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戏台的诗句(精选62条)

2024-01-13 10:11:15

描写戏台的诗句

1、有些楹联还借用典故,化用诗句,如永嘉北溪杨氏宗祠戏台的“古往今来只如此;淡妆浓抹总相宜”,化用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总之,这副联格调高雅,寓意深长。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戏曲文化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社会功能与儒家经典《春秋》和《诗经》相比较,揭示了儒家文化对戏曲艺术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戏曲文化艺术的认知。

3、中柱联的整体意境,仿佛是在呈现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中所说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珠灯正满,璧月初圆”“宿雨晴时”可谓良辰。“福地长春,洞天不夜”“晚山青处”可谓美景。看戏听曲可谓寻常百姓家的赏心乐事。

4、戏台为富山杨府宫组成部分。该宫整体建筑还包括门厅、两厢廊及正厅,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占地面积约481平方米。2011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类似的还有洞头东岙陈府庙戏台,前台柱阳面悬楹联(近年维修时添加)“三星合璧看东岙财源福荫;四季如意听仙岩戏曲响彻。”东岙是村名,仙岩是街道名,这对楹联既镶嵌了地名,还表达了“财源福荫”、“戏曲响彻”的祈愿。

6、戏台为雷公殿组成部分。该殿整体建筑还包括门厅、月台、两厢廊及正厅,组成合院式木构建筑,占地面积约567平方米。雷公殿背靠大山,面临瑶岙河,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所在的大乌石村为吴姓居民的聚居地之一。2005年3月1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该殿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描写戏台的诗句)。

7、  古戏台有多美,没有好好看看好好品味的人是体会不到那默默静立于岁月和乡野深处、蕴涵无穷人文魅力的古旧戏台的底蕴美!像永嘉六岙福星祠戏台的重檐五角攒尖顶,在温州都是孤例,工艺复杂,灰塑了栩栩如生的岁寒三友、戏曲人物等。

8、  永嘉戏文悠久。据高崎华《中国戏台》一书介绍,最初的戏剧形式——戏文,诞生于永嘉。而该地早在隋唐时,就以尚歌舞、多敬鬼著称,瓯越间好祀鬼,山椒水溪多淫祠。便是生动而形象的写照。由此可以推断,隋唐以前,永嘉就已出现戏台了。两宋时,浙南沿海一带就流行南曲戏文,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地方戏曲的盛行,自然离不开遍布城乡的寺庙、祠堂、路亭中的古戏台。

9、赏析:这是一副充满诗情画意且有道教色彩的联句。作者巧用句内自对和上下联相对的双重对仗手法,叠加珠灯、璧月、宿雨、福地、洞天、晚山等多种意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营造演出环境和氛围,烘托演出主题。既诠释了“以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定义,又展示了戏曲内容和效果。使得整副对联更为生动有趣,意蕴深远。

10、戏台建于清代,雕刻繁缛,原在莒江乡,后因修建珊溪水库,整体搬迁到罗阳西外村北面山冈上。1998年,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莒江戏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1、赏析:此联重在状写观众看戏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垂手”是六朝时一种古典舞蹈的名称,“拍肩”是一种舞蹈动作。本联用“垂手拍肩”代指台上的舞蹈。作者巧妙化用李商隐“垂手乱翻雕玉佩”和李白“波光摇海月”的诗句,赋之新的含义,将舞者身上的佩玉反光比作沧海中随波摇动的月亮。波光粼粼,飘忽灵动,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下联先以“娱心悦耳”描写美妙的声音带给看戏者心情上的愉悦,进而诠释这种艳歌余音绕梁,连天上浮动着的行云也驻足倾听。作者在这里引用成语典故“响遏行云”句意,夸张地描写出了戏台上的听觉效果。这种化用古人诗句,将典故嵌入联中,并赋以联句新含义的艺术手法,使人读后耳目一新,顿觉咫尺舞台沧海云天,方寸之间波澜无尽。 

