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共鸣的诗句(精选57条)
表达共鸣的诗句
1、在黄仲则的创作中,七言歌行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的许多名篇,如前后《观潮行》、《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游九华山放歌》、《俞忠宣祠》等都是七言歌行。
2、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情感,在赏析诗词作品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就像同一首歌曲,在不同人听来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共鸣,诗词也是如此。这种个性化的赏析体验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诗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情感寄托和心灵慰藉。
3、黄仲则也能词,但为诗名所掩。后人收其词作二百余首,编为《竹眠词》二卷。其中既有风情旖旎之作,也有悲歌慷慨之句,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时人以为“出入辛、柳间,新警略如其诗”(王昶《黄仲则墓志铭》)。近代章衣萍则说仲则词胜于诗,甚至超过专门名家纳兰性德(《黄仲则评传》)。此言或许有点过甚其词,但仲则词的确有相当高的水准。且看当时最为人传诵的《丑奴儿慢·春日》:
4、离愁别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共鸣的诗句)。
6、这首普通的小诗,之所以万口传诵,感人至深,也就在于它是一篇杜甫《与诸公登慈恩寺塔》式的盛世危言。“万物有同命,先见为之悲”(《杂诗》),吐露了某种对盛极衰来之危机的天才预感。那种先知先觉的孤独,令人感同身受。
7、出自唐·王翰《凉州词二首》之一。此写军中饮宴的欢乐气氛,以及将士们豪放爽朗的性格,“故作旷达”、“故作豪饮之词”,表达了诗人悲伤之情,带有反战情绪。
8、然而,尽管他有不凡的天才,也再难取得李白那样的第一流大诗人的地位,因为诗到清代,可供展现创造性的地方已实在太少,前人每有甫搁笔便觉陈腐满眼之叹。同样是写歌行,仲则发挥天才要比李白难得多,因为无数名家在前,他要花更多的力气才能臻于独造之境。这正是后生者的不幸。但相信随着岁月的推移,仲则的诗歌会愈益呈现出它的心态史意义与艺术魅力,人们终究会承认,他是李白以后最有才华的诗人之一。
9、除了个人经历和情感的融入,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个人对诗词的欣赏。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常常以婉约、豪放、清新等风格为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追求密切相关。因此,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时,可能更容易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尽管如此,任何人也都可以通过学习和体验来逐渐领略到诗词之美。
10、黄仲则的诗歌创作以鲜明的独创性在清代诗坛占有重要位置。他的才华在他生前就获得广泛的推崇,去世后声誉愈高,“乾隆六十年间,论诗者推为第一”(包世臣《齐民四术》)。当时吴锡麒就有“传之千世,斯人不死”(《与刘松岚书》)的定论,近代以来,张维屏、谭献、文廷式、张恨水、瞿秋白、郁达夫、阿英等著名文学家都十分欣赏黄仲则诗。
11、在清代诗人中,黄仲则可以说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天才。如果他不是生在乾隆年间,而是生在开元、天宝年间,或许会和李白一样出名,和杜甫一样重要。不幸的是他晚生了一千年,中国古典诗歌已快走到它的尽头。在一千年的作品积累面前,他的天才再也闪现不出耀眼的光亮,甚至在当时也没有袁枚、赵翼、蒋士铨、翁方纲等人那么知名。他的一生充满苦难,穷困和疾病的折磨、功名和爱情追求的失败,在他敏感的心灵中酝酿出深沉的悲哀。他忽而气势磅礴、忽而缠绵悱恻的诗章,深刻地传达了一个早慧天才的敏感、失路书生的悲哀,成为展示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命运和心态的典型范本。
12、不过最容易让人将他与李商隐联系起来的还是《绮怀》十六首。这组诗从所写的内容、情境到表现手法,都可以看出对李商隐《无题》的模仿。比如第七首:
13、mòránhuíshǒunàrénquèzài,
14、首联回忆少年痴恋情景;颔联翻用李商隐《无题》诗句,刻画出一个缠绵而执著的主人公形象;颈联再化用《无题》的意象,通过两个不寻常的比喻使诗人痛苦的情感经历赫然袒露在读者面前;末以今昔对照,点明恋情持续的年月与它带给自己的深刻创痛。通篇的艺术表现,无论感情的强烈还是体验的深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使无数有过类似情感经历的人感动不已。翁方纲说仲则诗“试摘一二语,可通风云而泣鬼神”(《悔存诗钞序》),这样的诗句大多是在七律中。
