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到山顶的心情的诗句(精选84条)
登到山顶的心情的诗句
1、起因是——董必武转告毛泽东,说宁夏的同志希望得到《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诗稿。(登到山顶的心情的诗句)。
2、上面两组雕塑,前一组,我猜是渡湘江的情景,后一组雕塑是飞夺泸定桥。
3、凡霞披翠巘,白鸟带晴岚。 --徐铉《题碧岩亭赠孙尊题》
4、《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唐代:李白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6、恋爱是爬山,结婚是登顶,接下来自然可以趿拉着鞋慢慢走。
7、整首诗写得情景交融,用精练的诗语,表达了作者的所思、所感、所悟,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8、也许,陈昌奉看到的场景,就是毛泽东在写《长征谣》。
9、我站在景区大门口放开嗓门拼命喊:有人吗——有人吗——
10、失恋的时候,爬山是一种排解悲伤的最好方式。
1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 拜读孙志洋的诗词作品,收益良多,既欣赏到自然界的胜景,又能领悟人生与生活的真谛,还能溯及历史的典籍,犹如品茗,清雅且回味无穷。
13、孙先生的五律、七律很有意境,语言自然雅致、清丽流亮,很值得学习!因时间关系不再赘述。仅对七律的最后一联发表个人拙见,最后一联:“无欲人生真境界,此生遗恨落红尘。”这一联单独来看挺好,很有诗味!但与上面三联在气韵、情感的贯通衔接上,个人感觉,略有不够自然妥帖之处,特别是“此生遗恨落红尘”,这一句来得有一点突兀。仅供参考!
14、攀登山顶的脚力,生于欲穷千里目的壮心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意志。
15、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16、我的脸上似已充满烟霞之气,尘世之牵累忽然间已消失。
17、 唐·孟郊: 试登山岳高,方见草木微。
18、越往上走,景色越美。我又看到了红军小道——
19、 第我相信你会成为大诗人或好诗人。你是真性情,你还有大境界,这是成为大好诗人的前提条件。你具备这个前提。但路还很长,路上还有坎坷,还有磨难。李煜因为失落了江山,而成为千古词帝;李清照(你喜欢的)因为国破家亡,赵明诚先逝,饱尝人间疾苦,还让人骗色骗财,唉!但这也让她高出历史上任何一个女性词人或诗人。所以,我相信并期待着,我们树人诗社以你为骄傲,我们的旧体诗词因你而自豪!
20、仰首呼出半空云:抬起头我大声呼喊,好像那半空的彩云是由我胸腔中喷薄而出。现在回头读这一联,不得不承认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有点盛年轻狂、睥睨物表的意气,不懂得收敛自己的情绪。当然也是有长时间压抑后突然爆发的原因。
21、对于题不入诗的问题。这个问题算不上是硬伤,可改可不改。李白《独坐敬亭山》,最后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也是题目入诗嘛。当然这个建议很好,以后写诗一定注意规避这方面的问题。
22、颔联,作者写到登上山顶之后所看到的景物。这里要与作者进行探讨的是,此联的第一句“缥缈百重琼宇小”的“百重”二字指什么?给人感觉所指物像不清,是指目及所见的所有景物吗?这两字的本义解释是:极多层次。这里有为合平仄而不得已用之的嫌疑。
23、我到六盘山最大的愿望,就是爬到山顶去放声背诵这首著名诗词——
24、《江上望皖公山》唐·李白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25、走到半山腰,看到景区一辆扫雪车正慢慢开上来,一边开一边清扫半幅路面的积雪。
26、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27、首句即亮眼,进入主题自然、顺畅;中二联对仗句精妙,结构灵动、活泛,连绵词、颜色词、数量词搭配合、有特色,“俯身”、“仰首”等词组动感十足,纵横捭阖,气势宏达,值得借鉴;转句宕得开,有高度、有深意,将人生的感悟与自然界的景观融合为一体,有超然物外之感;尾句也很别致,反向思维,因紫金山的高峻、幽深、超凡衬托现实的遗憾,显露出作者对仙境清雅生活的向往,作者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
28、这条盘山公路,本来是一条开放的县级公路,是隆德县城往东翻越六盘山的必经之路,后来,打通了六盘山隧道,这条县级公路就成了景区的专用公路,外来车辆就一律不得入内了。必须换乘景区大巴,才能到达山顶。
29、译文: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30、你要是爬山,就爬到底,一跌倒就会跌到深渊里。
31、飘然登上峰顶赏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术。
32、登山题材,是古人写得最多的题材之包括登楼、登高等等。杜甫的七律已是“天下第一”,写出新意是很有难度的,这首诗却写出了新意,即最后一联:无欲人生真境界,此身遗恨落红尘。
