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的意思(精选80句文案)

2023-09-27 08:22:41

一、自相矛盾的意思和寓意

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有明确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四人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班级里讲故事。

3、心里太多想法了,一下子想读书,一下子想去打工,自相矛盾,不知道如何是好啊。

4、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在此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发挥想象写故事”“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等经验,知道要根据所给的情境合理想象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本次习作进一步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5、先引导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梳理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孩子心情的变化,并理解水手的“笑”在故事发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船长出舱是观察到的情况,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感悟船长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6、关注理解文意的方法:学习文言文,理解文意是难点,除了借助已经掌握知常用字字义和注释以外,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学习经验也是必要的方法。

7、小明刚才说花盆是她打破的,现在又说是小丽打破的,简直是自相矛盾。

8、关注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河南新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人之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9、(5)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10、预设:提出问题的人脸上带着嘲讽的笑容。

11、这篇文言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与现代汉语意思进行对比等多种方式来进行理解。比如教学“誉”时,我把誉字在现代汉语中几个常用意思出示出来让学生进行选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联系上下文就很容易理解“誉”就是赞美、夸赞的意思。这样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很好的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12、白话译文: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1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4、自相矛盾反义词:天衣无缝、并行不悖

15、依据课后选做题推荐阅读:

16、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17、教学时抓住关键句“其人弗能应也”引发学生思考,一方面了解发问者问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思维过程,进一步体会商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行为;另一方面在说清原因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商人如此夸赞的思维过程。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寓意。

18、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重音、停顿,读出古文的节奏,再次读。

19、一个人的思想有时还可以是混乱的、模糊的、自相矛盾的,而观点总要求是比较清晰、比较一贯的。

20、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交流)

二、自相矛盾的意思

1、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盾,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译文:在很久以前,楚国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有一次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什么东西也刺不破它。”然后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是最锋利的,任何东西都能刺破。”一个人问:“那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如何呢?”听了此话后,这个人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道理:寓意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对头。(提示)说话、写文章,如果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关系中,竟有两种相反的说法,前后互相抵触,那就会矛盾百出,像楚国商人一样经不住驳同。这则寓言故事已经深入人心,“自相矛盾”也已成为人们常用的词汇了。

2、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5课《自相矛盾》

3、或⑪曰:“以⑫子⑬之⑭矛,陷子之盾,何如⑮?”

4、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5、联系上下文,猜想“誉、弗、立”等词的意思。

6、预设:楚人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说:“我的盾很坚固,什么都不能刺破它。”

7、自相矛盾的意思就是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可以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管是物质的客观世界,或是思维的主观世界,都有矛盾问题。有矛盾不见得是坏事。有矛盾才有事物的进步与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认识矛盾,分析矛盾,研究矛盾,解决矛盾。只有这样才能让事物得到发展自相矛盾: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

8、师引导:说得好,咱们来试一试,谁来当那个楚国人,谁来当质疑他的人?想象着画面,读出人物的语气。

9、(2)这个楚国人可笑在哪里?和家人讨论,发表你的看法。

10、剩下的时间大家把“誉”和“吾”工整漂亮的写两遍,注意结构和笔顺。

11、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12、师引导同桌合作:同桌两人合作背一背,一人读旁白,一人试着背出楚人夸赞的话。然后再交换角色。

13、师生合作背诵:咱们一起合作背一背,我读旁白,你们背出楚人夸赞的话。

14、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用自己的长矛刺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

15、出处:《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16、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17、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18、①小组交流,老师巡视点拨。

19、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高潮、结局

20、师总结提升:说的基本正确,自相矛盾就是指: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三、自相矛盾的意思 寓意

1、能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等写具体。

2、师总结:真好,你已经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去理解文中生僻的字的字意的方法了,这就是学以致用。

3、其:指示代词,那个。“其人”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4、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5、翻译:勇敢和武力,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6、指导书写“誉”和“吾”

7、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8、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9、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难一》,讲的是:

10、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11、愚公移山本意是愚公想通过子子孙孙不断努力把家门前的俩座山移走;寓意是有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的精神就能取得事情的成功 。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12、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3、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14、其人弗(fú)能应也。

1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有情有趣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6、zìxiāngmáodùn()

17、结合注释,给下列文的词语解释

18、自相矛盾的意思: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19、学习语文园地“词句段部分”第一小题。

20、观察古汉字,引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四、自相矛盾的本意和寓意是什么

1、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学习经验,猜测“誉”“弗”“立”的意思,理解文意。

2、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3、联系生活,进一步延伸。

4、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5、(出处)北齐魏收《魏书李兴业传》:“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6、(2)小组内互读,教师巡视。

7、出示学习任务一: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8、自相矛盾的意思就是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可以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

9、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穿透!”集市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

10、人不怕做错事情,就怕做错了不及时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时改正,而且还不断地错上加错,时间长了,最后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11、从下列情境中选择一个,运用“自相矛盾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

12、吾(w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13、(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丢失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1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相矛盾》。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能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能说出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方法。

15、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6、发送消息“下册课件”获取最新课件、教案等资源包

17、另外一个表达矛盾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18、(设计意图:以“矛”和“盾”两个古汉字导入,引导学生聚焦课题,通过字理识记生字,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又能为学生根据学习经验理解课题,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19、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韩非子·难一》里的这则寓言《自相矛盾》。这是一篇文言文,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看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0、更多资源请关注“阿雷吟诵讲堂”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不停鞭策自己是什么意思(精选102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