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什么意思?(精选139句文案)
一、司空见惯的意思的司空是什么意思
1、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们的聚会基本上就是饮酒作乐,并且在喝酒的时候,命歌妓跳舞助兴。
2、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吴用见说;大笑道:‘不足为奇!’”
3、刘禹锡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近十年,于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其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4、“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5、诗歌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6、不足为奇(bùzúwéiqí)
7、诗的意思是说:这样美好的歌妓,还唱着优雅动听的歌,司空大人见惯了,听多了,自然全觉得很平常,而我这个谪居外地二十多年的小小刺史,早已为之想念肠断了呀!
8、刘禹锡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9、司空,是西周始置的官名,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乃“三公”之是权力的代名词。唐朝并没有司空这个实际官职,只因李绅曾任职工部,主管过水利、建筑等,所以刘禹锡尊称他为“司空”,就像很多人习惯称呼一些小老板为“某总”一样。
10、刘禹锡官职卑微,没怎么见过世面,只是对老百姓的疾苦比较了解,所以他在李绅的家里见到这样奢华的场景,惊叹不已。而李绅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我家里天天都是这样!”
11、对于他的无理取闹,我们早已司空见惯司空见惯sīkōngjiànguàn〖解释〗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12、趣知识:足球由多少块补丁组成?
13、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14、(示例):这些都是小事情,~,不过偶然想到,举例而已。
15、唐代刘禹锡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他的《陋室铭》很多人更是耳熟能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载他早年考中进士,便在京担任监察御史之职。但他的性格放荡不羁,得罪了京中很多权贵,因而受到排挤,被贬到苏州做刺史。
16、丁忧三年期满后,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又三年,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两年后,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
17、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
18、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在我国古代西周时期,司空仅次于三公,和司马、司士司寇、司徒一起称为五官,主管建设,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代的检察院总检察长。出自孟檠的《本事诗·情感》。
19、词义:看得多了,不足为奇
20、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二、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什么意思?
1、引证解释: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吴用见说;大笑道:‘不足为奇!’”
2、司空见惯岀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3、司空见惯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掌水利、营建之事。司空见惯原义是指司空见过各种各样的事,很难令他感到惊讶。后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司空见惯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4、司空是古代官职名称,空字不能单独解释。
5、这神事对于我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了。
6、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待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的历史典故作为成语,司空见惯的出生年代并不是久远,最早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唐刘禹锡被贬做苏州刺史。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邀请他饮酒。作诗:“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见惯”由此而来。司空相当于清代的尚书。
8、“司空见惯”这成语的前两个字“司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后两个字“见惯”的意思是因常见而习惯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与屡见不鲜、习以为常,意思相近。
9、(解释):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10、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诗人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女在席上作陪。
11、释义: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12、没错啊.司空,古代官名,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惯字,原指习惯。“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不足为奇。你可能是拼错或者用错,这个词,你本身是写对的.
13、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14、(词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常见的东西。
15、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16、(出自):宋·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17、出处: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18、司空见惯不是普通的“见惯不惊”,它是有台阶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司空”这样的大人物见惯的东西,会是一般的东西吗?
