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作文(精选125句文案)
一、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
1、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2、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
3、阻挡在我前面的东西,就算是父母,朋友,也要消除。
4、这就是我的工作世界——以来访者和夏季猎奇者观察的眼光看。我自己压根就没有观察风景的概念,从来没有。我是在大的季节起伏中经验它每个小时的变化,经验它昼夜交替的变化。厚重的山脉,山脉原始岩石的坚韧,缓缓生长着的杉树,山地原野开满鲜花的明媚而又肃穆的壮丽,在辽阔的秋夜中山溪的流水潺潺,深雪表面严格的单纯,所有这一切景象都拥入脑际,润入心田,在那上面,与它们的交相激荡贯通了日常此在。
5、而在《“……人诗意地栖居……”》中,天空与大地之间仍然是人类栖居的维度,诸神则变成了终有一死者“借以度量他在大地之上、天空之下的栖居的‘尺度’”。“测度是栖居之诗意因素。作诗即是度量。”由此可以看到海德格尔观念的演变:人类在超越的神性与固守的人性的矛盾前不再是被动承受了。人类首先拥抱了人性,再以神性为武器,在人类精神的存在领域占据了主动。模仿的诗歌只是片面的筑造,蕴含测度主动性的诗歌才是“诗意地栖居”。
6、极少富人拥有他们的财产,是财产拥有他们。英格索尔
7、诗人如是说。如果我们把荷尔德林的这个诗句置回到它所属的那首诗中,我们便可更清晰地倾听此诗句。首先,我们来倾听两行诗;我们已经把上面这个诗句从这两行诗中分离开来。这两行如下:
8、人们对哲学表现出兴趣,还不足以证明他有任何去思的准备……恰恰相反,从事哲学比别的任何事情都更能给我们造成一种顽固的错觉:好像只要不懈地“哲学”,就是在思了。
9、如果您没有把我们设为“星标”,可能再也看不到我们的推送了。/(ㄒoㄒ)/~~
10、那种把思想诉诸语言的努力,则像高耸的杉树对抗的风暴一样。
11、冬季山体的暖阳是那么的温馨?
12、为了能够去思,我们必须去学习思。何谓学习?人们处理一切事情,他这么做,使事情符合那作为本质呈现于他的无论什么东西,这时候,人就是在学习。通过注目于那有待思及的东西,我们学着去思。
13、最近,我收到柏林大学发来的第二封邀请函。在这种情况下,我从城里回到山上小屋。我要听听大山、森林和农家说什么。为此,我去老朋友那里,一位七十五岁的农夫。他从报纸上看到了柏林的聘请一事。猜他说什么?他清澈的眸子里闪出坚定的目光缓慢地在我的目光中移动,嘴紧闭着,用他忠诚而又镇定的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几乎无从察觉地摇了摇头。想比这是在说:没商量,不!
14、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海德格尔
15、正如您所看到的公共传播封首图,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一书是译者郜元宝从海德格尔大量著作中精选160余条语段翻译整理而来。分为“存在的真理”“思想的任务”“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诗意地安居”“技术和人的命运”等五个部分,另附三篇重要论文。该书大致勾勒出海氏思想的轮廓与话题中心,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接近原著,进入海德格尔极富魅力的、邈无涯际的精神王国……本文为书中内容节选摘编而成。
16、诗意的栖居”,最早出自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作:“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之上”,因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借用并赋予其哲学内涵而闻名。
