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书法作品(精选143句文案)
一、朱柏庐治家格言
1、家庭和睦,即使吃了早饭没有晚饭,也自有乐趣;早早交齐国家的课税,即使口袋里没有余钱,内心也感到无比的快乐。读书要立志成为圣贤之人,做官心中要想着君王国是。
2、形成了一种《治家格言》文体
3、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如果能够这样做人,那就差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朱子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简明赅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4、(解读):乖僻的人往往是有聪明才智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趾高气昂,好胜性强,自以为是。这样的人来“治家”,肯定使人望而生畏,做出许多日后要后悔的错事来。另一种人则贪图安逸,消极颓废,也很难把家治好。勤则成,惰则败,凡事都是这样
5、嫁女儿要选择品行端正的女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要选择容貌与品德俱佳的女子,不要计较嫁妆多少。
6、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7、不要贪得意料之外的财物,饮酒不要过量。和肩挑小贩买卖不要占便宜,看到贫穷受苦的亲戚邻居要多加照顾。
8、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9、《治家格言》中很多内容是对个人生活习惯的指点,教育子孙在做小事中形成一丝不苟的个人习惯。在家训的开篇,朱柏庐就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他还说:“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朱柏庐如此关注起床、打扫、锁门、饮酒这些极为平常的事情,是因为他认为,平常的点滴小事积累起来就形成一个人的生活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对整个家风、甚至家族子弟的性格、行为和修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0、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11、父亲殉难后,战乱稍平,朱用纯礼葬其父,因慕“二十四孝”中王裒攀柏庐墓的故事,自号柏庐。并搭茅庐于墓侧,守丧三载。他忍受悲痛,上瞻母亲,下扶弟妹,备历艰辛。
12、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连。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
13、(赞赏付酬)本平台对原创版作品采用赞赏付酬机制,为尊重原创,赞赏所得全部付给作者。
14、(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15、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xiū)。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17、(原刊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18、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9、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 语出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20、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二、朱子治家格言全文书法作品
1、黄自元总结自己几十年书法心得撰写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达到了家喻户晓,人手一册,学书之人案头必备的程度。
2、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3、夫妻以爱为根,相互补漏,互不埋怨。
4、喝一碗粥、吃一碗饭,都应该想到这是来之不易的粮食;使用一点丝线或麻线,都应该想到物资和财力是艰辛得来的。
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6、“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7、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8、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9、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0、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11、(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12、“文学鉴赏与写作”微刊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教授璩静斋创建,一个有温度、有高度的公益平台,能让你我在尘世的喧嚣之外,觅得一份心灵的宁静。
13、(评说):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1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15、《治家格言》的宗旨是儒家思想的宗旨,这个宗旨就是修身齐家,主要告诫家人要勤俭持家,尊敬师长,和睦邻里,做好人、行好事。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勤俭持家、周密谋划等,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缕,恒念物力维艰”
16、这是提出了衡量善恶的两条标准——欲人见、恐人知,一非真善,一是大恶,很有见地。一个人真正的做好事,是无须自己多张扬的。而恶不敢声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已成大恶,二是日渐将酿成无药可救的大恶。佛家说善恶皆由心生。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操守,不是看他在人前作了什么,而是看他一个人的时候是怎么样怎么作。
17、创作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治家格言》
18、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19、上尊老,下爱幼,和邻里,亲家人。
2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三、朱柏庐治家格言拼音版
1、二是:他们看到了“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规律。司马光告诉子孙,“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依靠他的地位和收入完全可以让你们过上奢华的生活,可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果一天失去了官位爵禄,你们又何去何从呢?
