。在不同的物上,意志表现出不同的级别,无机界、有机界、植物界、动物界,意志的级别由低到高。

5、欢乐、享受的美好愿景。

6、当那好几百代的人,那些世代英雄和哲人都在过去的黑夜里湮没无闻、化为乌有、无人知晓的时候;可是他,他那渺小的我,为什么还存在着呢?当然还可以这样问:为什么这个现在,他的现在,到目前还能存续不断,为何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殆尽呢?

7、叔本华对康德是充满赞美之情的。在对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标题上,他引用了伏尔泰的话:真正的天才可以犯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

8、摆脱人生痛苦的方法,就是进入审美状态,其中之一就是进入艺术领域,比如文学、绘画、音乐等。

9、(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0、详细介绍:这部作品以艺术和美学作为起点,叔本华利用自己的悲观主义对当时的希腊人和希腊文化进行了描述。

11、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叔本华后两章就专门阐述了解脱的方法。

12、由于天才的任务是认识理念,而认识理念又必然是直观的而不能是抽象的;那么如果没有想象力的帮助,天才的认识就会局限于那些已经实际存在于他之前的一些客体的理念了,那这些认识还必须依赖这些实存的客休带给他的关于理念的一系列情况,并且这些实际的客体所表出的理念可能会因为没有发展完全而带有缺陷,所以这时就需要想象力来帮助天才,以便能够在事物中看到大自然由于各种根据律的形式相互争斗而努力要形成或没有能够形成的东西。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天才的创造依赖于想象力而不是他个人的生活体验,并且天才可以依靠想象力在他的创作中真实、成功地反应他从未亲身经历过的几乎所有的事物。

13、(注):本文选自《极简西方哲学史》

14、这种普遍限制可以从下述事实中看出,一切客体对象的主要的普遍形式,如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即使我们对客体对象没有认识,也可从主体的角度来发现并完全认识。用康德的话来说,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康德发现了这一点,这是他的伟大贡献。

15、叔本华在讲述天才的性能这个问题时,提到了想象力,他认为想象力是天才的好工具,是天才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绝对不能把想象力和天才的性能等同起来。即是说,想象力是天才性能的组成部分,却不完全等于天才的性能。

16、在作这个补充之前,也就是在这第一篇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考察世界的这一面,即我们所从出发的一面,“可知性,的一面;因此,也必须毫无抵触心情地将当前现成的客体,甚至自己的身体(我们就要进一步谈到这点)都仅仅作为表象看,并且也仅仅称之为表象。我们希望往后每一个人都会确切明白我们在这样做的时候,只仅仅是撇开了意志;而意志就是单独构成世界另外那一面的东西,因为这世界的一面自始至终是表象,正如另一面

17、既然自然科学只是对于因果律进行研究,而未探讨因果律背后的驱动,那么自然科学研究的就只是表象,而没有触及本质,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自然力,自然力被作者称为意志。通常认为,意志是高等生物才有的东西,但是叔本华认为,不管是生命现象,还是物理现象,都受到意志支配。比如动物的进食、消化、分泌、排泄;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物理上的磁铁的两极相吸,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下落等等,都是靠背后的意志在驱动。在不同的物上,意志表现出不同的级别,无机界、有机界、植物界、动物界,意志的级别由低到高。

18、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19、表像和意志可以说这两个概念就是哲学应涉及的核心,我感觉几乎不用看他的论证过程就可以直接认可他的两句核心论点:“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我的意志。”意志和表象揭示了两种视界。从现实生活来讲,我们的表象够构成我们的世界。我们不妨引用叔本华的话:“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不过只有人能够将它纳入反省的,抽象的意识罢了。这点完全是不证自明的,如果有人怀疑的话,那么就会让我以为他想获得更加具体的直观,怀疑自己的视觉也并非过分荒谬,所以我也许会告诉他要达到某种本质直观,最好先拿砖头崩自己脑袋一下。

