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身处绝境的诗句(精选70条)
比喻身处绝境的诗句
1、(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2、这处经文是咒诅吗?不是,是警告。告诉读者如果继续传别的福音执迷不悟,就会承受咒诅,没有好的下场,这警告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回转,并且讲出事实,并没有实施咒诅。
3、“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
4、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5、抒发作者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尽欢颜
6、 购买七年级单册40元,赠送:部编版七下语文自学课件全册(689页)+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125页)+一年VIP资格;
7、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苏霍姆林斯基(比喻身处绝境的诗句)。
8、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9、杜甫的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起承上启下过度作用的诗句是哪句?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0、陆游《游山西村》中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借写农人备酒待客来展现农村丰收的欢悦气象,赞美淳朴的民风与人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
11、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比喻身处绝境的诗句)。
12、顺便提一下,当代不少教会存在这样的问题:片面地强调爱和饶恕,对教会内部或外部存在的罪恶采取合理化、视而不见、姑息养奸的纵容态度,这是在讨人的喜悦,不是讨上帝的喜悦。但诗人所认识的上帝是“眼目洁净,不看罪恶”的上帝,祂嫉恶如仇,绝不对罪恶纵容,这是激发诗人强烈要求报复恶人的内在驱动力。
13、☆况周颐《蕙风诗话》:‚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山斗。☆陈师道:‚子瞻以诗为词。
14、他的出现,是偶然也是必然;他的才华,是凡人而又超凡;他的思想,出于瞬间而又影响深远;他的性格,既洒脱而又有常人的一面。
15、到了新约时代,咒诅也并不少见,耶稣曾咒诅无花果树(太21:19),保罗也曾说传“别的福音”的人应被咒诅(加1:8-9),由此可见,无论在旧约时代或新约时代,在近东的民族中,咒诅是十分常见的。
1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7、耶和华啊,你的右手施展能力,显出荣耀;耶和华啊,你的右手摔碎仇敌。(出埃及记15:6)
18、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19、咒诅诗句的实质是求上帝彰显公义,是建立在相信耶和华的全然公义的基础上的,即是相信:耶和华不以有罪的为无罪(鸿1:3),恶人必遭受上帝的审判,做了多少坏事就有多少恶报,上帝的公义绝不落空。诗人写下他当时的情绪发泄,这是他在极端痛苦时的切身感受和期盼。但是,圣经并没有记载诗人私下审判报复敌人,他仍然把公义的审判交给上帝,甚至在诗篇109中,诗人还明确记载:“他们与我为敌以报我爱,但我专心祈祷”(4节),作为受害者,诗人没有私下报复,反而专心祈祷,相信“审判在主,主必报应”,这是全然信靠上帝的表现。
2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2、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23、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描写空间辽阔,抒发悲哀苦闷心情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4、苏轼考进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其中有段落如下: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25、在上文我们梳理了一番关于咒诅诗的理解,也许我们就更能明白和同感为何诗人要一边全心颂赞上帝,又一边尽情咒诅恶人,对咒诅诗也就不再那么反感或拒绝,反而比以往多了几分认同。但,言归正传,有个疑问仍待解决,就是:到底基督徒能不能效法咒诅诗去咒诅恶人?笔者的答案是:不能!
