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的口号,四个字(精选90条)

2023-12-03 18:00:21

打仗的口号,四个字

1、岁月荏苒,无数英烈用生命为我们打下了当前太平盛世的根基。战争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渐行渐远”,可危难关头的那一幕幕最美“逆行”,总会提醒我们,这支军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誓言。

2、“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标志着中国共产d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3、汶川地震时,程强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来源:空军新闻网

4、面对新时代历史使命,国家和民族正呼唤一个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装备的重大更新、编制体制的调整重塑,这支队伍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根基血脉在于人民。每年的征兵现场,都是一道热闹的风景,兵员的学历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涌向部队建功立业,这些新鲜的血液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注入进这支军队,年年如此,代代赓续,这就是人民军队生命力的源泉。

5、这支“无法复制的军队”,蕴藏的制胜密码,就是“人民”二字。而这两个字,正是这个国家与这支军队共有的名字! (打仗的口号,四个字)。

6、抗击冰雪、扑灭大火、搏击台风、决战洪峰……几十年间,在一次次大灾大难面前,人民子弟兵用无悔的“逆行”守护着人民的幸福。

7、66年后的一个冬日,几乎与“露宿街头不扰民”相同的一幕,又发生在一座北方城市。

8、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眺望,中国梦、强军梦的路标早已竖起。护航中国,人民军队有着清醒的认识——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央,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

9、听d指挥、忠于人民。这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真诚的付出、自觉的追求。

10、沉浸式战场态势显示系统、电子沙盘推演系统、陆军兵种战术对抗训练模拟系统、海军作战实验系统、空军作战指挥训练仿真系统、火箭军战术训练模拟系统、高精度移动指挥调度系统、小型手抛侦察机器人、要地无人机防御系统、无人作战高速艇、水下滑翔机……一大批先进的自主创新军民融合产品公开亮相。

11、1936年,在陕北根据地,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问12岁的月娃子为什么当红军?

12、2016年4月,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飞行员张超在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因战机突发机械故障壮烈牺牲。在4秒的生死一瞬,他毅然选择“推杆”挽救飞机,放弃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29岁的生命定格在海天之间。

13、在广袤的西藏边疆无人区,往往“补给重于战斗”。虽然运输路上常年有汽车部队来回奔波,但运力仍捉襟见肘,而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便是“军民融合”。远眺海拔4800多米的边防某团詹娘舍哨所,只见一条细细的索道横穿群山峻岭,大大改善了哨所物资运输保障情况。这条细细的索道,一面牵动边防军人的衣食起居,一面拉动起地方的经济发展,正是这些军地双方合力构筑的“利益相交线”,生动诠释着新时代军队人民鱼水相融的深厚情谊。

14、■大渡河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十七勇士、狼牙山纵身跳崖的五壮士、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奋勇堵枪眼的黄继光等,一个个英雄用行动诠释了牺牲奉献的精神……为了人民利益甘愿献出一切乃至生命,这是一代代革命军人用行动践行的铮铮誓言。

15、■那些可歌可泣的记忆,永远在激励着军营;那些血肉相连的历史,永远在昭示着未来:脱离人民寸步难行,依靠人民无往不胜。人民就是那难不倒的“量天尺”、打不断的“补给线”、摧不垮的“根据地”。

16、“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习近平主席在“八一”重要讲话中引用了战争年代广为传唱的一首歌谣,这是人民军队来自人民的生动体现。

17、回望我军历史。三湾改编,确立“d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d、政治建军”的鲜明底色。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人民解放军,不变的是军魂。

18、1998年,29个省市自治区受到洪魔南北夹击。面对百年不遇的洪灾,人民子弟兵跳入肆虐的洪流,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

19、一声令下,几十支在革命战争年代战功赫赫的部队高举光荣的战旗,改变番号,移防部署,开赴新驻地。

20、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灵魂;一支军队的支柱,不是武器,而是精神。筑牢人民军队的精神支柱,离不开听d指挥,这是人民军队的军魂所在。

21、第24问:“争相跳农门”为何变成“我要回农村”?

22、在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有一尊妇女的塑像,这个人叫邓玉芬,是密云县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八路军挺进平北后,她相继将丈夫和五个儿子送上抗战前线,都为国捐躯。她除了一次次擦干眼泪外别无所求,还经常冒着危险掩护和救治八路军的伤病员,被誉为“英雄母亲”。

23、第20问:为什么中国要为英烈保护立一部法?