15、表白成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16、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17、但仲则写那段刻骨铭心的恋爱,没有义山《无题》的隐晦和装饰味道,显得非常明朗、健康。他回忆当时与恋人在一起的情景,是那么的纯净和美丽:
18、出自杜甫《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委婉地抒发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统治者身居禁门深宫,其意愿高深莫测;人到暮年更容易悲伤。
19、出自唐·李嘉《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诗句描写战后人烟稀少、鸟声带悲的凄凉景象。“花色惨”、“鸟声寒”,是以“拟人”修辞法,将人的情感移于花鸟,以此突显观花见鸟者内心极度的悲伤之情。
20、李白最爱酒,仲则也耽饮,他写酒的歌行大有李白那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神气。如《元夜独登天桥酒楼醉歌》写道:
21、此时他初入名利场,尚未经历坎坷,却已意识到自己与世俗不可调和的尖锐对立,更预感到日后路途的艰辛。诗中对自身与群体命运的终极体认,在无数不遇才人心中引起深深的共鸣,成为他最早为人传诵的名篇。
22、应该指出,忧怨和哀伤本身并不一定就能动人,仲则诗的魅力在于深刻入骨地表达了那个时代读书人心底的孤独、悲哀和绝望。“百无一用是书生”是对才华的绝望,“岂宜便绝风云路,但悔不为田舍郎”(《移家南旋是日报罢》)是对科举的绝望,“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癸巳除夕偶成》之二)是对诗人命运的绝望,“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绮怀》之十六)是对爱情的绝望,“茫茫来日愁如海,寄语羲和快著鞭”(同上)更是对生命本身的绝望,就像一个已知比赛结果的选手,不想再作无谓的挣扎。难怪人们从他的诗中读出“千古伤心人语”,它们的确道出了一代乃至千百代读书人的心声!
23、乾隆四十六年(1781),陕西巡抚毕沅读到仲则《都门秋思四首》,对“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一联击节不已,以为价值千金,先寄五百,邀诗人西游。仲则得毕沅资助,这才捐了个县丞,在京候补。此后的一年多时间,他在京中“落落寡合,每有虞仲翔青蝇之感,权贵人莫能招之。日惟从伶人乞食,时或竟于红氍俞上现种种身说法,粉墨淋漓,登场歌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京尘杂录》)。这放浪形骸的生活无疑是内心深重痛苦的绝望的宣泄。不久,他被债主所逼,扶病西行,准备再度入陕投靠毕沅,途中不幸病逝于山西解州。他的陨落,使乾隆诗坛的星空黯然失色,引发无数诗人刻骨铭心的哀悼。
24、这些诗句,无论是反话也好,翻案文章也好,都会让读者在惊异之余深深玩索,别有一番滋味留在心头。
25、感情矛盾: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6、bǎomǎdiāochēxiāngmǎnlù。
27、通过阅读、学习和欣赏优秀的古今诗词作品,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对于语言艺术、意境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敏感度。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所读之作相结合,借助作者所塑造出来的形象、场景亦或是抒发的情感,来丰富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总而言之,诗词的魅力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表达方式。通过将个人经历和情感融入到诗词赏析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寄托。无论是欣赏杜甫的悲壮与豪放,还是辛弃疾的喜庆与豪迈,每个人都可以在诗词中找到属于自己独特而美妙的体验。
28、黄仲则短暂的一生充满艰辛与苦难,《两当轩集》存诗一千七百多首,绝大部分都在描写个人的愁苦生活。春雨、秋风、雁鸣、子规啼固然引他愁思,就是面对浩荡长江,他也会觉得“滔滔江汉不胜愁”(《黄鹤楼用崔韵》)。这浓重的伤感情绪形成他诗作的基调,诗人将这种伤感表达得十分缠绵而透彻,让读他诗作的人无不切身感受到一个天才的悲哀与绝望。
29、而当我读到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时,又被作品中浓郁的喜庆氛围所吸引。辛弃疾以细腻而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和人们欢聚一堂的场景。在读这首词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灯火辉煌、欢声笑语不绝的节日之夜。这种快乐的氛围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度过的欢庆时刻,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30、何事催人老?是几处、残山剩水,闲凭闲吊。此是青莲埋骨地,宅近谢家之朓。总一样、文人宿草。只为先生名在上,问青天、有句何能好?打一幅,思君稿。梦中昨夜逢君笑。把千年、蓬莱清浅,旧游相告。更问后来谁似我,我道才如君少。有亦是、寒郊瘦岛。语罢看君长揖去,顿身轻、一叶如飞鸟。残梦醒,鸡鸣了。
