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例子(精选113句文案)

2023-10-18 10:11:53

一、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

1、他认为,领会,作为此在的展开状态,向来都涉及到在世的整体。在对世界的每一个领会中,生存都一道得到领会,反过来说也是一样。其次,所有解释都活动在前已指出的“先”结构中。对领会有所助益的任何解释无不已经对有待解释的东西有所领会。这个事实人们早已经注意到了,即便是只在领会和解释的派生方式的领域中。科学论证不得将它本应该为之提供根据的东西设为前提。

2、所谓“存在(是)”,是最普遍的概念。而“最普遍”这个概念是从类属的意义上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属于某一特定种类,个别事物上有种属,种属上面有类,而存在却不是类或种属意义上的普遍性。猩猩是灵长目人科的一个种属,与人同为哺乳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又包罗万象,当然还有爬行类、两栖类等,最高类与一般种属不同,类的规定在于包含它所含的种属的共性,而这共性却又与其他类相区别。但无论怎样界定它们的类或种属,都可以归结到存在上来,它们的确都存在于世界上并与我们息息相关。可见,存在无法以类或种属来区分,它的“普遍”不能等同于类的普遍,或者说,它的“普遍”超越了类的普遍。

3、被一道番茄炒蛋刷屏!这并不是一篇美食推送!

4、回复"赠书",可了解活动详情。

5、他认为,人类当时的危机,产生于西方思想经历的深刻沉沦,即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结果产生异化。这种异化,可以称作“非本真的存在方式”。他说,沉沦,是人类存在不可回避的方式。但是,不同时代和不同个人,程度可以不同。

6、“哲学领会存在问题的第一步在于‘不叙述历史’。”换句话说,就是不要靠把一个存在者引回到它所由来的另一存在者这种方式来规定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仿佛存在具有某种可能的存在者的性质似的。因此,存在作为问之所问要求一种自己独特的展示方式,这种展示方式是独一无二的,在本质上有别于对存在者的揭示。所以说,问之何所问,也就是存在的意义,也同样要求一种自己独特的概念方式,这种概念方式也有别于那些用以规定存在者的含义的概念。

7、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权威,学富五车的人物。

8、这种冒险更甚的大胆冒险大胆进入对保护的超出,且在那里将我们带入安全存在。这种安全存在绝不消除无保护性。当人的本质完全献身于对存在者的对象化之际,人在存在者中间才是无保护的。

9、“由罗素而下,维持根斯坦发展出来的分析哲学,在今日英、美尤行其道,与在欧陆盛行的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共为当代显学。……但若套在西方哲学(史)之中,其缺点与限制乃显现出来”(《康德与西方当代哲学之趋势》)。牟先生把当代西方之两路向三分孽之哲学流派(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统归为当代西方显学。它们均是世纪末、传统终结的“纤巧”哲学,陷入了大危机。何谓“纤巧”?先看牟先生的依次分析(三者不能孤立地分析)。

10、在传统哲学家对于艺术本质进行探索与分析时,通常需结合社会各要素例如经济宗教政治等社会性因素的考察来对于艺术自身进行掌握,但这种方式是将艺术视为时代背景下各类社会关系的产物,通过对时下创作出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比较来提取出艺术本质这一方法使得艺术自身处于客体的位置,呈现出一种被压抑的状态,因此二十世纪哲学家海德格尔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质问,当艺术剥去一切外在因素,艺术本身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横亘海德格尔整个存在主义哲学观,笔者将在下文分点进行列举。

11、后记:劳先生对博雅班事业十分关注,以其84岁高龄,亲自给博雅班同学做关于中西文化精神比较的讲座,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令同学们感佩难忘。《博雅集》结题之际,特向劳先生约稿,先生慷慨惠赐有关海德格尔文章一篇。此文高屋建瓴,要言不烦,针砭时弊,时有创见,保持着先生一贯的逻辑严密而气血充沛的行文风格,凸显老一辈学人之风骨。值得博雅班全体师生效法学习。

12、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Niemeyer)的压力。

13、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萨特

14、马丁·海德格尔(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15、除沉沦外,海氏还谈到异化。实际上异化的本质仍然是沉沦,但相比之下它比一般沉沦的程度更深、更重,是说此在本己的在被完全掩盖起来的,甚至是走到与自我、本己对立的那样一种沉沦状态。

16、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存在主义是一个很广泛的哲学流派,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类,它可以指任何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并把它们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