12、温州古戏台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较多地继承和发展了宋代以来江南的地方做法,颇有江南浪漫的气息。有意思的是,乐清市古戏台还出现了多连贯藻井(天花)屋面,这类屋面正向延伸,与正厅屋面前檐连接,这样既可以为观众遮阳,又可以避雨,说明当时的戏曲已不仅关注戏台上的演出,还开始关注观众看戏时的舒适度。

13、戏台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制,更是一方文化展台。锣鼓喧天,丝竹盈耳,多少波澜壮阔、哀婉缠绵、忠孝节义的故事都在这里粉墨登场。

14、西戏台是寿圣寺的乐楼,乐楼石柱阳刻两副楹联。 

15、由此,把此联称为“意象美、意境美、意趣美、意蕴美”的“四美联”也不为过。

16、李香君: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17、上d落子《徐策跑城》入选第二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展演

18、鹿城沈岙仁济寺戏台的“闲来无事小神仙;读书观戏真富贵”。而“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是清朝乾隆皇帝书房中的一幅对联,讲的就是一种境界与修养。

19、蒲州玄坛庙戏台位于鹿城区黎明街道蒲州街265号蒲州玄坛庙前,与门厅及正厅隔街相对,这种格局在温州较为鲜见。

20、戏台为玄坛庙组成部分。该庙整体建筑还包括门厅、两厢廊及正厅,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玄坛庙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清早期重建,其内主祀“正一玄坛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戏台所在的蒲州村以诸葛、叶姓为主。该戏台栏杆雕刻精美,戏曲瓦当和灰塑保存较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1、大乌石雷公殿戏台位于乐清市虹桥镇大乌石村雷公殿门厅内。

22、  古戏台太美,美到我们需要像品茶般一口一口细细地去品茗;古戏台太深邃,让我们从起初的不屑一顾到后来情不自禁的赞叹。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永嘉最具代表性的古戏台——芙蓉陈氏大宗祠戏台,深刻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和精致吧!

23、戏台坐西北朝东南,面对正厅。方形平面,木结构表面多被油漆覆盖。前台柱阳面悬楹联:“做样装模活千古许多豪杰;耕经耨史做一篇出色文章。”楹联为民国浙南诗人王理孚撰,温州现代文坛耆宿张鹏翼书。后台柱阳面悬楹联:“往古来今不过如斯而已;惩奸赏善莫谓与我何如。”此副楹联亦为王理孚撰,温州现代书法家马亦钊书。

24、倏梦黄粱,百万因缘尽历,听台上丝竹笙歌,如同静夜闻钟。

25、古戏台太美,美到我们需要像品茶般一口一口细细地去品茗;古戏台太深邃,让我们从起初的不屑一顾到后来情不自禁的赞叹。让我们携手,一起走进古戏台,切身体会、直接领略、深刻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和精致吧!

26、古戏台有多美,没有好好看看好好品味的人是体会不到那默默静立于岁月和乡野深处、蕴涵无穷人文魅力的古旧戏台的底蕴美!像瓯海黄山宫戏台、洞头东沙妈祖宫戏台和文成文坑太阴宫戏台等,这些戏台的藻井里布满了缤纷的彩绘,隔着漫长的岁月,仍然绚烂震撼;而永嘉六岙福星祠戏台的重檐五角攒尖顶和苍南鲸头杨府殿戏台的重檐歇山顶,在温州都是孤例,工艺复杂,灰塑了栩栩如生的岁寒三友、戏曲人物等。

27、戏台坐西朝东,面对正厅。前台柱阳面刻楹联:“援古贤良标榜样;为愚夫妇说章程。”台下前后各添两根撑柱辅撑台面,下置花岗岩方柱础承托,础下为条石铺设的甬道。戏台四周围以栏杆,正面撑柱上设方形望柱,柱头刻出束腰仰覆莲状,尺寸稍小。栏板透雕正万字纹和梅、兰等花卉纹。侧向栏杆不设望柱,栏板透雕回形格。