26、 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7、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8、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29、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天下为公。实行民主选举,即选贤与能。
30、让我们以苏轼得一首词——《定风波》,来结束这番介绍苏轼的谈话。那是在‚乌台诗案‛中遭受沉重打击,死里逃生,贬居黄州的时候,苏轼生活拮据,前途黯淡,甚至还失去了人身的自由,他知道,自己已身陷绝境。但是,从天而降的巨大灾难,使他真正认识了人生,短暂的困惑和惶恐后,他坦然了,释然了,超然了。那一次,元丰五年暮春的沙湖道上,风雨骤至,盖顶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苏轼一行人,个个都成了落汤鸡。众人倍感狼狈,而东坡却似浑然不觉。雨水,浸透了他的衣服,浸湿了他的全身,然而,却更深深地渗透了东坡的灵魂。雨,尚未停,而一首《定风波》的腹稿却已形成:
3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32、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3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4、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5、苦难发展我们这种非凡的作用,不向暴风雨低头,灾难来了,也能处之泰然。——巴尔扎克
36、 购买九年级单册40元,赠送: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全册学习课件(952页)+一年VIP资格;
37、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中描写青年男子对美貌少女表达倾慕之情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8、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禁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9、《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乡思之切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0、愿这些罪常在耶和华面前,使他的名号断绝于世。(诗109:8-15)
4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2、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描绘了延安新貌。
43、如果我们将诗人要求仇敌得到惩罚的诉求视为“太残忍”“太无情”,某程度上,就等于我们对被十恶不赦的凶手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并没有停止,还继续加剧)的受害者要求严惩凶手的诉求无视,还斥之为“太无情”,这在逻辑和情理上完全讲不通。另外,上帝惩罚罪恶,是祂的荣耀彰显的一种表现,反之则令上帝的荣耀亏损。这也是以色列人一直以来的观念。如以下经文:
44、.我以为小鸟飞不过沧海,是以为小鸟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小鸟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45、为什么在旧约时代可以咒诅人,在新约时代就不可以呢?话又说回来,基督徒是可以咒诅人的,但不是现在,是在耶稣再来,施行大审判的时候。因为耶稣降生和祂的再临之间,是一个过渡期,即是我们所说的末世,在这个过渡期中,是不能咒诅他人的,即使对方恶贯满盈。因为这是上帝给人一段悔改的时间,正如耶稣说的“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人”(约12:47)。这个时段,是容忍恶人,给他们一个悔改自新的最后机会(“主所应许的尚未成就,有人以为他是耽延,其实不是耽延,乃是宽容你们,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3:9)。这并非上帝的公义缺席,而是因为上帝的怜悯。在末世,基督徒不能咒诅,只能忍耐,甚至要像马太福音5章10至12节所说的,被逼迫还要欢喜快乐。直等到末日,大审判来临的时候,基督徒不但可以咒诅恶人,而且是报应恶人的执行者,因为我们将与基督一同作王,要跟基督一起审判惩罚那些恶人。(林前6:启20:4-6)
46、 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8、 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49、《步步为营——中考古诗文要点专项训练》,该书共三册,分别针对部编版语文九年级教材古诗文及名著的学习,现推出
50、王维《竹里馆》一诗中,描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的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1、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2、《登飞来峰》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斗争,充满必胜信念的诗句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53、一扫过去词坛上轻柔绮丽、缠绵悱恻的婉约之风,代之以纵横捭阖,意境博大的豪迈气象。
54、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55、 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5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57、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不朽之作《离骚》中的诗句。
58、诗篇中的咒诅多出现在哀歌里,希伯来哀歌包含以下典型元素:向神诉求、表达心声、求神帮助、表达对神的赞美,有时候也包含向神认罪。哀歌的写作背景,往往是正直的诗人受到恶人的欺压、羞辱、诬告陷害、以恶报善等等残酷无情的迫害,恶人甚至藐视耶和华,他们骄横狂傲地说:“耶和华必不追究。”(诗10:4)诗人就是在自己亲身经历或是目睹别的义人被恶人苦待而痛苦不堪,在极度的受苦之中向自己唯一的依靠——耶和华——发出求救的哀声。诗人祈求上帝审判、降灾、惩罚自己的敌人,而那些敌人,皆是不敬畏耶和华,为所欲为,犯下种种违背上帝心意的恶行之辈,不单是诗人的敌人,更是上帝的敌人!咒诅诗不是泄私愤、不是善恶不分的纠缠不清,而是善对恶的控诉和期盼上帝主持公道!简言之,诗篇里面(其实整卷圣经也是如此)都是义人对恶人的咒诅,而非恶人对义人的咒诅,如果是后者,必然不蒙上帝的喜悦,自去面壁思过吧,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59、苏轼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60、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1、 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2、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63、原因:①自觉突破。②才气大。③不精音律。苏自称三样不如人:饮酒,下棋,唱曲。
64、人在逆境里比在顾境里更能坚强不屈,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保全身心。雨果
65、每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罗兰
66、如上文所述,诗人在写下咒诅诗句之时,正出于身心极度艰难的境况,情绪正是在极度痛苦之中。言为心声,把极度的痛苦记录下来,并且是以诗歌的形式,难免用词极端。“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具有抒情的特质,大可不必以新闻写实理性的要求来看待它。作为诗歌,必然会用到夸张、比喻、双关等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按字面去理解。正如鲁益师(C.S.Lewis)在他的《诗篇撷思》中说的:“诗篇必须当作诗歌读,它具有一切抒情诗的特色,例如尽情倾吐、对仗工整、文辞夸张、以情思的铺陈而非义理逻辑贯穿全篇等;若要妥切理会它,必须把它当诗来读”。
67、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8、“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69、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我衰老困窘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