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知音喜悦的诗句(精选43条)
遇见知音喜悦的诗句
1、其“幽”足以“引鬼神”,其“净”足以悦耳目,其悲怨足以使楚客断肠,湘妃落泪,可见曲调之丰富,变幻之迅速,动人之深刻。以上十四句,诗人由高堂琴声写开去,驰骋想象,以极丰富的形象衬托渲染了琴声的美妙动人。“谁裁青桐枝”以下四句又从琴本身来写琴声的古雅,由古曲而写及今人,自然引出诗的结尾。诗的最后四句写听后。
2、知己,就是即便两人相隔千里,心中依然记挂着你,看到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想与你分享。
3、 第一首,起得比较平,律诗,包括长调词等,这样的起都是可以的。生厓的厓,古汉语中虽然同涯,但最好直接用涯。第二联落入俗套。残字出律。第三联着理趣,佳。第四联第七句接的不错,但最后一句感觉似乎有些凑。但若无其他方案,也可以。尤其红尘紫嫣的对比,若不考虑用韵的自然。这种手法本身是可以加分的。全诗还有提升空间。
4、人与人的缘分,从第一面开始就日渐减少。许多人,见一面少一面。许多人,恍惚间已经见了此生最后一面。那些斗酒言欢的日子何其珍贵,若有幸相逢,定要与朋友尽欢,才不负知己一场。
5、 这首西安会友的江城子,全词围绕着一个“会”字展开。上片言不辞千里驱车去西安,并以所经过的路线为脉,北出川,越青山,只因为“兄弟情深”,可见一个“真”字。虽然不见太精彩的地方,但这样的中长调词,采用平平的铺写,是可取的。下片开头以忆昔为主,符合记事诗词的特点。但结尾没有结好。尤其是这种前面平淡无奇的铺写,若无奇笔致胜,给人惊喜,是很难出彩的。词中两个“莫”字,太过于抢镜头,是个败笔,保留一处即可。
6、 出自:俞伯牙《高山流水》作者简介: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7、 “碧水清池八宝莲,苍松掩映几重天。”碧水清池,选景物重复,选择其中之一即可。此句看起来应该属于三个相同景物的排列。“诗僧细语吟禅偈,居士叩头拜众仙。”此联和第一联大气的风格有些格格不入。也就是说格调不统一。另外,对句犯孤平。“四季嘉禾亲好岭,千年古刹腊梅鲜。”亲好岭,腊梅鲜。对仗不工。“磬音无意迎香客,暮鼓通幽万壑间。”无意迎客,和前边的也不统一。总体来说,格调不统一。有几处硬伤。做诗必须克服这些问题。内容和形式要统一。格调要一致。否则会感觉散乱的。
8、昔余遇知己,一面深千祀。——荀济《赠阴梁州诗》
9、相聚时珍惜,分别后怀念。未来的路途上,只愿一切安好。
10、少女好清纯,粉色围巾衬丽人。苹果荧屏看电影,津津,忍俊难禁抿薄唇。 巴士驻频频,不见西城至枣屯。气急路旁招的士,慌神,门夹真丝浅绿裙!
11、长亭外古道边,叙旧谈心,举杯对饮,都是时光难得的馈赠。
12、前溪独立后溪行,鹭识朱衣自不惊。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
13、这景象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自是迎合了他此时的情绪,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暮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沈德潜称“着此二语,下‘望君’句愈觉黯然。”(《唐诗别裁》)诗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望着友人离去,真是“黯然销魂”至极了。“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可见他是何等执着。
14、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5、>>有锋当试剑,积厚自成峰—王天明《匣鸣集》序
16、知己就是,在我们满腹心事时默默陪在身边的人;知己就是,如论何时何地,都能义无反顾帮我们的人。
17、玉镜画蛾眉,脂粉匀桃面。点罢朱唇左右瞧,再理麻花辫。 镜里玉容成,额上娇嗔现。暗恨情郎不解人,空惹卿迷恋。
18、>>一托物什境更佳—朱芳森《红森林诗词集》序
19、知音一词来源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相传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直至今天,人们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20、一个灵魂深处的伴侣,永远能陪我们度过任何一个难捱的时刻。
21、译文:送别客人南昌县尉,路旁驿亭拜别贵宾时,正是春天。美丽野花尽收眼底,林中乌鸣犹感清新。告别县城踏上回乡路,归车走向白马津。知己挚友不分远近,相隔万里如同邻居。
22、前两句直接写听后所感,借罗山人不遇知音而且年老的境遇,抒写自己年事渐高而不被重用的忧愁。后两句以听后所为写所感。“曲终月落”写时间的推移,惆怅而眠,写心绪的沉重,以无言独眠这种外表的平静写诗人内心的波澜,——罗山人所拨动的,怕正是诗人的心弦。
23、知音难再逢,惜君方年老。曲终月已落,惆怅东斋眠。
