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经典是什么经(精选84句文案)

2023-09-28 08:09:14

一、禅宗经典佛经

1、《般若经》共有九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按学者黄家树(2000)的说法,《般若心经》及诸部般若,为佛陀在二转无相法轮时所宣说,乃大乘佛法中之深法。

2、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3、河南少林寺.杭州灵隐寺洛阳白马寺.江苏的栖霞寺.苏洲的寒山寺.济南的大明寺大佛寺清净寺大昭

4、露地安眠意自如不劳鞭策永无拘

5、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6、惠能法师,对佛学本质的深刻感悟。

7、白居易有悟,后终于成为佛法的践行者。

8、古代印度不同于我们国家,对于历史有记录的习惯,所以佛陀讲法时也一样秉承了印度的习惯。

9、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山。

10、在《六祖坛经》当中,六祖惠能曾经教育过他的弟子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11、老翁说:“既然没有执着心,还用得着受戒吗?”

12、这是因为:一方面,成佛得解脱的道理和路径本来就在你自己的本心之中,“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必外求,不必到心外觅佛,成佛的觉悟全在自己,外在的文字是没有用处的。另一方面,文字是一种外在的东西,如果执着了外在的东西就是“着相”,“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慧能以后的禅宗大师破除经典的束缚,干脆反对念经,反对一切语言文字。

13、“来时无迹去无踪”,人的生与死都毫无痕迹可寻,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向哪里去。

14、取经第佛教革新——法显

15、瑜伽宗又名唯识宗早期是印度弥勒,无著,世亲菩萨创立后由玄奘法师传入中国与其弟子窥机创立唯识宗,其主要经典分为六经十一论即 《大方广佛华严经》《楞伽经》《解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经》《大乘阿毗达磨经》《 密严经》《 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 辩中边论》《观所缘缘论》《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 《分别瑜伽论》《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十地经论》《集量论》《唯识二十论》。

16、禅师说:“因为我不是一切众生。”

17、七十余篇论文、演讲及访谈录

18、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萨果自成。

19、如龙裤国师隐居山林,清苦自若,姐携布一匹,作其衣服之需,且劝其回庵,其不受不归,姐强投下布匹,扪泪而去,“师不视不顾,亦不移动,念佛如故,是布一投,十有三年,尘坌寸厚,眼亦不以物为碍。”其终日念佛,不知全是佛念,其后有“连根拔起,超升天界”之功,有“收塔袖中”、“足步虚空”之力,由此矣。如《庄子》之市南宜僚,见孔子众到,“有夫妻臣妾登极”,“自埋于民,自藏于畔,其声销,其志无穷,其口虽言,其心未尝言。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道者安心之诚,守志之恳,治性之坚,炼德之贞,此可见一斑也。

20、我们本来与佛一样,具有一切智, 自然智, 无碍智(自性的表现)。但由于迷而未悟, 不但不得受用, 反承此心性之力, 起惑造业, 由业堕苦。展转沉迷, 轮回六道。尽未来际, 了无出期。一旦破除执著妄想,则自性现前,了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二、禅宗的经典是什么经

1、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2、三年后,有道禅师又出现在这家茶坊的门口。店主仍亲切地招呼道:“呵!三年不见,仍想请教那句老话,古镜未磨时如何?”

3、文道是个云水僧,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千里迢迢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礼拜道:

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5、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6、有道禅师顺口说道:“此去汉阳不远。”

7、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8、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9、你想学禅宗,可读维摩伽经,金刚经,

10、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11、婆罗门便将左手托着的花瓶放下。

12、“善知识!今发四弘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归依。凡夫不会,从日至夜受三归戒。若言归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归依佛,不言归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

13、明代憨山更是提出“诗乃真禅”的命题。他在《憨山老人梦游集》中说:昔人论诗,以禅比之,不知诗乃真禅也。陶靖节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末云: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等语句,把作诗看,犹乎蒙童读上大人,丘乙己也。唐人独李太白语,自造玄妙,在不知禅而能道耳。若王维多佛语,后人争夸善禅。要之岂非禅耶?特文字禅耳。非若陶李,造乎文字之外。由此我们得出禅和诗是不能分离的,把禅的生命体验通过诗歌这一文学载体表现出来和用禅的思想内核去契合诗的形式,这可以说是禅宗思想对我国文学的最大贡献,日本自唐以来就学习中国文化,所以说也间接的影响了日本。

14、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15、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16、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7、老翁问:“你受戒了吗?”