19、不过,李绅很早就仰慕刘禹锡的才华,所以当刘禹锡被贬苏州之后,他就经常邀请刘禹锡到自己家里做客。
20、释义: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三、司空见惯里的司空指的是什么意思
1、席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作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2、“司空见惯”所写的是牛僧孺与刘禹锡二人,二人交情较厚,牛僧孺生活奢侈,颇多声色之娱;牛于此前曾任兵部尚书(汉称大司马),节镇淮南虽未检校司空,但右仆射、同平章事之衔也可泛称司空。
3、(示例):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水灾,迫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4、现在多指见惯不怪的事。
5、司空见惯,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司空是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刘禹锡《赠李司空妓》一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6、据说刘禹锡与蜀汉昭烈帝刘备同宗,都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禹锡文采斐然、豪猛刚毅,他创造了很多成语。
7、也正是因为《悯农二首》的流传,李绅获得了“悯农诗人”的美称。但是,这位“悯农诗人”功成名就之后,生活却极其铺张、奢华,不仅家中歌女成队,据说,吃鸡子只吃鸡舌,所以,李大人的一顿饭,光一盘烧鸡舌,就得费鸡无数。有时候,不忘初心,真的很难。
8、李绅因为官居一品,家里十分富有、豪华,而且家里还养着一帮歌妓,专门为他表演歌舞。
9、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赠李司空妓》中所学到的司空见惯的司空是什么意思呢?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司空在唐朝时为三公之但仅是虚职,相当于清朝的工部尚书。司空见惯来自唐朝诗任刘禹锡的诗《赠李司空妓》。相传唐代司空李绅宴请苏州刺史刘禹锡喝酒,在席上还有歌伎作陪。在两人饮酒时,刘禹锡写下了:“?鬌(wǒtuǒ)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这个故事逐渐变成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10、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
11、李绅之所以能被人记住,是因为他的两首诗《悯农二首》。《悯农二首》中的其二最为有名,大家都能出口成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13、司空:古代官名。主管建设,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
14、两个词的意思都是经常见却又满不在乎。
15、诗人刘禹锡被贬在苏州刺史任内,他与曾任司空的李绅交好。李绅邀他去饮酒,还请了歌妓即席作陪。刘禹锡有所感而作诗一首,其中有这样四句:“高髻云鬟官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意思是说,李司空对歌妓作陪这样的场景已经司空见惯了,不觉得奇怪,我刘禹锡对此却有断肠刻骨之痛。
16、司空是古代官名。唐司空李绅宴请刘禹锡,刘写下:司空见惯浑闲事一诗句。后人用司空见惯表示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17、(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18、趣知识:“物联网”的灵感来源于什么?
19、司空,古代的官职名称。主管建设,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
20、不足为奇( bù zú wéi qí )
四、司空见惯,司空是什么意思?
1、(出处)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2、(示例):许多奇事,则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3、(出自):老舍《龙须沟》第三幕:“不是要开大会吗?百年不遇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4、趣知识:“阖家”与“合家”有什么区别?
5、不值得奇怪,指事物、现象等很平常。
6、如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至于华侨被殴辱、房屋被烧毁,等等,早已成为司空见惯的平常事情。”
7、其后,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8、例如“巴山楚水”这个词语,出自他的《竹枝词二首》,“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9、诗中的“司空”,是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
10、意思就是说这样奢侈的场景在大司空的眼里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但是在我这个小小的刺史眼中,却感到有种断肠之痛。刘禹锡是在用这首诗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痛惜之情。
11、贞元九年(793年),刘禹锡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时度,招刘禹锡为掌书记。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12、司空见惯的近义词:不足为奇、见怪不怪。
13、“司空见惯”解释起来很简单,意思是说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因为这个解释比较宽泛,很多人把它和“屡见不鲜”、“少见多怪”等成语混为一团,经常用错。
14、只是生活奢侈,倒无可指摘,但他发迹后爱耍权威,无情无义就是人品低劣了。《云溪友议》中记载,李绅发迹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人家中做客,每次见到李元将都称呼“叔叔”。李绅发迹之后,李元将因为要巴结他,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子,李绅才勉强接受。
15、后来刘禹锡写了一首诗叫《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16、翻译:刘禹锡在酒席上作诗,写道:“李司空对于让歌妓作陪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了,不觉得奇怪,我却觉得是断肠刻骨之痛。”
17、司空指古代官职,主管建设,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现在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这个成语来自刘禹锡的诗《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指当时的诗人李绅,职位为司空,相当于明清两代的尚书。
18、但身为苏州刺史的刘禹锡,正被水患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一边向上请旨开仓赈饥,免赋减役,一边走入市井,探问农耕,安抚百姓。像刘禹锡这样陷在人生低谷并且忙碌不堪的人,哪曾见过如此歌舞升平的大场面呢!
