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于婚姻的诗句(精选57条)

2023-12-28 11:39:11

诗经关于婚姻的诗句

1、《邶风·绿衣》是一首悼念亡妻的诗,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诗中丧偶的男子,睹物伤心,“绿衣黄裳”是故妻亲手所做,物在人亡,不禁联想到亡妻有许多优点,悼惜不已,只有抚衣长叹。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每句四言。二章以绿衣起兴,反复咏叹心中的忧伤,是虚写;四章反复夸赞故妻的能干和贤淑,是实写。一前一后,相互映照,显出感情缠绵,忧思绵长。

2、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戴颖涛篆刻“执子之手”

3、代表:《郑风·溱洧》《郑风·狡童》《周南·关雎》《邶风·静女》(诗经关于婚姻的诗句)。

4、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经关于婚姻的诗句)。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

7、 闻到了玫瑰花香,感觉到了你们的甜蜜,你们牵手走到一起不容易,为你们感动,愿你们真心永远,幸福永远……

8、《诗经》的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写男女爱情的诗尤有韵味和价值,从爱情婚姻诗中我们能够发现《诗经》中的社会意义、文学价值以及一些有趣的审美意味。我们所提到的爱情婚姻方面的诗,既有表面的男女恋爱、相思、结婚,甚至后来的离婚等,又有诗的内部所透露出来的社会意义。总之,《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有着诸多的描写手法。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发挥。还有一点突出的技巧就是运用递进的手法,一层层地深入主题,一直沿用至今。《诗经》中大多数作品是一般劳动者所作,透过诗句我们能够看到文学的魅力,也能嗅到其中的劳动气息。《诗经》以它固有的经典,成为我们的必读品,至于爱情和婚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其中的情感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美好的回忆和晶莹的泪花,我们需要用批评的眼光去看待《诗经》中的爱情和婚姻,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这样才能为我所用。

9、郑风:遵大路、女曰鸡鸣、山有扶苏、狡童、褰裳、风雨、子衿、出其东门、野有蔓草;

10、于是这名妇女对着江边,思绪起伏,说出了一番气话:“潮水有信义,都是固定时间涨潮。不像那没有消息的丈夫,不知道哪天才回到身边。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嫁给那弄潮儿,这样至少等涨潮的时候,便可以看见丈夫了。”

11、《卫风·氓》是一个被丈夫遗弃女子的自诉,是一首具有叙事成分的抒情诗。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第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第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12、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13、说法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shuō)。”按照南宋朱熹《诗经集传》、汉典网等通行的解释,此举应解释为“无论生死离合,我都与你立下约定(立下誓言)”,“说”字与“悦”字此处不通假!“成说”就是“说成”,《诗经》中经常使用倒装语句,即“不论生死离合,我都和你说定了!”那么,说定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下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4、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杜甫《佳人》

1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讲的是战争,不管是穷兵黩武的四处征战,还是保家卫国的战斗,士兵面对的都将是与亲人的别离,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长于一生。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含义,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若不从大处去讲,那更多的是“我独南行”的不忍,“不我以归”的忧心,无居无所的飘零,和兵失去战马的凄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爱人的一别竟会成为永恒,那曾经的誓言要如何兑现。

16、这首诗出自《诗经》。《诗经》是先民的歌唱,而婚姻家庭乃是先民歌唱的一大主题。这一首诗流传千古,相信很多朋友都会背诵了。

17、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

18、释义: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19、zhízǐzhīshǒu,yǔzǐxiélǎo

20、而农村地区,一些男子却因为贫穷而无法盖房子,无法支付彩礼,自然也就很难娶妻子。可见,秦韬玉的“贫女之叹”,仍有使人共鸣的现实意义。

21、(7)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成说:订立誓约。

22、说法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yuè)。”若按“定约、成议”解释,“与子成说”不如写作“与子成誓”,既作“说”,可以理解为通假字,“说”通“悦”更为恰当,“无论生死离合,我们两情相悦”。

23、 在这阳光明艳的日子里,愿你们俩永结同好,正所谓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祝愿你俩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新婚幸福!

24、补充)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的解释,有以下两种说法。

25、仲子哥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26、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韦应物《送杨氏女》

27、父母的意见真的很重要,要知道父母是过来人,他们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看人的眼光一般不会错。如果不听父母劝硬要嫁,那你就得想想结婚以后要怎么和父母相处(毕竟为了结婚闹得挺僵),以后吵架了还有脸回娘吗?

