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谚语及其解释的物候现象(精选58句文案)
一、关于物候现象的农谚
1、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
2、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影响我国的冬季风,每年十月底至十一月初开始影响我们东南沿海地区,次年三月份左右便逐渐退出本区。本地区二月中下旬开始气温逐渐上升,旬平均气温可达12℃以上,可谓大地回春了。
4、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接近”一词准确地说明其相似性。)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这四层意思,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由重到轻的逻辑顺序排列,说明了物候学在这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5、阅读《壶口瀑布》节选,回答下面问题。
6、蚂蚁搬家,蛇过道,不久雨就到。
7、大自然常常用不同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早上的超大豪雨,天空的闪电打雷,告知了天气的语言。橘色的叶子,红色的花朵,告知了季节的语言。甲虫的擂台大赛,蜜蜂的嗡嗡叫声,告知了生命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奇妙。
8、阅读《大自然的语言》(15分)
9、这个题目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用“物候学”、“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这样的题目更容易吸引读者,而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种种物候现象比喻成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研究的重要性。
10、布谷布谷,种禾割麦、
11、四月初八晴,瓜果好收成
12、天寒,春不寒;春雨,春不雨:如果立春那一天天气寒冷,那么整个春季的气候就不会再冷下去;如果立春那一天下雨,那么春季的雨量就会少。
13、阴天下雨的时候,老人关节疼。
14、晚上西北暗,有雨还有闪;
15、请学生筛选信息,找关键词语,回答上面的四个问题
16、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17、明确:不能。“首先”“对于安排……,确定……”“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为了便利”五层意思,有重有轻,有主有次。
18、D.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19、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20、朝霞雨,晚霞晴。
二、农业谚语及其解释的物候现象
1、咕鸭鸟,夏前叫,勤俭反给懒惰笑。
2、若是一个大学单从事于零星专门知识的传授,既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又无科学方法的训练,则其学生之思想难收到融会贯通之效。
3、星星眨眼,下雨不远;星星闪烁,风力变强。
4、第②段中加点词“几乎”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5、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6、烟囱不冒烟,必定雨连连。
7、桐树开花,正种芝麻。
8、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9、天有铁砧云地下雨淋淋
10、整体感知,把握文章
11、浙大的精神,可以把“诚”“勤”两字来表示。……学生不浮夸,做事很勤恳,……风气朴实。这种风气,希望诸位把它保持。
12、晨雾即收,旭日可求;晨雾不收,细雨不休。
13、生4:“销声匿迹”描写了昆虫为过冬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写得有情有感,十分形象。“衰草连天”描写出秋天萧条冷落的情景。
14、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都有一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法。为了准确形容,人们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将其称之为这一候的花信风。
15、1春东夏西秋不论
16、著名作家郭沫若先生曾有过这样的一个疑惑,你能把它解决一下吗?
17、(3)大量运用优美词语,描写性语句,修辞手法,使枯燥的事物变得形象生动。
18、根据课文第三段的结尾句,可以这样概括:
19、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鹭飞溪河,洪水必然到。
20、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三、关于物候现象的农谚有哪些
1、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2、学生找出中国地图,或者自己勾勒一幅简图,把课文中提到的地名标划出来。根据地图显示的纬度、经度位置,解说课文中的例子。
3、1南风转东风,三天不落空
4、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索自己。探索。
5、(注)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6、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7、鸡鸭勿上舍,明朝呒晴天。
8、列数字,用“四十多亿”“25亿”等数字具体准确说明泛大陆及其形成和分裂次数之多。
9、目标导学三: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10、(2)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11、(3)归纳总结:从刚才几名同学们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语言生动的文章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一个是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
12、饭粒黏碗、山腰有卷云,天气晴。
13、生5:“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14、春雾晴,夏雾雨,秋雾蒙蒙有点水。
15、师:这些现象告诉我们什么?
16、明确:第一部分描述现象,由表及里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做出解释,话题转到农业上,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第三部分推究原因,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四部分阐明意义,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主要按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物候学,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7、(特别说明:其他课文,可能集中体现“审美鉴赏与创造”或“文化传承与理解”)
18、桐叶马蹄大稻种下泥无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