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精选128句文案)

2023-09-15 07:34:12

一、法家思想的创始人

1、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2、作者:陈为,正和岛副总裁、总编辑

3、于是,针对这个问题,儒家提出了儒家的办法,法家也提出了法家的办法。

4、兵家鼻祖——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约公元前476)

5、商业的势,不是钱多、不是胆大,要从6方面起势:

6、基于利害关系,儒家圣贤的标准设计出来的制度它是不现实的做不到的,那要如何办?由于儒家规定了君主和官员都必须是圣贤,因此从古到今都存在着无法避免的作假,作秀,做伪。一看见皇上叫圣上。皇帝说句蠢话大家都说皇上圣明,他真的圣明吗?

7、可是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的评价是有点儿矛盾的。比如说一百多年后孔子和他弟子讨论到管仲这个人和齐桓公这个人,他自己的观点有点不一样,一方面说,管仲这个人格局、器局太小,不知礼。当时的国君在这个自己家的院子里有一个影背门,他那也盖了一个影背门;国君招待其他君主有一个喝酒的反坫,他自己也弄了一个反坫。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当时的礼仪制度,这被认为是一种僭越,是不知礼的行为。

8、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9、两人没地方去,就去打仗。管仲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只要一开战就往后跑,保命要紧。鲍叔牙又替他开脱:管仲家有老母要照顾——这应是历史上最需要照顾的老母!

10、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11、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12、但是我们要注意,这是汉人的观点。法家的出现其实它的历史还可以上溯到更早的时代。其实在《尚书》的《尧典》里边其实已经提到了五刑。

13、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14、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15、法家创始人韩非子为儒家荀子的学生,法家思想的起源与其老师荀子对人性的看法密不可分,对于人性问题的讨论,儒家的两大家孟子和荀子将其比作水与火。

16、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姜太公的祖先伯夷辅佐虞舜,制礼作教,立法设刑,创立始礼法并用的制度。太公封齐,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

17、正和岛,基于信任链接的企业家供需适配平台。

18、这些“士”阶层有文化知识,有政治谋略,有军事才能,他们的活动不受国界的限制,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统治者的礼遇,从这个意义上讲,士人的活跃,奠定了思想文化繁荣的基础。

19、极右翼法家——韩非&李斯

20、“士农工商”在后来的2000年历史长河,成为中国人的阶层等级,后来居然把商人列为最低等级,所以中国的现代商业只能从李鸿章的招商局算起,区区100多年。而日本的金刚组,公元578年建立,至今1400多年。——这也是中国后世商业匮乏的原因。

二、法家思想的创始人是谁

1、《韩非子·解老》:“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我们将韩非子的这段话和《老子》第七章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对照就可以看出,精神实质完全一样,所不同者,韩非子将本来是玄奥晦涩的道家哲学玄思变成了直截了当的现实操作。

2、五四运动已经百年,我们国家经过了百年的建设,那到今天已经走到21世纪,我们怎么去看待经典带给我们的经验?我们今天的文化复兴、文化重建,怎么去走出一条新的不同的路,继承传统中好的东西,同时吸收它的历史教训,来创造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文化符号,这将是永远值得我们共同来思考的主题。

3、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4、对于人性之恶的强制,荀子说:“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也就是说必须首先要树立君子的威望,用君主来强制你改,第二点要建立礼义,就是道德;第三要建立法度,就是法令。第四还要有惩罚。这就是荀子的四大法宝:君权;礼义;法度;刑罚。

5、《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法是通过具体的刑名赏罚来实现的。《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思想渊源可上溯到春秋时的管仲、士匄、子产,而实际的始祖,当推战国初的李悝。此外还有吴起、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等,均被称为“前期法家”。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而以商鞅为前期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齐法家,除主张推行法治外,也主张容纳礼义教化。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各家之长,兼言法、术、势,成为法家思想。

6、管仲原是齐国人,他有一个发小叫鲍叔牙,而哥俩长大以后,每个人辅佐了一个不同的君主,一个辅佐了公子纠,一个辅佐了叫公子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当时齐国君主齐襄王被杀后,齐国出现了一个接替的危机,这个时候公子小白顺利地继承了大位,在派兵一战想把管仲辅佐的公子纠打回去时,鲍叔牙却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把齐国的国政授给他了。

7、这就要弄清人为什么要作恶?利害使然,是因为有利害,前面讲过,他说人的这个人际关系就是利害关系,他说:“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8、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9、核心思想: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

10、先秦儒家三巨头,孔子不谈人性,孟子主张人性向善,荀子主张人性有恶,虽然他们对人性看法不但都认为民众可以通过礼乐教化来引导,因此可实行德治,所以儒家追求的是人人都做好人。

