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诸葛亮的个人评价20字(精选71句文案)

2023-09-27 08:28:54

一、对于诸葛亮的个人评价

1、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

2、《三国演义》诸葛亮是被动出山,而现在的“诸葛亮”必须要主动出击,当你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有“三挖”能人的事件发生。为此也衍生出了“猎头”这一职业。面对三个公司,为何诸葛亮选择了蜀国在《三国志》里,有两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自己的看法。有一次,他劝一位朋友投曹操,说:“中国饶士大夫。”也就是说,中原地区,士卒众多,啊,你投靠了曹操,就没有机会了。另外,东吴老臣张昭曾向孙权推荐过诸葛亮,诸葛亮拒绝了,理由是:孙将军可以贤亮,但不能尽亮。尽管把我当作贤德来使用,孙权却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即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3、司马懿:诸葛亮就天下奇才;“亮虑多决少”;“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诸葛亮是大才,但考虑多决策少,有兵无权,虽然有十万兵,我也必然能击破他)

4、诸葛亮权力集中,事情想得多,管得多,做得多,令他头痛的事也多!

5、诸葛亮忠于事业,他一生勤恳,孜孜以求。

6、二是隆中对策有天然缺陷。

7、作为丞相,他总理府中之事。

8、七是借孙吴之手杀关羽。

9、诸葛亮生前罢黜了一批人,原因各不相同,其中的是非曲直后人还可以继续评说,但因此说他是实施权谋,并没有说服力。

10、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蜀古迹记》

11、刘备死之前,诸葛亮参与军事主要是参与谋划,并没有统帅军队的记录。刘备死后,有平定南方的叛乱和北伐两个部分,这是诸葛亮统帅军队作战的全部记录。平定南方叛乱,就是我们都熟悉的七擒孟获的故事。七擒七纵,赢得南方边民的倾心服从,直到西蜀被灭国,南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这种胜利,如果说完胜是远远不够的。诸葛亮是在重构蜀国和南方边民之间的关系,这不是一场战争,这是一个基础建设,它建筑的地基存在于人内心的感受和信任。“七擒七纵”,这种战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们关注战争,关心的是胜负,可对于诸葛亮来说,根本微不足道。

12、陈寿的这段话,其实是他自己对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的原因进行了查找,共有六点:其一诸葛亮善于治军,纪律严明,军队战斗力也很强,但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善于冒险出奇兵;其二与诸葛亮所对敌的,像司马懿、曹真、张郃等,都是曹魏百战名将,是曹魏的杰出精英;其三曹魏是大国强国,而蜀汉是小国弱国,曹魏从土地、人口、军队、综合国力、人才等方面,都比蜀汉强数倍,众寡不敌;其四攻守异体,本来非常弱小的蜀汉,对敌强大的曹魏,已经是非常弱势不敌了,却又不自量力,深入曹魏,成为进攻方,去进攻早有防备的强大曹魏,这难道不是在以鸡蛋碰石头吗?其五诸葛亮虽然才能卓越,但不能一心二用。

13、唐代诗圣杜甫也曾作《八阵图》一诗以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14、近代以来,诸葛亮始终是热议的对象,随着讨论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以及新观念和方法的引入,对诸葛亮又有了新的认识,甚至掀起了一股“重新认识”诸葛亮的潮流。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诸葛亮拉下所谓的“神坛”。

15、“凡”这个字主要有平常、普通;所有、总共;大概,要略;人世间、尘世;古国名这几个意思。

16、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17、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18、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刘禅两代皇帝,忠心耿耿,公而忘私,刘备很信任他,临死之前托孤于他,并大义地提出让出家天下,但他没有夺取君位的政治野心,侍奉扶不起的阿斗,更加殚思竭虑,亲理细事,汗流终日,最后以身殉职,病死于军营,时年五十四岁。诸葛亮辅佑后主,实际上是执一国之政,出为帅,入为相,但后主并不感到他的威胁,群臣并不感到他的僭越,如果不是心底无私,国而忘家,谁又能做到这样。

19、陈寿的父亲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担任马谡的参军。当时马谡由于不听从诸葛亮的节制,造成了街亭的惨败,使得诸葛亮只得撤回汉中。在事后,诸葛亮斩了马谡和他手下的两名将军以谢天下,自己也自贬三等,对当时军中有责任的将领也相应的做了处罚。

20、诸葛亮被称为封建时代的第一忠臣,这个“忠”,内容其实很丰富,不是对刘备父子的“私忠”,诸葛亮的“忠”是“公忠”“大忠”。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业,这是诸葛亮的“忠”。

二、对于诸葛亮的个人评价20字

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智多星。

2、由于诸葛亮的才干超人,功绩突出,在刘备集团里,他理所当然的成为文官之首。在刘备即帝位后,诸葛亮成为蜀汉政权的丞相。在随后的夷陵之战中,刘备率领的蜀军遭受惨败。刘备也忧愤交加,病死于白帝城,在去世前,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嘱托他以后事。

