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关于推敲的诗句(精选73条)

2024-01-04 09:36:50

王安石关于推敲的诗句

1、某直辖市的电视台一档《雏鹰行动》节目,当一群娃娃跑上台时,主持人居然说出“欢迎你们这些小雏鹰”。(王安石关于推敲的诗句)。

2、以下时间点,晓圆、小九带大家一起涨姿势!寻找“诗和远方”!

3、有一次王安石和饭友们聚餐,聚完回来,大家对王太说:“你老公很爱吃鹿肉啊。”王太一惊:“没啊,从来没见他喜欢野味啊。”大家说:“他一个人闷头把一盘鹿肉全吃了。”王太想了一会,说:“那盘鹿肉是不是放在他最前面?”大家说:“是啊。”王太说:“那就对了,他是不是还不说话啊?”大家讲:“是啊。”王太说:“那我明白了,他想事情的时候,不管前面放的是什么,有什么就吃什么,你就是放盆人肉,他都能吃。”王安石确实如此,有一次别人吃的是鱼,而他吃的是鱼饵,自己还浑然不觉。

4、贾岛与韩愈是路遇,创造了“推敲”的佳话;齐己是登门拜访郑谷,称郑谷为“一字之师”。再看一个文学大家自己推敲诗句的故事。

5、洪迈说,王安石在作这首诗时,“又绿江南岸”最初是“又到江南岸”,后来又觉“到”不好,改成了“过”,又由“过”改为“入”、“满”,反反复复修改了十几个字,最后才定为“绿”。

6、第二名   肖建军  《遇见你,真好》    606

7、《广西日报》1997年4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甘为“绿叶”扶“红花”》的通讯,记述一位名叫邓爱馨的“先进贤内助”的事迹。文中写道:“1964年3月15日,正处豆蔻年华的邓爱馨与从柳州农校毕业8年的曾吉恕等13名干部职工一起到柳城县寨龙乡建立蚕种场。八个月后,相中曾吉恕是个‘事业型’男子的邓爱馨不顾众人‘反对’,毅然与地主家庭出身的曾吉恕在茅屋里举行简易的婚礼”很明显,通讯中用“豆蔻年华”来说明邓爱馨是很不准确的。

8、“如果写不出惊人之语,那就至死也不肯罢休”,这是多么认真严谨的一种写作态度呀。当然也正是认真严谨,才成就了他的美名,使他成为后世诗人效仿的对象。

9、王籍和王荆公相差五百多年,两人却很有缘分,都写过游若耶溪的诗章。荆公曾经在自己的艺术活动中多次涉及王籍的名句。就本人所见,起码有两次。

10、黄庭坚曾这样评价王安石:“余尝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11、他这种类型的人,如果放在魏晋,估计竹林七贤会多一贤。可是在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里搞这种行为艺术,肯定被人当成神经病。如果不是真神经病,那么只能用矫揉造作来解释。

12、据后蜀何光远的《鉴戒录·贾忤旨》记载:有一天,诗人贾岛骑着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边走,一边想着自己的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反复吟诵几遍后,贾岛开始纠结,要不要把“推””改为“敲”。由于很难以取舍,贾岛就在驴背上做起了推敲的动作,惹得路人连连发笑。

13、再看看一些人讲话或一些访谈对话节目中常被错用的成语、俗语:不耻下问、始作俑者、首当其冲、差强人意、美轮美奂、率先垂范、一路走好等等,举不胜举。(王安石关于推敲的诗句)。

14、该通讯的作者由于未能正确地理解“豆蔻年华”这一成语所表达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因而误用了。

15、古人的诗文作品中包括一些名篇也不乏欠推敲者。诸如“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此“六跪”者,大概是荀卿失手之处吧!假如当时荀卿对“蟹”推敲一番,就会避免这一低级错误。

16、正当他想得入神时,驴不小心撞上了韩愈的车队。韩愈看他动作怪异,便询问他是在做什么?于是贾岛便将自己苦于是用“推”字,还是“敲”字一事告知了韩愈。

17、王籍是南北朝诗人,只给后人留下两首诗,却名垂千古。《梁书·文学传》专门记载了他的事迹,引了他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认为这一联“当时以为文外独绝”。同时代人萧纲、萧绎、颜之推等都赞扬他的佳句。后世名家孟浩然、王维、韦应物等都受王籍的影响。杜甫的《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化用了王籍的诗句:“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喜爱古典诗词的朋友,几乎无人不晓王籍的名句。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一联有毛病,是“合掌”。怎么看待“合掌”,王籍的名句是否“合掌”,曾被称为“合掌”的对子是否统统要不得?人们对这些问题有争议,可以慢慢讨论。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历史事实——王安石是否改过王籍的诗?