31、爱而不得: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32、他最倾慕李白,在太白墓前曾高咏“我所师者非公谁”,“死当埋我兹山麓”(《太白墓》)。李白的歌行对他有很大影响,《二十三夜偕稚存广心杏庄饮大醉作歌》令人想到李白《将进酒》、《襄阳歌》,《太白墓》则明显有脱胎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痕迹。至于化用李白诗意境、沿袭李白诗意象之例,则更是举不胜举。
33、词之立意奇,取境奇,造语也奇,正与他诗的精神相通,别具特色。仲则性格兼有豪迈与缠绵两重倾向,其词与诗一样,也能自如地出入于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这在诗也许很平常,但在词就不一般了。
34、看破红尘:半生风雨半生寒,一杯烛酒敬流年。
35、出自郭郧《寒食寄李补阙》。这两句诗词描写诗人感伤光阴变化之快。人们总是在悲伤世事变化是如此之快,照着镜子一年比一年衰老,已然没有了去年的容颜。
36、所托非人:错把陈醋当成墨,写尽半生都是酸。
37、比如,在阅读杜甫《月夜忆舍弟》时,我仿佛回到了自己流离失所、与亲人离别时的心境。杜甫用流畅而悲壮的笔触描述了他对已故弟弟的思念之情,他的诗句透露出对亲情、友情和生命的思考。这些情感与我曾经的经历产生了共鸣,让我感触颇深。通过诗词,我不仅能够理解当时杜甫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也感受到自己曾经面对离别时所体会到的复杂情感。
38、jìshūchángbùdá,kuàngnǎiwèixiūbīng。
39、zhònglǐxúntāqiānbǎidù。
40、黄仲则五言诗学汉魏,尚有未融化处,为人传诵者也少。绝句多信手写来,不事雕琢,除上引《癸巳除夕偶成》外,《闻子规》、《冬日过西湖》、《醉醒》、《别内》也是耐人寻味的佳作。
41、出自唐·白居易《竹枝词》。竹枝,即《竹枝词》。诗句描写写《竹枝词》唱到最悲伤处的感人效果。
42、>原题《生不逢时的天才——黄仲则》,载《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6期
43、这是他十几岁时所作《杂咏》中的诗句,一种浓厚的忧郁气质已渗透到他孤傲性格的深处,致使他未来的生活和诗歌,总是忧多于乐,愁过于喜,欢笑总浸含着苦涩,豪迈常伴随着悲哀。
44、不知当年董糟丘,天津桥南之酒楼,亦有风景如兹不?
45、乾隆四十年(1775)冬,二十七岁的诗人来到北京,翌年以乾隆东巡召试二等,得充武英殿书签官,名动于公卿间,自翁方纲、纪晓岚以下皆以青眼相加。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一段时光。但不久随着家眷来京,俸薄口众,生计又成问题。
46、财务压力大:若非碎银二三两,谁愿劳碌志未踌。
47、安慰他人: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
48、这种曲折幽微的情绪与表现在七言歌行中是看不到的。同样,类似如下诗句的低回凝重或清逸名隽也只有在七律中才能看到:
49、词中将春色易老、春意阑珊的景致落落写来,作者寂寞的失意的心境不言自喻。而《贺新郎·太白墓和稚存韵》则完全是别一副笔墨:
50、此楼此月此客可一醉,谁共此乐独与清影相嬉遨?
51、祝福他人或者自己: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52、出自元·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一到潼关,自然会联想到秦汉以来的许多历史事件,不免令人伤心感怀,因为昔日那些千万座豪华宫殿如今都成了一堆土。国家兴旺,老百姓受苦;国家动乱,老百姓也苦。
53、七言歌行之外,仲则写得最多也写得最好的是七律。在歌行中,他任才使气,尽情地吐露自己的志向、情怀,淋漓地宣泄自己的悲哀、愁苦。而在七律中,由于体裁的规定,他的情绪、感触似乎都经过压缩,变得较为沉郁,同时也更为细腻,更为丰富。
54、翁方纲论仲则诗的风格曰“沉郁清壮”,这于歌行未必恰当,但用于七律却非常贴切。仲则七律的艺术渊源不像歌行那么单纯,看得出他对杜甫、杜牧乃至苏东坡、黄庭坚、元好问都有取法,但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对李商隐的追摹。相似的失意境遇、相似的幕僚经历,相似的孤傲性格,都使仲则对李商隐诗情有独钟。当他也同样经历了无望的爱恋,经受了长久的情感折磨后,他的诗心就不期然地酝酿出了李商隐式的缠绵诗句,而这样的诗句他都是用七律的体裁写出的:
55、出自杜甫《悲青坂》。战争使得山河大地一片萧瑟,到处都是烽烟战火,尸骨遍地,使人无限悲伤。
56、gèngchuīluò,xīngrúy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