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念诵方法(精选81句文案)

2023-11-10 11:20:38

一、佛经心经

1、附:心经全文(非常的短,3分种就可以念一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2、从而证得彻底、圆满、无上的智慧,回归到永恒的真心自性。

3、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4、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5、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当你有了微观和宏观随时转换的眼界时,你就想开了许多事情,不计较许多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宏观世界的花朵上的一只蚂蚁。当你有了万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当你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你就会宽容与满足,不会计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8、所以,《心经》里260个字,“空”是禅定者(里面内容是观世音菩萨的禅定实践)的果,到达妙智慧的彼岸和“空”又是相辅相成的。

9、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译本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在玄奘法师之前,还有鸠摩罗什翻译的《心经》。玄奘法师本人就是持诵《心经》的受益者,在玄奘法师没有启程去印度之前,曾经到过四川,那里有个空惠寺。他在那里遇到一位生病的法师。这位生病的法师知道玄奘法师发愿西行取经,赞叹不已。此法师来自印度,他对玄奘法师说:我有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如果能够受持这个法门,就可以保你往来西天一切平安。

10、《心经》是佛教经书中《大藏经》般若部里最核心的经,“空”又是《心经》的核心内容。

11、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12、总的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各说一两句:心经:“知某有配照见五蕴皆空”。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地藏经:“欲证此(如来)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地狱不空举错介钟品吸脱,誓不成佛。楞严经:“性觉妙模急频行鲜存于编她明,本觉明妙”。七处徵心,全是妄性净元明;八还显见,本来真觉圆常住。华严八十:“一一微尘中,无量净刹海;毘卢遮除属传少垂长运沿握土月那佛,往劫所严净”。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华严四十慢细攻依限士志食:“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虚空有尽,我愿无穷。礼敬诸经,合十~

13、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证得解脱自在妙境的菩萨,在他修行很深的般若定境界中,彻底看清了构成人我身心世界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和心识等五大要素,都是缘起相依的生灭关系。其本质都是空性的,而没有一个独立的实体存在。因此,菩萨解脱了一切的生死苦难。

14、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15、佛教的本意是人人皆可成佛,为什么我们还要频繁拜佛,塑造大量佛教偶像?这好像有悖佛陀本意的举动。估计答案不会脱离领路者,指引者等意思相近的答案,我想起了迷途的羔羊!

16、欢迎投稿:dashengzhulinsi@qq.com

17、最后让我们再简单地讨论一下《心经》的认识方法。对一般的认识活动而言,无非是通过人的感觉经验及其延伸的仪器实验,通过人的理性分析而得到对于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是明确区分的。而《心经》揭示了一种崭新的认识方法,即“观照”的方法。“观照”可称之为“全息映现”,如镜照物,朗然呈现。“照见五蕴皆空”,显然“五蕴皆空”不是理性分别的产物,而是宇宙生命一体的状态中的直接证知。在这种状态中,无能知与所知之别,而利用生命的潜在的无限功能,在与宇宙全息交通的圆融境界中,透过万象而直见本来。这种认识方法与佛教修行有密切关联,涉及到深层的宇宙生命的奥秘,限于本文的目标,在此不予详论。

18、对于凡人来说,喜欢色与有,厌恶空和无。心态有些失衡,行为自然有所偏重,在佛家眼里,这是缺乏般若(智慧)的体现。真正的智慧是将二者等闲视之,视若无物,这才能“度一切苦厄”。

19、常念般若心经,有利于修行,能了解一些佛教的理论。

20、文字来源:南懷瑾国学智慧

二、大悲咒念诵方法

1、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2、也没有我们的眼见、耳闻、鼻嗅、舌尝、身受、意识这些概念存在。

3、文:注音:wen,二声,前鼻音

4、历代《心经》作品中,宋代之前流传的多为集字拓本,比如欧阳询、褚遂良的作品。宋代之后则多有帖本,比如赵孟頫、八大山人、文征明、董其昌等等,从字体结构看,他们都是以临习《圣教序》中的王羲之《心经》集字体为主要特征。

5、才疏学浅,希望见到高人及时斧正。

6、佛经是开智慧的,它揭示了宇宙、生命的本来面目,教导人解脱的方法。心经也是增长智慧的。常念诵还可360问答以避鬼神消灾难,增福德,加速成佛。

7、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8、忌半途而废,经是一种修行方式,是在于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以培养自己的精进心。做一件事能够持之以恒,并养成习惯,这就是精进。

