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口号最响亮的是(精选45条)
起义口号最响亮的是
1、滑县为古滑州旧治,“城坚厚,外砖、内土、中沙,大炮攻之,遇沙而止”,义军“运送口粮峙其中,足支一载”。清军在攻克司寨后,“齐集滑县,昼夜环攻”。清军在“城外连掘地隧十余”,皆为义军发觉,“或水灌之,或濠截之”。于是,杨芳令“佯筑他栅进攻,而潜挖旧隧满实火药”。十二月初清军退至三里以外,“城西南角雷轰地震,崩裂二十余丈”,义军被“烧、震死千百”,入夜巷战仍在持续。李文成妻张氏“帅(率)兵夜捣官军,三入三出,官军被戕者甚众。滑城破,牛亮臣、徐安国劝张氏“诈作被难妇女出城,张氏云:‘城亡与亡,不死者非英雄,’乃挥刀巷战,击杀数人。阖户自缢,幼女年亦自刎”。
2、明朝开国不久,朱元璋在黄石现今所辖的大冶和阳新设置兴国冶。大冶地区的铁山,成为兴国冶的铁矿石基地。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官铁年总产量为1800余万斤,洪武七年(1374年)兴国冶年产铁百万斤,足见当时铁矿开采冶炼之盛。
3、湖北省黄石市铜绿山发掘出来的春秋时期采矿平巷一角。新华社记者刘心宁摄
4、在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铁三角”——沪士电子、欣兴电子、上达电子相继落户,光电子产品、电子基础材料、应用电子、嵌入式软件等配套项目接踵而至,成为全国重要的PCB(印制电路板)产业聚集区。
5、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后,开始在湖北大兴洋务。4年后,他主持兴建的汉阳铁厂投产,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钢铁企业。位于大冶县的大冶铁矿,作为铁厂的原料基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其规模为当时东亚之冠。(起义口号最响亮的是)。
6、1938年夏天,日军逼近石灰窑,并用飞机封锁黄石港上游江面。当年7月28日,蒋介石致电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继曾:“汉冶萍公司大冶化铁炉等,既不便拆除,应准备爆破为要。”随后,国民d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派爆破队将化铁炉、热风炉等重大设备和部分厂房炸毁。
7、建d100年之时,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d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8、正是这无数双拼搏的手、创造的手,以一个世纪的伟大接力,汇聚成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的无穷力量;正是这无数双奉献的手、无私的手,让伟大精神的高光闪耀,放射出澄澈玉宇、照亮千秋的璀璨光芒。
9、“‘延乔路’的尽头,已经通往‘繁华大道’。”建d百年之际,许多人自发来到安徽合肥的延乔路,缅怀中国共产d早期领导人陈延年、陈乔年烈士。90多年前,面对敌人的屠刀,陈延年回答:“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面对狱中的酷刑,陈乔年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
10、事实上,在秦裴之前,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曾在武昌县令任上,为当地的矿冶开发做出了贡献。韩仲卿离任时,老百姓为其刻石立碑颂德,执笔人就是因从永王获罪寓居豫章(今南昌)、常到武昌走动的大诗人李白。他在《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中写道:“其初铜铁曾青,未择地而出,大冶鼓铸,如天降神。既烹且烁,数盈万亿,公私其赖之。”
11、在湖北师范大学教授、汉冶萍研究中心负责人蔡明伦看来,一部汉冶萍史,就是一部近代中国工业的发展史。汉冶萍公司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站起来了,企业才能有发展的空间。
12、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标定我们“走向何方”的路标。
13、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的“亚洲第一采坑”。何戈摄
14、学生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黄石市委宣传部供图
15、让我们从伟大建d精神中,汲取真理的力量。今天,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d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正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就能以真理光芒照亮前行之路。
16、关于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通过这一方案,想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17、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内,被称为“亚洲第一采坑”的大冶铁矿露天采矿坑。何戈摄
18、重回“黄老二”,黄石没有大搞房地产,而是锲而不舍追逐现代工业梦,他们响亮地喊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口号,计划打造先进制造之城。
19、2007年,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正式建成开园,成为我国第一家国家矿山公园。园内一片空地上,工人们用钢铁废料制作成工艺雕塑,建成矿冶博览园。原有的铁矿设施,被改造成“井下探幽”“石海绿洲”“九龙洞天”等旅游景观。
20、毛泽东在大冶铁矿视察。大冶铁矿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也是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一座铁矿山。
21、为把大冶铁矿的矿石经长江水运运到汉阳铁厂,一条由铁山之麓开至江岸石灰窑的铁路,在1892年铺设完成。这座湖北历史上第一条铁路,客货车及枕木均购自德国。
22、疾风烈火,碧血丹心;闪电惊雷,精神不灭。唯有把伟大建d精神放入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大江大河中,才能发现,这一精神拥有怎样的分量、蕴含怎样的价值、孕育怎样的未来。