28、寻访古戏台的过程,也会有伤感的时候。作为建筑整体中的一部分,大多数古戏台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维护。然而还是有些古戏台在没来得及让人认识前,就永远地消逝了。

29、戏剧是活的形象的历史画卷,戏台上所演的不外乎生旦净末丑,内容也多是仁义、忠奸、礼仪廉耻。这些楹联借古喻今,借物言志,让人在欣赏戏曲的同时,受到历史知识的熏陶,具有“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作用。

30、而宋真宗曾有《劝学文》云:“家富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宋·王荆公的《劝学文》也说:“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上联即由此引申而来。下联出自宋·魏野《述怀》:“有名闲富贵,无事小神仙。”心无愁烦之事,则心怡神泰,百体安和,近于神仙境界。

31、戏台坐南朝北,背靠门厅明间,面对正厅。方形平面,木结构表面多饰彩绘。前台柱阳面悬楹联:“观舞台三百年古迹长存;听戏文五千载历史聚变。”

32、方坑太阴宫戏台位于文成县平和乡东方村方坑自然村太阴宫门厅明间后檐。

33、银泉陈氏宗祠戏台的“一弹湘水一弹茜;半入江风半入云”......

34、高悬金镜,大千世界全包,看眼前离合悲欢,总是现身说法;

35、还有乐清樟下施氏宗祠戏台的“盛世风雪谐乎律吕;太平邑里谱出笙歌”;

36、  永嘉尚存的明清古戏台,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建筑之精,也是不可多见的。然而,如今大多数的古戏台,已不见昔日那台上台下的热闹场面,只是偶尔还有一些戏台,仍保留着每逢庙会便组织演出的习俗。

37、好的戏台不能没有好的戏联,戏台柱上的对联是戏台的点睛之笔,要经得起品,要细细去品,才能感觉戏里戏外都有一番滋味。

38、类似的还有瑞安市六科卢氏宗祠戏台的“援古贤良标榜样,为愚夫妇说章程”;

39、带溪忠训庙戏台位于平阳县腾蛟镇带溪村薛岙口忠训庙内。

40、这些楹联有用简练工整的文字反映人生哲理的,如瓯海上蔡陈府庙戏台(路亭)的“剧中人于今弄假成真,世上事以后无非是戏”;

41、其实,温州古戏台的楹联还有表达谢雨敬神明、祈望安康的,如龙湖通福殿戏台的“风调雨顺福临大地;国泰民安春满人间”;有追溯本族历史渊源,如泰顺枫林吴氏大宗祠戏台前台柱阳面贴的楹联“吴氏华宗出姬周;始采凤林肇姓由”;还有于生动之中道出戏曲理论的,如平阳县带溪忠训庙戏台的“做样装模活千古许多豪杰,耕经耨史做一篇出色文章”,此楹联为民国浙南诗人王理孚撰,温州书法名家张鹏翼书写。

42、这些楹联极力体现了戏曲里的舞姿优美、音乐时而响碣行云,时而如高山流水,对戏曲表演进行有情有景的刻画和描摹,却又给人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通过这些楹联,我们可以在多年之后的今天再次领略当年戏曲的美妙及魅力。

43、这副楹联,作者在上下联各用四个四字成语或词语串联叠对,巧妙地将包罗万象的舞台内容和情状浓缩其中,一“听”一“看”,别有情趣,给人以深刻思考和无穷回味。

44、东戏台是结义阁的乐楼,乐楼阴刻两副楹联。 

45、温州古戏台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较多地继承和发展了宋代以来江南的地方做法,颇有江南浪漫的气息。而戏台上面的楹联,文字生动,寓意深刻,对仗工整,平仄讲究,读后令人深思,而它更是记录了当年的丝竹乐音,记载着世代民间艺人的艰辛生活,也收藏了簇拥的人影、如雷的喝彩。让人在多年以后依旧能透过戏联感受到当初的风采。

