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美食的诗句名句(精选87条)
描写美食的诗句名句
1、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是犹作羲皇之民,鼓唐虞之腹,与崇尚古玩同一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果,是则谬矣。吾辑《饮馔》一卷,后肉食而首蔬菜,一以崇俭,一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2、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3、出自陆游的《饭罢戏作》。“彘”即“猪”,“彘骨”是猪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酱烹制或蘸美至极。
4、撒子: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曰:“陌上秋千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粔籹读jùnǚ音,就是我们今天说的撒子,由中原传到东莞后,为莞人喜爱并成为东莞传统贺年食品之一。其中陆游所说“簇青红”,说明人们还把部分糖环还加上花米红染成好看的红色以示喜庆。
5、“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
6、150条谚语,小学1-6年级用在作文里,条条经典!
7、腌笃鲜:金农有诗:“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腌笃鲜是江浙一带著名的本帮菜.
8、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描写美食的诗句名句)。
9、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描写美食的诗句名句)。
10、出自陆游的《薏苡》。陆游是个美食家,他自己做的薏米饭,软、白、滑、香,好想尝一口。
11、例句:“割不正不食”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鲁迅《南腔北调集·由中国女人的脚……》)
12、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
13、"无声细下飞碎雪","放箸未觉全盘空"描写唐代厨师加工鱼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们争食的热烈场面。
1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代李白《客中行》
15、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16、照水须眉见,搓橙指爪香。——陆游《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
17、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明代丘浚《咏荔枝》
18、白鹅炙美加椒後,锦雉羹香下豉初。箭茁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
19、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
20、释义: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2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2、嶂:陡立的山峰。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落照:夕阳西下。
23、出自杨万里的《食蒸饼作》。要说什么食物最扛饿,那一定是饼、馒头这样的面食,实在饿的受不了了,一个热乎乎的蒸饼下肚,心满意足。要是饿的太过了,一口就能吃掉一个!
24、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25、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26、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27、成语典故: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28、苏轼《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29、驴打滚:北京传统小吃,用豆面、糯米粉、和红糖豆沙馅制成,《燕都小食品杂咏》:“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
30、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31、刘禹锡《秋词二首》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府·杜牧《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32、美味清润浓香解暑冰凉清淡麻辣鲜香爽滑香醇甜爽甘饴咖啡秘制香辣配制特产透亮开胃滑润
33、粗茶淡饭,虽然不够精致,但是氛围很好,真诚而热烈。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而且和什么人一起吃。怀念家乡。
34、晋·陶渊明《酬刘柴桑》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35、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草低:衰草枯萎。
36、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唐代白居易《问刘十九》
37、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38、出自苏轼的《戏咏馓子赠邻妪》。邻居一个老奶奶的馓子做得好,苏轼特地写了一首诗来夸。巧手搓着面,色泽均匀,下油锅煎时,都变成嫩黄色,一看就十指大动。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39、苏轼在黄州发出这样的感慨,我好想改作“湘江绕城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我甚至不知道鱼和笋确切的品种。我生于北方,做客长沙前从来不知炖、煮之外鱼可以烧得如此鲜美;从来不知笋子长在土地里的模样也未曾领略它们和腊肉一起炒出来的绝味。那些味道难以忘怀,大概是因为,那尾鱼在下锅前一个小时,还在主人院前的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戏;大概因为,那些竹笋在被热油包裹前的几个小时,还伏在山上郁郁葱葱的竹林里做安安静静的竹宝宝。
40、形容美食的诗句及成语或者词语,越多越好^"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41、成语典故: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42、“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43、我拿来水瓶,朝茶杯里倒上开水,顿时,水中的龙井茶如同千万条小鱼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44、成语典故: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45、唐·白居易《司马宅》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46、序:时节。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
47、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48、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杨万里《食蒸饼作》
49、成语出处:《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50、出自苏轼的《食荔枝》。苏轼被贬到岭南,爱上了岭南的荔枝。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51、唐·杜甫《秋兴八首》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唐·杜甫《秋兴八首》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52、成语典故:伴食:陪着人家一道吃饭。用来讽刺无所作为,不称职的官员。
53、成语出处:《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54、《食粥》:“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55、出自马钰的《西江月·赴胡公斋》。每一个诗人都是美食家呀。马钰说,我最会做鳝鱼了,入口甘甜美味。不用酱醋和盐,香得不得了。
56、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57、译文:这里的胡麻饼的模样学着京城的样子制作的,新出炉的面饼酥脆,香气四溢。
58、与美食相关的诗句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
59、成语典故:厌:满足;脍:细切的肉。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细做。
60、释义: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61、“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
62、描写秋天美食的诗句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6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64、上下五千年刻在骨子里对于美食的执着,是属于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65、描写春节的好词、好句、好段、古诗,赶紧记下来备用
66、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67、唐宋诗人杜牧曾著有“越浦黄柑嫩,吴溪紫蟹肥”
68、“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录苗嫩不蔹。采掇归来便堪煮,半铢盐酪不须添。”他总结了选取用蔬菜不要调味,吃起来也很新鲜。
69、南朝梁·范云《别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语助词,无义。
70、张志和的《渔歌子》中不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句
71、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观打鱼歌》)
72、出自苏轼的《浣溪沙》。苏轼和友人爬山野炊,在山上吃野菜,喝清茶,悟到人生的真谛: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73、“初游唐安饭薏米,炊成不减雕胡美。大如苋实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满屋”把大如苋实(鸡头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点都写得非常生动。
74、郑板桥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纤手炙鱼头",
75、释义: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
76、宋代诗人秦少游的"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
77、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苏轼《猪肉颂》
78、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鸡肉鱼肉丰盛美味。
79、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80、出自陆游的《山居食每不肉戏作》。好朋友给陆游留了条鱼,他却舍不得烹饪,天天粗茶淡饭用以饱腹,白米饭,小青菜,就能吃得有滋有味。秋天的美食就更值得一说了,在东篱边上捡些落菊也可食用。
81、"新津韭黄天下无,色如鹅黄三尺余,东门彘肉更奇绝,肥美不减胡羊酥"
82、种菜烹调:宋人有词:“自种畦中白菜,腌成瓮里黄齑(读jī音,指酸菜)。肥葱细点,香油慢煼(同炒),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这是描写在自家菜园自得其乐的画面,其乐融融,令人向往。
83、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宋代李清照的《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84、出自赵汝鐩的《避暑溪上》。晚上捕到一条像湖一样白的鱼,操刀把鱼切成片,把姜蒜剁碎。作者虽然没有写到鱼做熟的样子,可是从鱼白似玉,姜蒜飘香,就可想见这道鱼多么味美了。
85、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86、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