11、为了摆脱所有的束缚,达到完全“无所恃”的精神自由,就需要“齐物”“逍遥”的生活态度。另外,老庄派还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以实现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以实现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12、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13、利益上要让利于商,让商户有利润才能生存;

14、法家从哲学思想上源于老子,故《韩非子》有《解老》、《喻老》篇。

15、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16、此后,个人著书立说蔚然成风,道、法、名、兵、阴阳、农、杂等学派相继出现,形成了空前的“百家争鸣”的新气象。人们手中已经有很多书籍,学术文化开始步入民间,整个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平得到普及和提高。

17、古时候,工匠不兼做其它事情,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职。工匠不兼做其它事情,事情就不多,事情不多就容易做好。士人不兼任其他官职,职责就少,职责少就容易胜任。所以士人的职位可以世代相继,工匠的职业可以长期不变。各种工匠的子弟不用学习就能做工,这不是他们生来就心灵手巧,而是说他们能经常看到做工的缘故。现在国家没有长期稳定的政策,官吏没有常久实行的法令,因此国家政治日趋谬误。实行教化虽然很有成效,但各级官吏缺乏且多数不称职;官吏缺乏又不称职,治理国家的方法就匮竭;治理国家的方法匮竭,就会仰慕渴求贤能智慧的人;仰慕渴求贤能智慧的人,那么国家政治的关键就完全操纵在一个人的手中。

18、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谓是“独步天下”。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19、主要观点:主张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争(非攻)。重自然规律(天志)。

20、李悝主持的魏国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除了他用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外,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经济和农业中的改革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政治上,他主张废除贵族的世袭制,唯才是举,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使得魏国一度人才济济。经济和农业上他主张统一分配耕地给农民,并“取有余以补不足”,在丰年平价收购粮食,灾年再平价卖出,统一调配农民生产的粮食,鼓励和重视发展农业。在春秋战国那个特定的年代,农业强则人丁旺,人丁旺则国力强,魏国鼎盛时期足足有几十万大军,他们在中原横冲直撞,四面出击,成就了魏国百年霸业。

三、法家学说创始人

1、尚贤尚同是墨家的基本政治纲领。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以下是墨家的观念。

2、慎到是中国历史上法家学派的真正创始人,至于商鞅、韩非、李斯等人,严格讲都是法治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人,他们的学说文章,不能算是系统的学术思想。慎到对法治思想有系统论述,据大学者胡适解读,其法治思想已经触及到现代君主立宪的层面,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实践价值,也是当代中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的思想资源。

3、法家思想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主张“赏善罚恶”,主张"人生而好利恶害”,简单说好利赚钱是本性。后法家思想逐渐演化为三大学派:法、术、势。后世韩非子集法家大成,学贯古今、才比先贤,于是,被毒死——这哥们儿真喜剧,不禁让人想起庄子的“无用之用”!

4、西汉以来,即使中央独尊儒术,但另一方面,它的中央集权制,它的郡县制,它的科层管理,官僚制,最后文科取仕发展到后代,这套有效的管理办法依然是秦制。儒学刚才我说,经过了法家把秦王朝的帝王之势推到极致以后,使后世再也不可能像先秦诸子百家的时候一样,原始儒学对王权的批判,像孔子和孟子能够直斥其王。一直到五四时代,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原始儒学,孔孟之学,它的民本的思想、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包括它提倡禅让,暗含了对君权世袭制的一种批判的这些思想的种子,这个层面都被忽略了。

5、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我们都是作为礼乐文化的来源来学习的。但是事实上,《尚书》里除了告诉我们,崇礼尚德,民为邦本的这样一个德治的思想之外,它其实还包含了一套非常完整系统的刑法制度。

6、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7、形象上要高端大气,让更多的品牌愿意入驻;

8、让国人平民有了做官的机会,瓦解了周朝的等级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靠血缘纽带维系的贵族政体。平民的政治代言人是法家,法家的政治口号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9、法家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登场,是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都知道孔子最爱说的一句话叫礼崩乐坏,王纲解纽。也就是说在西周时代,周武王和这个周公所创立的封建制礼乐文化,到了这个春秋战国时代,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周天子只有一个名义上的控制权,而实际上各个诸侯国已经从过去的侍奉一个天下共主,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自行其事,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方式。

