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心境超脱的诗句(精选32条)

2024-01-13 10:40:07

描写心境超脱的诗句

1、 出自杜甫《月夜忆舍弟戍》:“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月亮高悬于夜空,亘古悠远,它见证历史,也邀约未来,易引起诗人们无限的遐思。月亮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诗人面对历史陈迹,感叹兴亡,借月意象抒写思古之幽情。李白《苏台览古》诗中写道:

3、 他们在诗中表现出对陶渊明、谢灵运等人高雅不俗的人生情怀的真诚向往。如徐照称“渊明古达者,饥逐亦无处”以陶渊明的贫穷比拟自己的穷困处境,追求像陶渊明一样超越物质享受、寻求精神自足的人生理想。再如翁卷《题林遂之真意亭》:“结亭纳虚豁,崔嵬进南山。南山有佳致,白云多往还。繁英粲秋篱,幽芳复相关。浊醪对之饮,超此神虚闲。至乐岂外求,妙象非言间。妙哉前节风,千载君能攀。”这首诗首先写了真意亭的环境,然后选取“南山”、“白云”、“繁英”、“幽芳”几个具有情感特征的意象,点染了此亭寂寥幽清的意蕴;接着写人物在此幽亭幽境中赏花对酌的高远神情;“至乐岂外求,妙象非言间”,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有暗合之处,表现了一种玄远超然的不俗情怀;尾联点出陶渊明,说明此亭主人有着陶渊明超凡脱俗、不染尘埃的雅逸节概。此亭题名“真意”,无疑是取自陶渊明诗句;此诗用词、意境及表现的情怀都酷似陶渊明,可见四灵对名士陶渊明的性情及其诗歌精神的心领神会。其次永嘉四灵善于借咏菊表达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菊”自古就被赋以高洁、坚贞的品性。陶渊明之后,菊成为高远超然性情的象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隐渊明以闲适静远之心观照外物时产生的感受,是在主体“外身”、“外物”的心境下反观外物产生的“不隔”的审美意境。徐照《种菊》:“屈平发悲吟,采之疗饥腹。人貌岁不同,兴叹有荀昱。远人陶渊明,酿酒不等熟。醉把菊花枝,醅浊巾可漉。”因种菊而发兴叹,因种菊而思远人,在这里菊成了不染尘俗的高洁品质的象征,是高雅不俗的人格胸怀的外化。四灵自称“折得邻家菊,还思靖节翁”(翁卷《秋日闲居呈赵端行》),四灵咏菊正是追求像陶渊明一样虚静空明的淡泊心境与超脱尘世的雅逸情怀。四灵还在诗中多处提及谢灵运。谢灵运曾为永嘉太守,在职期间遍游永嘉名山大川,南宋还有“谢公岩”、“石门洞”、“石鼓山”等遗迹。四灵游历至此,常常会兴怀浩叹,生发出对谢灵运的追慕与怀想。如徐玑《谢步石鼓山》:“谢公曾步处,石鼓尚依然。地狭川多涨,山高浦欲旋。不因诗句说,更复有谁传?怀望徘徊久,寒郊起暮烟。”首联点出谢灵运,颔联突出山川幽狭奇险的特点,颈联写谢灵运的诗歌成就,末联转抑一笔以情写景,寓情入景:在这清寒日暮之际,诗人胸怀激荡,怀想怅然。以景语结束此诗,给人言近旨远之感,而这清寒幽寂的隐处环境,正暗示了一种高远的隐逸情怀。

4、古代诗歌中月亮与女性的密切联系,还存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

5、这句诗以静谧的江水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心境的淡泊与宁静。

6、人们总希望“月常圆、人常久”,然而有圆必有缺。诗人由月亮的阴晴圆缺进而联想到世间的聚散离合,希望把无尽的思念之情通过月亮传递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期盼明月千里寄相思。

7、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8、面对明月,诗人神思飞跃,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首先发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明月长在,人生短暂的喟叹油然而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中:

9、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不见人来,却闻人语声——王之涣《登鹳雀楼》

10、学者朱自清则以一份难得的自在心情“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荷塘月色》)永恒而静谧的月亮,引发了古今文人骚客对于宇宙与人生的哲理思考和悠悠情思。

11、那么,月与“团圆”之义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 从现有的文献资料来看,上古至先秦两汉,人们是把月亮作为神灵来祭拜,《礼记·祭法》云:“夜明,祭月也。”郑玄注曰:“春秋传曰:日月星辰之神。”《礼记·祭义》记载:“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 可知先秦两汉时代,我国就有了拜月的风俗,但还没有脱去祭礼的某些仪式。

12、明末清初诗人黄宗羲《花朝宿石井》诗中有言:“好诗多在月明中。”月一旦进入诗性语言中,就已成为“非常之月”即“月”意象,蕴含着人们的憧憬与幻想、欢欣与感伤、希望与失望、沉静与思索……。

13、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船夜援琴》(唐)白居易  意思:心中平静琴声自然淡雅,我们听起来就不分古代现代了,强调自然淡雅是弹琴的最高境界。  