18、当时的文人圈子里,星光熠熠,大家都是吟风邀月般的风流潇洒,偏偏王安石鸡立鹤群与众不同,仿佛一堆香奈儿爱马仕里混进来一个淘宝低仿。王安石不爱财不好色,不讲究吃穿,还常常不修边幅,一派文艺界的犀利哥范儿。苏轼他老爸苏洵就特别不看好他,专门写了《辨奸论》讽刺他,说他是古时众奸臣的集大成者。苏洵认为王安石矫揉造作,不近人情,说他阴险丑陋,最可恶的是还极有能力,将来必是国家一大害。也就是俗话说的,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为什么这些人认为王安石矫揉造作呢?有这么两件事可以管中窥豹。

19、南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八对此有具体记载:

20、某出版社出版的儿童读物,把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之“床”按《现代汉语词典》解读为:“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并配以一人躺在床上睡觉的画图。在另一本画册中,写到:大白鹅吃鱼虾。

21、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卷八记载:“吴中人士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不好’。改为‘过’字,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字。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这表明王安石经过推敲,“到”、“过”、“入”、“满”等词都不理想,只有“绿”这个词才最精当,事实确也如此。“绿”字在这个语境是使动用法,一个“绿”字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是静态的描写与动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情景显得更加生机盎然,这是“到”、“过”、“入”、“满”等词都无法比拟的。

22、听听歌曲,“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川,河流。《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六川?河水(“河”特指黄河)、赤水、辽水、黑水、江水(“江”特指长江)、淮水。”“川”的本义是河流、水道,它是不能用“座”来限制的。

23、第三名  高建成  《一只好面子的狗》   583

24、古代文人一起切磋、推敲诗文,是很平常的事情,一起议论、褒贬前人的诗文,这也很常见。修改前人的名篇佳句,却很罕见。明朝沈璟等人以戏曲行家自居,攻击汤显祖的《牡丹亭》等名作不合律,妄自删改汤氏作品,并要求戏班照此演出。此举激怒了汤显祖,他公开声明,一字不改,必须照原本演出。事实证明,汤的“四梦”既好演亦好唱,观听皆宜,当时就风靡舞台,四百多年来盛演不衰。沈璟共写了十七个本子,当时的影响力就比汤显祖差远了,今天更是在舞台上难觅踪影。“内行”者虽自以为真理在握,,却被事实搧了一个大耳光。此事成为艺术史上一大笑话。王安石曾被人称为“拗相公”。不过,他“拗”得有原则、有道理。我以为,他是个聪明人,不大可能鲁莽地改写前人的名篇。

25、提起王安石的诗作,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这首,尤其是“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更是被人们屡屡称赞。

26、我们郑重声明:将把每篇文章的打赏数据和打赏费用,在法律顾问的监督下,真实无误地提供给作者。

27、范仲淹: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28、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诗》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题诗后》说:“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说明,一首好诗、一篇禁得住推敲的文章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非下苦功不可。

29、从古至今,一些文人雅士(包括一些伟人),他们在作诗为文或书信往来中遣词造句是十分注意推敲的。

30、所以,想要取得成功,不妨脚踏实地,认真做事,努力付出,你的梦想终会实现。

31、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必删除图片。

32、这天夜里,闲来无事的王安石正站在瓜洲的渡口处欣赏美景,放眼南望,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映入眼帘,想到故乡钟山就在不远处,王安石不由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一首《泊船瓜洲》:

33、另一次是荆公集句,他把梁朝谢贞的《春日闲居》和王籍的《入若耶溪》各截一句,凑成一联,就是“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关于这件事,古籍中多有记载。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对以‘鸟鸣山更幽’……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梦溪笔谈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年11月版第177页)北宋僧人惠洪在《冷斋诗话》中写道:“荆公言前辈诗‘风定花犹落’,静中见动意,‘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意。”(转引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1月第1版第1263页)他们讲的都是集前人名句,而不是改诗。集句和改诗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前者多半出于对名篇的喜爱,把其中的名句抽出来,加上其他的名句,给予重新组装,从而给人以新的审美愉悦。后者则因为已有的作品不够完善、甚至有重大毛病,因而加以修正。沈括和惠洪都是王安石的同时代人,得到的信息比较直接,他们的话应当是可信的。

