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最著名的诗句(精选27条)
河豚最著名的诗句
1、“拼死吃河豚”这句民谚,最早出自宋人孙奕所撰的《示儿编》这部书。里面讲苏轼谪居常州时,有人盛情邀请大名鼎鼎的“苏学士”来家品尝河豚。待苏轼吃河豚时,这家人都躲在屏风后面,想听“苏学士”如何品题。但见苏轼埋头大啖,不闻赞美之声,正当这家人相顾失望之际,这时已打饱嗝、停止下筷的苏轼,长叹一声道:“也值得一死!”
2、青芹不似芦蒿美,石芥防风空剔齿。——华岳《野菜吟》
3、早在春秋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人们就有吃河豚的习俗,河豚就被列为美味珍品。到了宋代,食河豚之风更盛,素有“不吃河豚,焉知鱼味?吃了河豚,百味皆无”的说法。而最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4、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暴乾及为脯,拳曲蝟毛缩。寄君频咀嚼,去翳如折屋。(河豚最著名的诗句)。
5、明代大文豪徐渭写有一首《河豚》诗:“万事随评品,诸鳞属并兼。惟应西子乳,臣妾百无盐。”清代诗人周芝良也写过这样的诗句:“值那一死西施乳,当日坡仙要殉身。”(河豚最著名的诗句)。
6、河豚虽然肉质鲜美,但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都含有剧毒,如处理不当或误食,轻者中毒,重者丧命。因此,很多人对吃河豚持反对态度,比如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便反对“搏死食河豚”。
7、历代骚人墨客对河豚的题咏,中医典籍中对河豚的记载,文学作品中对河豚的描写,多不胜举,令河豚名声大噪,也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河豚文化。
8、宋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反对“搏死食河豚”1038年,梅尧臣卸任浙江建德县知县时,好友范仲淹任饶州知州,邀梅尧臣同游庐山,在范仲淹款待梅尧臣的酒宴上,有一位来自江南的客人绘声绘色地讲起河豚如何味美,引起范仲淹的极大兴趣。梅尧臣认为,为了享用河豚这道美味,竟要冒生命危险,是不值得的。即席赋诗一首,婉劝范仲淹不要冒险品尝河豚。这首诗,便是让梅尧臣名满天下的《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所失,入喉为镆铘。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持问南方人,d护复矜夸。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梅尧臣的诗友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评价这首诗:“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只破题两句,已道尽河豚好处。此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梅尧臣也因此得了“梅河豚”的雅号。北宋的另一位诗人范成大与梅尧臣观点相同,反对“搏死食河豚”,在他的《河豚叹》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一物不登俎,未负将军腹,为口忘计身,饕死何足哭。”
9、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10、“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11、宋代最著名的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却持相反的观点,不止一次“搏死食河豚”,不但吃过河豚肉,还吃过“西施乳”。1084年春,苏东坡赴任江苏常州团练副使时,当地有一位善烹河豚的厨妇请苏东坡去吃河豚,想借苏东坡的名气来抬高自己的身价。苏东坡应邀赴宴,只顾埋头大吃河豚,未发一语,躲在屏风后面观看的厨妇大失所望,忽见苏东坡放下筷子大叫一声:“也值一死!”据说这便是民间“搏死食河豚”一语的由来。苏东坡曾在两首诗中提到过河豚。一首是家喻户晓的短诗《惠崇春江朝景》:“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另一首是《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似开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曾经在岭南“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苏东坡认为,荔枝的美味没有其它果品可以与之媲美,只有河豚丰腴洁白的精巢烹成的“西施乳”,才能与之相比。
12、这是清人崔旭,描绘天津风物的组诗《津门百咏》中的一首。
13、诗人通过描绘初绽的桃花、嬉戏的鸭子、河滩上的蒌蒿、芦苇的新芽,抒发了对春天的礼赞之情。当然,此时最令人欣喜的还有江中的河豚。为何把蒌蒿、芦芽与河豚并列呢?原来大吃货苏轼是晓得其中奥妙的。
14、对于该不该“搏死食河豚”,我国的文人雅士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15、苏轼被贬岭南的时候还写过一首《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其中有这样的诗句:“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轼认为,只有丰腴美味的河豚可与荔枝相媲美。
16、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河豚之食也有其道,只要经专业厨师仔细处理,烹饪得法,自然可一品其美味,更何况现在市面上大都是养殖的河豚,其毒性微乎其微,大可不必担心。现在作家、美食家汪曾祺曾说,“剔除了有毒部分的河豚,犹如洁本《金瓶梅》。”“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豚。”人生在世,唯有美食不可轻易辜负了,河豚鲜美,只有懂吃才美,只有吃了才不留遗憾。
18、梅尧臣的意思很简单:河豚的烹饪方式如不得当,吃下去会马上丧命,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去吃它呢?很明显,梅尧臣在诗中表达了河豚虽美味,却不值得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品尝的观点。
19、苏轼的弟弟苏辙则写下了“河豚虽过鲈鳜在”的诗句,意思是吃河豚的时节虽然过了还能够吃到鲈鱼和鳜鱼,很可能他也和哥哥一样爱吃河豚。
20、游遍江苏:逛吃之旅打卡美食扬中河豚宴——大厨妙手至鲜美味
21、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
22、我国食用河豚历史悠久。早在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中下游一带的百姓就已经在“搏死食河豚”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之地盛产河豚,“搏死食河豚”也在民间蔚然成风。不但吃河豚肉,还吃公河豚腹内的精巢,认为此物洁白丰腴,入口即化,美妙绝伦,文人们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这道美味,联想到有倾国倾城美貌的美女西施,便将公河豚的精巢称之为“西施乳”。晋代文学家左思在《吴都赋》中,不但描述了河豚的体型特征,还详细记录了民间烹制河豚的方法。到了唐代,河豚堂而皇之地进入了宫廷。据史料记载,唐玄宗曾赐河豚肉给宰相李林甫品尝,李林甫受宠若惊,感恩不尽。宋代,民间吃河豚之风更盛,尤以江南一带的河豚菜肴最为有名。元代和明代,江南地区把河豚奉为食界至尊,明代的宫廷中,甚至有河豚宴。
23、河豚,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百鱼之王”和“鱼中极品”。但河豚体内含有致命的剧毒,品尝河豚这道美味,是要拿宝贵的生命去冒险的,我国民间素有“搏死食河豚”的说法。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河豚味美和有毒的记载:“河豚有大毒,味虽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杀人。”
24、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25、全河豚宴传承的是宋代开放的饮食文化,菜单融合了宋代词牌名,菜品融合了宋代的烹饪技法,全面展现宋韵河豚风味。
26、结果,因为欧阳修的称赞,梅尧臣得了个“梅河豚”的“雅号”。他的本意是劝阻人们不要“搏死食河豚”,最后却被人误以为是吃河豚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