14、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5、 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写景咏物的典型,诗歌运用白描和细节的手法,将内心的情和外在的景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富有含蓄隽永之味。在那淫雨霏霏的黄梅时节,诗人抬眼望去,只见家家都笼罩在烟雨之中,更从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声,蛙声与雨声连成一片,给那沉寂阴暗的环境带来一丝生气和活力。诗中,诗人不露痕迹地化用了贺铸《青玉案“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字黄时雨”,“梅字黄时雨”般的闲愁到底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诗人在家从白天到夜半苦苦期待客人到来,然而客人终究没有到来,一种孤寂失望的闲愁油然而起,于是独自在灯下敲棋,以蔚等待之苦带来的忧愁。除写景咏物外,赵师秀还创作了优秀的应和诗,就以他的《月夜怀徐照》为例:“月色一庭深,迢遥千里心。湘江连底见,秋客与谁吟?寒入吹城角,光凝宿竹禽。亦知同不寝,难得梦相寻。”全诗空灵而轻盈,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浓浓思念之情。秋天的一个夜晚,诗人闲庭信步地走在庭院里,只见皎洁的月光洒满庭院的每一个角落,面对此景,诗人回想起昔日与朋友一起月下作诗的美好情景,一个“深”字既是浓浓月色的实写又是浓浓思情的虚写。令诗人感到伤怀的是那“湘江连底见” 的美景却无人与自己共同欣赏共同吟诵。

16、这句话表达的是以开心的心态面对沉重的世事,调整自己的情绪,超脱烦恼,以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宽容。

17、 永嘉四灵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面貌和心态,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使大多的文人不再有远大的抱负和自信,没有一展鸿图的志愿,现实的环境使得他们收起性情,将诗歌作为化解忧愁,抒发内心情感的途径,他们过着平淡清远的生活,将日常风物作为诗歌内容,诗歌已经成为他们丰富生活,愉悦人生的工具,正是因为他们的诗歌有这种自适的心态,所以他们的诗新颖灵巧,自然圆美,富有情调和韵味。他们诗歌在创作方面渐渐舍弃江西派的创作风格,师法晚唐,严格按照格律描写,属对工整,看不出半点人工雕琢的痕迹,清淡典雅,富有生活情趣。“四灵诗情感特征无疑给当时诗坛吹进一股清新的空气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还改造了江西诗派和理学主张的弊病‚并带动了江湖诗派的兴起、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审美价值在宋代诗歌史上留下了不可忽视的一页。

18、月意象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它流转于中国人的广阔的心灵空间,正所谓一样明月别样情,一轮明月万卷诗,包含着丰厚与深广的审美意蕴与文化积淀。

19、月作为古今共赏的意象,细究起来审美意蕴竟如此的丰厚与深广。历代文人墨客正是在这苍茫无边的月色中得以思接千古,慨天地之茫茫,收万物于笔端,使咏月诗篇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20、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21、诗人偏好的是“皓月”“霜月”“冷月”,把满月称为“银轮”“冰轮”“玉轮”“玉盘”;弯月叫作“银钩”“玉钩”等,如:

22、 “四灵”诗歌思想情感特征表现出“敛情约性”,无不和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南宋时期,在当时政治黑暗、生命危浅的时代背景下,众多世族士人处在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为了全身远害,他们“口不藏否人物”,刻意疏离对政治的关注,老庄玄学成了他们安身立命之具。他们把老庄玄学世俗化、具体化,使其思辨的性格变成生活的性格,并落实于具体人生之;其次,受他们自身遭遇的影响,他们长期沉沦下僚,徐照一介布衣,其他三人也只是做过下层小吏,他们为求薄宦长期辗转羁旅。被一片衰飒之气笼罩的宋末社会,下层官吏仕途升迁尤难。四灵对自己的处境认识非常清楚,称“时静军书少,人闲官况清”(翁卷《送包释可抚机》),“有口不须谈世事,无机惟合卧山林”(翁卷《行药作》),“官是三年满,身无一事忙”(赵师秀《官舍初成》),“为官三余载,所得是清虚。学就炼丹法,修成玉检书”(翁卷《喜蒋德瞻还里》)。

23、 不甘平庸的四灵诗人,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向六朝名士回归的方式,在追慕东晋人物、游历六朝名胜,在品茗谈禅、游僧访道、“苦吟”诗歌等日常活动中,体认雅逸高远的超世情怀。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成为当时社会中的名士,寻求在黯淡的社会形势下个人存在的价值。

24、在宁静、清冷的夜晚,月亮呈现明亮、皎洁、清澈的光彩,清新淡雅。古典诗歌中时常用月亮来形容女性美,最早在《诗经•陈风·月出》诗中:

25、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古代诗词在表现月亮的色彩时,很少表现它的黄色,或者说金色,倒是明显偏重于白色、银色。

26、 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7、这句诗以春景为背景,传达了诗人心境的淡泊与宁静。

28、不管遭遇什么,只要你闯关过来,你就是强者和胜利者;战胜了苦难和挫折,你就是成功者。

29、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苏轼《浣溪沙》

30、 四灵想望六朝名士,向往其诗歌成就,更是在此情此景中体验六朝名士做诗的幽情远怀。徐照诗《题江心寺》:“两寺今为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写江心寺的环境,境界阔大,但却着落到不食人间烟火的枯寂;末联“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把此寺与谢灵运联系起来,表现了对六朝名士超脱尘世胸怀的向往。

31、这句话表达的是内心的沉静和宁静,可以独自面对心中的烦恼和忧虑,以个人的力量寻找内心的平衡和安宁。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心态好的诗句(精选29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