17、本书收录海德格尔晚年的三个演讲稿和一次讨论班的记录稿。篇幅虽小,但属于海德格尔的最重要著作之一。本书的书名体现了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渊源。“面向思的事情”显然是承接胡塞尔“面向事情本身”而提出的。海德格尔一生以“存在”为“思的事情”;而在本书中提出的“本有”之思,可视为海德格尔存在之思的一个深化。

18、存在总是某种存在者的存在。真正的科学“运动”是通过修正基本概念的方式发生的,这种修正或多或少是偏激的,并且对运动本身并不怎么了解。一门科学在哪种程度上能够承受其基本概念的危机,这一点决定着这门科学水平的高低。

19、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2000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

20、真理具有它的对立面,并且有非真理。命题的非真理(不正确性)就是陈述与事情的不一致。事情的非真理(非真正性)就是存在者与其本质的不符合。无论怎样,非真理总是被把握为不符合。这种不符合落在真理之本质之外。因此,在把握真理的纯粹本质之际,可以把作为真理的这样一个对立面的非真理放在一边。

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例子

1、“当今欧陆另一显学为现象学,其所以有今日之流行,泰半归于一些要使社会科学建立为一种科学的学者们。他们取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其研究方法,实际说来,胡塞尔的现象学并无真正的洞见,而其流行,实亦为西方当代哲学的一种纤巧表现。”(C)

2、在此的诸存在性质的分析是一种生存论分析。这就是说:这些性质不是现成东西的属性,它们在本质上是生存论上存在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将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方式整理出来。

3、在海德格尔看来,自由被规定为对于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来说是自由了。一个正确的表象性陈述与之相称的那个可敞开者,是一向在开放行为中敞开的存在者。向着敞开之境的可敞开者的自由让存在者成其所是。于是,自由便自行揭示为让存在者存在。

4、 黑格尔:辩证法大师,全面总结了近代哲学。

5、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6、海德格尔说,人在本质上比动植物更加冒险,有时大胆冒险甚于“生命本身”。“生命”在这里是指:在存在中的存在者,即自然。人有时比冒险更大胆冒险,比存在者的存在更具有存在特性。但是,存在乃是存在者的基础。凡比基础更加冒险者,就冒险入于一切基础破碎之处,即进入深渊。但是,如果人是意愿随行而随冒险而行的冒险者,那么,有时候冒险更甚的人意愿也会更甚。

7、周五福利社︱请回答:异地恋那些事儿

8、黑格尔强调人创造历史,人类是历史的精神体现。海德格尔认为历史创造人,人是合理的存在,人的思想,语言,意识,就是历史。

9、如这样一个关于引力作用的问题,它总是通过某种媒介提出,如几个天体、一个星系,通过考察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得到引力的互相作用,这就是问题之根源处。但我们考察引力作用的目的是什么呢?更好地认知宇宙,了解地球,这是发问者的真正目的之所在,即“问之何所以问”。问这种问题的发问者,或是学生,或是学者,总之从事着与物理相关的学习或研究工作,这就是他们作为这一类存在者的存在方式。

10、马丁·海德格尔主要著作有《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形而上学入门》《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对哲学的贡献》《林中路》《什么被称为思考?》《理性的原则》《同一与差异》《思考的展示》《通向语言的道路》《关于科技的问题》《社会与反省》《克服形而上学》《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筑居思》《路标》。

11、海德格尔指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因为人生活在一个孤立无援的世界上,人是被“抛”到世界上来的,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人都不相干,也就是说,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同时,它们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人有绝对的自由。

12、相应地,看起来仿佛是安全存在和我们对安全存在的获得这回事情要求一种大胆冒险,一种放弃任何与保护和无保护性的关系的大胆冒险。但这也仅仅是仿佛如此而已。实际上,倘若我们从整体牵引的被锁闭的东西方面来考虑,那么,我们最终就会体会到,是什么最后将我们从无保护的贯彻意图的烦恼中解救出来。

13、1916年,海德格尔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与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的胡塞尔首次见面。1919年,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1922年,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29年,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

14、地点:镜湖大讲堂线上直播

15、所有的解释都奠基于领会。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意义的概念,由解释分成环节的东西本身以及在一般领会中作为可分成环节的东西先行标画出来的东西,即是意义。只要命题奠基于领会,表现为解释活动的一种衍生样式,那么,命题也“有”一种意义。