17、人们被扔进了这个世界。海德格尔名言4我们绝不应当让恐惧或别人的期望划定我们命运的边界。你无法改变你的命运,但你能够挑战它。
18、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海德格尔令人难以捉摸,其思想复杂而浩瀚。
19、>>>“诗意地栖居”与人生
20、城市里的人认为屈尊纡贵和农民作一番长谈就已经很不简单了。夜间工作之余,我和农民们一起烤火,或坐在“主人的角落”的桌边时,通常很少说话。大家在寂静中抽着烟斗,偶尔有人说起伐木工作快结束了,昨夜有只貂钻进了鸡棚,有头母牛可能早晨会产下牛犊,某人的叔伯害着中风,或者天气很快就要“转”了。我的工作就是这样扎根于南黑森林,扎根于这里的农民几百年来未曾变化的生活的那种不可替代的大地的根基。
二、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作文
1、栖居乃是终有一死的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
2、海德格尔在思考时,多在“追问”。我们的任何“追问”,都是在追问世界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象、形象、观念、思绪,或者说,是在我们心中形成的“子人格”。因此,任何的“追问”都是在于自己“通心”。
3、短距离本身并不是亲近;而大距离就其本身而言也不是疏远。
4、将我推入地狱的烙印,现在却是唯一的线索。
5、讲,作为言说某事,属于语言的存在之刻划,这刻划遍于一切形式的说,遍于一切说出的东西;在场者与不在场者均借此一刻划宣告出来,允诺或拒绝自己,显示或撤回自己。来自众多不同渊源的多样的说,是语言存在之刻划中的无所不在的东西。
6、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7、人就他所归属的那个维度来测度他的本质。这种测度把栖居带入其轮廓中。对维度的测度是人的栖居赖以持续的保证要素。测度是栖居之诗意因素。作诗即是度量(Messen)。但何谓度量呢?如果我们把作诗思为测度,我们显然就不可把这种作诗安置于一个关于度量和尺度的任意观念中。
8、“善良”——什么是“善良”呢?一个无关紧要的词语,而荷尔德林却以大写的形容词“纯真”来加以命名。“善良”——如果我们取其字面含义,这个词就是荷尔德林对希腊文χρις一词的精彩翻译。索福克勒斯在《爱亚斯》(第522行)中说到这个χρις:
9、“……只要善良,这种纯真,
10、时间和空间的一切距离正日益被缩短。以前人们需要旅行几星期几个月才能到达的地方,在今天,乘上飞机,一夜之间就可抵达。
11、在冬天的深夜,当猛烈的暴风雪铺天盖地地袭来,在小屋周围打着旋儿怒号,然后,哲学的高潮就到来了。然后,哲学的追问不可避免地变得简洁而又本质。对任何思想的钻研都不可能不坚韧和不尖锐。其语言风格也会努力像耸立的松树抵抗着风暴那样挺拔。
12、本篇是我在诗词讲座后撰写的结课作业。与其说是论文,不如说是一篇感想,一次解读。当时的我只知海德格尔思想的一鳞半爪,却将他关于“筑造”与“栖居”的两篇演讲反复读了十遍,把握出了“人生的本质与形式”这样一个主题。无意当中想起,还觉得有两三分意思,就暂且拿来与诸君共赏,以此警醒那遗忘存在的存在者。
13、相反,农民的记忆有其朴素明确永志不忘的忠实性。前些时候,那里的一位农妇快要去世了,她平日很爱和我聊天,告诉我许多村子里的古老传说。她的质朴无文的谈吐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她还在使用村里许多年轻人不再熟悉很快就会漂没的不少古字和习语。去年,我独自在小屋里接连住过几个星期。那阵子,这位农妇经常不顾83岁高龄,爬上山坡来看我。照她自己说,她一次次来,不过是想看看我是否还在这里,或者,是否有人突然把我的小屋洗劫一空。整个弥留之夜,她都在跟家人谈话。就在生命最后一刻前一个半钟头,她还要人向那个“教授”致意。这样的记忆,胜过任何国际性报刊对据说是我的哲学思想的聪明的报道。
14、愿你成为自己的阳光,无需凭借谁的光?