20、母亲对文化颇感兴趣,尤其是文学。她出版了几本小说,还组织文学沙龙。她很可能和魏玛知识界的几位代表人物有过恋情。这一点很可能让叔本华感到不安。叔本华公开抨击文学沙龙,认为它毫无用处,这无疑也让他的母亲感到不安。他的言辞还导致沙龙的很多客人找借口提前离席。他和母亲经常吵架,而且非常激烈,原因各种各样、无所不有。由于约翰娜要求儿子离开家,1814年,叔本华离开了魏玛,去了德累斯顿。虽然又过了24年他母亲才离开人世,但是两人从那之后再也不理睬彼此了。

1、意志才是世界最为本质的内核

2、我总是拒绝被人理解,被理解无异于卖淫

3、……存在……就是当下匆匆成为往昔的持续过程……人们的生活无疑充满了成败,人的肉体生命也在不断地面临考验,一直到死。最后,同样,人的内心活动也是不断克服倦怠的过程。人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在与不断逼近的死亡做斗争。

4、当然这是一个不值一文的总结,因为这本著作的论述要精深的多,对认知论、生与死、时间与现在美学(前面有文介绍)、正义、道德、同情、自杀等题材也有深刻的论述。从书中的旁征博引来看,叔本华的阅读量也实在惊人。

5、在这第一篇里,我们只从上述的这一方面,即仅仅是作为表象的一面来考察这世界。至于这一考察,虽无损于其为真理,究竟是片面的,从而也是由于某种任意的抽象作用引出来的,它宣告了每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他带着这一矛盾去假定这世界只是他的表象,另一方面他又再也不能摆脱这一假定。不过这一考察的片面性就会从下一篇得到补充,由另一真理得到补充。这一真理,可不如我们这里所从出发的那一个,是那么直接明确的,而是只有通过更深入的探讨,更艰难的抽象和“别异综同”的功夫才能达到的。它必然是很严肃的,对于每一个人纵不是可怕的,也必然是要加以郑重考虑的。这另一真理就是每人,他自己也能说并且必须说的:“世界是我的意志。”

6、在所有神话中最富于智慧的印度神话把死亡现象归结为破坏之神,如三位一体之神中最罪恶、最低下的湿婆神象征创造生殖,毗湿奴象征维护保存;就是说,不但以骷髅项链作为宇宙破坏者湿婆的象征,也以男性生殖器作为他的象征来说明生死现象,男性生殖器是生殖的象征,这是表示与死亡对立。这告诉我们,生殖和死亡是两个根本相关的现象,两者相互冲突、相互抵消。

7、我们来到世间是担负着罪孽的重担的,只因为要赎罪,我们的人生才那样的不幸,结果才是死亡。

8、在这第一篇里,我们只从上述的这一方面,即仅仅是作为表象的一面来考察这世界。至于这一考察,虽无损于其为真理,究竞是片面的.从而也是由于某种任意的抽象作用引出来的,它宣告了每一个人内心的矛盾,他带着这一矛盾去假定这世界只是他的表象,另一方面他又再也不能摆脱这一假定。不过这一考察的片面性就会从下一篇得到补充,由另一真理得到补充。这一真理,可不如我们这里所从出发的那一个,是那么直接明确的,而是只有通过更深入的探讨,更艰难的抽象和“别异综同”的功夫才能达到的。它必然是很严肃的,对于每一个人纵不是可怕的,也必然是要加以郑重考虑的。这另一真理就是每人,他自己也能说并且必须说的:“世界是我的意志。”

9、我希望前面三卷已使读者明确了解表象世界完全是意志的反映、再现,在表象世界中,意志的自觉一步步趋向明显和完整,最高阶段是人类,不过,人类的本性只有通过一套相互关联的行动才能获得彻底的表现。理性可以使这些行动达到自觉的境地,让人类不断以抽象的方式综观全体。

10、因此,主体是世界的支持者,是一切现象、一切对象的条件。在整个经验过程中,都必须具备这个条件。因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只能借助主体方能存在。每个人都发现自己是主体,不过,只有在从事认识活动的时候,他才真的是主体;如果成为知识的对象,就不是主体了。

11、叔本华出生于1788年,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不是犹太人。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他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的代表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2、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序

13、叔本华在一处角落说道,有两类作家,一类是为写而写,他只是分享自己的观点;而另一类是为钱写作,他们只是凑够页面的空间。我需要为钱写作,但总的来说,我是第一类写作的人,我并不把自己成为作家。

14、因为这样的论调,所以叔本华总是被扣上“悲观主义”的帽子。但是,叔本华并非只提出了问题,而不去寻求解脱之道。

15、“模仿别人的属性和特点比穿别人的衣服还要可耻的多,因为这就是自己宣告自己毫无价值。”(的确,我有什么独到的想法和观点?我这颗大头中,有多少东西究竟是自己的?我创造了什么?)

