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对深秋美景的诗句(精选73条)

2024-01-06 09:49:38

杜牧对深秋美景的诗句

1、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词坛,播诸图画。唯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红黄绀紫,诸色咸备,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宜司勋特赏于艳李秾桃外也。

2、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 张志和《登鹳雀楼》(杜牧对深秋美景的诗句)。

3、《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4、“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

5、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6、六朝的繁华早已化作云烟,世事变迁,风景依旧,所以诗人才会艳羡抛却功名利禄,逍遥于五湖间,尽享山光水色的范蠡。

7、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

8、原本,深秋暮雨该是很凄凉晦暗的场景,但诗人却以“千家”营造出了一种极其广阔的意境。

9、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10、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11、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苏轼《赤壁赋》

12、我们现在且看第二句,叫“白云生处有人家”。你看,在远上寒山的石径中慢慢而行,突然看到远山深处,所以有人会说“白云深处有人家”,那么到底是“生处”还是“深处”呢?其实两说都对,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到底哪一种更好呢?有人说“白云生处”更好,为什么呢?你要真的是,比如说去西部的深山里头,你会发现那个山里面烟雾缭绕,本来没有云的,突然间就在山坳里头生出一片云来,它不是天上的云掉下来,而是山坳里面生出一片云来,这种意境是非常美的。我以前不太相信,后来名山大川去游历,经常发现山坳里头突然有一片云从山坳里头飘出来,就是白云生出来。“白云生处”,很生动,但是也有人说,后面接的是“有人家”,所以这个白云有可能是这个山中人家的炊烟升起,“又见炊烟升起”和山间的云雾缭绕在一起,“白云生处”的意境。但是“白云深处”也不错,“深处”更显幽渺之意,“白云生处”是山生了云,而“白云深处”是云罩着山,都别有意境。

13、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14、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5、(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16、(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17、“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

18、《礼记》有言“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后世多用此来形容喜庆丧吊,这也代表着人由生到死的过程。

19、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20、清人盛传敏《碛砂唐诗》:敏曰:味此诗,似与“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之语同义。

21、所以,就中国古典诗文而言,写秋天有个著名的概念叫做悲秋,而且历朝历代都是这样。你看从文学的源头说起,《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楚辞》名作《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受屈原影响最大的宋玉,直接就说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上来就是感慨,悲哉呀,秋之为气。所以悲秋的主题呀,这时候已经完全呼之欲出了。秦汉到汉末、曹魏,曹丕的《燕歌行》非常有名,上来第一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这是把宋玉的句子化出来了,化得非常漂亮,文人七言诗。到了南北朝,大诗人庾信《拟咏怀》里头有一句就说“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22、“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接着的颔联,描写的是水阁附近的山水人情。

23、咏史的立意出奇,见识不凡;写景的韵味十足,让人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忘怀。

24、功成身退,徜徉山水,范蠡也因此深受后世文人追捧,“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25、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26、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27、清人黄生《唐诗摘钞》:次句承上“远”字说,此未上时所见。三四则既上之景。诗中有画,此秋山行旅图也。

28、 “万山逶迤足千红,一叶飘萧已报秋。”出自钱起的《山行》。

29、杜牧的诗歌风格,不同于李白杜甫等人那么明显,他既可以写感怀豪迈的,又可以写香艳清丽的,尤其以七绝最为出名。

3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杜牧《秋夕》

31、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杜牧的《山行》。

32、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33、中国古人对秋是非常在意的,写秋的诗是非常多的,但大多都描写的意境和这第一句描写的差不多,是远而寒的,是屈而斜的。你比如说,郁达夫先生在《故都的秋》里头就做过一个总结。他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在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是特别地多。你注意呀,他说的是颓废色彩和颂赞秋的文字联系起来。当然他又接着说,外国人也这样,不光我们中国人这样。所以他说,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悠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34、你看我们从《诗经》说起,《诗经》、《楚辞》,历数华夏文明每一个朝代,悲秋皆有名作。所以谈到秋天,一上来,都是意境和悲秋主题相关的。所以即使杜牧的《山行》别具一格,但上来的这个“远上寒山石径斜”,细细揣摩,还是和中国诗人写秋景的风格是一致的。当然后来就渐渐不同了,也唯有唐代别出奇调,在悲秋诗里头,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名作,除了杜牧,还有一个我们等会会说。

35、这些诗句通过精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银杏叶的美丽景象,展现了秋天的宁静和诗意。

36、“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37、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负盛名的两大诗人,可见这首诗的水平有多高了。

38、清人何焯《唐三体诗评》:“白云”即是炊烟,已起“晚”字;“白”、“红”二字,又相映发。“有人家”三字下反接“停车”,“爱”字方有力。

39、宛溪两岸,百姓临河而居,人们的狂歌与痛哭,回荡在那潺潺水声中,随着岁月而流逝。

40、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

41、诗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集成》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生处有人家”。当代有些课本中本诗也从原来的“白云深处有人家”修改为“白云生处有人家”,并于注释处说明“‘生处’一作‘深处’”(考试时应以使用的课本为准)。1994年版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作“白云深处有人家”。

