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念论文(精选62句文案)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小论文
1、教学做合是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上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改变了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的分割状况;改变了学生从属于书本、只读书的现象;改变了学生与实践的学用脱节现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紧密结合,以生活为中心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生活中提出的问题而去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新的生活。
2、姚文忠:师魂纪实|行知纵横
3、1926年,陶行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起草了《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提出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并在1927年春,与赵叔愚在南京和平门外晓庄,创办了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晓庄学校。他著名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就是在这个时候确立起来的,并且在“晓庄”加以试验。1930年4月13日,国民d政府查封了晓庄学校,陶行知因受到通缉而逃亡日本。
4、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陈惠琴在其论文中也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幼儿划分等级,而是为了个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绘画活动中,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阳光般的温暖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赏识,这是酝酿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更是幼儿纲要的基本教学理念。
5、在抗日战争时期,陶行知被委派到欧美拉非四大洲,包括印度等地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战伟业,旅足遍及26个国家和地区。他的活动受到广泛报道,引起强烈共鸣,争取到了坚定支持。有意思的是,他的活动开始和结尾都与教育有关,其间从未脱离教育。出国第一件事是参与世界新教育联合会第七届年会。陶行知的报告让听众了解中国教育的三大需求,赢得历久不息的掌声。回国途中,在印度与泰戈尔长谈;说到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圣雄甘地向陶行知索要关于中国教育的论著,并为陶行知专门写的《中国的大众教育运动》作按语:“我不得不认为,这份具有指导意义的小册子在我们印度是非常有用的。”
6、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7、(2)因循篇(A).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8、教师和家长都应注重环境的创设,努力为幼儿创造和提供条件,培养其创造力
9、实践证明,榜样和思想的力量是强大的。今天,中国的教育界,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相当多的人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师范教育、平民教育、全民教育思想,对他的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追求给予高度认同,并在工作过程中认真学习和实践。
10、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我们把时间都投入进去的学问,而《陶行知教育名篇》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在这条学习之路中走得更远,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导下,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吧。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4陶行知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教育的改革家,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1、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与幼儿的生活相适应,以所生活的环境做基础,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进行科学探索。”它要求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不应脱离现实生活。幼儿园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敢于去发现,并从中得到乐趣。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从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鼓励幼儿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使幼儿从小就懂科学、爱科学。
12、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使,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主张随学随教。
13、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开始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他说:"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合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14、1916年秋,陶行知接替凌冰(1891-19民国著名学者)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学生会和“中国教育研究会”年度主席。
15、(1)周德藩主编.《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6、关键词:儿童教育陶行知创造教育理论创造力六大解放
17、老师们各有风格,有的老师苦口婆心,有的老师严厉认真,有的老师就像家长,但他们的出发点却永远一致——帮助每一个坐在教室里的同学。
18、“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中,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么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19、(2)强调幼儿教育的基础地位,重视人才的早期培养
20、师范学校是要运用环境所有所需的事物,归纳于他所要传布的那种学校里面,依据做学教合一原则,实地训练有特殊兴味才干的人,使他们可以按着学生能力需要,指导学生享受环境之所有,并应济环境之所需。……师范学校的出发点就是他所要传布的中心学校;中心学校的出发点就是环境里的幼年人生活。
二、陶行知教育理念论文
1、在课程实施平台中,上海市行知中学与知名高校共建陶行知“生活教育”实验基地。目前,已完成智能机器人创客中心、数制工坊创客中心、河口海岸学创新实验室、天象馆、行知云书院等12个实验基地的建设。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实践“集群”发展模式,将课程和基地分为“工程类”“人文类”“理科类”三个实验室群。
2、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3、学校建设的关键不在于有多么漂亮的学校环境、多么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而在于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在于全校师生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为此,学校以创造教育为载体,在保证学生基础素质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所有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为学生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4、校园广场中央,绿茵环抱中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塑像;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刻石立于学校广场;教学楼外墙,陶行知先生所书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校园一角,大石上篆刻着“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每个教室里都张贴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名句;学校宣传栏中展示着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箴言语录……
5、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应用
6、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7、他是功能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关于“反射弧”概念的论文对功能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8、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
9、(5)解放儿童的时间,要给儿童自己学习、活动的时间,但不要把儿童全部的时间占去,让儿童有学习人生的机会。
10、“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这是做中学活动中“做”的灵魂,强调了“做”是“行是知之始”的行,行以求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是主动探究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条件。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猜想并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11、一位入学柏林工业大学的上海市行知中学校友,给学弟学妹写下了这样的回答:
12、对学生没有爱,即使教学也没有失去了教育的本质。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用心进行沟通和交流,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教育本来就要用爱去浇灌,心与心交融才能回报以真诚。
13、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1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15、“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16、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17、本馆收藏诸多纸本和电子版本的陶行知先生著作及学者研究文献。本期“校史阅读”从故纸堆资源中选择推荐他的几篇言论,特别推介他的师范教育建设理论。
18、一是外国病。一切照搬外国的东西,弹外国的钢琴,唱外国的歌曲,讲外国的故事,玩外国的玩具等等。
19、2营造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环境氛围
20、为了教育,陶行知从未索要条件,从不畏难推诿,他总是极力创造条件,努力达到目的。时事艰难多变,这种应对频率该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代价?
