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的口号录音(精选45条)

2023-11-25 14:03:26

疫情期间的口号录音

1、  这几天工作特别紧张,但我一直在某宝某东纠结地游走,时间宝贵,来回比价,简直忙不过来。

2、  情绪之上,这更像是一场落子无悔的游戏。预付定金,就是买定离手,后悔也得等到付了尾款再退货退款。规则早已定好,一旦入局就要走完全程。于我而言,这不像买东西,更像是在预支生活。笃定自己将来也依然喜欢,或者说服自己买的是必需品,无非都是为了证明当初对生活的预判没有错。就好比,看着柜子里码放整齐的3瓶护发精油,我对自己说,去年买的肯定便宜,省钱了。

3、  文至最末,又下单了每周鲜花,这是今年新开始的支出,固然是商家的广告吸引了我,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怎么摆放每周送达的鲜花,已经成了周末一家三口的固定活动。

4、  在我的一个气质最接近“成熟冷静理智的大人”的聊天群里,几个朋友或许是吸取了去年疯狂囤货后悔不已的教训,在直播开始前的下午,她们表现得格外淡定,甚至还有一丝不正常的冷漠。

5、  我随口一问:“流金水是什么?”闺蜜立马发来一大段她总结的该产品功效,优点分析,行文流畅生动,处处贴合着我的实际情况。

6、  当时,我反复计算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不敢确信,自己找到的方案到底是不是能享受到最多优惠的“最优解”。一时间,我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毕业工作太久,我的智商发生了退化,连最擅长的计算题都不会做了。不过很快,我的这份忧虑就在朋友圈中,通过和同龄人的对比得到了排解。

7、  在商家的造势下,购物都能成为节日,但这也证明,购物已经超越了实用价值,而拥有其他附加价值,比如买个开心、买个安全、买个气氛……作为一个在考试中擅长逻辑题的选手,当我发现囤的一些东西用不完还费钱,一些东西没用完就想扔,囤货既不安全也不开心的时候,我重新认识了一个成语“物是人非”——囤货,不是东西的错,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人不是那个人。(疫情期间的口号录音)。

8、  阿晗作了“挽尊”式总结:“《彗星来的那一夜》,女主最终是想为了更好的人生奋力一搏,而我们曾试图拥抱理性,已经是在迈向更好的人生状态了!”

9、  自从11月11日从“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单身仅存的那一点忧伤也在消费时代烟消云散。“买买买”的魔力无可置疑,能在梦回的午夜悦人悦己,但正是因为过度有效,买的行为本身比买什么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时候,囤货就不可避免。

10、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d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11、  作为一个一年四季时常要出差的“空中飞人”,护肤品小样实用又贴心,她一听说“超多赠送”,消费冲动难以抑制。

12、  最先刹车的是瓶瓶罐罐的美妆护肤产品。“双11”多年,各大品牌的商家们在“没有最精明,只有更精明”的道路上一去不返。今年流行“买一送六”,买一样送六个小样。和半价买正装的优惠相比,这种方案更是鸡肋,尤其今年遭遇疫情,原本留着出差的一堆小样已经成了娃算数启蒙的教具。

13、  不要高估人的吃一堑长一智。搬家只是一时的,等收拾完,我再度躺在床上刷淘宝的时候,又到了深秋。搬家的痛苦早在一个月前烟消云散,吸引我的还是那些“套装”“满减”。

14、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容易,弄清楚自己不需要什么,却很难。更难的则是把曾经以为自己特别需要的东西断舍离。

15、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常常是算了又算,自以为靠着智慧占尽了便宜,实际上却从未跳出商家的掌心。面对这种情况,仅仅喊上几句“理性消费”的口号,未必能让大家理性多少。只有参透个中就里,一边在内心接受“买的没有卖的精”这个既定事实,一边按照自己的需求“佛系购物”,不以优惠多而喜,不以优惠少而悲,才能跳出这种一层套着一层的循环。

16、  我闺蜜属于就位比较早的达人。尽管她每年都会抱怨“数学不好”“算不过商家”,但在适应游戏规则方面,她是我的“引路人”。从某宝提前搞“双11”,到怎么预付定金,每个关键信息每步操作流程,她都会同步抄送我。但这些对我来说,聊胜于无。我心底最渴望的,是她的采买清单。