42、“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43、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44、深秋时节,连绵的秋雨,仿佛给千家万户挂上了一层门帘;

45、(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46、 “万壑吾岁晚,寒林映水深。”出自欧阳修的《秋声赋》。

47、巍峨挺拔的敬亭山耸立在宣城北郊,远远望去,一片青翠,时时可见飞鸟出没。

48、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人事却几经变换,就像杨慎《临江仙》中所写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49、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秋色多为悲情,然而在诗人杜牧的心里,秋色背后却蕴含着别样的欣然和唯美。即使秋意清冷、路途曲折,但他却能够为那红于二月春花的秋之叶而驻足观赏。在他的眼中,这片火红的景象似乎已经让饥肠辘辘、舟车劳顿的旅途变得如此美好。此情此景,让诗人流连忘返,那么,是什么样的情怀让杜牧能够写出如此绚烂的诗句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山行》。

50、然后隋唐就不用说了,唐代大诗人李白那名作,写秋天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杜甫并称,悲秋的主题到杜甫这达到了高潮,最有名的那一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即使到晚唐,跟杜牧同时代的白居易这些人,白居易《琵琶行》怎么说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宋代欧阳修,就有一篇《秋声赋》,很有名的,“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李清照那首著名的《声声慢》,为什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呀?是因为“乍暖还(xuan)寒时候”,当然也有人读“乍暖还(huan)寒时候”。两种读法,我觉得都有它的这个可取之处,现在也无定论,是因为这个“乍暖还(xuan)寒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最难将息,后面说的“雁过也,正伤心”,还是秋天。

51、功成名就后,为避免“狡兔死,走狗烹”,乘一叶扁舟,逍遥于五湖间。

52、《网师园唐诗笺》评价这首诗“三四无穷寄慨,五六写景处,可以步武青莲”,《一瓢诗话》则认为此诗“直造老杜门墙”。

53、众所周知,杜甫的律诗写得出神入化,杜牧这首七律无论是对仗方面,还是写景造境方面,都展现出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54、公元838年,杜牧出任宣州团练判官,任职期间多次到开元寺游玩,登楼赋诗,这首七律便是其中的代表。

55、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56、城东面有一条名为“宛溪”的河流穿城而过,谢朓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的便是宛溪。

57、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5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9、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宋•寇准《书河上亭壁》

60、 &#秋夕漫天皆银杏,不辨风尘是禅心。&# —— 辛弃疾《秋夕》

61、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62、明人瞿佑《归田诗话》:予为童子时,十月朝从诸长上拜南山先垄,行石磴间,红叶交坠。先伯元范诵杜牧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至今每见红叶与飞落,辄思之。

63、杜牧和李商隐是同处晚唐,并称“小李杜”,前面有李白杜甫,那是“大李杜”,他们所以变成小李杜。但李商隐因为命运、际遇以及时代的原因,他的诗风整体上来讲是非常婉约、非常沉郁的,这一点也像“大李杜”,不过“李杜”调了过来而已。杜甫就是沉郁顿挫,李白就是豪放,而“小李杜”中,这个李商隐就相比较于杜牧沉郁得多,而杜牧呢,反过来就比较豪放。杜牧为什么有这种彻头彻尾的豪放气?我想来想去,觉得和他生活经历、性格以及爱好都非常有关系。

64、还有他在深秋写的一首七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美如画卷,同样广受后世好评。

65、杜牧这首《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66、“白云深处有人家”,为什么要有人家呢?我们在第一句里头看到杜牧他是在赶路,“远上寒山石径斜”,后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是“枫林晚”,说明天色已晚。又在赶路、又在深山,又是深秋、又是天色已晚,旅途劳顿,这时候“有人家”,看到白云生处的人家,这一下子给旅途中的人带来一种莫名的温暖和希望。这样的感觉在秋天,在秋天的寒山里、在石径上,给旅途中的人带来一种莫大的希望。但是奇怪的是,按道理,如果旅途劳顿,天色将晚,又看到山中人家,就该积极地赶去投宿,或者是说有友人在那儿,积极地去拜访友人,为什么杜牧却突然停了下来了呢?所以三四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个问题杜牧自己已经解答了,停车下来是因为此时山中枫林一片奇异景象。什么景象?因为是夕阳西下,太阳照着枫林,枫树林本来就是火红色,这个时候在阳光下,那个枫叶的红配着夕阳的红,是一片惊艳的红啊!“红于二月花”其实就是胜于二月花。虽然已是晚秋的霜叶,却远远的鲜艳、激荡,甚至是激烈,超过春天初春时节的二月花。

67、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68、这三句写景,将宛溪的山光水色描绘得宛在目前。

69、而紧接着的落日风笛,又让整个画面变得明丽而生动。

70、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71、东北方向,还有一座名山,就是李白笔下的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2、甚至有人言“可以步武青莲”,“直造老杜门墙”。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杜牧描写荔枝的诗句(精选1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