18、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19、众所周知,禅宗思想最大的特色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种思想反映在文学上几乎就是老庄所谓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另一种说法,禅宗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讲求简单,摒弃了繁琐的形式,得到成佛的途径不是苦修而在于“悟”,其实文学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呢。

20、“那就以禅师的四大之身为坐。”喜欢禅辩的东坡居士半开玩笑地答道。

三、经典 佛经

1、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2、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感觉很不错的佛经语句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3、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4、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兴顺街28号

5、别传”,就是指单传心印,开

6、达摩说:“你把心拿来,我给你安。”

7、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8、神秀是一直在做加减乘除,而惠能只做了一件事,叫归零。

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10、常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11、有一位讲经僧来参访智常禅师,禅师正在田间锄草。忽然草中窜出一条蛇来,禅师举起锄头便砍。讲经僧不以为然地说道:“久仰禅师道风,今天一见,原来是个粗行沙门。”

12、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

13、“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14、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5、但修习佛法不仅仅只有这一条路径,还有“教外别传”,即实践性宗派通过“心传”的方式来努力达到“宗通”的境界。

16、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17、良宽禅师平和地对那个两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吗?想你这一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18、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傅翕

19、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20、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四、佛教经典佛经

1、《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或《首楞严经》)

2、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3、(师仍以衣酬之。辩取衣分为一披塑像,一自留,一用棕裹瘗地中。誓曰:“后得此衣,乃吾出世,住持于此,重建殿宇。”宋嘉祐八年,有僧惟先,修殿掘地,得衣如新。像在高泉寺,祈祷辄应)。

4、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5、惟则禅师点头道:“丛林深山,一个人在此都已嫌多,还要多人何为?”

6、编者按:《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的至高经典,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佛经,同时也是中国佛教第一本白话经书。《六祖坛经》对《金刚经》的理解和阐释,显示出中国人对般若“假有性空”思想的基本把握。其中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理解,是对般若思想的一次集中阐释。

7、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8、“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9、“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10、昙颖禅师回答道:“诸佛如来说法,向无中说有,虽有还无;太尉现在向有中觅无,是无中现有。人眼前见牢狱时,为何不心内见天堂?欣喜和恐怖都在于心,天堂地狱都在一念之间,善恶造作皆能成境,太尉若能了知自心的作用,自然就不会有疑惑了。”

11、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12、密宗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唐代一行得两宗真传,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密宗上师亲自灌顶,亲自授三昧耶戒,并且持戒不严明没达到标准,传授不能互相传习及显示者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密宗主要经典依据《金刚顶瑜伽理趣般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经》。

13、文殊菩萨风趣地说:“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修行三大劫,却被这僧嫌。”

14、慧能本人还没有简单地否定经典和倡导不立文字,据《坛经》记载,慧能尝为门人说《金刚经》、《法华经》,但他认为“一切经书,因人有说”,只是引导人们的工具,不能执着经典,以为靠诵读经典就可以成佛,解脱只能靠自己的本心。

15、慧可思索半天,回答:“我找来找去,找不到我的心。”

16、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17、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

18、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19、因为最原始的佛经是嘴,是一些简单的词,有些是释迦摩尼的弟子和生命的传说。

20、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五、禅宗经典经书

1、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2、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3、心之与性,迷即别,悟即不别。

4、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教师节贺词100字以内(精选115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