16、对意志来说,生命是确定的,生命的现象是确定的,同样,“现在”也是确定的。所以我们不必探讨出生之前的过去,也不必探讨死亡之后的未来;我们要认识“现在”,要认识这个表现意志的形式。

17、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最为著名的作品,出版于1819年。1844年,该书的增补本出版

18、(2)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19、痛苦是根本的、永久的,而幸福是暂时的、相对的。人们消除痛苦的努力,除了改变痛苦的形态之外,对痛苦本身毫无影响。即使在消除某一形态的痛苦上获得成功,但其代价是立刻又有更多的其他形态的痛苦接踵而至。而且,痛苦暂时被幸福所代替的同时,无聊又会紧随幸福,占据人的头脑,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的之间来回摆动。由此可知,人的生命就是不停地追逐新的欲求,而这种追逐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但从生到死,每个个体的人都在忙碌的为此奔波着。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读后感篇3叔本华似乎是一位很受欢迎的哲学家,这与他活着可不同,更不比他的早年。他看不起黑格尔,可是最后,自己的名字还要写在黑格尔式的哲学史上才能被真正看到。

20、任何个别人的生活,如果是整体的一般地去看,当然总是一个悲剧;但是细察个别情况则又有喜剧性质。所以认识作为意志的“清静剂”又带来真正的清心寡欲时,才是达到解脱的途径,才因而是值得敬重的。

1、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2、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人的表象,这是一条适用于一切有生命、能认识的生物的真理。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并不是本身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的表象,也就是意识中的东西。世界上的事物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是依赖于主体的。比如人看见的太阳,其实并不是太阳,而是看见太阳的眼睛,是人的意识。叔本华的这种认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而否定了一切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

3、简而言之,叔本华的“天才论”认为,天才即纯粹认识。

4、这原本是叔本华的博士毕业论文,其中批判了例行思考可以诠释或检验宇宙的假说。

5、这个表象世界,也就是康德所说的“物自体”或者“自在之物”,康德认为“物自体”不可知,叔本华则认为,“物自体”是可以把握的,它就是所说的“意志”。

6、虽然被打上了悲观主义者的标签,提倡否定意志、放弃小我的叔本华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自杀的。他认为,人生虽苦,但顽强的与各种困难搏斗、在苦中体会意志的本质的人才能真正开悟、摆脱。苦是苦,困难是有,可我做了什么?自杀是一种懦弱行为,肉体的解脱反倒是自私的表现。我是伟大意志的一分子,我的肉体可以消灭但意志永生!

7、《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的代表作。不过叔本华在其绪论里提到要先读还得先读他的《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8、本书的观点简言之就是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大意志(这个很有唯心主义的味道),世间万物都同属一个意志,虽然人人都是一个小宇宙,但都是人类种族这个较高意志的一部分(我很小的时候曾经悟出一个道理,他人就是我,不过现在大了,反倒想不明白了),这个我们只能通过感官认知而实际永远不可知的世界只是意志的外在表现,受时间空间因果律的限制;意志的本质是欲望、追求、满足、再奔赴下一个欲望的满足,如此永无止境;因为这种永不满足的特点,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烦恼和某个欲望满足后的空虚无聊;解脱之道是认识到世界及意志的本质,认清自我,放弃小我,加入大我。

9、书籍介绍:“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叔本华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了作者建立在他的哲学本体论——意志学说的基础之上的人生哲学。通过“生的智慧”,尤其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的追求与实践,人可以克服意志,战胜欲望,从而解脱痛苦。作为叔本华的第1本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不仅是他哲学思想的完美展示,也是他对人类的看法的完整记录。