15、>>>“诗意地栖居”之诗意
16、在他接到柏林大学的邀请,准备去任教时,他去向人们告别。他描写道:那位“75岁农民用他那双清澈无比的眼睛不加任何掩饰地紧紧盯着我,双唇紧抿,意味深长地将他真诚的双手放在我肩上,几乎看不出来地摇摇头。这就是说:‘别去’!”——这述说了他与乡民们建立的真挚感情,他的通心,也换来了他人对他的通心。注:本文写于2015年。
17、郜元宝,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涉足现当代文学研究、现代汉语观念研究、鲁迅研究、海德格尔研究等领域。
18、我很喜欢“诗意地栖居”这个定义,感觉非常的美好、非常的放松、非常的治愈。
19、“群山无言地庄重,岩石原始地坚硬,杉树缓慢精心地生长,花朵怒放的草地绚丽而又朴素的光彩,漫长的秋夜山溪的奔涌,积雪的平原肃穆的单一。”——注意海德格尔的用词:“群山无言地庄重“中的”无言地”,”岩石原始地坚硬“中的”原始地“,”杉树缓慢精心地生长”中的“精心地”,等等,都透露他的“换位体验”的过程,至少有一刹那,他多多少少忘掉了自己,多多少少变成了群山、岩石、杉树,……或者说,那一刻,是他感觉自己像群山无言地庄重,岩石原始地坚硬,杉树缓慢精心地生长……
20、但当荷尔德林自己胆敢说终有一死的人的栖居是诗意的栖居时,立即就唤起一种假象,仿佛“诗意的”栖居把人从大地那里拉了出来。因为“诗意”如果被看作诗歌方面的东西,其实是属于幻想领域的。诗意的栖居幻想般地飞翔于现实上空。诗人特地说,诗意的栖居乃是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以此来对付上面这种担忧。于是,荷尔德林不仅使“诗意”免受一种浅显的误解,而且,通过加上“在这片大地上”,他特地指示出作诗的本质。作诗并不飞越和超出大地,以便离弃大地、悬浮于大地之上。毋宁说,作诗首先把人带向大地,使人归属于大地,从而使人进入栖居之中。
三、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美学
1、这个诗句引自荷尔德林后期一首以独特方式流传下来的诗歌。这首诗的开头曰:“教堂的金属尖顶,在可爱的蓝色中闪烁……”(斯图加特第二版,第一卷,第372页以下;海林格拉特版,第六卷,第24页以下)。为了得体地倾听“……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我们就必须审慎地将它回复到这首诗歌中。因此,我们要思量这个诗句。我们要澄清此诗句即刻就会唤起的种种疑虑。因为否则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开放的期备姿态,去追踪这个诗句从而应答这个诗句。
2、哲学乃人的历史亲在过程中的少数具有独创之可能性,偶尔也具必然性的创举之一。目前流行着种种哲学误解,虽然不着边际,但也都或多或少地说了些东西,只是不甚清楚罢了。这里只想指出两种误解,这对于弄清当今以及将来的哲学状况,十分重要。
3、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4、特拉夫尼|海德格尔对恩斯特·云格尔的阅读
5、哲学不能直接改变世界现状。此外,一切都不能单靠人类的思想和计策来完成。
6、但是,如果诗的惟一存在方式自始就在文学中,那么,又如何能说人之栖居是以诗意为基础的呢?“人诗意地栖居”这个诗句毕竟也只是出于某个诗人之口,而且正如我们所知,这还是一个应付不了生活的诗人。诗人的特性就是对现实熟视无睹。诗人们无所作为,而只是梦想而已。他们所做的就是耽于想象。仅有想象被制作出来。“制作”在希腊文中叫ΠοÛησις。人之栖居可以被认为是诗歌(Poesie)和诗歌的(poetisch)吗?这一点实际上只能假定:有谁远离于现实而不愿看到,今天的历史性的和社会性的人——社会学家称之为集体——的生活处于何种状况中。
7、思考最持久的是道路。
8、诗之道就是对现实闭上双眼。
9、因此,本文将通过解读这两篇哲学演讲稿,澄清“诗意地栖居”中栖居与诗意的概念和逻辑,从哲学的角度理解“诗意地栖居”的内涵和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即人生的本质和形式。
10、——引自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
11、真的对冬日里的蓝天白云还有暖阳毫无抵抗力?