10、古时候,拥立天子而使他尊贵,并不是让天子一个人得到利益。这是说:天下没有一位尊贵的君主,那么国家的法令就行不通,让法令行得通是为了治理好天下。所以拥立天子是为了治理好天下,并不是设置天下来为天子一个人服务;拥立国君是为了治理好国家,并不是建立国家来为国君一个人服务;设置官职是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并不是设置官职来为长官个人享乐。国家的法制虽然还不完善,但还是胜过没有法制,法制可以用来统一人心。

11、不是 ,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12、核心思想:以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并且以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又称“辩者”、“刑(形)名家”。围绕“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但由于他们的研究方法奇特,按汉代司马谈所言,是“控名指实”,“参伍不失”,因此,虽然名家擅长论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疙疙瘩瘩,诡谲奇异,所以历史上一直名声不好。

13、“壹法”、“一尊”强调统一法律的内容、立法权,并保持法的稳定性,即:“壹法”、“一尊”。

14、李悝最开始的时候仅仅只是魏国边境上地的郡守,作为边境的一个小城,他们常年与秦国交战,按理说情况应该没有这么好,可是奇怪的是这里人人尚武,在敌国来犯的时候,可以说是人人皆兵。

15、法家的创始人是李悝,韩非子和商鞅。

16、法家思想和商业,从一开始就是双胞胎兄弟。

17、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18、法家的势,重点指君王手中的权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因势而起。”如无势,龙蛇如蚯蚓,麒麟如草鹿,熊罴如猪狗,虎豹如家猫。

19、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20、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四、法家的创始人是谁?他主张什么?

1、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2、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3、法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法家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郑国相国子产,和战国时期齐桓公称霸天下的管仲。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谓是后来法家理论的身体力行者。

4、商业的术,就是KPI。现代企业动辄KPI,条条框框,全是标准。且不说能不能见实效,总之不能没有。比如招商工作的绩效考核,业绩是第客户储备也必须有,客户档案信息更要面面俱到,必须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品牌信息、经营状况、培训状况、经营理念、合作意愿、长期规划等等,只有这样充分了解商户,招商工作才会提高实效。——全免租,商户一定不来。

5、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6、道家以“道”为核心理念而得名,最早见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当初也叫道德家。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分为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三派,其中老庄派以大道为根、以自然为伍、以天地为师、以天性为尊,以无为为本,主张清虚自守、无为自化、万物齐同、道法自然、远离政治、逍遥自在。

7、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颍上人(今安徽颍上),周穆王的后代。

8、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又特指先秦对战略与战争研究的派别。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

9、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其“重农”与“法治”结合的思想对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10、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

11、(译文)天有无限的光明,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黑暗;地有无穷的财富,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贫穷;圣人具有美好的德行,不必担忧人间存在的危难。天虽然不担忧人间的黑暗,人们开辟门窗,一定会使自己取得光明,那么天就没有事了。地虽然不担忧人间的贫穷,人们伐木割草,一定会使自己取得财富,那么地就没有事了。圣人虽然不担忧人间的危难,人们都效法于上,亲近于下,就一定能得到社会的安定,那么圣人就没有事了。因此,圣人处在上位,能够做到不损害人,却不能使人们不危害自己,那么百姓就要除掉他们的祸害。圣人能够统治天下,是接受了人民的重托,不是自己私自窃取的。百姓对于圣人,是奉养他,而不是靠圣人来养活自己,那幺圣人就没有事了。

12、所以,中国历史上,自然科学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么多发明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奇迹。

13、不足:夸多了法的作用,法治要讲究以人为本。

14、墨家 创始人——墨翟; 主张——以兼爱位核心的伦理思想,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代表人物——墨子!

15、在那个还是奴隶社会的春秋早期,像管仲和鲍叔牙这种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沙场逃兵,实在没地方去,只能去当官了。管仲辅佐齐国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最后,鲍叔牙举荐管仲做了齐国的相国,从此这哥们过上了开挂的人生。

16、来源:正和岛(ID:zhenghedao)、书享界(readsharecn)

17、该学派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家的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是伏羲、黄帝、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张良、司马徽、诸葛亮、刘伯温、王通等等。道家是道教形成的基础,道教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

18、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19、圣明的君主做事论功,一定要凭借聪明才智;确定奖赏和分配财物,一定要遵循国家制定的统一法规;施行德政要做到恰到好处,一定要符合礼仪规范。所以君主的欲望不能错过时机,爱好不能违犯法制,尊贵贤人不能超过亲族辈分,赏赐俸禄不能超过官职爵位。士人不得兼任其它官职,工匠不得兼做其它事务,根据才能的大小分配合适的工作;根据工作中的贡献赏给相应的报酬。如果能做到这样,君主和官吏就不会滥用赏赐,臣下和百姓就不会贪收财物。