23、嘉庆十八年十月,杨遇春等率军兵临道口,相继攻克道口附近的据点周潭村、连庄、罗家寨、丁栾集。十月二十一日,义军设伏于中市,击败清军,“杨遇春所领千总李洪春、外委柯玉皆战死”。此战之后,义军撤回道口“坚闭不出”。
24、5年间两次到同一个地方视察,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并不多见。这段佳话,一直是黄石人介绍自己城市的特殊“名片”。
25、百年风华,熠熠生辉,红色已然成为中华民族最热烈又鲜亮的底色。来到三晋大地,置身心灵之舟,总有听不完的红色故事,总有道不尽的红色记忆,那些故事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把记忆灌溉得如此清澈,把生命滋养得如此挺拔。
26、犹记得,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国家主权的一步步沦丧,中国人在精神上也陷入被动。“无声的中国”“沉默的国民的魂灵”“十全停滞的生活”,鲁迅先生用这样的词语,形容当时中国人的消沉、苦闷和彷徨。
27、黄石是长江的重要港口之一。图为在解放后经过恢复、扩建的华新水泥厂。顾松年摄
28、“七一”前夕,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真理的味道”展陈前,“镇馆之宝”72种版本的《共产d宣言》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一百年前,苦苦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无数共产d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就了伟大建d精神的思想基石。
29、1953年2月19日,春寒料峭,毛泽东乘坐“长江号”舰艇视察长江。
30、1982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2001年3月,它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31、考古发现的遗址和文物表明,黄石地区是中华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隋朝时期,晋王杨广下令在铁山南设置十座炼炉,铸造五铢钱;南宋时,岳飞令岳家军在大冶一带劈山开矿,锻造“大冶之剑”与金兵作战。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等人,也留下了在黄石采矿冶炼的形迹。
32、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李煜为南唐国主时,析武昌县三乡,与青山场院合并新设一县,根据《庄子·大宗师》“天地为火炉,造化为大冶”之语,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
33、负责保卫的同志劝阻,说黄石连马路也没有,很不方便。毛泽东却说:“路不好,我就是骑毛驴也要去看看。”
34、让我们从伟大建d精神中,汲取实践的力量。“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国共产d人辉煌灿烂的精神谱系,无一不来自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也无一不展示着“行动的力量”。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统筹“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进军,我们必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让伟大建d精神成为全d滋养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之源,成为鼓舞人民风雨无阻、勇毅前行的动力之源。
35、如果说,伟大建d精神曾经体现在“破坏一个旧世界”的革命之时、闪耀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建设之时、迸发在“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改革之时,那么,今天的中国共产d人,更需把伟大建d精神弘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
36、天黑时分,他看到岸上灯光闪烁。随行的人告诉他这里是湖北黄石,毛泽东立刻提出要上岸看一看。
37、2009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黄石位列其中,其下辖城市大冶位列第一批名单。
38、马景源记得,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大冶铁矿最好的年代,有一万多工人,每年出产500多万吨铁矿石,“企业效益好,员工福利好,夏天冰棒、汽水都是免费的,大家干劲特别足”。
39、铜草花是一种能比较准确地显示铜矿藏地的特色植物,古人用它判断铜矿所在地。
40、目前,黄石市形成了铜冶炼及深加工、电子信息、服装、模具、化工医药等八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工业结构明显优化。
41、对d忠诚,是共产d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正是有了这种忠诚,千千万万d员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使全d淬炼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42、1874年,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派幕僚盛宣怀到全国各地寻找产煤铁之区,同时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准备创办中国的钢铁工业。1875年,盛宣怀在湖北广济盘塘设立“湖北开采煤铁总局”。
43、黄石因为有矿冶,在近代中国占据了显要地位。与张之洞等洋务派领袖在经受帝国主义船坚炮利的刺激后,师夷长技以制夷奋力创办民族钢铁工业一样,毛泽东等新中国缔造者们,对民族工业的落后也有着刻骨铭心的痛,都有一种浓厚的钢铁情结。
44、更严重的是,一旦洋人煤铁不来,各工厂废工坐困。煤铁工业直接扼住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咽喉。发展本土钢铁业,逐渐成为洋务派乃至朝野上下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