16、(3)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三联出版社,19

17、“存在观”上的异同

18、海德格尔认为,在存在者层次上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谈到的在人之中的人性之光,无非指的是这种存在者的生存论存在论结构:它以自身的此在方式存在。它是“已经澄明的”,这等于说:它作为在世的存在就其本身来说是敞亮的,不是由其他存在者来照亮,而是它本身就是敞亮的。只有对于从生存论上如此这般已经敞亮的存在者,现成的东西才有可能在光明中得以通达,在晦暗中有所掩蔽。此在从来都是带着它的此。此在若是缺乏这个此就不成其为具有这种本质的存在者。此在就是它的展开状态。

19、让存在者整体存在,是解蔽着又遮蔽着的。绽出的此之在保存着最初的和最广大的非解蔽状态,即根本性的非真理。真理的根本性的非本质是神秘。非本质并不意味着是低于在一般之物及其可能性和根据这种意义上的本质的。这里所说的非本质,是指先行成其本质的本质。“非本质”大概是指那种已经脱落了的本质的蜕变。不过,在上述任何一种意义上,非本质向来以其方式保持为本质性的,从不会成为毫不相干意义上的非本质性的东西。

20、 尼采:他的唯意志超人哲学让人深受震憾,

三、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论文

1、海德格尔中学时,就对哲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深受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影响。现代哲学家胡塞尔亦对其有重要影响。

2、1933年,出任弗莱堡大学校长一职。一年后,海德格尔辞去了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

3、随着《存在与时间》的发表,海德格尔声名大振。在胡塞尔的力荐下,1928年,海德格尔接替了老师,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在这段时间,海德格尔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和讲演,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进行诠释和展开。正在此时,海德格尔的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影响他一生的大事。

4、节选自《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孙周兴译/九州出版社/2004

5、迄今为止最美的叶芝诗集

6、 维特根斯坦:哲学天才,也属逻辑实证主义

7、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但海德格尔言说的“存在”又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所谈论的“存在”,并且其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派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的方法、路径和体系,这样各派哲学家们得出的哲学结论便互有差异。

8、 洛克:对于经验论哲学进行了最系统的阐述。

9、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治疗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10、这种一针见血的批评,既尖锐,更引人深入思考。

11、以存在问题为出发点,对海德格尔所关注的一系列哲学命题(如存在、时间、真理、艺术和语言等)进行追问与探讨,力图展现海德格尔哲学思想全貌的同时,厘清思路构架和具体概念,突入各个问题的核心与实质。

12、海德格尔以现象学方法和本体解释的步骤描述“存在”的生存状况,并且把“存在者”解释为在“领会”中去存在的“存在”论。结合此意海德格尔分析了“真理”、“技术”、“语言”等概念本质,最后得出“存在”存在于“天地神人”四重合一家园的哲学结论。

13、英国: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

14、海德格尔认为,每个态度赖以选定其方向的并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存在者本身。进入存在者整体时用以进行科学探讨的,也就是存在者本身。

15、英国职业哲学家们,对存在主义“嗤之以鼻”。

16、此外,海氏认为此在在世、存在不是指象桌子在房间里摆着,张三和李四都在教室里坐着那样的一种静态的空间形式,而主要是指一种“在起来”、“显现着”的动态过程。换句话说主要是一种动态的时间形式。既然在世的基本结构是“烦”,因此烦就包含有时间性结构,大致说来有三个环节:先行于自身的在,已经在世界之中的在,依附于其它存在者的在。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分别为此在的将来时态,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时间性自行表明即为本真的烦的意义”,(1)(P378)言下之意,有“此在”就有“烦”,有烦就有时间。此在、在世、烦,时间完全是同步的,“烦”从始至终贯穿于“此在”的整个在世之中。

17、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18、他在《什么是形而上学》一书中,详细论述了他非常喜爱的一个概念“无”。他认为,解释人的存在,不能用科学的方法,而只能用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19、哲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兴趣呢?“感兴趣”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索然无味”或“没有意思”是什么意思呢?所有这些问题,都和注意力及其转移有重大关系。它可以扩展为一群家族相似的术语:焦虑、没有耐心、神经过敏、自寻忧虑或烦恼、恶心、无所谓、反感、扫兴、因为“空闲”或事物不在场而导致的烦恼、难以相处、不合时宜、不知趣、让人尴尬或不舒服、看似无碍而有碍、看似可以忍受实则无法忍受、因事情枯燥乏味或重复所导致的厌倦、因事情过于平淡而导致的无聊,如此等等。

