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孔子的诗句(精选62条)
描述孔子的诗句
1、生乎鲁、长乎鲁、是鲁公同宗、为孔子同乡、自古称巧圣。 道以人、器以人、与人民一心、并华夏一体、从今创伟业。
2、听课笔记(林晓静,福建泉州人,浙江理工大学大四在读,课余痴迷文学、书画。)
3、注:文笔轩公益讲坛(邀请名师、名家主讲)、文笔轩公益课(袁闽老师主讲)将不定期举办,欢迎大家参与!请关注本公号发布的信息!
4、这两句诗只有十个字,但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真是感慨万千。唐明皇这首诗,是离开了皇帝的本位,完全以诗人的身份写出来的,写得非常好,也非常感人。像孔子那么伟大的圣人,千年以后,连古迹都被有权力的人擅加摧毁,真是成什么话!(描述孔子的诗句)。
5、译文: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重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文笔轩的国学公益讲座。“夫子何为者”,刚在座位上坐下,我就被屏幕上的这个问题深深吸引了,期待着两个小时后,我们大家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8、顾老师学识渊博,讲的课生动富有风趣、深入浅出。她带领我们再一次认识孔子,了解孔子的一生周遭,让我们看到了“至圣先师”在那个时代下的使命与担当。在当今这个愈显浮躁的时代下,我感受到了跨越千年时空内心的坚定与平静。顾老师以“入淤泥而不染”来赞誉孔子,我想,不仅是生活中乱世动荡中的孔子,作为生逢其时的每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该通过终生学习,不断寻找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向往,找到一处可供心灵栖息的地方。
9、文笔轩学生、社友服务:15700116838
10、顾老师又提到,在那个时代中,能够理解认同孔子的人,除了跟随其周游列国的他的学生们,还有“楚狂接舆”。他与孔子一样,都清醒地意识到这时代“何德之衰”,但他作为隐士,不同于想要“救万世之政治,千秋之天下”的孔夫子,便劝说孔子应当止行而隐。但是,孔子并非避世之人,他心怀坚定的想要改变乱世的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救世之责。顾老师借孔子与楚狂接舆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信念追求,勉励听者,无论是在那样沉沦的乱世,亦或是在当今发展繁荣的新时代,孔子这种“铁肩担道义”的精神都值得人们学习与践行。
11、5月15日晚,我有幸在钱江南岸的文笔轩杭州书画研修中心,参加了浙江外国语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顾大朋老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博士、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关于“孔子与《论语》”的专题讲座。
12、《扶风歌》(刘琨) 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13、鲁直之在万化,何翅太仓之一稊米。吏能不如赵张三王,文章不如司马班扬。
14、颔联“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写的是唐玄宗来到了孔子故宅,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孔子的家族身世背景:他的父亲叔梁纥做了鄹邑大夫,孔子便是“鄹人之子”,随着家族的没落,他在十多岁就成为了“贫且贱”的孤儿。“宅即鲁王宫”是用典的写法,《汉书·艺文志》记载:鲁恭王扩建自己家的房子时拆了孔子的旧宅,却从宅墙里挖掘到“《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这也侧面烘托了孔子践行一生的人生信念对后世的影响之大,即便是王侯也对孔夫子景仰和尊崇。
15、第三句“地犹鄹氏邑”,孔子是出生在鄹地,唐明皇是经过鄹地去祭孔子,这是写眼前的即景,看到当场的景物而兴起怀念,崇敬一千多年前这位圣人的“思古之幽情”,表现了一种相当深厚的情怀。
16、还记得2014年的五一那时我还在学校读大偶尔的机会和朋友一起约好去爬泰山,泰山海拔1545米,被称为五岳之首,这也是我第一次爬这么高的山,所以很开心,当时也做了许多功课。来到泰山脚下,一望无尽,不管了开始爬吧,终于来到中天门,还要爬1827级石阶,这就是传说中的泰山十八盘,已经累到不行,最后终于千辛万苦爬到顶峰,此时已经半夜了,山上超级冷,没办法我们每个人租了个军大衣裹在身上,等到凌晨四点左右时就陆陆续续的人们在看日出的最佳位置已经站好了,为了看到最美的日出,看完日出天已经亮起来了,低头看去,仿佛我站在云海里,腾云驾雾的感觉,此刻,感觉大自然赋予了它无尽的魅力,远处看到巨石上刻着 五岳独尊 四个字,它昂首而立,很有气魄,和它合了影。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就突然感慨真的站的越高看的越远,只有站在最高处才能俯视一切。旁边的众山也显得那么渺小,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也开始原路下山了。