2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桃作比,女子之美丽,可想而知。尤其此时乃是结婚良辰,喜气洋洋,则女子的美貌更胜往日,令人由衷赞美。

29、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益。李益在自身爱情上,可谓非常失败。唐传奇《霍小玉传》就是写李益的爱情故事,可见当时人们对李益的感情问题,大体是持非议态度的。

30、现在与古代却不同。古代男子可以妻妾成群,风流倜傥,而今婚姻都是国家法定一夫一妻制,如果男子变心了,那就是有出轨现象。不过,《诗经》中《氓》其实也运用大量的艺术手法简述婚后这位男子的狡猾,暴虐,是一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通过“氓”的品行是为突出热恋中的女子沉醉在爱恋,失去理智,是非难辨,才上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男子之当,导致婚后被遗弃。朱熹在《诗集注》阐明:“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很明显是从礼教的角度告诫女子要贞洁。可是如今想要单纯纯真的女子真的海底捞针。因此,这也说明了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婚恋生活观念,固然也证明了古代女子被封建礼教限制婚姻自由的权力。

31、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2、释义: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

33、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34、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代 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35、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xiāngrúyǐmò,相:外相;濡:沾湿;沫:唾沫。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36、《邶风·静女》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全诗凡三章,都是以男子的口吻抒写他和姑娘甜蜜的爱情。第一章写男子如约而来,可是女子隐藏起来,使男子焦灼不安;第三章写女子赠物给男子,使男子喜悦异常。这就把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真、热烈的爱情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37、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秦韬玉。诗歌写贫女有才却没有机会嫁人,乃是诗人的借喻,体现怀才不遇的郁闷和愤恨之心。不过,单纯从婚嫁角度理解,这首诗也具有穿越千古的魅力。

38、《诗经》中,内容最生动、数量最多、最富色彩、最有价值的是爱情婚姻诗。它们以多彩的婚恋内容反映了周人的婚姻观念,具有很高的文化意义和价值。而这类诗歌大部分收在“国风”,因此朱熹认为“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

39、“契阔”二字,《毛诗》训成“勤勉”,从下一句的“于嗟阔兮,不我活兮”来看,这个两个阔字应意思相同,是别离的意思,契为聚合之意。活,是“佸”的借用,相会之意。“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感慨相隔遥遥,无法兑现自己的誓言。这个誓言是给心爱的袍泽许下的白头偕老的信。

40、《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41、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爱人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42、(4)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不让我回家的意思;“以”通“与”(yǔ),动词,给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汉语语法中,“否定副词+动宾词组”,动词的宾语一律前置以示强调,如“时不待我”当作“时不我待”,以次类推。

43、《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详见文末链接《当我写下这首诗,你已不在人世了》)

44、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先秦 《诗经·小雅·鸳鸯》

4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46、第2首,《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47、山盟海誓说”实际上出现非常之晚,是当代学者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所提出,尽管言之凿凿,可纵观《击鼓》一诗,描写的的确是战斗场面,两相比较,似乎“毛诗”和“郑笺”稍稍靠谱些——不管谁靠谱,至少写什么唐穿、宋穿的千万别让男主、女主对唱这段“情歌”,那时候的人可是只知道毛诗、郑笺,不知道《管锥编》的。

48、《郑风·将仲子》是一首控诉恋爱不自由,反对恋爱横遭阻碍的恋歌。诗中描写一个女子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干涉下,不得不劝阻她的情人,“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把诗中少女得不到恋爱自由的痛苦和矛盾心理以及不满情绪表露出来。诗歌侧面地描写了仲子对女子的大胆、积极地追求;更主要是正面地描写了女子的内心冲突:一方面爱着仲子,但另一方面又畏“父母之言”、“诸兄之言”、“人之多言”。她的言词从表面上看是十分委婉的,可是正说明她对仲子不是拒绝,相反地是对当时的社会极度愤怒的流露。从《将仲子》这首诗,可以看出周代奴隶社会礼教束缚和社会普遍心理,就是女子和男子自由恋爱已经成为被人干预、耻笑的对象了。正因为这样,尽管“仲可怀也”,但年轻的姑娘还是克制了自己的热情,而对自己的对象提出了温婉的劝阻,这说明伴随着妇女在社会、家庭中地位的降低,婚姻也变成父母包办而不能自主了。所以《将仲子》尽管是一首恋歌,但它却反映了社会的矛盾,反映出阶级社会的风习给人民精神上带来的摧残。

49、愿你俩情比海深!祝福你们新婚愉快,幸福美满,激情永在,白头偕老!

50、(9)洵:远,遥远。一说孤独。信:守约,指不能自己信守“与子偕老”的誓言。

51、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白居易《琵琶行》;

52、《鄘风·柏舟》写一个女子表现出对她的情人坚贞不二的爱情,坚决反对她母亲的阻挠,决心要嫁给她自己认为最好、最理想的男子。她说:“鄘彼两鬓,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知,不谅人只!”诗中姑娘立誓宁死不嫁给别人,而那个垂发齐眉的年轻人,才是她真正的意中人。她责备她的母亲不体谅她,对母亲的婚姻包办表示反抗,她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意志表现得十分坚强。

53、因为贫困而无法婚嫁,这个问题在现代依旧存在。据说,农村地区有大量的“光棍”男子。城市中的白领男女,成为“剩男剩女”,多半是自持身份,“找不到合适的人”而“不肯苟且”。

54、释义: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55、参考文献:田秀琴、袁和平《试论中爱情婚姻诗的内容及其反映的民俗》

56、《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在孔子时期为“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整理过的书称为“经”,才确定《诗经》的名称。《诗经》都是周经,它产生的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它产生的地域,约在现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一带地方。这些诗歌都是依靠采诗献诗制度保持下来的。《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情感,可以说是一部周族从后稷到春秋中叶的发展史。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诗经关于秋天的诗句(精选21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