10、生死只属于意志的现象,因此也只属于生命;意志现象必定表现在生生灭灭的个体上,并成为时间形式中出现的无常现象。这种现象背后的东西本身根本不知道时间的存在,但必须以我们所说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便使它的特性客观化。生死都属于生命,是两个彼此相互平衡的现象,或者说,生死是生命现象的两极。

11、(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12、这些不常见的概念,如果用一般方式来表示就很难了解;但是我们希望通过即将提出的对现象的解释尤其是关于行动方面的解释来理解这些概念,这些对现象的解释一方面表现意志各个阶段的肯定,另一方面又表现各个阶段的否定。因为两者都是从知识来的,不过不是从以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来的而是从活的知识来的,这种活的知识只是以行动和行为表示的,也是不受独断见解影响的。

1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叔本华思想主要受柏拉图、康德和印度佛学的影响。书中叔本华认为“理性”不过是意志的派生物,意志具有决定性。

14、叔本华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他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15、世界是什么,世界就是人的表象,这是一条适用于一切有生命、能认识的生物的真理。人所认识到的一切事物并不是本身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的表象,也就是意识中的东西。世界上的事物是相对于人而存在的。是依赖于主体的。比如人看见的太阳,其实并不是太阳,而是看见太阳的眼睛,是人的意识。叔本华的这种认识论强调了人的主观意识,而否定了一切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观事物。

16、(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17、ID:shubenhua628

18、同时,他认为,意志的本质是欲望,不受理性控制。比如一个人说“我想要喝水”,这就是一种欲求,意志在动物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性欲。

19、“人都在梦中生活,只有哲人尝试醒来。”

20、我们总是都迈着焦急的步伐,来去匆匆的走在路上,只求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别人眼中的所谓成功,无暇慢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甚至无暇对别人报以一个善意的微笑,每天都活在焦虑中不可自拔。

1、《爱与生的苦恼》是叔本华的另一部代表著作。在这部书中,叔本华认为,人这种生命现象也是求生意志的客体化,是一切生物中需求最多的生物。当人的生命现象为人的生命意志所肯定的时候,人生就是不幸和悲惨的。叔本华把意志在追求目的时受到的阻抑称为痛苦或缺陷,把意志达到它目的的状况称为幸福或满足。在这个意义上,痛苦是经常的,幸福是暂时的。因为人的追求没有最终目的,这种生命意志决定了痛苦和缺陷是人生的本质。此外,如果人的愿望得到一时的满足,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可怕的空虚和无聊。

2、只有借助“同类相聚,异类相离”的方式才能获得。这个真理,即使不让所有人都感到不同寻常,也必然给人深刻印象。

3、叔本华《作为意志的表象的世界》石冲白译商务印书馆

4、当提问的人问得如此奇特甚至有些怪诞时,他是把生存和时间作为互不依存的独立存在物来看待的,是把他的生存看作投入在他时间之中的实存活动来看待的。实际上,他是假定了两个现在:一个客体,一个主体,并把两个“现在”合到一起。事实上,却只有以时间为形式的客体和不以充足理由原则的任何一种形态为形式的主体,这两者的接触点才构成现在。

5、这个真理并不新鲜。早在笛卡儿哲学的怀疑思想中就隐含着。不过,贝克莱却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这个真理的人,他为哲学提供了永久的贡献,尽管他哲学中的其余部分没有永久价值。而康德的主要错误就是忽视这个原则。

6、叔本华《叔本华思想随笔》韦启吕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7、人的一切行为是由意志活动和行为活动两方面构成的,在叔本华看来两者是具有同一性的.这里好像他犯了个错误,即我们通常认为想做某件事和去做某件事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这是曲解了叔本华关于意志的定义.在叔本华看来,意志活动不是感性和知性,既思考过程的那种活动,因为这种活动属于表象和物自体即意志无关.意志只在行为活动中使自己现身.事实上它应该被理解为某种无法抑制的冲动,确切的说是盲目的冲动,某种非理性的欲求.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这种盲目的冲动,一切表象中的活动只是使我们感觉自由的假象.意志是一种不能被克服的东西,我们每一行为都是意志的现身.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小学生劳动手抄报图片大全集(精选71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