19、杜韦娘,本是唐代歌女名,在此借指名妓。
20、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五、司空见惯的司空指的是什么意思
1、综合全诗来看,意思是说“美女歌姬这样的大场面,您司空见得多了,觉得很平常,但对我这个贫苦的苏州刺史来说就很惆怅了”。
2、此时的李绅步步高升,早已不是那个苦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寒酸诗人了。作为领导,宴会排场一定要足,席间,李绅安排舞女助兴,一名美貌的歌姬演唱了一曲《杜韦娘》。
3、后来就用“司空见惯”形容经常看到、不足为奇的事物。
4、834年,牛僧孺是淮南节度使,刘禹锡由苏州刺史改任汝州刺史,自苏州北上汝州,恰好必经扬州。刘前去见一见自己的老朋友牛僧孺,牛则以舞女歌妓作陪招待刘,可以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唯有如此,诗中的“司空”、“苏州刺史”等元素才能成立。
5、席间,李司空叫出妙龄歌妓出来陪酒,歌妓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婉转地唱着《杜韦娘》,如此热闹的盛会,勾起了刘禹锡的思绪。他当即提起笔赋诗一首,诗中写道:
6、翻译:吴用见到了,大笑着说:“不值得奇怪!”
7、司空,古代官职名,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8、其时,有一个曾在朝中担任过司空的李大人,因仰慕刘禹锡的诗名,邀请他饮酒,并拉来几个歌姬歌舞助兴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即兴创作了一首诗七言诗——《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9、趣知识:“垂帘听政”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10、司空,是指古代官名,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
11、屡见不鲜的反义词:百年不遇、见所未见
12、(出自):汉·扬雄《法言·渊骞》:“日闻所不闻,见所不见。”
13、司空见惯(sī kōng jiàn guàn),形容经常看到的事物,已经不足为奇了。
14、注意: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来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15、唐朝的三公,包括“司空”,是虚衔,没有机构,没有编制,没有衙门,更没有办事职员。
16、司空见得多了,就成普通闲事了,一言以蔽之就是“司空见惯”了。
17、惯就是习惯,见惯就是看得习惯了,语出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18、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19、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绅道:“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不必报来。”司空见惯中司空是一种官职。司空见惯,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司空是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造句:“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司空:古代官名。主管建设,相当于后世的工部尚书,后来转变为监察官,相当于现在检察院的总检察长。
20、刚刚回归京城的刘禹锡,因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结果又得罪了当权者,结果再次遭贬,这次是被贬到更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才改为生存环境较播州稍好的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此后,刘禹锡在连州待了近五年,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
1、还有一个姓崔的巡官,与李绅有同科进士之谊,有一次特地来拜访他,刚在旅馆住下,家仆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李绅问那个家仆是干什么的,家仆说:“是宣州馆驿崔巡官的仆人。”李绅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来相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二十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时,吓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声。当时人们议论纷纷:“李绅的族叔反过来做了他的孙子,李绅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2、刘十分激动,即席赋诗《赠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3、还有“平地风波”这个词语,出自他的《竹枝词二首》,“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4、成语:司空见惯拼音:sīkōngjiànguàn解释: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处: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示例:“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5、唐代孟綮《本事诗·情感》记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6、唐代诗人刘禹锡,因为性格放荡不羁,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
7、刘禹锡感叹不已,当即作一首《赠李司空妓》,吟诵道:
8、所以“司空”是唐朝皇帝在有功大臣死后,用来追赠大臣的正一品官职的。比如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魏征)病死,李世民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9、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10、“司空见惯”一词便由此而来。