12、惟在一味劳累的区域内,人才力求“劳绩”。人在那里为自己争取到丰富的“劳绩”。但同时,人也得以在此区域内,从此区域而来,通过此区域,去仰望天空。这种仰望向上直抵天空,而根基还留在大地上。这种仰望贯通天空与大地之间。这一“之间”(dasZwischen)被分配给人,构成人的栖居之所。我们现在把这种被分配的、也即被端呈的贯通——天空与大地的“之间”由此贯通而敞开——称为维度(dieDimension)。此维度的出现并非由于天空与大地的相互转向。而毋宁说,转向本身居于维度之中。维度亦非通常所见的空间的延展;因为一切空间因素作为被设置了空间的东西,本身就需要维度,也即需要它得以进入(eingelassen)其中的那个东西。
13、“此乃善良,总是唤起善良”。
14、?冬日阳光不再那么灼人,刺眼,而是变得温和起来。阳光映在脸上,像母亲的手轻柔地抚摸你的面颊;阳光洒在身上,如慰藉万物的温床;阳光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冬姑娘眼中的秋波;阳光照在树叶上,如同输送养料的辛勤园丁。
15、筑造在此并非指狭义上的建筑艺术与技术。海德格尔从语言分析哲学出发,追溯了筑造(buan)一词在德语中的源头和演变,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古高地德语中表示筑造的词语即意味着栖居。通过语言学的词源和词义研究,海德格尔进一步以三个结论来说明:
16、花的美丽在于过去枯萎的东西。
17、比如说,我们称朋友中那本质的东西为“友情”。在同样意义上,我们现在称那本身有待去思的事物为“激发思想之物”。任何激发思想之物都给我们去思(的所思)。但是,它总是当那激发思想之物本质上已经是必须思及之物时,才给我们那样的礼物……什么是最激发思想之物?它如何在我们这个最激发思想的时代显出它自己?
18、于是,我们现在要问,诗人为何愿做此猜断?接着的诗句给出了答案。诗句简明扼要:“神本是人的尺度”。人之度量的尺度是什么?是神?不是!是天空?不是!是天空的显明?也不是!此尺度在于保持不可知的神作为神如何通过天空而显明的方式。神通过天空的显现乃在于一种揭露,它让我们看到自行遮蔽的东西;但这并不是由于它力求把遮蔽者从其遮蔽状态中撕扯出来,而只是由于它守护着在其自行遮蔽中的遮蔽者。所以,不可知的神作为不可知的东西通过天空之显明而显现出来。这种显现(Erscheinen)乃是人借以度量自身的尺度。
19、>>>“诗意地栖居”之栖居
20、但是,对所有距离的疯狂废除并没有带来任何亲近,因为亲近不在于缩短距离。
四、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解析
1、最近,我已经感受到心态的变化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了。我的女儿曾经两度因为我的要求和不耐心放弃了弹钢琴,现在却又对钢琴充满了兴趣;曾经对着英语书流眼泪,现在却主动拿着英语书来找我教她单词;我的家里原来堆满了各种小零碎,看起来很凌乱,现在却整洁起来了,看起来爽心悦目了……
2、凡人以把天空当作天空接受过来的方式安居。他们一任太阳和月亮周行不殆,一任群星自行其道,一任四季寒暑易节;凡人不颠倒黑夜为白昼,也不把白昼弄得骚乱不宁。
3、诗人在喧嚣的现实中呼唤幻想和梦想。
4、其实,在这个喧闹得几近狰狞的年代,诗仍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大多数人追逐宝马香车、华屋美服的时候,诗人们只得躲在角落里,借着月光默然落笔。他们和他们笔下的文字,极少因其清雅写意而被推崇。至于箪食瓢饮陋巷,更是被人们嗤之以鼻。可以说,诗意缺失,无论对于哪个时代,都是悲哀。为了打捞诗意,我们必须去到那个遥远的地方。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于岁月长河,是流光溢彩的刹那;于我们,是念念不忘的小楼烟雨。无疑,那是个诗意纵横的年代,有着唯美的情怀和韵味
5、低矮的屋顶下面分出三个房间:厨房,卧室和书房。在对面同样陡的坡地上以及两坡间狭窄的谷地里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屋檐极力向外凸起的农舍。沿着坡地上去,高山草原和牧场伸展着,一直伸展到长满杉树的森林,古老,高耸入云,色彩幽深。上面是夏日明净的天空,两只苍鹰在明媚的阳光下大回转地翱翔。
6、进行哲思活动就意味着去追问:“究竟为什么存在者存在而无反倒不在?”