2、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3、1645年8月,抗清失败后,朱用纯父亲朱集璜投水身亡,这时他才十八岁。
4、后来还经常将《治家格言》中的一些名句抄写成对联送给满族的官员和他们的孩子,并将《治家格言》引入宫中,和《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一起,作为皇子、皇孙们的必修课。
5、(原文):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6、(解读)读书是以学习圣贤为志向的,不是仅仅为了科举考试.作官的时候心里要有国君和国家,哪里仅仅计较自己的家庭
7、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需多温恤。
8、乖僻自恃,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9、(解读)对于兄弟叔侄,要多多安抚贫寡,长幼内外,应当家法严格。
10、(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2、匿怨而施暗箭,祸延子孙。
13、器具质而洁,瓦缶(fou否)胜金玉;
14、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上,古人认为,形式必须服从、服务于内容,因此,家训之类的文章,一般都用楷书写出,以体现书写者恭敬、认真、虔诚甚至是诚惶诚恐的态度。如果用龙飞凤舞、迂回曲折的草书和篆书写出,则会影响和破坏阅读者的情趣,(因《治家格言》的接受者通常是儿童)而只剩下了它的保存和传世价值。
15、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
16、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
17、(解读)与那些挑着扁担做小生意的人做买卖,不要占人家的便宜.见到贫苦的亲戚或者是邻里,要多加体恤安抚小商小贩,肩挑贸易,冒严寒酷暑,十分辛苦,资本很小,获利甚微,仅足糊口,你再占他便宜,于心何忍?因此要公平待人,不占小便宜。看见穷苦的乡亲邻里,你应该多加关心照顾,尽力救济体恤,对弱势人群应该有一颗同情怜悯之心,有助人为乐、关爱奉献之行。
18、此外,处于明清易代、社会动荡不安之际,朱用纯经历了不少人生磨难,“然自十余年来,凡天下事物之故,贫穷、险难、拂乱、悲愤、震懅、可喜、可慕之遭,盖不知其计数”。这样的人生经历促使他更加重视对子弟进行处世教育,目的是希望子弟踏入社会后少走弯路、少受挫折。《治家格言》指出:“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倚。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不过其中也掺杂一些明哲保身、宿命论等儒家消极思想,如“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等。但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朱用纯有这样的言论,我们也无需过多苛责。
19、这是说家常用的器具,不求华美,只求质地坚实,并且经常洗刷干净。这样的话,就是瓦罐也会有超过金器、玉石。家常的菜肴,不必贪多,只要足够下饭,烹调得当,即使是园地里自己栽种的菜蔬,也比山珍海味来得好。这两句进一步强调节约。
20、(注释):未雨而绸缪(chóumó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四、朱柏庐治家格言楷书书法作品
1、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
2、(解读):家道富厚,家庭关系往往容易和顺;家境贫苦,家庭关系往往比较紧张。朱柏庐则提出了和顺治贫的方法:一家人只要生活得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即使上顿不接下顿,也会有家庭的欢乐,有天伦之乐。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和了,苦一点也算不了什么。“国课”是指百姓应当上缴给国家的租税。早完成国家的钱粮课赋,不欠租税,没有了思想负担,即使口袋里没有盈余,身无分文,自己也能自得其乐。这句话的要旨是告诉我们人人为要建设营造一个和时时处处为国家着想,顺欢乐的家庭出力;同时更不能忘记我们的大家——国家,国家在先,要有为国家服务的争先意识,幸福感
3、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5、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lian连)。
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7、(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8、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隳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9、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1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财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2、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妻,妻敬夫,夫妻恩爱。
13、行为不端正,好说是非,喜欢挑拨离间的人就是三姑六婆,也是淫乱偷盗的媒介;婢女美丽侍妾妖艳,并非闺房之福。选用做事的仆人,不要选择外貌俊美的(又不是选美),妻妾最忌浓妆艳抹,争奇门艳。(容易争风吃醋,竞相奢华,醇成家祸。)
1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
15、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16、摘要:《治家格言》是清初学者朱用纯编写的一部格言体家训,由于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语言表达生动活泼,深受人们喜爱。自问世后就不断被传抄刊刻,各种注解本、插图本、翻译本层出不穷,以《治家格言》为主题的书法、绘画、雕刻等作品也屡屡出现,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以至于后世许多人将其作为治家、教子、处世的圭臬,并借鉴其形式创作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治家格言》,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治家格言》文体。
17、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18、0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业难成。
19、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20、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入。不俭,则妄费。寡入而妄费,则财匮。财匮,则苟取。愚者为寡廉鲜耻之事,黠者入行险侥幸之途。生平行止,于此而丧,祖宗家声,于此而坠,生理绝矣。又况一家之中,有妻有子,不能以勤俭表率,而使相趋于贪惰,则自绝其生理,而又绝妻子之生理矣。
五、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共多少个字
1、(解读):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连。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当忍耐三思;(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2、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保一家兴旺。
3、生禽——亦作“牲禽”。
4、这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圣贤之心的高尚的人。
5、(原文):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6、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7、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8、(解读):这是说一个人读书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圣贤之心的高尚的人。古人强调一个“圣人”,应当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做官一定要为百姓、为国家着想。这是朱柏庐先生提出的做人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做圣贤,存君国
9、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
10、我们守住本分,努力工作生活,上天自有安排。
1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12、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3、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14、(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15、(解读)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
16、(解读)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
17、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18、(译文):自己生活节俭,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
19、家事无大小,和谐最重要,父母养育恩,用心去回报。
20、要做到勤劳,首先要有深谋远虑。应该早处理的事务,应该早置办的东西,一定要提前就想着处置。如果事到临头才去处置,一定会仓皇着急以至于手足无措,总是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和钱财。其次要晚点睡早点起。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晚上到半夜再睡觉,这样一天就好像多出了半天。如果睡得早起得晚,一天就只剩半天了。且不说奖励勤劳惩罚懒惰原本就是自然之理,就是在具体事情上的得失差距,也已经很明显了。最后要能够耐得住烦难受得了辛苦。如果酣不住烦难受不了辛苦,在一个地方没有做到周全谨慎,就会在一个地方上有损失浪费。事情需要亲自去做的,就一定要亲自去做;需要在一天中做完的,就一定要在一天中做完。人们都以为亲自去做劳苦的事是对自己的毁坏,却不知道这正是成就自己的方法。
1、(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2、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嫉心;
3、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
4、这些思想言论都值得我们深思!