9、这部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 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 Conze (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

10、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1、抄写和诵读心经能让人沉静,能让人初步知道内观的程序、内容和感受。

12、这是背诵心经,其中一些行者所领略到的道理。但另一些行者,却有较积极的领悟。

1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藏文:བཅོམ་ལྡན་འདས་མ་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འི་སྙིང་པོ།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14、△点击音频,收听《心经》

15、把心上的一切都放下!(注:心上的一切指一切执着、分别、妄想,包知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六根六尘六识乃至财色名食睡等等一切染着)

16、建议:朋友一边先读诵《心经》,因为多诵《心经》可以静心、净心、安心,洗涤心灵,还能够增长智慧。

17、这样就能证得我们的圆满智慧心性了。

18、《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

19、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解释

20、乾隆御笔《心经》 为折装式,首尾书衣皆以锦缎装裱,外再套一个锦缎裱糊的经夹。经书纸质甚佳,绵软而有韧性,颜色微黄。全经展开长度是46 厘米,宽度为23 厘米。经首页是一幅观音画像。观音站立在一朵仰莲上,身体略向经书方向右侧,头戴发髻冠,背后有圆光,体态婀娜,上身着通肩袈裟,下身长裙曳地,衣纹飘逸流畅,两手在腹前挎一个篮子。根据这些持物特征,可以断定它是目国我国民间信奉的三十三种观音之——鱼篮观音。

三、免费查自己三世因果

1、接下来再进一步阐述“空”的不生灭不增减不垢净的世界,甚至没有本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直至空到佛教基本教义中最重要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

2、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佛讲此经之前,就有5000弟子及居士自己主动离开,因为他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业障所阻,得少为足,不愿意听。如果你自信善根福德因缘足够,对佛有绝对的信心,绝不会诽谤此经,当然应尽快找来看,大有益处。

3、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4、《楞严经》是北传佛教中的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在另外一部晚期出现的北传经典《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

5、(注:菩萨为何不将咒语的本意讲出来,而是讲一段无法懂的文字?是因为我们的心容易染着,若讲咒语的本意文字,会让中下根众生陷入文字意思的执着当中,而无法悟得真心本性。本性里一物一念皆不可存有,若有则为染着,即不可见性。故不如以难懂之文字教人诵读,因文字难懂,故不染文字相,久而久之,达到念而无念状态,便可怔入自性三昧当中,而悟得本性!所有咒语皆如是。)

6、舍利子呀,更确切地说,只要是我们可以感知到的一切,虽看起来是由地、水、火、风、空、见、识这些元素合和而成,但事实上都是没有真正实体存在的,它们本质上都是空无。这个共同的空无可以勉强给一个假名——自性。

7、《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故名为《心经》。此经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

8、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翻译)无论是有外表能看见还是看不见,没有具化的事物,它们都是空的,也都是可以变的,这是它们的特点,不会在生长的过程中再变化。

9、忌错别字,抄经时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字字准确,不要写错字,或者是遗漏、重覆的情形。

10、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观世音是鸠摩罗什的旧译,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1、但是,正由于你内心无所希求,不求得到,同时明白了其实也没什么是可以或能够得到的,你便因此能获得开悟。

12、《地藏菩萨本愿经》(简称《地藏经》)

13、无边无际的大、心量广大。般若,罗马字Prajñā,意为智慧知识。波罗蜜多,罗马字Pāramitā,意为到达彼岸。因此,这本经书就是讲的如何通过伟大的智慧到达彼岸。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14、之前的自己对佛教的经书既有些排斥,又有些偷窥之欲。

15、观自在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当其功行圆满之时,心中如明镜照亮,明白地照见五蕴皆空,身心无我,本然清净。于是自觉而觉地,度化众生脱离苦海,同登觉悟之岸。

16、继孔圣绝学,传太上道脉,续佛祖心传,融三教于一体,会万化于一心。

17、情绪波动的时候(悲伤,恐惧,失眠等等),心里过一遍,就安详很多。开悟,获取了智慧。

18、《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

19、揭谛揭谛般罗揭谛般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20、你说的那几种只有阿弥陀经是净土法门的专门经典,但其他几种也都是基础的经咒,你这样修只要以阿弥陀经为主,还是如法的。在观音菩萨前可以颂这些经咒,因为观音是道场的代表。晚上6点以后读地藏经都是很如法、很有功德的,当然也应当上香,但是一支香点完位古父新告规导以后,可以不必再续。