17、唤起子陆子,经德问何如。万锺於我何有,不负古人书。闻道千章松桂,剩有四时柯叶,霜雪岁寒馀。此是瑱山境,还似象山无。耕也馁,学也禄,孔子徒。青衫毕竟升斗,此意正关渠。天地清宁高下,日月东西寒暑,何用著工夫。两字君勿惜,借我榜吾庐。
18、班母班妻家眷巧,云梯云鸟脑筋玄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19、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0、“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首联第一句话,便发出了这样的千古一问,也不仅是唐玄宗这么问,孔夫子五十五岁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时,一位叫做微生亩的隐士就问过他:“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夫子你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直到今日,仍有千千万万后世之人追问:“夫子何为者”,像这样一位奴隶制下的学者,人们感觉他并无建功立业、没留下丰功伟绩的人,却在往后的几千年里被人们奉为“至圣先师”。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各地建了众多孔庙,甚至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国文化和提供汉语教学。由此可见,“孔子”已然成为了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有力注脚。
21、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隆。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22、巧手发明费精神,泽惠民生到如今。妙艺绝技称寰宇,端赖斯人有慧心。
23、五十五岁的孔夫子周游列国,过着居无定所、四处奔走的生活,有时甚至朝不保夕,他这么做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吗?显然不是。孔子回答:“非敢为佞也,疾固也。”是啊,家国战乱不止,时代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孔子意识到了时代的弊病,他是为了寻找能够实现理想的地方。正如康有为《论语注》中:“盖圣人之来斯世,明知乱世混浊而来救之,非以其福乐而来享之也”。他对万事万物,国家、民族、时代都有关怀悲悯之情。顾老师讲到,孔子为自己胸怀家国的理想而热血,也会为周遭的一切而流泪。听到这儿,仿佛看到这样一位豪迈且温情的圣人就在时代与生活的泥潭里摸索着前行,心中涌起无数细密的感动。
24、“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语出自明代名士梅之焕所题的一首七言绝句《题李白墓》,其中以“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为后人传诵。诗曰:“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25、诗书画便是我找寻的理想之地。曾经对格律的一知半解,对其他书体的懵懵懂懂,对国画的浅尝辄止,都反而更吸引着我继续深入学习,从“书”出发,走向诗与画,走向更深邃的人文与艺术。也很庆幸有文笔轩这样一个地方,有良师益友相伴,为我的理想添砖加瓦,以文化的慰藉为我拨开生活的繁杂。
26、颈联“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再次引用了典故。有凤来仪,凤鸟至,是吉祥的征兆,而《论语·子罕第九》中“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则比喻了自己不得天命,到垂暮之年也未能见到时代繁荣人民和乐的深深感叹。孔子所作《春秋·哀公十四年》则以“西狩获麟”绝笔,鲁哀公十四年,大臣狩猎时遇见了麟,这本是祥瑞之兆,可是却在政法乱世中被杀死。唐玄宗将孔夫子生不逢时的境遇与此时开元十三年的盛况对比,也以诗句中塑造的时空之差含蓄地自夸自己的丰功伟绩。
27、“宅即鲁王宫”,孔子的老家在汉朝的时候被一个被封为鲁恭王的汉高祖的后代准备拆掉,盖他的王宫。在开始要拆房子的时候,他走到里面去视察一番,忽然之间听到弦歌之声,宛如孔子还带着那些弟子在里面读书、弹琴、吟咏。他这下子害怕了,圣人就是圣人,自然就有那股威力和神力。以宗教来说,那是有神灵在保护的,所以他赶快下令停工,不敢再霸占圣人的遗产了。可是,在他已经拆了的一段墙壁里面,发现了古文的经书。据说,这是秦始皇焚书以后再度发掘出来藏在孔府壁中的第一手经文。不过,后人也有怀疑是伪造的。
28、“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这是唐明皇对孔子的祝文。他说,我现在亲自来看你这前后两进的故宅,并且向你叩首祭奠。“当与梦时同”,是指孔子在快要死的时候,经常梦到周公,而孔子在死前最后一次,是梦见自己在周公祭殿的两楹之间,因此孔子也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唐明皇的“当与梦时同”是说,我今天来祭奠离人世久远的你,这种心情和你当年梦到在两楹之间祭拜周公时是同样的沉重。