46、赏析:这副楹联侧重用佛教术语状写看戏人的心灵感受。“金镜”本意是铜镜,作者在此把戏楼比作高悬的金境,寓意戏台上演绎的故事,如镜子一样可以照出忠奸美丑善恶,以此借古喻今,教化后人。“大千世界”是佛教三千大千世界的略称。“大千世界全包”意为戏台上演绎的故事包罗世间万象。“悲欢离合”四字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句,泛指戏曲中人物的种种境遇和复杂心情。“现身说法”是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此处指以佛借戏曲中人物形象、故事和境遇来向众生说明某种道理。

47、戏台坐北朝南,木结构表面多被油漆覆盖,面对正厅。台面用木板铺设,四角立圆木柱,下承圆鼓青石础。台面外沿置美人靠,正面上层花板透雕回形纹,侧面置直棂式栏杆,花板间用曲线望柱,上下柱头均刻成束腰仰覆莲状,下层花板透雕花卉、戏曲人物、鹿、仙鹤等图案。

48、异地安置是古戏台保护措施里最不得已的一种方式。苍南县鲸头杨府殿戏台,因为杨府殿重建,戏台被搬迁到杨府殿西侧平地上,虽然气势恢弘,却少了许多人文气韵;位于永嘉县大若岩九房陈氏大宗祠戏台,因为陈氏大宗祠被改建成综合楼,戏台被迁移到公路边。被拆卸掉台板的古戏台,孤零零地成了路亭……

49、张吉福出席《原声天籁——中国民歌盛典》发布会

50、沈岙仁济寺戏台(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提供)

51、六科卢氏宗祠戏台位于瑞安市永安乡六科村西部卢氏宗祠门厅内。

52、根据温州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录的古戏台现存541处,其中,永嘉县有236处,其数量远远多于拥有“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美称而现仅存120座古戏台的宁波市宁海县。

53、回顾温州戏曲发展历史,流行于温州地区的戏曲剧种繁多,晚清以来就有高腔、昆曲、乱弹、和调,后来又增加了京剧与越剧,还有曾经一度流行的马灯戏与河北梆子。

54、悠悠古戏台,见证了温州人民融入血液的戏曲热情

55、温州人热爱戏台文化,戏曲也融入了温州人的血液。而戏台上的这些楹联,通过简单而凝练的几个字,把温州的山水描绘得淋漓尽致,也展现了温州人对家乡青山秀水的热爱之情。

56、富山杨府宫戏台位于苍南县藻溪镇富山村杨府宫门厅内。

57、译文:街上挂满晶莹闪亮之灯,天上如玉般的月亮由缺变圆,趁着昨夜下雨今天转晴的时分,整理人世间的悲欢境遇,以歌舞演绎这些故事;

58、有些楹联总结戏曲内容,劝说世人向善,揭示了戏曲的社会功能,如乐清市黄檀硐卢氏宗祠戏台的“争名争利转眼皆空,作孝作忠到头有报”;

59、清彦,古风词作,隶属词作小组“人间诗话组”。为人低调,专注作品。作词风格多样,可大气豪放可温柔婉约。

60、有些楹联不仅描绘了演戏场面,展示了戏曲艺术高度程式化表演特点,还描绘了观戏人的喜怒哀乐,述说了戏曲的独特艺术魅力。如苍南县杨府殿鲸头戏台的“二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

61、戏台为黄山宫组成部分,通体彩绘,保存较好。除戏台外,黄山宫内祀太阴陈圣母、刘大侯王、海龙王等,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所在的黄山村居民以黄、周、何等大姓为主,开山始祖黄九公为明代大学士黄涯之孙,明成化年间迁至本村。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戏曲青衣的诗句(精选10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