三、陶行知教育文集作者
1、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2、善于培养学生个性的老师,常常会突破狭小的课堂空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大千世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多给孩子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做到爱心、耐心、细心、多指导、多鼓励;要多给孩子任意发展的自由,不要过分强调课堂秩序和班级常规管理,教师应该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因“淘气”、“顽皮”、“不听话”而造成的混乱,以足够的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荒诞的、离奇的问题。
3、(3)生活是教育的核心
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当作衡量教育、学校、书本甚至一切的标准。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5、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6、读完这本书,我毅然有了每日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师德有没有进步?也正是从这些话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生活中有工作,工作渗透生活又高于生活,记住这四问能督促我做一个自律的人,向上生活,向前奔跑,正所谓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7、“社会即学校”是对待统教育中的封闭性的一种挑战,是在批判杜威“学校即社会”基础上提出的。陶行知先生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学校”,应当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围墙,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人人可以作先生,人人可以作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茶馆、戏院、破庙、茅棚等,都可以成为大众的课堂。这是根据中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在这里教育不是少数贵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张把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8、“新行知”高效课堂教学形态是学校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立项的课题,通过“问究思创”这四种教学方式,关注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由“知识理解”向“知识迁移”过渡,再向“知识创新”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9、三十余年,中学数学教材已经采用十种以上,这样的教材是基于基础知识技能的“系统”,即按基础主义观点编制的。要问的是:究竟其中哪种更加能够反映数学的基础和系统?如果只有一种是科学的,其它教材是不是存在坑蒙拐骗的嫌疑呢?当然,这只是一种疑问,在这方面不能玩“零和游戏”,非此即彼,非优即歹。其实,关于课程教材仍然需要探讨。那么,“教学做合一”能否纳入讨论范围呢?设若,现在中小学课程,其理科部分的“做”与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以云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密切关联在一起,又该如何评价?
10、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11、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12、接纳学生应该是全面的。
13、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便是“教学合一”,这些观点是他过去提出的似乎也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
14、(文献来源于:《中等教育》1921年第1期1页)
15、日本学者斋藤秋男有自己的体会,他也引述别人对陶行知的诗歌进行评论,写道:“陶诗别有风格,非常通俗,大众化而富有‘诗味’,读了令人兴起,令人深思,这正是我们时代和我们大众所需要的诗。”“这是怎样清楚明白而又细腻入微地解释抗战救国联合战线之必要的一首鲜见的好诗!”“这不是宣传新文字一首最好的诗歌吗?”“这是如何简明透彻的句子”,陶行知的风格根本就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述。
16、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来。不仅教师要教学同时也应该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的与学生学的是联系的,相关连的。同样的,教师所教与自己所学的也要联系在一起。如果教师做好了,教育的关键所在也就解决了。在当时所处的时代里,陶行知勇于实践和探索,将自己的理论真正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17、陶行知批评传统教育是“先生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传统教育是“叫人分利不生利”,“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为教育而教育。他指出:“教育没有农业,便成为空洞的教育,分利的教育,消耗的教育。”因此,他大力提倡生活教育,主张教育联系生活、联系劳动。后来他进一步主张“把农民变成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变成农民,最后变成统一分子”。同时,他也反对“仪型他国”、全盘西化的“洋八股”教育。
18、(校史阅读)二十七期|李瑞清著作&述评
19、陶行知主张教育救国,他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教育对于普通民众的意义。陶行知积极付之行动,并走出第一步,因为陶行知深受西方民主主义的熏陶,加之以往的教育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主导者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员,导致没有深入的了解中国教育现状,使得在普通民众中推广的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忽视了民族大众的力量和他们获取教育的迫切愿望,教育运动的推广变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压迫性的方式,陶行知甚至说“强迫是一种必要手续”。但是,陶行知的教育改革经历也为其奠定了强大的理念基础,促使他把教育放为中心,并结合人自身发展的因素,这符合当时教育改革的现实。
20、(校史阅读)二十六期|魏光焘著作&述评
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小论文怎么写
1、你可以到百度文库搜一下相关的论文。参考一下,并引用其中比较有份量的话语,文字不能超过你论文的5%。你有没有自己感受比较深的问题,如体罚、鼓励式教育、习惯培养等,然后你设计一个调查问卷,请所有的家长帮忙填写,再统计。一般得要10个问题,100份问卷。也可以在网上请大家帮忙填写。然后你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你自己的研究结论。一般论文有字数要求的,不知道你们是不是5000字,硕士要求3万字。你得跟指导老师多讨论,他们有经验,也会给你合适的指导。
2、学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看学校的标准乃是学生生活活力丰富与否,智慧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