33、试登此峨眉山周游观览,其绝特奇异的风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领略。
34、 第你的诗外功夫很好,诗内功夫不足。补不足,要充分尊重规则,把枷锁变成道具,像戏台上的“苏三”那样,披枷戴锁也能演唱得那么美。对于格律要求,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35、唐代:李白译文:蜀国有很多仙山,但都难以与绵邈的峨眉相匹敌。
36、如果高考是山,那你我只不过是爬山客,山顶之后,各自为路。
37、登囊山顶有两条路线: 从囊山寺起点路线,从囊山寺右侧台阶路登山,经天元岩再往上攀岩后,遇到一大石头的地方,其路迹不明显,爬上去后沿小路登上直达顶峰。九莲岩起点路线,登山至九莲岩后,在主寺庙的左方(西面)一个土地公庙上方有一条小路直山顶,登上九莲岩峰顶后,再转囊山顶,一路风光秀美,春天,山顶处处是花的海洋,有梨花、杜鹃花、山茶花等。
38、倘若遇上仙人骑羊子,就与他相互携手凌跨白日。
39、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40、 “紫”和“空”出律问题的处理。我的方法是不处理,只是将题目上的“七律”二字删掉即可。不一定每一首诗必须遵守格律,格律以外的好诗很多,杜甫的《望岳》也不算格律诗,谁能说这首诗不好吗?黄庭坚的《寄黄几复》也是多处破格,没有人跟他计较过这些小瑕疵?处理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在题目的加格律的标志,那就可以。
41、我不断提醒自己:宁可走到天黑才到山顶,也不要求快。万一摔跤,断了骨头,那可是无人相救,只能自己爬到山脚下去偶遇路人了。
42、连绵万壑翠装新:那连绵不断的山壑间的树木都重新发芽,换上了翠绿的新装。人在心情舒畅的时候看什么都新鲜,都顺眼。
43、这种往高叫的心态,无论叫者和听者,在毛泽东这封信面前,应该感到汗颜吧?
44、纵观孙老师的四首诗,全是用心之大作,都表达了自我内心的精神世界,充满了诗人传统文化的佛教出世思想。这是诗人很高的思想境界。
45、已经到了门口了,不进去见识一下六盘山顶风光,哪肯打道回府?尤其是雪景,真是难得一见,平时特地赶过来也未必能凑上这么好的机会。
46、《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7、 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
48、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久怀拜谒紫金山的念想,终于携诗友踏着春风晨露登上了紫金山,十来个字就把事件,时间,人物,场景交代得很清晰;三四两句写登高远眺,看到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琼楼玉宇等高大建筑高远隐约,时隐时现,都显得渺小,进而看到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壑都披上了翠绿的新装,凸显山高,春天的景象;第五六两句写“俯身揽入一江水,仰首呼出半空云”气势磅礴,对仗工整;尾联是情感升华,“无欲人生真境界,此生遗恨落红尘”诗人登高望远,心境顿开,感悟到,无欲无求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这一生的遗恨统统抛之脑后丢弃尘埃,整首诗从不同视角观察,有事,有时,有景,有情,层层推进,有思想,有境界。
49、我真的流下了几滴热泪,不是为自己登上六盘山顶而自豪,而是为自己在一霎那能够万分荣幸地跟红军共情而激动!
50、(出处)林则徐《出老》 这是林则徐少年时的巧对佳话
51、我从盘山公路上往下望,能看到红军小路时隐时现——
52、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53、唐代:杜牧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54、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
55、
56、南北朝:谢道韫译文: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
57、学者如爬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58、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时时处处叫职务,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习惯成自然了,偶尔不这样叫,叫者觉得别扭,听者也觉得不爽。而且还喜欢往高叫,比如副书记就直接叫书记,副字就拿掉了。要是不拿掉,听的人心里还不舒服。副市长直接叫市长,副字也多余了。
59、六盘山景区很有创意地把红军长征的几个重要节点都通过雕塑,浓缩在了六盘山红军小路旁,让游客一边爬山一边可以回顾长征全过程。
60、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61、《咏江郎山》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62、青苍的山峰展列于天际,色彩斑烂如同出自画中。
63、走着走着,自觉身体无大碍。我又朝着山顶的红军雕塑方向,深深三鞠躬:感谢红军保佑啊!