20、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

四、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方法论

1、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

2、漫漫“群演”路︱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3、西方现代哲学也出现了很多代表性人物,有黑格尔、康德、尼采、叔本华、海德格尔、伯格森、弗洛伊德、达尔文、斯宾塞、胡塞尔、萨特、梅洛庞蒂、加缪、雅斯贝尔斯等等。这些重量级哲学和心理大师,建立起了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支柱的几大分支,开创出了人类近现代认识论和本体论上的方向转变,支撑起了整个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大厦。

4、个体的存在既是世界的存在。

5、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6、海德格尔还认为,一门科学的所有老问题对象都以事情区域为其基础,而基本概念就是这一事情区域借以事先得到领悟的那些规定。因此,同样只有先对事情区域本身做一番透彻研究后,这些基本概念才能真正获得证明。任何存在论,倘若它首先没有充分地澄清存在的意义并将澄清存在的意义理解为自己的基本任务,那么,不管它具有多么丰富、多么紧凑的范畴体系,归根结底它依然是盲目的,并将背离它最本己的意图。

7、解析存在论历史的分析任务并不是否定地对待过去,它的解析针对“今天”,针对存在论历史中处于统治地位的处理方法,无论这种处理方法是谈学理,还是谈精神历史,或是谈问题历史。这一解析工作并不想将过去埋葬在虚无中,它有积极的目的;它的消极作用是间接的,是隐而不露的。

8、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生平经历、成就丰富,人们对它的看法也都是各有好坏,他的哲学思想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一代人,对于后人的影响主要展现在现象的学问、存在意义以及解构想法、和心理学以及神学作用上。他从一开始,较早的时间就关注了东亚相关的思想,尤其是对道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言论最感兴趣。老子可以说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潮流思想,它的思想直到今天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老子是和孔子、孟子等先贤齐名的思想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个重要的思想是出自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中的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清静无为,是老子对君王提出的一种建议,不要与平民百姓争抢。

9、马丁·海德格尔, 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作为胡塞尔的学生,他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他的代表性著作包括:《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对哲学的贡献》《林中路》《理性的原则》等。

10、“由当代西方哲学发展之趋势来看,作为两条主流的分析哲学与存在主义均为纤细,均为西方哲学之陷溺。其所以如此,固为受整个文化纤巧之背景所牵引。但哲学本为文化心智之表现,本应为文化之反省与总结,应对文化有指导作用。应指引之而反为之牵动,则今日西方文化实有潜代之大危机”(D)(以上引文皆引自牟宗三著《牟宗三全集·晚期文集·康德与西方当代哲学之趋势》第27卷第299页至301页,台湾报系基金会出版)。

11、人总是以缺乏的方式相关于保护,并因此处于保护之内。相反,安全存在超出任何与保护的关系之外,即“超出保护”之外。

12、自由并不是通常的理智喜欢任其借此名义四处流传的东西,即那种偶尔出现的在选择中或偏向于此或偏向于彼的任意。自由并非是对行为的可为和不可为不加任何约束。自由也不只是对必需之物和必然之物的准备。自由乃是参与到存在者本身的解蔽过程中去。

13、海德格尔认为,遮蔽状态不会给无蔽以解蔽,且不允许无蔽成为剥夺,而是为无蔽保持着它固有的最本己的东西。于是,从作为解蔽状态的真理方面来看,遮蔽状态就是非解蔽状态,就是对真理之本质来说最本己的和最根本性的非真理。

14、让存在者存在实行于保持开放的行为。但让作为整体的存在者存在,这只有当它在其原初的本质中偶尔被接纳时才会合乎本质地发生。于是,朝向神秘的有决心的展开便在进入迷误本身之途中了。这样,真理之本质的问题便得到了更为原始的追问。真理之本质与本质之真理的纠缠关系的根据便呈现出来。

15、索伦·克尔凯郭尔,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

16、中国当代学坛的时髦观念:不懂的、神秘杂乱的就是伟大的。许多人并未读懂存在主义,便大喊:我们都是存在主义的信徒。他们呼唤“精神家园”、追求“诗意地栖息”……这不都是中国当代学坛的“关键词”么?要区别两种不同的人生痛苦:

17、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一样,所以导致他们的方法论也会存在着和一定的差别。相信大家都很受益海德格尔,我们在学习哲学的时候,我们就会接触到海德格尔的一些观点以及主张,海德格尔在整个哲学史上具有较高的地位,他把探究世界的本源的问题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18、传播知识,就是传播幸福!