29、讲座伊始,顾老师播放了一个短片,内容大致介绍了孔子的家世背景和其一生的经历,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孔子为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言人?而孔子的思想又如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随后引入了本课的重点,唐玄宗的《经鲁祭孔子而叹之》这首诗,通过逐句解读,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带着听课的大朋友小朋友们一同走进了孔子的人生。
30、身畔无丝缕。但从前、练裳练帨,做他家主。甲子一周加二纪,兔走乌飞几度。赛孔子、如来三五徐陵云:小如来五岁,多孔子三年。鹤发萧萧无可截,要一杯、留客惭陶母。门外草,欲迷路。朗吟白雪阳春句。待夫君、骊驹不至,鹊声还误。老去聊攀莱子例,倒著斑衣戏舞。记田舍、火炉头语。肘后黄金腰下印,有高堂、未敢将身许。且扇枕,莫倚柱。
3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他建立了开元盛世,经历了安史之乱。本诗作于开元十三年,那时唐玄宗到山东封禅泰山,即为“经鲁”。他推尊儒学,尊奉孔子,又专程前去祭拜孔子,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32、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出自晋代刘琨 的《扶风歌》。诗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离离。上枝拂青云,中心十数围。洛阳发中梁,松树窃自悲。斧锯截是松,松树东西摧。特作四轮车,载至洛阳宫。观者莫不叹,问是何山材。谁能刻镂此,公输与鲁班腰间带得纯钢斧,要斫蟾宫第一枝。
33、创办时间:1997年9月品牌诉求:书写情趣人生办学宗旨:精授艺、重育人教学范围:写字、书法、书法师训、书法高考
34、《对联》:生乎鲁、长乎鲁、是鲁公同宗、为孔子同乡、自古称巧圣。道以人、器以人、与人民一心、并华夏一体、从今创伟业。
35、《水调歌头·丁亥秋日风雨大作读曲阜志怀鲁班》:仁山复圣水,鲁地多秀灵。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列国行,还有鲁攻墨守,圣贤自古孤寂,身后方留名。谁解其中意,凄惶为苍生。 风雨动,伞儿撑,总关情。刨去万物浮华,磨声有人听。木鸢飞天非梦,云梯登高攻城,历史有准绳。绝技出哲匠,妙手铸大成。
36、孔子自己也作过类似的感叹。在《子罕》篇里孔子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这是孔子感叹当时既不像凤鸟出现时的大舜时代,又不是洛书出来时的伏羲时代,没有明君在上以为辅政,悲叹自己的道不得行于世。孔子在著《春秋》的时候,有人打猎打死了一只怪兽,不知是什么兽,抬来问孔子,他一看是麒麟。据说太平盛世才出麒麟;现在出来,却被打死了。因此他知道世界将更乱,而自己也和麒麟一样快完了。所以孔子“获麟而绝笔”,当时他正在著《春秋》,当他看到麒麟后就不写了。唐明皇用这两句诗来描写孔子一生行道的坎河,也为孔子发出无限的感慨。
37、还有一次,孔子到郑国时和弟子们走散了,子贡到处找人问,后来一个郑国人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栖栖遑遑、如丧家之犬的老头子,这郑国人所指的就是孔子。所以“栖栖”就是忙忙碌碌,也就是形容孔子救世心肠之迫切,忧心忡忡,不可终日。
38、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穗路30号丽晶华庭金莱阁1302
39、《咏鲁班》:岱岳之阳泗水滨,周礼在鲁有遗音。钟灵毓秀发祥地,天造地化一匠人。巧手发明费精神,泽惠民生到如今。妙艺绝技称寰宇,端赖斯人有慧心。
40、唐明皇以帝王之尊对孔子作如此之咏叹,也可知道唐明皇的风流蕴藉,还是有他的一套。所以我认为他这首诗不但是唐诗的正宗,而且比一般对孔子的诰文、祭文都要好。虽然没有孟子的“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这句话那么简捷有力,但比其他的诗文实在好得太多。在文学艺术的观点上,他这一首五言律诗,四十个字,表达了那么多的感触,那么多的历史事迹,这就是作诗。一般不懂的人就指作诗为无病呻吟,其实并不是无病,实在是有病!而且还呻吟得有深度。
41、《七律·尊鲁班感受工匠精神》六月十三尊大贤,公输智慧古来渊。宫房台榭手中立,锯刨凿钻身后传。班母班妻家眷巧,云梯云鸟脑筋玄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42、“腰间带得纯钢斧,要斫蟾宫第一枝”是出自明人尹直《英宗实录》中的一首无题诗。诗曰:“严亲曾习鲁班机,常年制下青云梯。腰间带得纯钢斧,要斫蟾宫第一枝”。 在《英宗实录》中,明人尹直笔记里记载过一个故事。。被之用丹漆,熏用苏合香。本自南山松,今为宫殿梁”。
43、《水调歌头·唤起子陆子》年代:宋作者:辛弃疾
