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的启示议论文(精选83句文案)

2023-10-27 11:57:48

一、荀子劝学的启示

1、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的,荣辱的降临也与德行相应。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干柴易燃,低洼易湿,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2、《劝学》告诉我们,要学习圣人善于借助于外物的道理。

3、人生结交有新有旧,不能结交了新的忘记了旧的,无论如何不能逾越这个为人之道,这里的贵贱不是指地位的尊卑和价值的高低,而是‘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的意思。

4、其曲(qu第一声)中(zhòng)规

5、“利足”与“能水”对举,根据“对义互解”的原则,“水”既是动词,完全可以意会到“足”也是动词。“能水”解作“善于游水”,“利足”不就是“善于走路”吗?

6、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巧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单独设喻,有的连续设喻;有的同类并列,有的正反对照;有的只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列绣,无所不用。所以文中用喻虽多,却无板滞生硬的感觉,相反,随着用比的连续转换和充分展开,形成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生气勃勃。

7、骐骥:骏马,千里马。

8、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义互解”。有没有读书的智慧,这就看出分界。

9、《劝学》让我读懂了“粗实的铁棒能磨成纤小的绣花针,凭的是一股坚韧不拔的气概,涓涓细流能穿透刚硬的石块,凭的是一种不折不挠的精神”。正如: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荀子劝学的读后感2荀子以他纵横捭阖的雄辩、严谨细密的逻辑,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应取态度,他劝勉世人为学,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10、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11、青于蓝:比蓼蓝(更)深。于:比。

1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13、(音频:荀子《劝学》雅坤朗诵)

1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5、由此推论,弯木也可以变直,钝金也可以变利,其条件就是“受绳”"就砺"——"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只要这样,就可以做到"知明而行无过",就可以成为"君子"。这是就智慧和道德的进步方面谈学习的重要性。要成为“君子”,不仅要追求"昭昭之明",而且还得有"赫赫之功"。所以第二段再从建功立业的角度来论学习的重要性。要建功,"终日而思"是不行的,根本的途径是“善假于物”,认识客观世界,利用客观规律。这就如要"博见"就得"登高"而望,要"见者远"就得“登高而招”,要"闻者彰"就得“顺风而呼”,"致千里"须"假舆马","绝江河"须"假舟揖"。当然,要做到"假于物"而"善",只能通过学习。

16、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他也可以取得成就。我们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7、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18、“明辨”乃是治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笃行”的开端。笃行之义包含两层:一是对常规之事能切实去做,持之以恒;二是对困难之事能不畏艰难,勇于承担。中国古人历来重视践行,如《论语》中的“力行近乎仁”,《墨子》中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荀子》中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等,都将践行作为学习的最终目标。践行之难在于如何在困境中持之以恒。

19、荀子朝代:先秦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赵国猗氏(今山西运城临猗县)人,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二、荀子劝学的启示议论文

1、《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2、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3、读书,除了获得知识(包括思想认识),还可以启发读书的智慧。本文的论证方法多用比喻,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而理解的难点则在于从生动的“形象”回归理性,这也是极好的思维训练的平台。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5、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学习可以使人由“恶”变“善”,因此,他强调“輮”的作用。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地道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对学习者更大的鼓励。至于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就是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也还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6、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西汉时因避讳汉宣帝刘询之名,改“荀”为“孙”(“荀”与“孙”古音相同),故又称孙卿。荀子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精通《诗》《礼》《易》《春秋》,其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被称为“后圣”。荀子提出性恶论,重视学习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在《荀子》一书。《荀子》共三十二篇,最著名的当属《劝学》篇。

7、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格了,就没有伙伴。用来表示对人对物不可要求太高。

8、再比如:“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利足”二字,人教版的注释从来都是:“脚走得快。”而对“能水”的注释则是:“善于游水。水,用作动词,游水。”这是明显的糊涂。

9、荀子通过地理以及自然现象,一步步展开告诉我们万事万物形成有它的机缘,了解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站在先人的肩膀上,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扩大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超越自我。所以,人区别于牲畜,是因为人具有学习的能力,但也仅仅是一线的差别:“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有时称人为“行尸走肉”,是因为“无冥冥之志”,若能做到“君子结于一也”,则满足了做人的基本条件。

10、王俊鸣老师在近40余年一线语文教学中,桃李满天下,崔永元就是王老师的得意弟子之一。王老师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特级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王老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对语文教学方法及古诗词通解都有着深入的研究。读者可以从他的著作中学习读书的方法,“怎么读好书,怎么读懂书”,从而获得读书的智慧和乐趣。

11、《劝学》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注重积累,持之以恒的道理。“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意思是: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12、在《劝学》中,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1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4、中宣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

15、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6、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17、《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

18、一提到“学”这个字,就不禁令人想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激人奋进的千古名句,以及“凿壁偷光”、“画灰练字”、“头悬梁,锥刺股”的动人场面。古之圣人尚且如此,何况今之众人乎?