17、  群里每个姑娘都依次表态,从今年“双11”起,不盲目随大流,不被直播蛊惑,努力做一个克制理性的成年人。

18、  这个月的第一天,热搜第一是“想退款发现居然发货了”。据说11月3日还有一次预付定金,11日付尾款。嗯,就是,我更想说,两次爆发,真的不会双倍快乐。毕竟,退货又是一件徒增成本的麻烦事。

19、  阿晗则发了一张照片,她在卧室木地板地毯上摆了一大堆化妆品、护肤品,花花绿绿的瓶瓶罐罐热闹地挤在一起,还有很多盒子都处于包装未拆的状态,感觉误入机场免税店一般。

20、  第二天早晨,一直叫嚣着“不买立省100%”的乔乔,去公司上班时,椅子还没坐热,就立马被裹挟进同事们的热烈讨论中。

21、  然而,随着熟悉的购物步骤一步步推进,忽然发现许多商品看到最后,手指竟然已经没有了摁下购买键的欲望!往年急切的买买买脚步,仿佛突然踩下了刹车。

22、  她的购物清单,可以在浩瀚汪洋中给我画出一个生活半径。即便如此,我还是确定不了起跑线的位置。没错,我最大的问题在于不知道怎么买才好。平台数不胜数,规则多如牛毛,生活所需更是深不见底。不过,今年预热的时间如此充裕,我打算认认真真作个计划。想象中的这张完美清单应该这样实现:按照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吃到用之类的顺序,记录每个买买买的念头,分“必买必囤”“可买可不买”两列,再设个冷静期,沉淀到最后的就是精华。

23、  面对这样一个又高能又贴心的“带货网红精神股东闺蜜”,我几乎是在无意识状态下,拥有了一瓶解锁新认知的“流金水”——作决定的速度,可比直接看直播下单快了十倍,而且觉得这一单还闪耀着友情的光辉。

24、  如果说经过这一番折腾,大家最终都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心仪商品,那这样的活动,倒也不失为一项可以调剂生活的乐子。遗憾的是,每年“双11”后,我都会心痛地发现,总有那么几件自己费尽心思计算优惠,然后守着晚上12点准时抢购的商品,最后竟然比常规渠道没便宜上几块钱。

25、  就算最终不能免俗地要“剁手”,但起码这个结果是经受过理性洗礼的,看起来还不错,开心就好。

26、  原来,在各种网购优惠面前“算不清账”的,远不仅是我这一个。就连我那个曾经在各种“奥赛”中傲视群雄的高中同学,也在“双11”这道关卡面前不幸“折戟”,只能在朋友圈里吐槽。最终,经过推理,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错综复杂、叠床架屋的优惠系统,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让买家弄明白的——简而言之,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越是深陷其中,被搞到怀疑智商,这场提前预热的购物活动就能收获越多的讨论与热度。相比之下,具体的优惠是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反倒不是平台和商家的重点。

27、  除了这些以往“双11”的最大支出,好像也没有必备清单了。如果说真正要买的东西,可能只剩下了一样,书。

28、  真正能改变一个成年人的,可能只有利益。当我收到两大箱卫生纸,塞不进柜子,只能摆在客厅的时候,我做了一道数学题。一个月房租6000元,一天就是200元,这个纸巾占据了房间五十分之一的面积,也就是一天4元;可这些卫生纸一共才花了我20元,放5天就失去了所有的价格优势,此后放一天亏一天,直到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用完。

29、  如此这般几次之后,我放弃了。购物大潮下,一个想买的念头背后,是百倍的辛苦。首先要翻箱倒柜清库存,对一个囤货成性的人来说,挂一漏万是常有的事。其次是不同平台的比价。比如这里是300减那里是3件8折,要凑300还是买3件?看似只是二选其实要不断地挑挑拣拣、不断地取舍,每个小决定背后都是工作量。战线拉得这么长,每个“太麻烦”的抱怨,每个“以后再说”对搁置、结果都是“算了吧”。

30、  那天,我正在网上闲逛,随手点开了一个题为“你还记得最后一次做数学题是什么时候吗”的水贴。点开之后,不出所料,满满都是各路网友对高中与大学时光深情或不深情的追忆。然而,说来好笑,面对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去年“双11”我和家人为了各种优惠券、满减券、某某券绞尽脑汁,以至于大脑宕机的窘态。