20、墨家创始人为战国时期的墨翟(墨子),

五、法家思想的开拓者

1、法家创始人没有记载。法家集大成者为战国时期的韩非。

2、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

3、至战国时期,齐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百家争鸣的策源地,继承弘扬管仲思想的一批稷下先生形成了管仲学派。管仲学派兼重法教的法治思想成为先秦法家学派的最高成就。在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深受齐文化熏陶的荀子,还培养出韩非和李斯两位法家代表人物。

4、司马迁说:"魏用李悝尽地力,为强君。"就是说魏国成为诸侯国中第一个强大的起来的国家,李悝做出很多的贡献。

5、政治观∶老庄派追求桃花源和至德之世,主张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黄老道家追求大一统,主张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两者都主张无为而治。

6、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7、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8、主张依法治国,依法强国

9、管仲上任后,首先他把一个当时在一个比较混乱的一个齐国社会他重整了,叫编户齐民,什伍之家。他把按照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逐渐地递涨,一直到乡(全国一共被分成了二十一个乡),并根据这个户口和人口的现状,按照多少户产生一个兵,多少户出一副甲胄,多少户出一个牲口,出一份马匹等等,把社会重新组织化。

10、经济观∶反对奢侈的生活,主张节俭,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的思想。

11、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12、这些文章被秦嬴政看到,就是后来的秦始皇。他对韩非很感兴趣,于是和他的同窗李斯决定猛攻韩国,韩国挡不住,就派韩非子为使者到了秦国,和秦嬴政聊得很开心。

13、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14、经过他的这一番整治,齐国几年之后便国富民强,部队经过整治以后,军力也大大增强。经过他的努力,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同时也重新确立起和过去的礼乐制度的关系。

15、我们想想,一个虫蛹经过了蜕变之后,化茧为蝶了,就好像早期法家和后来的中晚期法家,形态完全不同了。但是他们是不是一个东西呢?是不是同一个生命呢?是,他们都是法家。也就是说在早期法家当中,由于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极端情况没有出现,他在采取应对的措施和面对历史资源的时候,他有一套他的折衷的做法,同时还讲礼、讲义、讲仁,同时又尊王攘夷,在这个社会组织和动员发展生产方面,他提出了新的办法。这些办法都被后期的法家给继承了。

16、先秦法家主要分为齐法家和秦晋法家两大阵营。秦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兼重;秦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齐法家既重术、势,又重法、教。

17、以上只能选择荀子。A是道家,B是儒家,C是墨家严格上说,荀子不是创始人,但荀子的性恶论有法家的思想。而且,荀子是儒家的。法家是春秋战国时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慎到和申不害等人。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到了战国末期,韩非加以综合,集法家学说之大成。

18、兵家创始人:孙武。

19、根据韩非子的记载,在法家思想家里,国家的“理想民”应该是这样的:失计(只知道为官府去死)、朴陋(见识短浅,服从权力)、寡能(除了种地没有别的本事)、愚戆(没有智慧、逆来顺受)、怯慑(不敢反抗,只懂尊上)、谄馋(给官府充当耳目)。这种“理想的国民”,只知道为君王和朝廷奉献,很少指望朝廷的恩赐,被统治阶级打痛了也不会出声叫唤。

20、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1、百姓贫穷,就会有求富的上进心(力富);富有之后,就会放纵、贪图安逸(淫),然后国家有“虱”,就不能强盛。所以,百姓富裕了,就不易役使,那就让他们拿出粮食来代替服役。让他们重新陷入贫穷,就不会懒惰,“六虱”就不会产生。所以,让国家富有,使百姓保持贫穷的政策,可以让国家强上加强。也就是说,商鞅主张将百姓的生活水准控制在最低限度的温饱线上。百姓越弱、越愚昧,国家就越强、越稳定,这是法家统治的核心逻辑。

2、法家 :创始人商鞅,韩非子发扬光大 ;主张——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反对礼制,主张严苛的法制!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李斯!