24、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铁心跟d走”的生动写照。百万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支持改革、投身改革。

25、1947年,在运城攻坚作战中,得知部队需要木料,方圆几十里的百姓几乎家家卸下门板送到前线,总数达到17万块之多。

26、第35问:为什么马斯克要在上海投资500亿元建超级工厂?

27、“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若为人民计,何虑职与级”。机关,基层;将军,士兵;老兵,新兵……改革触及每一支部队、每一名官兵。神州大地,上演着和平年代最大规模的部队移防换防、转隶,上演着前所未有的大调整、大融合。

28、第32问:中国共产d为什么要开展d内集中教育?

29、第15问:中国为什么要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

30、“不就是为了孩子吗!”多么简短朴实的一句话,折射出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初心。

31、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风云激荡90余载,人民军队与人民鱼水情深、血脉相连,才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习主席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所说,人民军队始终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完全彻底为人民奋斗,哪里有敌人,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

32、军队体制编制改革以来,人民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速度越来越快,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众多高新技术应用于装备中,而这些信息化武器的“助推器”越来越多地来自于民营企业。

33、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里,人民子弟兵如鱼得水。

34、作为全军第一个因改革而进行部署调整的军级单位——当时的第27集团军从河北移防山西,万人千车动,搬迁寂无声。

35、1934年12月,湘江之战,担负“断后”任务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为掩护主力过江,以血肉之躯捍卫渡江通道,师长陈树湘腹部重伤不幸被俘,苏醒后乘敌不备绞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年仅29岁。

36、据统计,仅淮海战役就有支前民工543万人,用独轮车运往前线的粮食达3亿斤,若摆成5列,可以从北京一直排到南京。陈毅元帅曾动情地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37、历史告诉我们,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就能无往而不胜。

38、在湖南,10万桑植人,5万投身革命,没有几个活着回来。

39、策划/文案|人民网方开燕、王婕、韩基琛、王普、杨茜婷(实习)

40、这光芒,辉映着亿万中华儿女的追梦之路,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

41、一声令下,全军团以上建制单位机关减少1000多个,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

42、历史从不偏爱哪一个政d,战争也从不眷顾哪一支军队。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的支持,谁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43、从这些秋毫无犯的官兵身上,人们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听d指挥的人民军队,忠诚为民的大爱无私。

44、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上,一大批打赢利器豪迈受阅——

45、只有当天平的另一端摆上人民,军人的牺牲才会“比泰山还重”。

46、2015年3月12日,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首次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强调:“富国和强军,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依靠人民是我军挺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是任何敌寇都难以击破的铜墙铁壁。

47、“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那些很远很远的牺牲,仿佛就在昨天——

48、第41问:为什么说巡视制度是“国之利器、d之利器”?

49、“小推车”一头连百姓,一头连战争,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军民融合的典范,它满载着民意、民心,平稳地驶向未来。踏入新时代,“军民融合”成了热点词汇。

50、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的一个黎明。打开家门的市民们吃惊地发现——经过一夜激战的解放军官兵怀抱钢枪露宿在雨后湿漉漉的街头。

51、时针倒回84年前。红军长征二渡赤水之后,遭遇十倍于己的敌兵围困。红五军团军团长董振堂指挥红39团掩护军委纵队。多次打退敌人的猛烈攻击后,董振堂命令部队撤出阵地,快速向前跟进。

52、生命无价,刀山火海前视死如归的冲锋,是人民与子弟兵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缔结下的血脉契约,人民养育的子弟兵,从不会让自己的血肉至亲失望,为了人民,何惜一死。

53、张超的女儿依偎在张超生前留下的飞行服上。来源:中国军网

54、第28问:中国为什么几十年来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

55、这个口号表达了罗马军队对罗马共和国的忠诚和对胜利的渴望。斯奇比奥·阿非利加努斯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他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包括攻占迦太基的主要城市卡尔塔哥(Carthage),这对于结束这场战争起到了关键作用。

56、气象学家竺可桢在那天的日记中写道:“下午3点,起微雨,子夜大风……解放军在路边站岗,秩序极佳。”

57、第17问:中国为什么能在三年内重建“汶川”?

58、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情怀。放眼世界,或许没有哪一支军队像我军这样,把军民关系比作“鱼水”,喻为“血肉”。

59、第6问:中国为什么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60、信息作战模块的登场亮相,可谓一默如雷:看不见的信息链路,牵引我军昂首迈向信息化战场……

61、第40问:为什么第一个自治区比新中国成立还早?