四、玄学自学入门零基础

1、佛家讲悟,260字读了一遍,除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有点似懂非懂外,其余的一律不明白。

2、总之《心经》所追求的是“五蕴皆空”的涅槃境界,但这种“空”只是圆融无碍的境界的“空”,而非否定一切之“空”。我们可以理解为,“空”是和宇宙万物的贯通,体验到生生不息的广大生命,在和宇宙的交融合一中体现生命的价值。就“空”之功能妙用言,是解脱人生的“无明”的束缚状态,而实现自由解脱的生命境界,它是真实的“有”,而非究竟的“无”。

3、这个自性永远都存在的,它从来就没有生过,因此不存在有消亡之说;这个自性是无有实体的,所以不用担心它会有污垢,也无法说它是清净的;这个自性是非物质也非能量的,所以既不能说有增加,也无法说会减少。这个自性是一切万事万物万法万象的根,它万古长青、永恒不变、寂然不动、含藏万有。

4、你也可以上网搜一下,选择自己喜欢的。

5、舍利子:世间一切事物本来的性质,皆同一不平常无差别,既没有产生,也没有灭失,即无所谓污染,也便无所谓清净,既不会增长,也不会消减。

6、以无所得故,菩萨低陲,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玄奘法师闻听此言,非常的欢喜,当天夜里就请那位生病的法师传授“三世诸佛心要法门”。当时是通过口授,而且是用梵语口授,玄奘法师学会了,接受了这个三世诸佛的心要法门。第二天早上,玄奘法师再去找那位生病的法师,却怎么也找不到了,不知何往。玄奘法师对此心领神会,觉得这个病僧决非等闲之辈。

8、我们继续去观照我们平常的感受、思想、行为、意识。你会发现,由于它们都是基于我们的体相而存在的,既然我们这个色身本体都是虚无的,所以他们的本质也更是虚无的,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我们虚幻的一种意识执着而已,也都是跟色空一体的道理一样,不可单独言说的。

9、这时他从宁静中醒过来,对舍利弗说:舍利子啊(注:舍利子即舍利弗)

10、在仔细观察时,发现人的色、受、想、行、识,竟然全部都是虚无的形态,这五种因素根本就不存在。

11、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也是一种功德!

12、《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最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非常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非常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13、抄写出来的《心经》、以及抄经的过程自有一番不同的感受。????

14、乾隆皇帝手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不仅具有独特的宗教艺术价值,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对研究乾隆皇帝崇佛及其佛学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5、这个写的不乍的,你就奏和着看一看吧。

16、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17、那整句“般若波罗蜜多”的意思,就是最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古人把生死比作此岸,把涅槃比作彼岸,用般若波罗蜜多这种究竟圆满的大智慧,就可以了脱生死,到达涅槃的彼岸。

18、心经经文宣扬空性和般若,也被认为是大乘佛教第一经典和核心,是世界上最被人广知最流行的佛教经典(美国汉梵佛经译者PINE2004)。英国佛经译者EdwardConze(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

19、修行佛道的人,应当对人生、世间万物的空性有所觉悟,要看到,那空是没有任何形状体积的一切物质现象。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也没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体、意根。人对外界的感知,需通过眼、耳、鼻、舌、身体、意识六种感官与色、声、香、味、触,以及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等六种外境,分别相应而认知一切,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其本质是空。以般若智慧观照,无眼界乃至于无意识界,十八界空无。人的一切认识作用各有不同,包括眼、耳、鼻、舌、身体、心识;色、声、香、味、触,以及其他一切事物及概念;乃至于眼、耳、鼻、舌、身体、心识的识别作用共十八种,它们都不是真实的存在,而是空。

20、心经一开篇就开门见山,点出了主题,即“五蕴皆空”。一切物质精神现象其本性都是空,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存在,然后用一连串的“无”来重复说明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诸法空相”,这也是三世诸佛的法身,当能够“行深般若波罗蜜”时,就能证得这种空相,并能解决世出世间一切问题,自然能“度一切苦厄”。

五、易经全文完整版

1、《心经》,当然是佛经。《心经》是《大般若经》上的一部分,因为义理深奥,所以单独成文,供修行人学习。所以《心经》的格式与其他佛经的格式有所不同。这种情况,还有《普直直达个短电识门品》,还有《行愿品》,普门品境稳被失效得越北齐那钟是《法华经》上的一品。《行愿品》是《华严经》上的一部分。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佛经经典名句及出处(精选108句文案)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