19、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

20、共青团中国矿业大学委员会

五、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与潜能论

1、“自由观”上的抵牾

2、存在主义哲学,根本不是哲学,而是伦理·宗教·心理情绪发泄的大杂烩。这是把存在主义的概念学理放在西方传统哲学学理中去梳理而处处受阻失陷的必然结果。显然这是把二者之智思学理弄混了。因之下面的学理环节,是不能错乱的:

3、海德格尔研究发现,只要人一直献身于有意的贯彻意图活动,那么,就不单纯人本身是无保护的,而且物也是无保护的,因为物已成了对象。虽然这里也有一种使物体与内在的东西和不可见的东西之中的转换,但是,这种转换是用被计算的对象在思想上杜撰出来的产物来取代物的衰弱。这些对象为了使用的目的而被制造出来。

4、本书是海德格尔的重要著作。在上卷中,作者按哲学门类探讨了尼采的主要思想;在下卷中,作者探讨了尼采的形而上学与欧洲的虚无主义。

5、并不是意愿的总体性才是危险,而是在只允许作为意志的世界范围之内以贯彻意图的形态出现的意愿本身才是危险。这种从此种意志中而来被意求的意愿已经决定执行无条件的命令了。这种意愿一经这样决定就已经听从总体的组织摆布了。

6、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Heidegger,1889-1976)、蜚声欧陆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什么是形而上学》等。

7、海德格尔还认为,我们从未绝对掌握存在者整体本身,但我们确实发现自身是处于以某种方式被揭露在整体中的存在者之中。掌握存在者整体本身和发现自身处在整体中的存在者之中,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在原则上就是不可能的。而后者则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具体存在中。当然,事情看起来是这样:好象我们恰恰在日常活动中总是只附于这个存在者或那个存在者上,好象我们是在存在者的此一范围或彼一范围中消失了。

8、倘若从现象上来描述“在之中”自身,我们应该在提示这种现象的时候,曾向持现象学态度的人群表示:“在之中”有别于一现成东西在另一现成东西“之中”的那种现成的“之内”;“在之中”不是现成主体的一种性质,好像这种性质可以通过“世界”的现成存在受到影响或哪怕只是开动起来,引发出来;“在之中”就是这种存在者本身的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9、海德格尔认为,错误与伪装,谎言和欺骗,幻觉与假象,简而言之,诸多的非真理,人们理所当然的将它们归咎于人。但非真理确实也是真理的反面,因此,非真理作为真理的非本质,便理所当然地被排除在真理的纯粹本质的问题范围之外了。非真理的这种人性起源,仅仅是根据对立去证明那种“超出”人而起支配作用的“自在的”真理之本质。形而上学将这种真理看作不朽的和永恒的,是不能建立在人之本质的易逝性和脆弱性之上的。

10、在主义”产生于一战后,一方面科技发展,经济繁荣,一方面宗教失落(上帝死了),资本世界物欲横流,战争频发,人面对处于对立面的世界感到惶恐、无根,之前人本主义的自信被摧毁,人难以确认自我主体地位与生存价值,可说此时的人被“异化”了。

11、在贫困时代里诗人何为?荷尔德林借海因茨之口回答道:“他们就像酒神的神圣祭司,在神圣的黑夜里迁徙,浪迹四方。”

12、存在主义的书、尤其海德格尔的哲学著作,为什么那么难懂?全在于他们以西方传统哲学的“纤巧”方法,来论述那非西方哲学传统的“宗教—人生”问题(宗教之人生入世性)。哲学形而上学和情绪心理学随意而错位地交织在一起(他们常用“恶心—烦”等心理情绪概念,来论述哲学而上学问题。那是不伦不类的拉扯)。在行文中,把读者的思路全搞乱了,呈现出一种混杂不明的“混沌”境界(知识条理和情绪纠缠的结果,两败俱伤)。这就是“代表着大陸哲学的多余和芜杂”。自视识高者,常“似懂非懂”;一般读者,则信仰“不懂的就是高深的、伟大的”……这是一种难堪的恶劣局面。我们早就应该醒悟过来了。