7、安居是凡人在大地上的存在方式。
8、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海德格尔
9、最激发思想的事是我们至今还尚未思
10、商务印书馆根据《海德格尔全集》版,编辑出版中文版《海德格尔文集》,收录海德格尔的代表性著作30卷,其中前16卷为海德格尔生前出版的全部著作(我们依然认为这一部分是《海德格尔全集》中最值得关注的,包含了作者已经稳定下来的思想),而其余14卷为海德格尔的重要讲座稿和手稿。我们假定,这30卷属于海德格尔的“基本著作”,基本上已能呈现海德格尔思想的总体面貌。
11、⊕你的生活,会塑造你的容貌与气质
12、作为测度的神性指的是超越的眼光,正是它通过测度人类的栖居之所,产生了理想、信仰、沉醉和超脱等一切只可能在诗意中实现和体会的感情和思想。诗人“并不是要描写天空和大地单纯的显现”,而是要让“自行遮蔽着的东西在自行揭露中显现出来,而且是让它作为自行遮蔽着的东西显现出来”。这种神性以平庸的人性来看是荒诞的不可能的,但却真实地发生在人身上,或许可以被称作“超人性”。
13、功绩满满,人却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
14、木兰,一名老师,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爱好阅读与写作,在多个杂志和平台发表文字作品。
15、就此,海德格尔完成了对人之栖居以诗意为基础的论证。“诗意”不再是“栖居”可有可无的形容词,他们在本质上实现了统一。
16、孙周兴,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艺术哲学、技术哲学等。著有《语言存在论》《后哲学的哲学问题》《未来哲学序曲》等,主编《海德格尔文集》(30卷)《尼采著作全集》(14卷)《未来艺术丛书》等,译有《林中路》《路标》《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17、真正的文明在于每个人把自己应得的权利刘给他人英格索尔
18、如果没有周围人的鼓舞,天才也会英格索尔
19、当我们正在思的时候,我们渐知去思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准备学习思。
20、陛下还真是温柔啊,是我的话就永远都不会忘记侮辱了自己的人。
五、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名言
1、紧接着,海德格尔做了一连串的描写:“当农家少年将沉重的雪撬拖上山坡,扶稳撬把,推上高高的山毛榉,沿危险的斜坡运回坡下的家里;当牧人一无所思,漫长缓行赶着他的牛群上山;当农夫在自己的棚屋里将数不清的盖屋顶用的木板整理就绪:这类情景和我的工作是一样的。”这不就是“道法自然”吗?正如他说:“思想深深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二者亲密无间。”他的思考,不是只用头脑,而是用“身心灵”整个生命。
2、哲学其实是人类的一个梦吧?是人类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足,进而产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换句话说,哲学应当能为人插上可以飞天遁地的翅膀,用思维的强度和快感,把人从现实庸常的生活中拉升起来,获得痛苦与快乐。在拉升起思想修为之后,反倒能更好地与脚下的土地亲近,与生活和解,因此可以诗意安居。特别是在大发展的时代,人更容易感到渺小、迷茫、无助,就更需要哲学来抚慰心灵,获得慰藉。由此,哲学对生活来讲,是富有诗意的。
3、(1889年梵高创作的油画)
4、“严冬的深夜里,风雪在小屋外肆虐,白雪覆盖了一切,还有什么时刻比此时此景更适合思考的呢?这样的时候,所有的追问必然会变得更加单纯而富有实质性。这样的思想产生的成果只能是原始而犀利的。那种把思想诉诸语言的努力,则像高耸的杉树对抗风暴的场景一样。”何等孤寂而又坚强的时刻!“像高耸的杉树对抗风暴”——这一比喻,说出了探索者的艰辛与诗意,有一种与大自然默然独自对话的勇气与信心。
5、随着时间的流逝痛苦会变得淡薄,然而我并不想让时间来治愈我的痛苦,就算从痛苦中逃脱,忘记一切,得到的得也只是停滞,无法前进。
6、你只是不舍得把剩下的暖意全带走
7、桥梁千姿百态,它们一直以不同的方式与人的或急或慢的往来行程相伴,因而使人们可以从此岸走向彼岸,进而到达终极之地,即作为必死的凡人最终走到另一个世界……他们其实都在亲自走向各人旅途的最后一座桥,并勉力超越自己身上所有的平庸和龌龊以便心安理得走到永恒面前……
8、然而,这种无用的东西,却恰恰才真正地具有威力。这种在日常生活中不被承认有直接反响(Widerklang)的东西,却能在一个民族历史的本真历事活动那里生发出最内在的共鸣谐音(Einklang)。它甚至可能是这种共鸣谐音的先声(Vorklang)。凡不合时宜的东西都会有它自己独特的那些个时辰(Zeiten),哲学也是如此。这样说来,也就不好说哲学的任务本来或一般地会是什么,以及由此而必定可从哲学那里要求到什么。哲学拓展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开端都在自身中有其特有的法则。可以说的,唯有哲学不是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而已。
