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儿女情长的诗句(精选66条)
放下儿女情长的诗句
1、所以,徐志摩每发表一篇,鲁迅就做一篇杂文,嘲笑他一番。时间久了,还是被人打压下来,毕竟林徽因是梁启超的儿媳妇,而她的父亲林觉民也是大名鼎鼎,谁敢惹?也就鲁迅先生了。(放下儿女情长的诗句)。
2、——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3、——首句似即景信口道来,点明季节和所向,写行程之难,次句写李判官的过人之勇。马之快,原之阔,身手矫健。尾句有回旋天地的凌云壮志,不但是赋而且含有比兴象征之意,使诗脱却一般私谊的范畴,升华到更高境界。此诗只就此地与彼地的情景略加夸张和想象,叙述自然比兴得体,颇能壮僚友之行色,惜别与祝捷之意也就见于言外,在送别诗中可说独具一格。
4、顾随先生是叶嘉莹诗词道路上不得不说的人物。顾随是研究古典文学的一代大家。1942年秋他来到辅仁大学时,叶嘉莹正读大二。(放下儿女情长的诗句)。
5、赵明诚走后,这个世界才真正露出真面目。好在,李清照不是一般女子,伤痛,让她彻底坚强起来。老年的李清照,过上了几乎隐居的生活。择一城终老,不问世间事。在人生最后的二十余年,她耕耘着自己的天地,万法莫侵。最终,将自己的名声,在那个男权社会下,推上顶峰。
6、她首创词汇“弱德之美”。诗词存在于苦难,也承受着苦难,因此是“弱”的。但苦难之中,人还要有所持守,坚定自我,这是“弱德”。
7、叶嘉莹先生对鲁豫说起她幼时的两个传说,一是她小时候长辈给她拣菜,她说“你给我什么,我就吃什么。”二是祖父责备她,她懵懂地问为什么,祖父认为她顶撞长辈,让母亲惩戒她,母亲掌掴她,打完后两侧脸都是肿的,她也没什么怨言。
8、后来这事弄巧成拙,鲁迅先生因为被打压,一怒之下干脆另起炉灶,和自己的弟弟周作人以及林语堂、钱玄同等人一起创办《语丝》。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唐代《赠汪伦》
10、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11、译: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12、1920年,徐志摩和林徽因相识于英国剑桥下,注定了他们一生的爱恨纠缠。
13、叶嘉莹人生中曾遭遇三次重击,少年丧母,丈夫入狱,中年丧女,古典诗词和对现实的责任感赋予了她战胜苦难的力量。
14、还有鲁迅,他更看不惯徐志摩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因为他鄙视这种寒酸的矫情,读书人,不为国家,不为人民,整日儿女情长像什么样子?而另一方面呢,比较重要,是因为徐志摩的确占用了太多报刊珍贵的领地。
15、徐志摩爱慕林徽因,而林徽因很明显比他成熟太多,她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更知道这个男人会让她背上“不道德”的罪名。
16、只是,结婚眼看快30年了,赵明诚突然撒手人寰,带着遗憾离开了乱世。
17、从李清照晚年的词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时代的苦难,和个人感情的不幸,才让她冲破了花间闺怨的藩篱,让她成为宋朝第一女词人。李清照的失恋,是惊艳的。
18、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叶嘉莹平生历尽各种不幸,但终于从个人的苦难中超脱出来,最终臻于至丰至醇的大境界。
19、——借助眼前的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绪,手法新颖不落俗套。友人远去,频频挥手,依依惜别,没有直抒心中所想,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景物入诗,用一望字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烟水、青山、飞鸟来烘托自己惆怅的心情,空字不只点出被送友人远了,同时写出诗人此时的空虚寂寞之情。五六句写诗人心随友人远去,直到目的地。最后又回到现场,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
20、——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难舍之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字里行间激情荡漾。开篇造成特殊的背景,烘托李副使毅然前行的气概,珍重的送别之意暗含其中,三四句明写友人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五六句化惆怅为豪放,末句直抒胸臆,气贯长虹。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语言口语化,亲切洒脱,声调悠扬流美,奔放明快,韵律自由活泼,节奏跌宕有致。
21、译: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2、1976年3月,长女及女婿同时因车祸罹难,叶嘉莹痛不欲生。强打精神料理完女儿丧事,叶嘉莹将自己关在家中谁也不见,唯靠诗歌舒缓痛苦。
23、人世不止有错过,还有努力一下就能得到的圆满。
24、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5、古典诗词便是叶嘉莹一生的痴,她一生苦难,愿岁月赋予诗词圆满。
26、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27、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28、像崔郊一样因为生活现实不得已和恋人分手的人很多,但能这样完美结局的却很少。
29、得知她回国定居的打算,一些海外诗词爱好者与南开大学校方联系,出资为她在南开盖了迦陵学舍,名字取自她的号迦陵。
30、先生自幼长在书香门第,祖上是蒙古裔的满洲人,本姓叶赫那拉。清政府被推翻后,改汉姓为“叶”。叶嘉莹的祖父曾任过工部员外郎,伯父青年时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父亲毕业于北大英文系,母亲也曾在女子职业学校任教。
3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唐代《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3、“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而不愿足下成为孔门之曾参也。”这是顾随对她的期许,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
34、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35、一男生追她,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和她的兄弟做朋友,她母亲葬礼时也多有帮衬。但她从未和那人在一起,因为她不想耽误人家,“我对人家又没感觉,和他谈,这不是耽误人家么?”