11、(示例):“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
12、(解释):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13、现多指见惯不怪的事情。有必要指出的是,“司空见惯”经常被误用。那些自然而常见的现象,我们使用这个词语描述是不正确的。如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这是自然规律,虽然常见我们却不能说司空见惯。“司空见惯”主要是针对那些偶然但又经常发生的事情。
14、有美食好酒,还有美人助兴,此等场面,对于大肚翩翩的成功人士李绅来说,属于家常便饭了。所以,李绅觉得平淡无奇,他的眼中完全激不起一丝波澜。
15、中国古代的官名。司空是指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这个成语出自唐代刘禹锡《赠李司空妓》一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司空见惯,形容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相传唐代司空李绅请卸任的和州刺史刘禹锡喝酒,席间刘禹锡作诗,有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的句子。后来用司空见惯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16、(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天久慁公为也。”
17、“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当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18、“司空见惯”这个成语,来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诗《赠李司空妓》。
19、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写玄都观里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他们去国十年期间上位的新权贵。
20、(近义词)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1、这个李司空就是写过《悯农》的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唐)孟棨《本事诗·情感》)
3、成语“司空见惯”的典故
4、那些自然而常见的现象,使用这个词语描述是不正确的。如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这是自然规律,虽然常见却不能用司空见惯来描述。“司空见惯”主要是针对那些偶然但又经常发生的事。
5、《赠李司空妓》中的李司空,在历史上也是位家喻户晓的名人——李绅。李绅,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高宗时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
6、司空见惯sīkōngjiànguàn(释义) 司空:古代官名;见惯:常见而习惯了。原指司空看惯了某事以为平淡;后比喻常见之事;不足为奇。(语出)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刘于席上赋诗;曰……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正音) 空;不能读作“kònɡ”。(辨形) 惯;不能写作“贯”。(近义) 屡见不鲜 习以为常(反义) 绝无仅有 盖世无双(用法) 形容某类事物或某种现象经常见到。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结构) 主谓式。
7、司空见惯:典出刘禹锡《赠李司空妓》。
8、屡见不鲜的同义词: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9、有必要引起注意的是,“司空见惯”经常被误用。
10、(汉语拼音)sī kōng jiàn guàn
11、太阳东升西落、人生由盛及衰等这些自然常见的规律不能说是司空见惯的,我们只能形容一些比较偶然,但又不足为奇的事是司空见惯的。
12、司空见惯是褒义词成语来自唐朝大诗人刘禹锡(官职:刺史)的一首诗。一次诗人李绅(官职:司空)宴请刘禹锡,并请了歌妓歌舞相陪。当时,歌舞相陪的风气在南方也流行不止,刘禹锡认为这是一种不良风气,坏现象,怪现象。但制止不了。李绅觉得无所谓。因此,刘禹锡当场赋诗一首: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愁断江南刺史肠。这首诗的意思(译文)是:歌妓云一样的发式,宫女一样的服装,温柔的曲调,像著名歌手杜韦娘歌唱。
13、司空见惯的近义词有:不足为奇、无独有偶、层出不穷等。反义词有:独一无旷古未闻、鲜为人知等。“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司空见惯(拼音:sīkōngjiànguàn)最早出自于唐·孟棨《本事诗·情感》。司空见惯(司空:古代官职)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宾语。释义:司空:古代官名。表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14、关于司空见惯的故事。唐朝诗人刘禹锡,在中进士后,任职于监察御史。因为刘禹锡为人性格潇洒、放荡不羁,于是在京中备受排挤,后被贬为苏州刺史。在他到苏州任职时,当地司空李绅便邀他来饮酒,还请了几个歌姬来陪酒。在饮酒期间,刘禹锡诗兴大发便作下诗句《赠李司空妓》,司空一词就来源于其诗中的“司空见惯浑闲事”。
15、《杜韦娘》:是唐代名曲。司空:古代官名.后用“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新编学生字典app上有很多小知识,自理,辨析,易错笔顺,形近字的归纳,可以登录APP学习更多的小知识。
16、(示例):这种谣言,在各处所发生的真数见不鲜了。
17、见怪不怪(jiànguàibùguài)
18、[释义]司空:古官名,古代朝中掌管工程的长官。
19、这首诗写得比较通俗,但要完全理解它,还先得了解“杜韦娘”、“司空”、“苏州刺史”这三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