9、出版日期:2017年6月
10、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格索尔
11、▲音乐与美文的跨界混搭,你有调,我有谱。
12、因此之故,本真的作诗也并不是随时都能发生的。本真的作诗何时存在,能存在多久呢?在上面所引的诗行(第26-29行)中,荷尔德林对此有所道说。我们蓄意地一直对这几行诗未做解说。这几行诗是:
13、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哲学绝不会使事情变得轻巧,相反,它只会使之愈加艰难。这样说并非毫无根据,因为日常理性不熟悉哲学的表述方式,或者甚至认为这种表述方式近乎痴呓。使历史性亲在变得艰难,而且是在绝对的存在之根基的意义上这样说,这才是哲学的真正功用。艰难给回万事万物,给回存在者其凝重(存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艰难是一切伟大者出现的基本条件之而我们首先会把决定一个历史民族及其伟业的命运算计在内。然而,只有当围绕着事物的某种真知掌控了亲在之际,命运才会出现,而哲学就是开启如此真知的途径和目光。
14、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海德格尔
15、棋子就要像棋子一样服从上司的命令,这才是长寿和成功的秘诀。
16、精神只有在不成为支柱的时候才是自由的。
17、通过论证栖居对人生的积极作用和诗意与栖居的本质联系,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意地栖居”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将“诗意地栖居”具象到诗歌来说,欣赏诗歌、创造诗歌不再被视作单独的、孤立的文学活动,一种只是形式的筑造,而将被置于广阔的人类存在领域思考,思考其蕴含的价值判断、审美取向和人生态度,并由此探索人生的本质。诗歌不是“诗人想象力的非现实游戏”,将人们从大地那里、现实那里、存在那里拉了出来,而是帮助人门更好地栖居在这片“充满劳绩”的大地上。诗歌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也将被重新估量。欣赏诗歌、创造诗歌不仅仅需要积累文学知识,也需要在实践中达成对人生本质见解的契合。因而其对人生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暂的,是深刻的而不是浅薄的。
18、※下拉屏幕参与文章评论
19、凡人以拯救大地的方式安居。
20、作为栖居的筑造展开为那种保养生长的筑造与建立建筑物的筑造。”
1、我也甘于存在吗?是的!
2、我们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如何?这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海德格尔谈到了这一点:“在公众社会里,人可以靠报纸记者的宣传,一夜间成为名人。这是造成一个人本来的意愿被曲解,并很快被彻底遗忘的最确定无疑的遭际了。”他淡泊名利,向往着本真。他真正认同的,是“农民的记忆有其朴素明确永志不忘的忠实性”他谈到快要去世的一位农妇,令人感动的对他的关注,他要的是那他在农妇心中的印象。
3、作者:马丁·海德格尔原著/汉娜·阿伦特原著/乌尔苏拉·鲁兹编
4、贸易最能促进文明的发展。人们在交换商品的同时也交换了思想。英格索尔
5、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
6、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人与世界和大地共同处于一个无限的宇宙系统,这三者本来就是平等的互相制约的关系,因此海德格尔认为不能用日常语言逻辑来对他们进行规定,只能运用“诗”,它们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互相认识还不如说是“领悟”与“体验”。
7、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认并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摆脱对死亡的焦虑和生活的琐碎。仅有这样,我才能自由地做自我。
8、力争使祖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人才是最爱国的英格索尔
9、在现代社会,人们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海德格尔提出“诗意地栖居”便显得尤为重要。晚期海德格尔将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来自的著名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予以深刻的哲学诠释,为寻求终极觉悟的现代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展现、本真存在、临界状态中的觉悟,以及诗意的理想与现实的栖居统一的思想,其存在澄明的敞开状态和诗思合一的生命体验境界,都是在海德格尔存在论解释学视域内完成的。《人诗意地栖居》是由海德格尔编写,1995年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是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的一首诗,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
