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宣战口号标语(精选11条)
疫情宣战口号标语
1、 其实,古时人们广袖掩鼻、榻侧痰盂,不失科学;品箸留声、迷箸刨坟、泪珠遗珠,讨伐“非礼”;当今随处可见的“不随便吐痰”标语口号,也在时刻倡导文明礼仪,但约束力并不强。可见,要治愈这些“顽疾”,光靠德育难以根除;要想全民彻底“觉醒”,须用法治手段。
2、 同样,“私筷乱夹菜”现象也司空见惯。多数饭店不放公筷,有的配备公筷也没人用。还有人对自己爱吃的菜“挑肥拣瘦”翻个不停,如果有此嗜好的人患有某种传染性疾病,筷头粘上口腔内的细菌或病毒,同桌就餐的所有人都将通过筷子成为间接“零距离”密切接触者。
3、 新冠肺炎疫情的威胁仍在,杜绝卫生陋习极为迫切。在这场全球性疫情面前,中国有十足的信心战胜毒魔,我们也应有勇气挑战未来的卫生隐患,向不文明行为宣战,给陋习打“叉号”,消除卫生安全隐患。
4、 痰是病毒细菌的载体,是新冠传播的帮凶?专家:切勿随地吐痰(疫情宣战口号标语)。
5、 慢动作看打喷嚏是如何传播病毒的?老外:简直就像是大爆炸!
6、 身边的陋习还有很多,例如“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标语呼吁杜绝的“那些事儿”,值得人们梳理总结。治理卫生陋习,是切断“凶险病毒”传染源的有效途径,是新时代卫生文明建设的需要。希望这场疫情给我们按下杜绝陋习的“加速器”,催生系列卫生文明新风尚。
7、 疫情过后,亲朋好友、单位同事、接待客人、红白宴席等聚餐场面定会接踵而来。疫情的教训已唤起公众的共识,有关部门可乘势而上要求餐饮行业为聚餐桌面配备公筷,既防“病从口入”,也防“病由筷传”。文明在进步,习惯成自然。使用公筷是对己、对人的负责行为,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感觉有点“见外”,它是餐桌文明的一大体现。
8、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喷嚏可射出100万粒飞沫,含有8500万个病菌,在无风的室内可飘浮30至60分钟,最长可达30小时;常人一口痰,至少含有5000万个细菌,病人一口痰中细菌数量更多达2亿个以上。而在我们身边,经常有人不做任何防护措施打喷嚏,或是随口吐痰。
9、 “德育难改陋习,法治可大治天下。”虽然一些地方发布的文明公约、文明行为规范明确提出“不随地吐痰”,但尚无全国性硬性规定。相关部门可在全国范围开展“随地吐痰”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整治这一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行为;国家层面也可制定法律规范,将“不随地吐痰”写入其中,进一步要求人人遵守,让违规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10、 这些都是老问题,但老话重提尤显沉重。疫情尚未彻底结束,很多人似乎已将教训抛到脑后。现实一再告诫我们,卫生安全是人类时刻面临的生存大挑战。人类要想“好好活着”,就必须“讲科学”,必须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断探寻、遵守“已知规则”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