62、两人都是29岁,年轻得尚未尽享人生之欢愉,却在关键时刻甘愿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63、海军某型舰载战斗机作为我国首款舰载战斗机,综合作战效能达到世界同类型机种的先进水平,这次代表我军第一代航母人豪迈飞来;

64、据民政部门统计,从中国共产d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有姓名可查的牺牲革命者有370多万人。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牺牲16万多人,负伤29万多人。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牺牲38万人,负伤1089万人。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和光荣负伤的志愿军战士共36万多人。

65、无数共和国军人的奉献与牺牲,汇集成横贯夜空的星河,在深邃的天宇中绽放着不灭的光芒。

66、有什么样的境界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什么样的担当就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对人民军队来说,听d指挥、忠于人民,是我军刻在骨子里的宗旨、烙在脑海中的天性。那些难舍的个体之失,终将换来整体之得;那些难弃的局部之失,终将换来全局之得;那些难忘的一时之失,终将换来长远之得。

67、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巨浪-2导弹方队受阅。张志强摄

68、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手持重剑、剑法过人的三军将士满怀豪情,牢记习主席嘱托:“我们的英雄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69、这,便是人民军队的“基因原点”和“前行路标”。

70、长征路上,尽管有重重敌军的围追堵截,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仍然有千百万工农加入红军。不断有红军战士倒下,也不断有新的战士加入。

71、1951年2月12日,冬日的寒气混杂着硝烟在战场上弥漫,汉江以南的33高地上浓烟翻滚,炮火连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营正在和美军的“王牌”师激战。在敌军飞机、大炮、坦克的轰炸下,志愿军阵地陷入一片火海,整个高地仿佛都要被夷为平地。

72、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著作《军人与国家》中写道,军队只有远离民众,才能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然而,中国人民和人民子弟兵用血脉相依、水乳交融的关系,用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生动实践,让亨廷顿的结论完全失效。

73、2015年12月28日,当清晨的阳光唤醒石家庄的时候,人们没有察觉到,与他们相伴了整整46年的英雄部队,已经悄然告别。

74、那些可歌可泣的记忆,永远在激励着军营;那些血肉相连的历史,永远在昭示着未来:脱离人民寸步难行,依靠人民无往不胜。人民就是那难不倒的“量天尺”、打不断的“补给线”、摧不垮的“根据地”。

75、月娃子答,“红军为穷人打仗,是抗日的,谁不想当一名红军战士!”

76、当祖国呼唤的时候,从朝鲜战场凯旋的一支志愿军部队,征尘未洗挺进大漠戈壁,建设共和国尖端武器试验基地;建深圳特区,2万余名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成为特区“拓荒牛”;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万余名官兵脱下军装、屯垦戍边……

77、2008年5月14日,15名空降兵从地震灾区茂县上空4999米的高空奋不顾身地跳下。刘应华摄

78、第21问:中国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网络?

79、如今,程强梦想成真。他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空降兵战士,还当上了“黄继光班”的班长。11年前,这支部队拯救了他;11年后,这支部队塑造了他。

80、2017年6月26日中午,四川省茂县山体垮塌现场,当搜救官兵面对二次坍塌危险暂时撤离时,一名战士向着废墟里的村子长跪不起。

81、第33问:粤港澳大湾区靠什么引来“金凤凰”?

82、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空军方队里有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脸庞,这就是当年举着“长大我当空降兵”横幅的“地震男孩”程强。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年仅12岁,眼见着头盔上印有“空降”二字的部队首先赶到灾区,争分夺秒抢救人民群众,而长大当空降兵的愿望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83、“历史告诉我们,d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d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作出这样的论断。

84、一声令下,从关中平原到西北大漠,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从江南水乡到岭南山区,多少热血军人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边陲小城,告别父母妻儿走向陌生远方……

85、当年仅有23万人口的江西兴国,有8万人参加红军。位于鄂豫皖苏区的红安,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红四方面军中,每3名指战员中就有1名红安人,每4名烈士中就有1个是红安籍。

86、战士名叫王昊,就出生在这里,在此次垮塌中,包括爷爷、父母在内14名亲人失联。而王昊一赶回家乡便向指挥部请令:留下来参加救援!

87、贺捷生回忆说,1935年11月19日,红六军团从桑植出发长征,自那以后,父亲贺龙再也没有回到家乡,一个重要原因,父亲无法面对那么多失去亲人的父老乡亲。这是他心里永远的结、永远的痛。

88、刚刚走出三四里路,董振堂接到通知:一名产妇生孩子难产,一定要顶住敌人,等孩子生完。董振堂立即带领部队重返阵地。有人不解:不就是女人生孩子吗,这又要牺牲多少红军战士?

89、人民立场是我军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我军区别于其他国家武装力量的显著标志。我军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打仗的口号四个字(精选1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