3、诸葛亮长大以后出茅庐辅佐刘备,火烧新野,鏖战赤壁,三气周瑜,智取西川,后又辅佐刘禅,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真是居功至伟!特别是刘备死后,刘禅昏庸暗弱,蜀国的一切重担几乎都落到诸葛亮一人肩上。

4、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5、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6、其三刘备白帝托孤让诸葛亮做丞相,却让李严掌内外诸军事。其四诸葛亮六出祁山,劳军远征,穷兵黩武,屡战屡败,劳而无功。说诸葛亮专权独断,妒贤嫉能,不注意培养使用人才,主要有三点:其一诸葛亮在白帝托孤后,军政大权,咸归于亮;其二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时,司马懿问蜀营使者,使者说,我们丞相食少事烦,军中二十军棍的惩罚,他都亲自办。其三刘备时发现提拔了不少人才,可诸葛亮当政后,很少人才出现,仅有一姜维而已。以成败论英雄。成则王侯,败则贼。现在的人受西方强盗逻辑和丛林法则的影响,多以成败评论历史人物。

7、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8、再看一下唐丞相房玄龄在《陈寿传》中评“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

9、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10、诸葛亮先发动南征,平定了南方的叛乱。然后,他向刘禅上了《出师表》,发动了对曹魏的北伐。但是,诸葛亮一共向曹魏发动了五次北伐,都没有能够达到目的。最终,诸葛亮也在第五次北伐期间生了重病,死在五丈原的军中。

11、(以上引文均出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2、魏明帝时,曹魏有文武两帝的积累和节省,是这样的:“世或谓魏氏不用钱久,积累巨万,故欲行之,利公富国”。

13、如果诸葛亮不擅军事,那曹魏诸将可谓豚鼠。 而诸葛亮治国的能力就更不用多说。在战略上给予魏国巨大的压力和消耗的同时,保持国内物资充裕本就是不可多得。

14、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15、诸葛亮可谓是三国演义中最闪亮的一颗星,在三国职场上连对手司马懿都说:“真乃天下奇才也!”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对诸葛亮的评价都很高。(十二十页)认为诸葛亮要是放到现在,可能不会进入职场,一旦进入职场,就会混的如鱼得水。公司需要像诸葛亮一样忠诚的人疫情刚过,有的公司开人,降薪,导致员工流失。但有的员工,面对疫情没有跟企业共担风雨,选择跳槽。任何事情都要正反两面,公司需要的是忠心有能力的人,就需要像诸葛亮这样的人。如果二者都具备,基本不用怕公司开除,也不用怕自己找不到工作。

16、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17、诸葛亮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才智过人,天文地理样样精通。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诸葛亮也曾经做过错事。但他的功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过错,因此我觉得他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

18、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就有不妥之处了。连年征战,财力空虚,没有时间和财力进行各方面的建设,百姓生活肯给受到影响。再一个是成为当时的不稳定因素,经常性地外出征战,不仅使得蜀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破坏了中原的农业生产,阻碍了经济发展、民族融合和国家的统一。

19、《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20、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三、对于诸葛亮的个人评价300字

1、最后回答第三个问题,所有的事都让他头痛。

2、联吴抗曹,三分天下

3、其次、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节度,举动失宜,结果被司马懿所破,导致街亭这一重要关口沦陷敌军之手。诸葛亮不得不败退汉中,事后害演出一幕“挥泪斩马谡”的悲剧。历代评书、戏剧在表现“失街亭”事件时,把重点放在马谡如何不听劝阻,刚愎自用,甚至有人搬出刘备当年留下话说马谡不堪大用,以及诸葛亮如何执法严明之上,其实,街亭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如此重大的任务怎能交给一个没有实际作战经验的人去执行?而且即使派人去防守街亭,也应该不断派军去增援,假如街亭危急,甚至诸葛亮本人也应该前去亲自指挥,与敌军展开大决战。这是诸葛亮一个重大军事谋划的失误。

4、所有的事情都想做。

5、所以,简单地认为五次北伐全都失败了,属于文人典型的“二极管思维”,没开疆拓土就是失败,攻城略地就是胜利,完全不看战役的战略目的。最后,陈寿又把北伐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诸葛亮没有类似于韩信这样的大将军,这种说法就更属于文人的自我安慰了,难道陈寿对历史不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记录,是因为“司马迁死得太早,没能帮自己”?