24、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25、 七绝第四句用同样的一句,一般来说是所忌讳的。但处理得好,也不无不可。如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就处理得十分巧妙。这种作品的成功,往往就是此一句,因为此句既是起句,也是结句。而绝句的结句是绝句是否成功的最大关键。以上此诗正是四句相同的作品。而此关键的一句,就没有写好。把衣锦还乡调换一下位置,变成还乡衣锦,读来很不自然。当然,从意思上来说,也还算通。这在创作中,若非不得已,是不提倡这样创作的。
26、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7、他仿拂已能从中体会主人这一心绪,这则突出了他们之间共同旨趣,诗人以审美的态度将这一同病相怜的心理表现极有诗意。从艺术上说,含蓄蕴藉,不着痕迹,含感激与感慨之情于言外,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除此之外,诗中所绘景物荒寂凄冷,但情味恬淡,意境幽清。
28、“还成泣”一方面表明友情是多么真挚、深厚;另一方面短暂的“笑”对“泣”又起了反衬、加强的作用。这两句真是天生的好言语。下两句亦是叙别。济州位于黄河下游,作者在《被出济州》中谓之“井邑海云深”,谪居于此,自然更生遥远之感了。他的愁入荒城,也含有不甘于这种境遇的意思。
29、首联“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送客人李少府到南昌赴任,离亭,古代驿亭,古人多在驿亭设宴告别,因而也叫“离亭”。西候,西边的驿亭,亦为送别处。这两句点明了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春天在西边驿亭送李少府到南昌赴任。
30、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31、郑万才,77年生,云南彝良人,网名狂野孤狼,号三迤狂客。中华诗词论坛云南分论坛创始人。历任中国诗词、诗选刊、中华诗词等十余家论坛首席版主、总版主,中华诗词论坛高级管理员学术部副部长等职。现为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狼社社长,《诗论大观》主编。曾参编《当代诗词三百首》任副主编,《当代中华诗词精选》任主编等。获全国诗联大赛三等奖及优秀奖一百五十余次,获“首届聂绀弩诗词奖”提名。有各种诗词评论千余则(篇)。集有《孤狼诗话》(被人誉为“当代诗话一绝”)。正在撰写《千家诗话》、《孤狼联话》等(已有一定规模)。
32、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3、此番离去,前路是千里黄沙,大雪茫茫。但是你不要害怕,这条路上一定有懂你的人在前方等着你。
34、 这首《而立遣怀》的七言小诗,最佳处是第四句。三四句为化古人诗句而来,但点化得比较成功。值得肯定。全诗立意也不错。若要说不足,那就是在文字功夫上,感觉略欠缺些许功力。“未改天涯浪子名”是诗成功关键之笔。总体似还可以再精进些!
35、 这是一首比较成功的七绝。前两句平淡无奇,转结出彩。初看,似乎觉得“石”字是个败笔,但仔细思来,却是妙处。千百顶高峰,言其高、大、多,一石是那么渺小,直可忽略。却连一石也不似家乡。思乡之切,之伤,之愁,可见一斑。“石”字是此诗奇崛之处。故佳!
36、“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起首二句竭力渲染深秋时节的萧瑟气氛:在荒僻的山村,一抹夕阳斜照着,树上的秋叶纷纷坠落,境界荒凉。诗人此时年逾花甲,也已到了人生的黄昏,生命的秋天。
37、 有言逆于汝志,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
38、颈联“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是说置酒送别在青门路。青门,即长安东门,这里有灞桥,古人常常送客至此,折柳赠别。白马津,古渡,在今河南滑县。《史记·荆燕世家》有:“渡白马津入楚地”。轩,指古代有围棚的车,归轩,应为归家的车辆。这两句意为,青门置酒一别,归南昌上任的车辆千里迢迢一路到白马津,渡黄河后再到遥远的楚地南昌。交代了友人的行径。
39、开展《向美而行》朗诵月活动,举办朗诵专业知识讲座5场(次);
40、第三联“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以野桥上承荒村,古道,又点出友人来访时的气候特征:一场秋雨之后,山野小桥被大水冲断,山涧中溪水暴涨,溢向岸边田地。而友人却不顾山路泥泞而来,引出下边“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41、 作品也没有什么问题。就是立意不高。比如“人也承欢,鸟也承欢。”“情事摧残”等。这种语言风格,用来作曲更容易出彩。
42、用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