19、既然这种情况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

2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三、荀子劝学的启示800字

1、君子和小人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心世界。君子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无怨无悔;而小人却愁肠百结,怨天尤人,心胸狭窄,猜疑嫉妒。

2、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3、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5、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6、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9、《劝学》这篇文章中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最有名的句子就是这个,也是很热的考点。

10、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停止。

1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12、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到达,)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13、用绳子锯木头,时间长了,木头也会断,水滴滴在石头上,时间长了,石头也会被击穿。用来形容长年累月执着的去做一件事情,终究会成功。

14、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15、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

16、学习不是为了装潢,为了谈吐吹嘘,而在于假借外物,如上高台,登高而博见,如顺风而呼,使闻者彰,这实际上弥补人的能力之不足,发挥智谋的无穷威力,达到“致千里,绝江河”,物我所欲,改造自然的目的。

17、百发失不足谓善射;

1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20、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四、劝学的道理和启示

1、梁启超说,读《荀子》应该先读《劝学》,以观其大概。可见《劝学》在《荀子》一书中的重要地位。人类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荀子在《劝学》开篇提到“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表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的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他通过形象的比喻,告诫人们学习应该抱有谦虚的态度。只有真正了解前人丰厚的知识成果,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2、荀子说,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要做到广泛地学习,不管是直线的木材还是弯曲的车轮,其实都是有着一个过程的,并不是说无缘无故而存在的,有些木材其实也可以像圆形一般,不管是经历了多少的岁月,终究是如此,可是有些木材却经过了历练,总是可以变家具良品。这就是一个区别。

3、选文以"学不可以己"为中心,从“劝”字落笔,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学习态度与方法。文章开门见山,首句破题。"不可以己"既有因其重要而"不可以巳"之意,又有从学习原则上说的"不可以已"之意。接着就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4、在这里,荀子告诉我们如何打破障碍,开启智慧的两种方法。第首先要博学,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熟记于心;然后,反省自己的心态以及言行是否符合为人之道,正确的坚持,错误的抛弃;最后,做到心、意、行统世间的为人处世尽量合乎于道法。当然还要继续学习、反省、做事,如此反复,心量不断扩大,境界不断提升。

5、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6、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7、荀子教导我们如何做人,他老人家非常慈悲而且耐心,从天地间的现象、事理到《诗》、《书》、《礼》、《乐》、《春秋》等纲要,深入浅出的举例论述,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做人本该如此”。但我们的人生为何在不断退色(从青→蓝→浅蓝→灰)?为何我们“渐行渐远”远离大道呢?因为我们忘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8、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诗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9、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10、《荀子·劝学》启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1、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12、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13、不断向学,能增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坚持向学,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诚敬向学,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向学之人身上,言辞语气,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兰,散发沁人的清香。孜孜求学,潜心钻研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伟人,但绝对是一个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定是一个真诚谦虚的人,也会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如果将他们与市井之人的低俗,贪恋名利之人的势力,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更加突出他们那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气质。

14、《劝学》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15、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

16、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7、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18、...........................................................

19、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

2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五、荀子劝学的启示30字

1、在《劝学》中,荀子还用镂刻金石来说明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他写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学习来自知识是一个由少到多、日积月累的过程,高深渊博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人们学习时一定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专心致志,埋头苦学固然很重要,但学习也需多与他人交流,讨论。我们不能读死书,更不能死读书。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长处,都有值得自身学习之处。多与学识丰富的人讨论,多与博学多才的人交流,会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会使我们不断进步。《劝学》中有道:“学莫便乎近其人”,这便是鼓励我们多接触有德有才之人。而且,“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向这些人靠近,与这些人交流,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收获的还有美德。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关于雨的诗(精选113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