6、偶尔司马光也想跳出自己的领域,针对诸葛亮的军事部署做一下点评,而这个简单的点评,就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对军事的无知。譬如在分析“子午谷奇谋”时,司马光错把潼关当作长安。虽然司马光政治才能也不错,但“不知兵而言兵”,最终难逃翻车悲剧。

7、《三国·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亮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丘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云。”

8、论人品:诸葛亮如何施计清除李严的 据三国志和有关史料记载,凡不被诸葛亮信任、恃才狂放,倚武倨傲者,都在排挤,打压之列,除上述三人,还有李严,魏延、杨仪、刘琰等人,难怪蜀汉无人才。

9、我还是拿我最常用的一个论据来说话

10、太庙庄严,普通百姓又去不了。于是,当时有很多百姓在清明节以及诸葛亮祭日等节令时在道路边私祭。《襄阳记》记载:“百姓遂园时节私祭于陌道。”这种民间祭祀活动越来越多,蜀汉步兵校尉习隆、尚书郎向充便上表后主,再次请为诸葛亮立庙祭祀。蜀汉景耀六年(263),后主刘禅下诏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这就是今天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的武侯祠,也是全国最早的官立武侯祠。沔阳武侯祠新建不久,曹魏镇西将军钟会便率军攻占了汉中。虽是敌对的双方,邓艾对诸葛亮也相当尊敬,特意到武侯祠祭祀,命令全军将士不得在诸葛亮墓地附近放牧砍柴。

11、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12、一般情况下,有才干的人干什么都是能干的,哪怕扫地,都会比一般人扫得更加干净、更加有创意。但麻烦的是,上天所给予的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事业所需要的,又绝不止是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明智的管理者,都会想办法把更多人的时间、精力和才华聚合起来,而不仅仅是相信自己、事必躬亲。

13、 诸葛亮确实是中国古代大神级人物,其绝顶聪明,军事才能卓越超群,但是再聪明的人也会有失误和弱点。总结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4、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15、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16、诸葛亮当政时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集蜀汉政权和蜀汉军权于一身,拥有非常大的权力,刘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完全是一个摆设了,只是一个象征,而实权都在诸葛亮手里。

17、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1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想这大抵是对诸葛亮这一生最为哀伤的评价了。

19、甚至还是总装备部长,负责设计、制造运输机械。如木牛、流马,解决后勤运输困难。他还设计了连弩,只是时间仓促,还未来得及制造。他还为部队解决粮食供给困难实行戍田。他还负责农场的生产,管理工作。这些都是职务外之事,由于不放心,也是“咸决于亮”。

20、所以,易教授这么厉害是怎么把“凡三往”中的“三”解释称多次的,翻译文言文要联系上下文这应该是个历史文学方面的普通常识吧?更别提在后来的《出师表》中诸葛明明白白逻辑清晰地写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随先帝以驱驰。

四、对于诸葛亮的个人评价成语

1、这就是我眼中的诸葛亮。

2、不管某些历史人物多么残暴不仁,多么血腥地夺取了政权,只要他们最后成功了,那他们就是时代英雄豪杰,就是值得称赞钦佩的人。因此三国时期的曹操、司马懿之流,尽管残忍不仁,利用阴谋夺权篡国,但他们成功了,就被现代人普遍视为了不起的英雄。而同时期的诸葛亮,一生公忠为国,为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六出祁山没有成功,因此诸葛亮就无法与曹操、司马懿比肩,至于诸葛亮如何的勤廉公忠,如何以仁义礼智信行事,就统统不说了。

3、《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

4、以上三件事,只是诸葛亮在北伐前线胶着的战事中,又担心后院起火,祸起萧墙,而无法一心一意北伐。可是当明白诸葛亮北伐前线情况更糟时,你就会明白诸葛亮的处境是多么艰难。

5、诸葛亮的一生轰轰烈烈,刘备当年三顾茅庐,才请他出门,最终奠定了三国的历史,从这一点上来看,整个三国后期,诸葛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让三国的历史更加精彩,以至于在这千百年来,人们只要提起诸葛亮,那都是津津乐道,喜欢去评说一两句,但是大部分的人都评价的不够精准,只有杜甫在这首诗中,给予了很中肯的定位,还有对于诸葛亮的评价。

6、所以不是陈寿想要写上那句评价,而是不得不写上。“奇谋”是司马炎的爷爷司马懿的特长,称司马懿的对手“奇谋为短",应该可以让当时的皇帝司马炎心里好受一些而已。

7、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而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梦想处处为刘禅着想,帮助刘禅完成先帝的大业。

8、为了生民百姓,其实诸葛亮不必六出祁山,只要好好守着四川就算了。但这也是不得已的事:若他不做攻击性防御,汉中恐怕也是守不住的;后来以四川做基地的偏安局势,守巴山守得住,却一定要在前面以攻为守,袭击对方,让对方打不进来。他应该在关口要道,摆一支前哨部队,后面四川部队接济他,一波一波往下打;东边从荆州往汉水的东边打,打上淮水,就可以逼着东吴非上来帮忙不可,因为已经打到东吴的家门口,他非派部队一起跟着打不可。这就是我的“隆中对”,十足的“事后诸葛亮”。

9、《隆中对》刻画诸葛亮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最终建立蜀汉政权,形成天下三分的政治局面

10、不管从智慧方面还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国演义问世来,诸葛亮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中智慧的象征.从一出场的隆中对这一名段,就体现了诸葛亮与众不同的学识.及后的火烧新野、借东风、智取三城、三气周瑜、汉中之战、七擒七纵、空城计等,无一不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1、当代不缺诸葛亮不缺,就缺像刘备这样的老板2019年2月27日,王卫卸任董事长和执行董事。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男女情感经典语录长句(精选90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