5、婢(bi毕)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朱柏庐生于1627年,卒于1698年,享年71岁。本名用纯,字致是朱熹“三服内”的第十三世孙。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8、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9、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10、时愿和他交往的官吏、豪绅,以礼自持。著有《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
1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朱柏庐的治家格言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2、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明诸生,入清隐居教读,居乡教授学生,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13、明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4、凭着刻薄的手段发家的,没有长久安享的道理;违背了人伦道德,很快就会走向消亡。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长幼有序、内外有别,要有严格的规矩,言语有度。听信妇人的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不是大丈夫所为;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儿子应有的行为。
15、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6、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17、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8、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常常会因为做错事而感到懊悔不已;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以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到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一旦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对那些善于说长道短、嚼舌之人,不可轻信他们的话,要多加思考堤防。如果事情起争执,要冷静地反躬自省,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
19、(注释):义方:做人的正道。
20、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
1、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2、(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3、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对于那些陷入贫穷困顿中的人,朋友之间应该互通财物,这本来不必说。即便是那些与我不认识的人遇到贫穷困厄,也应该知道他们和我原本都是一样的人,如果还活着就给他们些帮助,如果已经死了就替他们收埋后事,全看自己的能力大小来做,以此来成全我的恻隐之心。朱柏庐经典名言摘抄朱柏庐即朱用纯。
5、他深感当时的教育方法,使学生难以学到真实的学问,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生平精神宁谧,严以律己。
6、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7、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8、居家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尽量避免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输赢,结果都是不好的。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女,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而任意宰杀
9、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an喘)立见消亡。
10、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11、清顺治二年(1645年)其父朱集璜在守昆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昼夜恸哭,痛不欲生。时其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目敬仰晋人王哀攀柏庐墓之义,故自号柏庐。
12、(译文):他人来说长道短,不可轻信,要再三思考。因为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坏话呢?因事相争,要冷静反省自己,因为怎知道不是我的过错?
13、《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全文524个字,是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所著。
14、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15、由于《治家格言》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人们诵读和践行,正如陈宏谋所言:“其言质,愚智胥能通晓;其事迩,贵贱尽可遵行。”所以自问世以来就被人们广泛传播与接受,不仅将其作为治家和教子的规范,还借鉴其形式编写出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治家格言》及各种内容的模仿之作甚至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体——《治家格言》体。
16、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7、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
18、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9、(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20、(解读):这两句解读了对欲望与享乐的态度,如果不遏制,人对欲望与享乐在追求是无止境的
1、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2、《治家格言》的作者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用纯,字致江苏昆山人,其父朱集璜为明末贡生,在当地以授徒为业,教授弟子数百人。后清兵南下围攻昆山,朱集璜率众弟子守城,城破后投河自尽。为了缅怀父亲,朱用纯便取“二十四孝”中的王裒庐墓攀柏之义,自号柏庐,以明其遗民之志。而巨大的社会和家庭变故也使朱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家中的长子,朱用纯不得不放弃追求功名,承担起养家糊口和教育子弟的责任,“上奉母陶孺人,下抚弟妹”。并特地撰写了《治家格言》这一脍炙人口的家训名篇。
3、《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