36、——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37、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8、用母语讲诗,叶先生在自由的同时也感到了幸福。
39、17岁丧母,25岁丈夫入狱,她一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车祸去世,小女儿罹患乳腺癌,家中一辈子的经济都由她一人负担……最艰难的时候,叶嘉莹甚至想过哪一种自杀最不痛苦。
40、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41、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42、文人多情,像元稹崔颢之流,一般转身找个姑娘安慰两句,过两天就没事了。但崔郊不是,他是痴情人,恋人走后,他整日以泪洗面。书读不进去,饭吃不下,每天就在于頔府外晃荡,弄得人家以为他是不法分子,差点给人抓起来。
43、译:岔道分手,实在不用儿女情长,泪洒衣裳。
44、夜深人静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终于静下心来,睡前这段时光是我最为欣慰的。我喜欢与书为伴,腹有诗书气自华。女儿睡了,无人打扰,书能让我与大师交流,与伟人聊天,书能净化我的心灵,陶冶我的情操,从原来的毕淑敏、周国平,到现在的《论语》和《诗经》。书能教会我如何提升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工作中我本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也的原则做事;邻里亲朋,我本着吃亏是福,积德为厚地,土扶可成墙的态度相处。
45、所以,林徽因终其一生也没有正眼看过他。而视爱情为生命的徐志摩,自然是为林徽因受了不少情伤。
46、经过了漫长的蹲点式等待,终于在寒食节那天,崔郊等到了姑娘出门。二人相见,互诉衷肠,崔郊百感交集之下,饮泣不止,当即就作了一首《赠去婢》:
47、所以说,人活着,总是会有好事发生。爱着爱着,总是会有意外的收获。
48、总有人秉持着苦难造就成功的观点,好像苦难与成功是双胞胎,如影随形。事实上,苦难非但对成功没有助力,反而会摧垮想要成功的意志。唯具有坚定意志力者,方能在遍历苦难后成就卓然。
49、——慷慨悲歌,是出自肺腑的诗作,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涂上豪放健美的色彩,前两句直写日落之景,纯用白描。
50、仓英嘉措《那一天》,“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有人为了爱而等待,而辗转于人世间。
51、幼时教育奠定基调,诗词则不断雕琢着她的性格,让她在苦难时依然选择坚守。
52、偶然的机会,当地一位刺史于頔碰到这位婢女,也被惊艳到了。用四十万把她买回作妾,崔郊姑妈也正因缺钱而发愁,所以立即应允了。
53、“文革”结束后,她向政府提出回国教学的申请。终于在1979年于北京大学讲了第一堂课,实现了多年夙愿。不久后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
54、虽有才,却名不见经传。《唐才子传》中有名有姓记载了278位,都没有他。而仅有的一首诗,收录于《全唐诗》中,却是家喻户晓:“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55、她带着吃奶的孩子蹲班房,出狱后工作和宿舍都没了着落。她带着女儿,白天四处奔走营救丈夫,晚上则要等亲戚全家入睡后在走廊上搭个地铺休息,“连一张可以安眠的‘床席’都没有”。
5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唐代《芙蓉楼送辛渐》
57、那时人人求知若渴,叶先生用“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来描述当时的盛况。
58、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唐代《草》
59、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60、叶先生一生遍历苦难,却绝少抱怨。她并非喜欢苦难,有谁不喜欢被命运温柔以待呢?但当生活一股脑儿地把苦难倾倒给她时,她快速接受并不断努力。
61、纳兰容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有情人相知不能相守,悲哉,都不知道纳兰怎样做到的,用这样简单的句子画出这种纠结的心情。
62、如果不是她偶然间谈起,或许会有不少人认为她一生平顺,与苦难无缘。
63、——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64、南开大学每年都要办一场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讲座,为了抢票,领票前几个小时就有人在排队。领不到票的人讲座时便盘腿围坐在叶嘉莹先生两侧,倾听先生讲解。一堂二三小时的讲座,先生总是站着,从没有意外,即使在她九十岁高龄的时候。
65、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