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霓裳羽衣的诗句(精选25条)
有霓裳羽衣的诗句
1、在南唐时期,李煜和大周后将其大部分补齐,但是金陵城破时,被李煜下令烧毁了。
2、 诗歌叙述了诗人围绕《霓裳羽衣舞》在几十年间的沧桑变化,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极富条理。“就中最爱霓裳舞”、“教得霓裳一曲成”、“无人知有霓裳舞”、“恰与昭阳舞者同”、“但恐人间废此舞”,层次分明,层层照应,可作为一篇《霓裳羽衣记》来读。(有霓裳羽衣的诗句)。
3、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著名宫廷乐曲。出自印度,原名《婆罗门曲》,开元中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呈宫廷,经唐玄宗李隆基加工润色,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改名为《霓裳羽衣曲》。玄宗宠妃杨玉环就以善舞《霓裳羽衣舞》闻名于世。安史之乱后,谱调逐渐失传。白居易这首《霓裳羽衣舞歌》生动传神地描述了这种舞蹈的服饰、乐器伴奏和具体表演的细节。除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外,包括自注在内的许材料,其音乐史料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
4、《霓裳羽衣》将传统舞姿与西域舞风揉为一体,舞姿刚柔相济。白居易诗中描绘“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烟娥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胡舞的韵味扑面而来,并有敦煌壁画飞天的风采。
5、关于《霓裳羽衣舞》产生的各种说法,都肯定乐舞的音乐元素主要来自西域,虽然政治上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的关系有分有合,但文化上一直进行着融合。 《霓裳羽衣舞》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现出唐帝国对于汉民族以外的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吸纳。
6、唐玄宗创作此乐曲,依据的是一个游仙的梦境,基本思想属于道家文化。
7、眼前意是三清客,星宿离离绕身白。鸾凤有声不见身,
8、舟行十五里,才能听完一支《霓裳羽衣曲》。而这支乐曲的乐制,也是以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元微之》为基础,结合其他各种史料进行考证,认为全曲共36段,分为散序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
9、庐山艺术特训营(www.lsystxy.com)
10、尽管道教在唐代被尊为国教,但神仙世界的虚妄难求仍是大多数人的真切感受。
11、白居易: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12、其次,这句诗的意象非常鲜明。通过“青云衣”和“白霓裳”这两个形象,描绘出了一种高远、清雅的形象。其中,“青云衣”代表着高远的志向和崇高的精神追求,“白霓裳”则代表着纯洁无瑕、优雅大方的品质。这两个形象相互映衬,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13、南宋丙午(1186)年间,姜白石旅居长沙,一次登祝融峰在乐工故书中偶然发现了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他为“中序”第一段填了一首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连同乐谱一起被保留了下来,词如下: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
14、《霓裳羽衣曲》十分悠长,白居易《早发洞庭舟中作》写道:渐看海树红生日,遥见包山白带霜。出郭已行十五里,唯消一曲慢《霓裳》。
15、后来,北宋大兵压境,城破之日,曲谱被毁。自此,骊山宫殿残,无人舞霓裳。
16、五声写出心中见,拊石喧金柏梁殿。此衣春日赐何人,
17、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18、 “今年五月至苏州”以下为第三段。诗人念念不忘《霓裳舞》的重现,在苏州听说好友元稹的部属多有能歌善舞者,于是以书问之。元稹答以《霓裳羽衣谱》。诗人如获至宝,“眼前仿佛睹形质”、“疑从魂梦呼召来”等语表达了他的喜悦。元谱所写形象鲜明,使他仿佛看到了当初宫廷美人千姿百态的表演实况,犹如梦中一般。最后他决心以谱为据,在苏州重新教练歌妓排演。“但恐人间废此舞”表达了担心优美舞乐失传的思想。
19、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全曲共三十六段,分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份,融歌、舞、器乐演奏为一体。
20、唐玄宗非常喜欢这支曲,亲自教梨园弟子30人演奏,每次10人上场,借助声乐、舞蹈、服饰来描绘缥缈的仙境,表达求仙慕道的需求。
21、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
22、《霓裳羽衣曲》在唐宫廷中倍受青睐,在盛唐时期的音乐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3、所以,作为贵妃的杨玉环自然也得会跳舞,投君所好嘛。我们目前知道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她跳的。
24、但音调古朴,曲中常出现降低的七度音(b7),体现出唐代燕乐侧商调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