44、从爬这次泰山之行,切切实实的感受颇深,人也应该像泰山一样有伟大的胸襟和气度,同时也希望人们努力学习,多读书,升化思想和境界,让未来站的更高,看的更远。
45、最后“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作为尾联,这是引用了《礼记·檀弓》的内容。孔子曾梦见自己坐在两楹柱之间,知道自己不久于世,最后患病卧床七日便去世了。顾老师向我们介绍,古人去世后,停柩待葬成为殡,夏朝时在阼阶上处,商朝时在两楹之间,周朝时在宾阶上处,这也体现了不同朝代的不同生死观。孔子为实现“郁郁乎文哉”的理想社会,一生碌碌奔波,颠沛流离,却无处安身。唐玄宗用这句诗感叹道:“虽在那时明王不兴,但今日我来祭拜您。千百年来儒学传扬天下,您受到后人的尊崇与瞻仰,思想流传于世,也能够稍感慰藉了吧。”
46、经此一解释,就可知道要多读书。这一句诗很简单,只有五个字,可是它包括了有关孔子的这些故事,涵盖了那么多的意义。在那个时代里,孔子一心一意地要救世救人,那种忙忙碌碌的样子却被人误会是为了逞口舌之利、求瞰饭之地,甚至被人看成没人收养的野狗,这是多么可怜!但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孔子丝毫不改变他淑世的初衷,这又是多么伟大!其中的意义和感情、赞叹,都在这寥寥五个字中表达出来了,而且说得温柔敦厚。
47、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48、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49、亦如袁老师所言:“好比一棵树,书画只是枝叶,文学才是这棵树的根。一棵大树若要长得枝繁叶茂,要从文学,也就是要从经典国文、诗词中汲取养分,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50、这是唐代诗中最正派规矩的诗。诗就是文章,不同的只是变成可以歌唱出来的韵文。中间抑扬顿挫的平仄安排,就是要求歌唱时有音韵美感。如果平仄的安排不合规矩,就不能用。其次,在这短短几句美妙的辞藻中,还要蕴涵着深远的含义,以发人深省而堪回味为主,其中要有思想,要有感情,要有意境等,而成为一件完美的文学艺术作品。
51、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安《绝句》
52、顾老师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借用李隆基的这首诗,与大家分享圣人孔子的一生,让大家听后意犹未尽。宋初宰相赵普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孔子核心思想的重要著作。讲座最后,主持人袁闽老师建议大家,将家里的藏书《论语》拿出来,以顾老师本次讲座为引,诵读并学习十三经之首的《论语》,从中学习孔子的思想精要与为人处世的智慧。
53、《贺新郎·身畔无丝缕》年代:宋作者:刘克庄
54、老来可喜,是历遍人间,谙知物外。看透虚空,将恨海愁山,一时挼碎。免被花迷,不为酒困,到处惺惺地。饱来觅睡,睡起逢场作戏。休说古往今来,乃翁心里,没许多般事。也不蕲仙不佞佛,不学栖栖孔子。懒共贤争,从教他笑,如此只如此。杂剧打了,戏衫脱与呆底。
55、在《论语•微子》篇中,楚国有一个叫接舆的隐士,是道家人物,看见孔子来了,就装疯卖傻地唱起歌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凤凰呀!凤凰呀!你来得可不是时候啊!现在这个时代人心不古啦!你现在出来等于跑到荆棘丛中,人家可会把你当做山鸡,捕去杀了吃火锅的啊!过去的不去说了,现在转身还来得及的。算了吧!算了吧!如今从政当官可危险得很啊!这是楚狂接舆给孔子的警告。
56、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57、唐明皇这首诗,第一句“夫子何为者”就很巧妙地提出问题。孔子是古今一致称颂的圣人,又称素王,他是大家的老师,人们都称他为夫子。可是这位大家的老师,他的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第二句“栖栖一代中”,叙述他一生的情况,也是上句的答案。“栖栖”两个字引用了《论语》的掌故,在《宪问》篇中,一位隐士微生亩曾经问孔子:“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告诉他:“非敢为佞也,疾固也。”意思是我不是到处逞口舌吹牛,只是看见世人的固执不通而以为病,所以想说服大家明白事理而已。
58、在讲座中,我感动于前排的小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对顾老师拓展延伸的知识点积极踊跃地回应,要知道,大学的课堂可少有这样积极的听众和座无虚席的氛围。后排的大人们也毫不逊色,有对孔子的身世对答如流的,也有重新做回学生认真记笔记的,令我赞叹不已。
59、“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这两句是咏叹孔子的一生。
60、《四坐且莫喧》(汉无名氏) 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61、盗跖傥名丘,孔子还名跖。跖圣丘愚直至今,美恶无真实。简册写虚名,蝼蚁侵枯骨。千古光阴一霎时,且进杯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