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壮丽的诗句(精选44条)
雄浑壮丽的诗句
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
2、 一缕清风掠过长江黄河翻涌的波涛,激荡在长城内外;一抹笑意舒卷五岳的崔嵬和天山的雪莲,濡染于大江南北;一曲缓歌穿越千年的尘封和岁月的沧桑.抒写着历史的沉重。
3、 亲爱的朋友,当你看到滚滚长河奔腾咆哮时;当你看到祖国的健儿在讲台上欢呼时;当你看到“神州五号”飞船飞天时;当你看到五湖四海的人向中国走来时;我的心中怎能不为祖国的荣誉而感到自豪呢!
4、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5、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6、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雄浑壮丽的诗句)。
8、 今天,在d旗下茁壮成长起来的我们,怀着一颗无比感恩的心,用着最诚挚、最感动、最虔诚的情感,深切地祝福着祖国六十岁生日,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美好、更加强盛!
9、它们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出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出塞二首(其二)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10、 改革开放魅力无限,和谐中国一精一彩有约。
11、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打了败仗“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按兵不动,拖延时间,致使贻误战机,致使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了闾丘晓。行刑之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饶他一命:“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可谓一针见血,因果报应,真实不虚。
12、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13、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14、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15、 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
1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那么看到如此一幅气势激昂的图卷,作者心中又是怎样的情绪呢?诗人深深被这壮美图卷所激荡,内心澎湃而出雄壮的诗情,随着那只直上云天的白鹤,也排云而去,一冲霄汉了。这句真是让人热血沸腾,读到此处,估计再没有人能想得起来先前那些丝丝缕缕的悲秋之意了。秋之壮美是完全彻底地征服了我们。诗已尽,意未足,仿佛这一股豪情将长填于心胸,引领我们穿云直上,去与那鹤齐翔于天际。
18、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无故杀害。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19、第二句就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作者自己完全不同的观点了,“我言”二字极有气度,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作者是怎样认为的呢?他觉得秋日远远要比春朝更有趣,更美妙,更值得我们赞美。言辞有力,胸襟非凡。当然这种新鲜论调也激起我们的好奇心了,这人真是狂妄,居然说满目萧索的秋天比春天还要美妙,看他能说出什么理由来。
20、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2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2、(注)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简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到了东北边地。
23、 牡丹向一陽一繁昌盛,雄鹰鸾鸟舞锦荣。问君花开为谁红,举世无双中国龙。
24、胸中不是没有安边良策,无奈将帅己得封赏无心边防。
25、船驶在黄尘漫漫的古渡口,水流湍急,士兵们只好扶挽着坐在船中;明月当空,使战场悲凉起来。
26、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7、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28、首句“楼倚霜树外”,杜牧便呼应了题中的“望”字,点出自己“望”的立足点。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之上。我们说深秋时节经霜后的树,多数树叶已经凋落,凸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杜牧此时登上的楼,却比树还要高,自然就强调出了他立足点之高。其实,杜牧也只有在这样的一座高楼上,才能鸟瞰长安,及眺望终南山。
29、从军行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30、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汉代为北方天然屏障。(简析)诗人抓住月照关塞的典型环境,极其概括地从秦汉时代的边境战争写到唐代,又借对历史上的名将的怀念,表现自己对朝廷不能平定边患的不满。
31、塞下曲卢纶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2、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
33、 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34、 六十年,承载了中华儿女无数的光荣与梦想;向着明天,让我们用双手创造更多的辉煌。
35、第三句“南山与秋色”。很明显杜牧在这里便将笔墨,转到了远望中的终南山。并且将终南山与长安秋色进行对比。那么结果如何呢?最后一句“气势两相高”便是杜牧的回答。它的意思是说,终南山高耸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长安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较高低。从诗意来看,结句是传神之笔。我们说终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它是由长安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杜牧以终南山来衬托秋色,无疑就使秋色变得具体有形起来。也就是说,长安的秋色是高远无极的,其气势则与终南山一样。如此一来,便很好理解了,细细体会,可谓美得不可方物。
36、(简析)这首诗是对战争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诉,人人读了都感到沉痛!*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7、 一陽一光恣意地大笑,风儿轻声地歌唱,人们尽情地舞蹈,愿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38、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赏襄阳,访诗人孟浩然。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有疾在身,不能吃海鲜,但故友来访,豪爽的孟浩然哪里还顾得上这些,结果旧疾复发,病重去世。王昌龄知道后悲痛不已!同年冬,王昌龄被封为江宁(南京)县丞,离京赴江宁上任,与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一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郊游,也都有留存。天宝三载甲申(公元744年),47岁的王昌龄因事至长安,途经洛阳与辛渐相遇,离别之际,王昌龄写诗惜别:“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虽然仕途失意,但胸襟开阔,没有抱怨诉苦,而是担心亲友,大丈夫坦言“你们千万不要担心我,亲友们如果问及,就说我的心像盛在玉壶里的冰那样洁白透明。冰在玉壶,比喻清廉正直,光明磊落。
39、 祖国啊,希望您拥有儿童的纯洁美好,拥有青年的结实强壮,拥有老人的淡泊睿智,愿您永远焕发光彩!
40、它们表现了戍边将士豪迈壮丽的军事生活,刻画出一位武艺高强、英勇杀敌的将军形象。出塞二首(其二)王昌龄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41、全诗音韵铿锵,气势雄浑壮阔。*凉州曲作者: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42、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诗题又作《出塞》。
43、 祖国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使我们骄傲;祖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精神使我们骄傲;祖国处变不惊、成熟自信的开放精神使我们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