64、《题天柱峰》唐·白居易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65、伟人在日常使用称谓的细枝末节上,都给我们当代的干部作出了杰出的表率。你看,在信的抬头上和正文中都使用同志二字,“必武同志”、“宁夏同志”,体现了d内不论职务高低一律平等;在信封上,使用收信人的职务称谓,“董副主席”,以表敬重。
66、《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67、那么,毛泽东在爬过六盘山后有没有构思酝酿这首词呢?
68、我平生素有修道学仙的愿望,自此以后将结束世俗之乐。
69、从这个小序,可以看出我当年意气风发的样子。春风丽日,既是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是我此时的心理环境。“足丈群峰”既是当时靠双腿跨过一座座山峰,也暗示我风华正盛的时候,由一个低谷登上另一个高峰。这个时候我才看到生命是渺小的,而大自然是伟大的。人生怎样才能把这渺小的生命投射到这伟大的世界里呢?我向往着历代圣贤,崇拜他们的绝世华章。于是感慨万千,写下这首小诗,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感慨,另一方面也是答谢跟着一起同游的同伴们。
70、什么意思?我就不该得了这副皮囊,我应该像风云、雨水、阳光或大地一样,无私无我,无欲无求。但人在红尘,生命有其索取的本能,怎么办呢?只有遗恨。
71、《登紫金山感怀》是诗人三十而立不久之后所作,文字激扬,溢于言表。登山的人在登顶后,常常都有成就感,这时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故而诗人“俯身揽入一江水,仰首呼出半空云”的诗句脱口而出,毫无违和之感。但颈联“俯身揽入一江水,仰首呼出半空云”和尾联“无欲人生真境界,此生遗恨落红尘”的情感和意境急转而下,从激扬文字到迷茫人生,表述是真实可信的,但思想和意境的不成熟也是显见的。另外,从逻辑上看,颔联“缥缈百重琼宇小,连绵万壑翠装新”是虚,写的是意,而颈联“俯身揽入一江水,仰首呼出半空云”是实,写的是景。先写事物的普遍性(普遍意义上山的“缥缈百重,连绵万壑”),后写事物的特殊性(紫金山看到的“一江水”和当日的“半空云”),从认识事物的逻辑性和格律诗“起承转合”的逻辑性上看,都不甚严密。
72、《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3、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
74、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75、颈联“俯身揽入一江水,昂首呼出半空云”,体现了作者怀揣一颗豪迈之心,一种博大之势。写法上对仗工稳,情与景的揉合非常精妙!
76、要知道,在和平年代,在我们这种胸无大志的人心中,能够有跟红军共情的一瞬间,那是多么荣幸的事情啊!也许一辈子就这么一回呢!太珍贵了!可遇不可求啊!
77、译文: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78、当地很多资料上都把毛泽东创作这首词的时间直接定在了他翻越六盘山的时候。
79、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
80、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
81、遥望似河山,低头踏龙脉。爬山望天阔,俯首看九霄。
82、 此诗标注了新韵,但是格律上还是有点小问题。紫和空两个字都出律了。但这些都无碍这是一首好诗。读来,感觉到荡气回肠,气魄非凡,特别是中间两联,有一种在紫金山的群山峻岭中,天地合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也为尾联作了铺垫。
83、我出生在苏北平原淮安洪泽,三十岁来南京,在来南京之前没有出过远门,除了淮安,任何地方都没去过。2000年我来到南京工作,进入新环境,面对新工作,我沉下心来努力学习,整整一年,我不知道公司窗子以外的天地是什么样的。通过一年的努力,成功地得到领导信任,被升职加薪,我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一点放松。第二年春天,同事为了庆贺我的晋升,约我登紫金山,于是欣然而从。这首诗便是在当时处于春风得意的时候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