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葚的美丽诗句(精选22条)

2023-12-25 10:19:31

采桑葚的美丽诗句

1、山园芋栗秋方熟,一饱今知本易谋。—— 宋 · 陆游《遣怀》

2、世传白居易每每诗成,必要将新作先拿给家中的老妇人翻看,问其是否读懂诗作含义。如若老妪觉得诗句艰深晦涩难以受意,白居易必会将新作的用语重新修改,直至老妪感到清晰易懂。也正如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白诗,多是民生、世情、官政等入世诗,其特点通俗化、重写实,善用直白浅显的语言寓讽于喻,抒发内心情感。(采桑葚的美丽诗句)。

3、  儿时的记忆已经久远,但迷恋自然的情怀一直都未改变。如今,在川北,千年绸都第一坊,蜀北桑海,万亩桑园令人趋之若鹜,成为人们户外休闲的好去处。  择一晴好的黄昏,与夫漫步蜀北桑海,映入眼帘的是与《诗经.十亩之间》所述无异的美丽诗行。桑海茫茫,绿浪无边,苍天白云,葛衣丝裙,倩影绰绰,笑语欢歌采桑葚。桑叶的新绿与深绿相得益彰,逆着阳光看那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桑葚,那片土地呈现出最饱满的意境。她像极了一位最丰腴的母亲,安详、端庄、充满富态的丰足。小河弯弯,绿草如毯,牛儿悠闲吃草。夕阳西下,炊烟袅绕。夫哞哞地轻唤着埋头吃草的牛儿,我欲拍照。牛儿似乎听懂了夫的呼唤,抬起头久久凝视远方,好像故意摆了姿势让我拍照。天色已晚,欲离开时,牛儿竟然跟着我们走了好远好远。夫笑说要把牛儿牵回家养着,我知道他一定也在回味牧童放牛的意趣。  如果说多年前摘桑葚只为饱腹,如今采桑葚除了回味采摘的快乐,更是想制作于养身有益的桑葚干、桑葚膏(糕)、桑葚酒。据《本草纲目》载,桑葚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抗衰助容颜。难怪千年绸都第一坊和蜀北桑海以及更多的地方都遍植桑树,以传承蚕桑文化之脉。

4、六十年缀玉联珠是指其作诗生涯较长,“诗仙”自然是美誉之词。“童子解吟”说明白诗通俗易懂,言辞直白浅显,“胡儿能唱”则是描述他的诗作受到世人吟诵,流传广泛。

5、樱桃落砌颗,夜合隔帘花。—— 唐 · 白居易《春尽劝客酒》

6、   这种桑椹酒也叫紫酒,富含花青素等各种微量元素,是近年来养生酒系列中的“新宠”。去过山东夏津的人都知道,夏津黄河故道遍地桑林,所结的桑椹和普通的桑椹不同,乳白色的果,个头大,口感又甜又软,像饮了蜜浆一样。原来,黄河故道的桑椹树不仅品种独一无古桑的树龄、数量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然而,同样都是新鲜成熟的桑果,却因为品种不同,阳光和水土的关系,味道大不一样。“东方紫”特意去山东取经,在夏津古桑园里建酒厂,栽古桑。他们将夏津县政府送的六棵年代更久远的古桑,运回茅山,让古桑们在福地生根,结果。

7、 “雨生百谷”。雨露、春风与阳光交替催生,仿佛就在睁眼与闭眼之间,那些簇拥在枝头的,或被碧绿的桑叶包裹的,如针尖般的、嫩绿的桑葚变戏法似的,愈来愈来饱满,愈来愈玲珑剔透。色彩也由嫩绿转为鲜红,再变成淡紫,最后熟透成貌似黑黝黝的深紫。

8、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 宋 · 欧阳修《再至汝阴三绝 其一》

9、   句容茅山是著名的养生仙都、道教圣地,典型的丘陵地貌,四季雨水充沛,水草丰茂,山粱上、褶皱间生长着许多树木果实。句容市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便坐落于茅山脚下,近万亩的桑椹种园里长满密密匝匝的桑树,如同低矮又连绵的山峦。园子里长着一种新品种的桑耕,是20世纪90年代末,公司从台湾引进的优质酿酒专用树种,树身不太高,叶子油绿,每年6月前后,就结满硕大的桑果,一颗一颗,红得发紫,紫中还泛着黑光,周身乌亮乌的。桑林繁盛而又茂密,空气中流淌着醉人的果香,路过的行人不免在此驻足,他们误以为相遇一片世外桃源,四下张望。

10、采桑葚时不能仅停留在它的颜色上,更要看其形,气色润泽,个形丰盈的桑葚,味道才甚佳。摘的时候,一串串、一粒粒的,伸出手指顺势轻轻一撩,或是一钓,方位判断得准的话,它们就会自然轻盈地滑进你的杯囊中。大手笔的男士们喜欢展现自己矫健的身姿,舒展身形,攀沿枝干,爬上桑树,隐身在悠悠的枝叶间,边吃边采摘那些躲在高处的桑葚。大快朵颐之后,望望树下一群期待的眼神,摊开布单恭候多时的阵势。手脚一阵用力,被震落的桑葚便如一场甜蜜的急雨,纷纷落下。一会儿就能装满所有的行囊。