31、  每一个囤货的人,都相信自己对物品的输入输出有缜密的规划。囤消耗品,比如卫生纸,肯定要用的嘛;囤贵重物品,比如护肤品,买一套显然比买一个划算嘛;就算是囤了可用可不用的东西,也找好了理由:购物节难得嘛……我曾经就是这样说服自己的,直到,那个夏天要搬家。

32、  我早就听各种人说过囤货的危害一二无外乎容易过期、非理性消费、容易浪费,等等。但自信如我总相信买的都是要用的,不会浪费一分一毫。作为一个理工科大学毕业的文科生,终于在数学面前,第一次认识到了囤货赤裸裸的不合理性---。本来是为了省钱,结果还浪费了钱,绝对不可以。

33、  然而,当晚直播带货的气息多少还是撩拨到这个群的人心了——毕竟朋友圈晒单的动态逐渐聚集,一条条冲击着我们的“理性底线”。

34、  情绪之上,这是一场落子无悔的游戏。笃定自己将来也依然喜欢,或者说服自己买的是必需品,无非都是为了证明当初对生活的预判没有错。

35、  阿晗用十分冷峻的语气发语音说:“我昨晚啥都没干,把存货拿出来清点了一下。各位,如果你们是我的真姐妹,就请在我又想发疯购买的时刻拦住我,好吗?”

36、  不搬几次家不足以谈“北漂”。只有在打包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收纳能力是如此出众,房间任何一个小柜子里都能翻出满满当当的东西,光买打包用的纸箱就花了几百块钱。搬家师傅也震惊,我一个人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别的不说,单那几大瓶洗衣液,足够我用一年以上——还不是因为上一年的“双11”!

37、  所以,我们几个“理性人”,躲过了前一晚的消费狂潮,却还是在次日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双11”消费行为。

38、  更重要的是,随着日常生活习惯和阶段的改变,许多以前心心念念的东西早已扔在柜子深处蒙尘。前不久的一次大扫除,终于狠下心来把刚入职时友人相赠的一整套化妆品处理掉了。十几年前收到这个礼物时激动的心情仿佛就在昨天那般清晰,但事实是,从那时开始的化妆之路,在升级娃妈之后已经走到了尾声。今天的我出门时除了必备的防晒霜,最多再加上一支口红傍身。当贴心的同事给我推送了李佳琦直播间的“骨折级”优惠清单时,刷到最后也没觉得有一样需要立即下手。

39、  不过纵观各个群的讨论情况,很少有人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地说:“我必须买……”“我就想买……”更多情况下,大家在观望,踌躇不前:“哎呀其实我去年囤了很多×××,可是今晚的便宜不想错过,怎么办好纠结!”“你们都买了,我是不是也该入手一个?但会不会浪费呀?”

40、  小羽说:“我们为什么要成为直播带货网红的精神股东?他们说什么我们就一定要买吗?要做独立的人啊朋友们。”

41、  一直以来,每当社会围绕“双11”之类的购物节展开讨论的时候,舆论场上最不缺的声音,就是“理性购物”这4个大字。然而很多时候,不是消费者不想理性,而是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促销信息让消费者一边“自以为理性”,一边着了商家的道。很多时候,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玩的,都是一种“你在第二层,以为我在第一层,其实我在第五层”的心理游戏。

42、  我说:“记得《彗星来的那一夜》吗?这个时刻还存在着许多个打算疯狂消费的你。而我们只要现在啥都不看,盲目消费的结果就不会发生了。”

43、  什么都需要,什么又都不急需。购物节似乎是放大器,拽着你在这种感觉里不断摇摆纠结。若是放在平时,需要或者喜欢,就足够让你决定买它。如果碰上搞活动——3件5折,数学学渣的我都知道去找两个同好,然后果断拿下。平日里真金白银的折扣最划算了好嘛。而现在,购物变成了一场焦灼的心理战:马上要“双11”了,又不是急需,等一等,现在别下单。可是,都说“双11”之前会提价,商家10月就改价了,万一到时候还不如现在的活动划算呢?

44、  我举的例子仿佛很有道理,大家都没吭声,一夜无话。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疫情期间的口号是什么(精选3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