10、这种测度(Vermessung)不只测度大地(γ°),因而决不是简单的几何学。这种测度同样也并非测度自为的天空,即οéρανñς。测度并非科学。测度测定那个“之间”,也就是使天空与大地两者相互带来的那个“之间”。这种测度有其自身的μ¡τρον[尺度],因此有其自身的格律。
11、其次,如果孩子在展览上有特别喜欢、感兴趣的问题,回到家里还可以一起讨论一下。
12、如果我们现在为了要更详尽地谈论什么是哲学,长篇累牍,喋喋不休,那我们就会永远停滞不前。然而,对于有志于从事哲学的人而言,有些东西必须要知道。我们这里不妨简述一番。
13、“诗意地栖居”则兼备栖居与筑造的概念,指向以诗意的人生形式实现人生的本质。它不再与人类日常的“劳绩”或筑造对立,而是内化其中。“诗意地栖居”在短期来看是从事还原栖居本质的筑造,如读诗、作诗,在长期来看则是形成具备诗意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诗意地栖居”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就被揭示了。正如康德所说:“人应当成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类的一言一行、人生的一分一秒可以成为栖居,符合人类的天性,展现人生的本质。
14、无人否认今天有一种对哲学的兴趣。但是——假如人们真的理解何谓“兴趣”,那么,今天还有什么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剩下来吗?
15、然而,为什么这种在我们今人看来如此怪异的尺度被允诺给人并且通过作诗的“采取尺度”而向人公布出来了?这是因为惟有这种尺度测定着人之本质。因为人是通过贯通“在大地上”与“在天空下”而栖居的。这一“在……上”与“在……下”是共属一体的。它们的交合乃是贯通;只要人作为尘世的人而存在,他就时时穿行于这种贯通。在一个残篇中(斯图加特第二版,第一卷,第334页),荷尔德林说:
16、⊕黑格尔: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17、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英格索尔
18、但是,对所有距离的疯狂废除并没有带来任何亲近,因为亲近不在于缩短距离。就距离而言,离我们最短的距离,凭着它在银幕上的图像或无线电收音机里的声音,可以仍离我们很远很远。而在距离上离我们遥远莫测之物,却可以离我们很近很近。短距离本身并不是亲近;而大距离就其本身而言也不是疏远。
19、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多么有诗意的话。诗意地栖居,又是多少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特别是对于中年人。
20、所谓“生活”,应该用忙碌充实“生”,然后用诗意来“活”。不是一定要赚得金满钵满才是成功,不是一定要穿得光鲜亮丽才是明星,真正有质量的生活是张弛有度、舒心自然。
1、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荷尔德林的诗情有独钟,在其演讲稿《筑·居·思》和《“……人诗意地栖居……”》中特意对这个概念进行了哲学的阐发,系统地探讨了作诗与人生的关系,揭示了筑造、栖居与思想的本质与联系,深刻地指出人之栖居以诗意为基础,蕴含着他对“存在”与“存在者”的辩证思考和“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学。在理解“诗意地栖居”对人生的重要意义时,海德格尔是绕不过去的大山,诗与人生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哲学命题。
2、然而,几个世纪以来一至于今,人们也许做的太多,思的太少了。今天,人们对哲学的浓烈持久的兴趣随处可见,差不多每个人都号称对于什么是哲学已经成竹在胸!此时此刻,怎么竟敢断定我们尚未在思呢?哲学家是那些卓越的思想者。他们被称作思想者,正因为思本来就发生在哲学中。
3、老听大家说富养孩子,其实多看看美展、博物馆也是富养孩子的重要方法之一。试想孩子将来会成长为一个懂音乐、会欣赏美术作品、优雅而有情致的人,那该多美好啊。
4、“(虽然)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下文接着是:“在这片大地上”。人们会认为这个补充是多余的;因为栖居说到底就是:人在大地上逗留,在“这片大地上”逗留,而每个终有一死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委身于大地的。
5、但“在大地上”又意味着“在天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