34、用词不当造成知识性错误,在报刊上也偶尔见到。

35、可想而知,为了让这首诗变得完美,那晚的王安石有多么不容易。同样不容易的还有诗人贾岛,而且他还因此成就了一个汉语词汇——推敲。

36、今天晓圆、小九和你分享的有关春天的诗是——

37、“推敲”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1385页)是这样释义的: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作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卷十九引《刘宾客嘉话录》)。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38、但愿那些和语言文字打交道的人们,搞文艺创作的人们,在公众场合说话的人们,在出手前,出口前,多斟酌斟酌,多推敲推敲。

39、看看沿街的广告牌,除去胡乱改造成语(美其名曰利用“谐音”)外,很多字都写错了,诸如:装潢之“潢”写成“簧”或“璜”;文身之“文”写成“纹”等。

40、解放初期,一次谭小培、谭富英父子和其他几个角儿到中南海怀仁堂献艺,谭富英唱了《捉放宿店》(亦作《捉放曹》)中陈宫的一段。唱词中有这样两句:“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座中,毛主席十分专注,当谭富英唱罢,走下台,来到毛主席身边,毛主席起身,递给谭富英一支香烟,而后说:“‘同心协力把业创,凌烟阁上美名扬’这句唱词值得推敲。‘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捉放曹》中的‘曹’指的是汉末之曹操,曹孟德,怎么能在唐朝的‘凌烟阁’扬美名呢?”谭氏父子很虚心,尔后将这句唱词改为“同心协力灭奸d,匡扶汉室美名扬。”(现在梨园界也有按老词唱的)老唱词中确有知识性错误,这样一改就符合历史真实了。

41、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42、偏偏王安石自己并不在意这些。名牌还是淘宝低仿,神经病还是行为艺术,对他而言,没有任何意义。他的精力和心思都不在这些表象上。

43、当今,各类媒体(所指不是传播手段,是作为传播载体的汉字和普通话语音)错误频频,它们是无意地对国人的误导,对中国的语言文字的污染,甚至破坏。对那些尚不具备辨别能力的学龄前儿童,小学生毒害尤甚。

44、从《中华诗词》上读到一篇谈诗词创作规范的文章,颇受启发。受益之余,也感到一点疑惑。该文写道:“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当时以为独绝,宋人认为合掌。王荆公因改出句为‘风定花犹落’,配合‘鸟鸣山更幽’,以动显静,似更胜一筹”(《中华诗词》2018年第5期第75页)。

45、喜爱改诗是王安石的一大特点,不仅改自己的诗,也改古人的诗。可是他的诗也被别人改。谁这么大胆啊?赶紧戳语音来了解下吧。

46、前面讲的“推敲”都属于“炼字”的范畴,要想在诗文中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推敲”是个好办法。

47、韩愈听后也加入了思索,不久后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自此,便有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推敲”二字,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也成了千古名句。

48、一次是在南京的时候,王氏写了一首《钟山即事》(有的版本标的题目为《钟山绝句二首》其一):“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簷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这里,化用了王籍的诗句。有人说,为了有新意,王氏“反其意而用之”。这首诗算不上王氏的代表作,但也彰显出他对前辈名诗的喜爱。

49、他曾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的诗中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50、作者简介:李尚森,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华夏精短文文学会会员、签约作家,燕鼎文化签约作家。

51、王安石的诗总是逐字推敲,字斟句酌。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表现了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真是神来之笔。你知道吗,这可是他改了十几次后的成果。那原来是什么字呢?

52、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

53、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诗《泊船瓜洲》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4、以上三个故事都是讲古人的,下面讲一个今人推敲的故事。

55、第一名   姚占威  《颍川先生和我的文学梦》  1150

56、毛泽东主席曾经与陈毅元帅讨论过诗词问题。一次,毛主席给陈老总写了一封谈诗的信,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词学稍懂一点。”后来,这句话修改为“如同你会写自由诗一样,我则对长短句的词学稍懂一点。”显然,这一修改是非常必要,也是恰当的。因为,对原来的“词学”加了一个定语“长短句的”,这就比只用“词学”更加准确。因为,一般说的“词学”既可以指一种文学体裁,又可指“词汇学”,因而是有歧义的。但在其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这种歧义就消失了。它只能指毛泽东用此词的本意,指一种文学体裁了(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词”又称“长短句”)。可见,毛泽东在此对“词学”一词所作的“长短句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又是恰当的。

57、还有一次王安石和朋友们去洗澡,大家看到王安石老是穿得邋里邋遢的,就想帮他换件衣服。待王安石下堂子洗澡,朋友们偷偷换掉他的旧衣服,放上新衣服,王安石洗完澡出来穿上新衣服就走,完全没发觉衣服不是自己原先的那件。