11、在汉文典籍中,桑树被称为“东方自然神木”。每株桑树都是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位守护者。没有桑树的丝绸之路是荒凉的、断裂的、失落的。桑树,无疑是丝绸之路上最美的植物塑像了。如今在哈密,市区的桑树越来越少了,而乡村的也因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桑树也不象以前那么葱绿了,桑树越来越淡出人们的生活。但在这里,我依然想以《诗经•小雅•小弁》里的诗句来结尾: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12、   如今,每年初夏,当地政府都会以“春城五月天醉美桑果园”为主题举办句容桑果紫酒节。开节当天,游客不仅“采桑果,喝桑茶,品紫酒”,还能观赏到歌舞表演、紫酒品鉴,参与摄影、填写诗词、做桑叶茶的一些互动。大家乐此不疲地参与活动现场,东方紫酒厂会场人山人海,桑果采摘园路边的汽车排起了长队。许多城里人来桑果园忆旧,他们有的捡起一颗从枝头跌落在地上的果子,也不管是否沾惹了尘土,迅速丢进嘴里,有的踮起脚尖采那颗颗翘立枝条的桑果,满满的都是童年的味道。

13、唐宋留下的桑诗最多,孟浩然有诗曰:“古人具鸡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带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4、初到长安时,少年白居易携诗作拜会京城名士顾况。况闻其名,乃以倨傲之色调侃而言:“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翻看其诗稿《赋得古原草送别》后,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乃叹曰:“道得个语,居即易矣。”恰如贺知章在长安街酒肆中逢李太白,金龟换酒,一时间惊为天人。

15、樱桃一雨半彫零,更与黄鹂翠羽争。—— 宋 · 杨万里《樱桃》

16、    追溯桑树种植的历史,似乎没有准确的记载,但祖先们对蚕可结茧、茧可抽丝的发现和认识,恐怕应该上溯到渔猎采集的母系氏族时代,先民们走进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农业时代,就开始种植桑树了。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就曾教授妇女缫丝纺织。《诗经•魏风•十亩之间》中就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这样优美的诗句,《孟子•梁惠王上》中也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的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桑树已成片栽植了。因此,中国成了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桑树结的果子也被称为“民间圣果”,是两千多年前宫廷御用的补品之一。

17、我很喜欢维吾尔族朋友在房前屋后栽桑种柳的习俗。他们认为,在地上种下一棵桑树的人,可以吃到天堂里的果子。更羡慕那些有一亩二分地,有一片杏园几棵枣树,鸡鸣鸭叫的田园人家。可是,现代的文明似乎正让这一切渐渐变成永远的海市蜃楼。正是这样一种危机感,让我们年年追逐着桑树的影子,不觉中成了采桑葚的行家。

18、宋代梅尧臣写有一首《兔》:“迷踪在尘土,衣褐恋蓬蒿。有狡难穹穴,中书惜拔毫。猎从原上脱,灵向月中逃。死作功勋戒,良弓合自发。”诗的大部分写兔子的生活、行踪以及常有被捕猎的危险,末二句用典出自范蠡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诗人由兔子之死想到功勋之臣的运命,从而告诫开国元勋应及时隐退,免遭杀身之祸。

19、桑葚青红鸠澒洞,麦花开落雉蹒跚。——《西龙道院》洪咨夔

20、  如果说花朵是一种意象,那么绿叶与果实则营造了富有层次感的、丰满的意境。一片片桑海恍若一首首宏大的叙事诗,红红的桑葚和采桑葚的欢娱则是最亮眼的诗句。  这样的诗句,在桑葚红了的时节,俯身皆拾。  艰苦岁月,虽然食不果腹。但在孩子的世界里,许多时光依然是可用来虚度的。田埂地头、村里村外,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桑树或零散或密集地排列着。大自然独特孕育的桑葚给生活平添了几多生趣。孩子的嗅觉如小狗般灵敏,只要哪里桑葚红了,熟了,他们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胆大的脱鞋光脚嗖嗖嗖爬上树,先拣又大红又熟的桑葚塞进嘴里,直吃得嘴角流汁,再慢条斯里地采摘装篮或放进衣兜。胆小的在树下仰头吆喝,这颗好大好红,那里还有好多熟透的。看着树上的孩子如履平地般地从这树跳到那树,他们急得双脚蹦跳,急得满脸通红。

21、 孩子最不记仇,虽然他们平时没少斗嘴甚至打架,但共享快乐时光的时候,一切不快都抛到九霄云外。“接着!给你吃颗最好的!”树上的孩子总不忘把桑葚传递下来。酸酸甜甜的桑葚丰润了童年时光。唯一的衣衫因兜里装满桑葚而被染上了紫红色。一张张小嘴因吃多了桑葚被染成紫黑。因吃多了被虫子爬过的桑葚而腹胀腹痛……一切与桑葚成熟的记忆如同桑葚那酸酸甜甜的味道深深镌刻在大脑中,永不磨灭。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性的民族,这从《诗经》中可窥一斑。“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斑鸠都会为桑葚的美味而陶醉,更何况人和其他鸟儿呢?  桑葚红了,四面八方的鸟儿对熟透的桑葚情有独钟。于是,一场摘桑葚的比拼可能演变成观鸟、抓鸟之争。孩子们倒也不是真正想伤害鸟儿,只因好奇,欲与它们亲密接触。色彩缤纷的小鸟仿佛并不怕人,叽叽喳喳地试探着,在离孩子们很近的树枝上啄食桑葚。用力地吃一会儿,大概不很饿了,便开始玩耍,拍打翅膀、梳理羽毛、歌唱着挑选最漂亮的桑葚。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重任在肩的诗句(精选3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