3、道家哲学不同于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是解释此原理的内涵,从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

4、运营|图书馆新媒体运营部

5、 墨家创始人:墨子。

6、推广上要制高制远,以消费者的认同为高度,以消费者的美誉为广度;

7、核心思想:提出了“逍遥”的人生态度。

8、但百姓非蝼蚁。正常情况下,智力正常的百姓绝对不会主动愿意去做那“理想的国民”。在《韩非子.说疑》篇里,韩非子提供了一套具体的愚民方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禁言好理解,就是百姓不可以随便说话;禁事就是不许外出游学经商,出门要有官府介绍信。对于禁心,韩非的解释是“远仁义,去智能”,具体说来就是一手控制宣传资讯,一手灌输错误逻辑,二者结合可以做到无往而不胜。

9、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10、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

11、代表作:《孙子兵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兵法。

12、(译文)民众混杂居处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事情,每个人的专长各不相同,这是民众的实际情况。人君高高在上,对下面各有专长的人材都能兼容并蓄。虽然民众的专长各不相同,但都能为君主所利用。所以,通达的君主把民众的各种专长作为自己治理国家的资助,尽力包容他们,精心培养他们,对他们不随便加以取舍。因此,君主不在一个方面寻求人材,所以君主的要求没有得不到满足的。君主对臣下不故意挑剔,所以各种人材就充足。君主不挑剔臣下,臣下就比较容易做事。臣下容易做事,国家的各种人材就没有不被包容的。君主能包容各种各样的人材,处在下面的人就自然增多。处在下面的人越多,君主的威望就越高。

13、同时他规定了,强本逐末,本是什么?是农业,是战争。因此只要你能够多交粮食,多交赋税,多在战场上杀敌,便可以授功升级。也就是说从此以后,原来古老陈旧的世袭制不复存在了,你要靠你的实力来。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了、动员了当时秦国的社会组织,完成了秦国的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14、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

15、不动刀兵,凭贸易战就灭四国,大家是不是看到了美国人的影子。

16、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17、春秋时代还没有法家这个名字,当时的人们常说法术之士,叫法家的时候,那一定是秦汉以后的事情了。所谓法术之士,其实就是先秦诸子,九流十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兵)中,法家者流。他们和其他先秦诸子一样,共享了一个共同的历史经验和思想世界,也就是在先秦诸子产生之前,一两千年一个历史的巨大的事实:王权政治——从族长、部落长、部落联盟到天下共主。王权的政治历史经验,引导了后来的几千年的发展。面对这个经验,各个学派的不同的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出发,找到了他们各自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他们的思想资源,这才产生了不同的流派,这就是从法术之士到法家的演变。

18、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形态的束缚。所以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19、儒家学派是先秦诸子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的一个学派,由春秋末孔子首创。孔子的言论经门人整理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20、按儒家的看法,民众可以通过礼义教化来引导,引导的结果是使民众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最终达到人人不做坏事,人人都做好人的理想境界,这就是孔子主张的“德治”,但法家的韩非却给孔子的这个主张泼了冷水。韩非认为孔子的这个主张在现实中做不到,韩非为什么认为孔子的主张在现实中做不到呢?

1、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晋国的郭偃、郑国的子产等人。他们颁布法令与刑书,改革田赋制度,促进封建化过程,成为春秋时期法家学派的思想先驱。

2、君主的聪明才智,不见得比群臣高明多少,凭君主不怎么高明的才智,要治理好国家,用善来完全覆盖下面就不够了。假使君主的才智是最高明的,仅凭君主一人的力量让群下百姓富足,也是相当劳苦的。劳苦过度就会身体疲倦,身体疲倦就会衰老,身体衰老就无法履行职责,这样就会又回到老百姓得不到富足的老路上。因此,君主如果事事都亲自去做,臣下就会什么都不愿干,这样君主和臣子的地位就容易颠倒,这就叫作倒行逆施。国家出现倒行逆施,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君主如果放手把具体实事都交给臣下去做,而不必自己亲自动手,那么臣下就会尽职尽责,这就理顺了君臣之间的关系。国家得到大治或大乱的分界就在这里,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3、鼓励耕战、编户齐民、强推刑法、以法对民。以势和术来控制臣下,法后王夺取天下。

4、所以,贤明的君主使用臣子,使臣下尽忠而不越过自己的职权,使臣下尽职而不越过职责范围。君主有了过失自己加以修正,在下面的臣子就不敢骄傲自大。各级官吏都忠于职守,为治理国家尽心竭力,对公务都不敢过于偷懒。各级官吏都能修身敬业,谦和恭顺地事奉君主,如果都能这样,那么国家的治理就达到了最理想的程度。

5、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6、(译文)作为贤明的君主,不要听信谣传,要依据法制权术来处理政事,观察得失。不符合法制的言论。不盲目听信;不符合法制的劳作.不算作功劳;没有功劳的亲戚朋友,不委任他们官职。不把官职私自赠送给亲戚朋友,施行法制不遗忘自己所喜欢的人,上下相安无事,只有施行法制才办得到。

7、李悝(前455——前395年),战国时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8、管理上要帮扶奖励,差的就帮扶,好的就奖励,不放弃每一个商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有关读书的成语和名言诗句名人故事(精选136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