58、“豆蔻年华”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中,诗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身姿轻盈美好、芳龄十三岁的小歌女,就像那二月初旬含苞待放在枝梢头的豆寇花。由此可见,“豆蔻年华”是有其特定的年龄指代的,用以指代“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十三四岁的少女。而这样年龄的少女,即使像通讯所说的经过“八个月后”,邓爱馨也不过十四五岁,那是达不到按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的。因此,要么是邓爱馨违反《婚姻法》结婚,要么是邓爱馨不是十四五岁的少女,不能用“豆蔻年华”来形容她。看来,问题只能出在后者。

59、某省级电视台的一场歌舞晚会,主持人朗诵了仅仅二十七个字的《敕勒歌》,居然读错了三个字。

60、如果你喜欢这篇作品或作者,请给他打赏。『诗词流光』和你们一样,支持优秀的原创作品和作者。

61、一日,江青拿着剧本去找郭沫若征求意见。当郭老看到这段唱词后,直言不讳地说:“不许泪水腮边洒”不好,宜将“洒”改为“挂”。“洒”只强调“悲”的一面,而唱词的前半部分重在写铁梅的“愁”和“恨”,有坚强的一面(不低头,不后退)。爹爹、奶奶被日寇枪杀了,铁梅能不悲吗,但过分强调“悲”,“愁”、“恨”、“坚强”就被淡化了,这段唱词前后文脉也就不通了。江青听罢,连连点头,遂将“不许泪水腮边洒”改为“不许泪水腮边挂”,江青佩服地笑着称郭老为“一字之师”。

62、王安石是一个以目标为指向的人。他的一切思考和行动,都是为了改革。他做官不是为了到权力中心去发财或者得势,而是真正的做实业。他排除异己,比如,他把赏识他的欧阳修贬了,把跟他唱反调的苏轼贬了,不是因为个人私仇,完全是因为他们防碍他的改革。而在个人感情上,王安石和苏轼都是磊落的君子,两人在落难的时候,彼此惺惺相惜。当苏轼命悬乌台案时,王安石还特地写信给皇上去营救这位老政敌;苏轼路过南京的时候,也专门去拜访早已过气了的王安石。两人的胸怀和气度,跟他们的文章一样,可昭天地日月。

63、在这里,“绿”是一个动词,它的运用在视觉上给人以色彩鲜明的感觉,使得整首诗的境界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显得更加唯美,读来就仿佛是春风将江南两岸吹绿的。

64、其实,无论是王安石,还是贾岛,或是我们中的某一个人,没有谁是随便就能成功的,我们看到别人似乎轻而易举,其实不过是别人背后付出了百倍千倍的努力,请相信这世上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

65、王安石在志向上积极入世富国强兵,但是在性情上却是出世超脱的。换句话说,就是不随大流,不拘小节。

66、众所周知,毛泽东不仅是政治家,他的文史哲功底也是十分深厚的,他在写诗作文时遣词造句是十分讲究的。

67、《唐才子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当地有个僧人叫齐己,喜欢写诗。他十分仰慕郑谷的才名,有一天,拿着自己的作品求教于郑谷,其中有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当郑谷读到诗的颔联,笑着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十分佩服,立即“叩地膜拜”,将“数枝”改为“一枝”,并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无疑,由“数枝”改为“一枝”确实是精妙之笔。它把梅花斗霜傲雪、“一枝”独开的奇丽景象,描绘得更加形象,也更能确切地显示“早梅”之“早”。

68、可你知道吗,正是这个“绿”字,曾让王安石绞尽了脑汁。

69、王安石是著名改革家,他改过旧规章、旧制度,是否也改过前人的经典名句?

70、现代京剧《红灯记》,剧中人物李铁梅有一段唱词,不修改时是这样的:“强忍仇恨咬碎牙,咬住仇,咬住恨,嚼碎仇恨强咽下,仇恨入心要发芽,不低头,不后退,不许泪水腮边洒,流入心田开火花……”

71、本文参考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唐才子传》,彭漪涟著《古诗词逻辑趣谈》(上海人民出版社)。

72、韩愈这一建议好。在月光皎洁、万籁俱寂的夜晚,僧人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敲”字以动衬静、响中寓静,更能突出表现夜深人静,僧人晚归的意境。这个故事不仅给后人创造了一个词“推敲”,还提醒人们作诗为文要养成“斟酌字句、反复琢磨”的好习惯。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王安石咏竹的诗句(精选20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