13、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取得了政权。而差不多就在同时,风华正茂的海德格尔当选为了弗莱堡大学的校长。和许多正直科学家不同的是,海德格尔采取了和纳粹政权合作的态度,并在公开场合为希特勒和国家社会主义鼓吹。这直接导致了文章开头一幕的发生。

14、1958年,3月在法国埃克斯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5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的演讲。次年1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

15、但是必需指出的是,萨特并不是为强调自由而强调自由,他的目的是为了落实由自由选择而带来的后果,应承担的责任。康德曾经指出:没有自由意志就没有任何道德可言,而自由就意味着必须承担责任。萨特接受了这个思想并把它继续向前推进了一步;认为当自我一旦作了某种选择之后,不仅是在塑造着自我,而且也是在塑造着他人,因此不仅应替自己负责,而且也要替他人负责。“人,由于命定是自由,把整个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他对作为存在方式的世界和它本身是有责任的”,(3)(P708)显然其中贯注的思想和康德的“普遍道德律令”是一脉相承的。

16、“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但这并不等于说:“存在”是最清楚的概念,再也用不着更进一步的讨论了。可以说,“存在”这个概念是晦涩难懂的。因此,更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17、(2)萨特.存在主义是人道主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

18、海德格尔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对哲学有浓厚的兴趣,而且表现出了在哲学上的早熟和天赋。在18岁的一天,海德格尔从一个乡村牧师手中借到了一本题为《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含义》的书,立刻迷上了它。由此,便产生了20世纪以来最激动人心的思想。这个让年轻的海德格尔如此着迷的问题,就是“存在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不知多少位哲学家,但海德格尔希望自己能给它一个解答。

19、海德格尔的哲学主题,并不是揭示人的行为或是解析人的心理,而是通过确立我们通常所说的存在的最本质的东西来阐明存在这个概念,而这,无疑是哲学的真正任务。

20、前期海德格尔还直接启发了伽达默尔的解释学。解释学自70年代以后由于其同英语哲学的良好对话前景而一度十分兴盛。

1、 笛卡尔: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确定了理性的价值。

2、传统的真理,其意可以是:真理是物与知的符合。也可以说:真理是知与物的符合。但是,人们喜欢将上述定义表达为:真理是知与物的符合。这样理解的真理,即命题真理,只有在事情真理的基础上,也就是在物与知的符合的基础上,才是可能的。真理的两个本质概念始终就意指一种“以……为取向”,因此它们所思的就是作为正确性的真理。

3、人文川西|最后的川西坝子里的老手艺,你来看过没?

4、他说,由此,可以引入一个更基本的问题——询问“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又究竟意味着什么?他认为,这些问题,隐藏在明显的日常生活背后。它们之所以被忽略,是因为过于贴近日常生活而难以把握。

5、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用柏拉图的疑问开宗明义:“当你们用到‘是’或‘存在’这样的词时,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些词的意思,不过,虽然我们也曾以为自己是懂得的,现在却感到困惑不安。”我们要把握存在,然而把握到无法把握之处。

6、1909年,刚满20岁的海德格尔中学毕业,进入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一年后学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7、D、小结当代西方哲学主流的分析哲学、存在主义,由“纤巧”形态而进入虚无,潜伏着西方文化的“大危机”。

8、西方现代哲学中的现象学的创始人是胡塞尔。胡塞尔的现象学是最狭义的现象学,包括本质现象学、先验现象学、发生现象学、生活世界现象学等形态。

9、命题将现成事物作为什么东西加以规定,这个“什么”是从现成事物本身汲取出来的。解释的“作为”结构经历了一种变异。当这个“作为”执行其占有被领会的东西的这一职能时,它不再伸展到因缘整体中。“作为”本来分环勾连着指引的联络;现在这个进行分环勾连的“作为”从意蕴上割断下来,这个“作为”被迫退回到和现成的东西一般齐的平面上。它向着“有所规定地只让人看现成的东西”这一结构下沉。寻视解释的原始“作为”被敉平为规定现成性的“作为”;而这一敉平活动正是命题的特点。

10、最后,海德格尔认为以此在的将来时态为尺度、为标准衡量此在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看到此在有两种“在的状态”,本真的存在状态和非本真的存在状态。

11、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在者”。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12、1957年,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5次演讲。12月和次年2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3次演讲。

13、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的存在;人本来是自由的。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2020最火的生日祝福语简短(精选112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