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小家碧玉的诗句(精选43条)

2024-01-13 11:18:52

描写小家碧玉的诗句

1、全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落笔柳叶,由总到分,井然有序。在语言的运用上,晓畅又华美,让人不禁想踏春,探索柳絮这张漂亮的“脸庞”。(描写小家碧玉的诗句)。

2、中国诗词,发展到唐朝时期,巧妙的用典,不仅可以让字数受限的诗歌中体现出更多的意境,也是彰显文人文化底蕴和学识的重要手段。当然,它也给我们现代人读诗,赏析带来不小的障碍。

3、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4、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5、碧玉,像玉一样翠绿,是柳树春天的颜色。不像盛夏时节的深绿色,清淡的绿,在冬天刚刚过去的春天,让人有更强烈的内心感动。碧玉,我们更加耳熟能详的“小家碧玉”,这是一个著名的典故,出自于《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歌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6、剑风瓷韵本就使龙泉声名远播,更何况,它还有大大方方舒展开的一派青山绿水,一个近现代的激荡风云,殷殷血火。

7、1000多年来,每每读到此诗,人们总会被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色所打动,也总有人心存疑惑:诗人笔下的“碧玉”究竟指的是什么?

8、古人形容大自然的美,手法轻巧多变,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物抒情,有的寓情于景......无不令人赞叹深厚的文学底蕴。下面,演婷说就带大家来欣赏一下早春的《咏柳》。

9、《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10、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这位少女身上婀娜多姿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便可想而知了。

11、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12、首句写树,柳树就如一位精心打扮、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南朝时期“小家碧玉”这个成语便已经广泛的指代特色美女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活力。

13、龙泉地势为江浙之巅,是三江之源头,其水流经三州,素有“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优越的地理位置给予了它一个特定方域的标识——“瓯婺入闽通衢”。它不仅是剑瓷文化的故里,世界香菇栽培的起源,而且它还是浙江红色革命的起始之地。

14、才子冒辟疆一直听说董小宛的美名。他从南京秦淮一直打听董小宛追到了苏州半塘。两人一见如故。分别后冒辟疆为自己的科举事业挑灯夜读,董小宛则在苏州半塘,继续着自己的青楼生活。崇祯15年,董小兰的母亲病逝,董小又遇到抢亲而受到惊吓。冒辟疆这时正好赶到宽慰了董小宛的一番。第二日冒辟疆再来见董小宛时,董小宛的病居然痊愈了。两人就此定情。

15、细柳扶风,柳的柔弱,柳的妖娆,非常符合中国文人的审美情趣。

16、碧玉,本是人名,是晋代汝南王司马义的妾。孙婥(chuò)应司马义之请,作有《碧玉歌》两首。其中一首就是这个典故的由来,原诗是:

17、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8、谁裁出,似剪刀。六个字,把拟人的写法,和对柳树的描写,巧妙的结合。柳树的叶子是细长的,一片一片,清晰可见,似乎在一片虚无的空间里,裁剪出绿叶万千。春风,代表着自然,自然创造万物于无形、无声之中。

19、很多古诗词中都出现过“碧玉”一词,除了用来代指美人之外,还被用来比喻流水,如李白的“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柳宗元的“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有时,古代文人也用“碧玉”比喻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元代散曲家薛昂夫曾这样描绘雪景:“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还有些就是指青绿色的玉石和首饰,如白居易在《采莲曲》一诗中写道:“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如果只考虑本意,古人所说的碧玉究竟是我们认识的哪种玉石呢?这是令人感到疑惑的另一个问题。

20、“绿丝绦”继续联想,一丝丝的柳条如此曼妙是谁悉心修剪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烘托了无限的美感。

21、贺知章,借用碧玉这个典故,一方面,把春天的柳树,描写成小家碧玉,温柔美丽,一方面,由借由碧玉的颜色,描写了柳树的颜色。这一出,非常精彩。

22、龙泉山川毓秀,地灵人杰,这里孕育出北宋宰相何执中,明朝开国功臣章溢,宋朝诗人管师复、管师仁;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思想博大精深,成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精神的源头活水;南宋诗人叶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传为千古绝唱。粟裕将军曾在此留下光辉的足迹,六进披云山,三年生死战,宝溪乡一声炮响,打响了挺进师入浙第一枪,浙江红色革命风貌顿时焕然一新。

23、这个南方的城市四季分明,但这里的人脾气却没有大起大落。也许正是见惯了四季的变化,处变不惊已深深融入进龙泉人的血液骨髓之中。它是淳厚而静气的,没有慷慨言词,既不故做深沉高尚,又不骄横浮靡。确然,它一直都没发出过多大的声响。远离中央集权的天然方位,使它减少了种种人祸,遥遥避开了宫廷的权势余威,很少受到庄严典雅的庙堂束缚,因而创造出一片自我调息的安宁文化天地。

24、翻过沉沉的史页,遥望岁月深处,我们仿佛看到,深幽的七星潭里,繁衍着不息的瓯越先民,2500多年前的欧冶子和其后代精打细磨的宝剑撞击出龙泉文明的曙光;远眺当年越王勾践,挥舞着复国的猎猎大旗,打造出吴越的广袤江山;瓯江一改山岭屏障,它更无可替代地成为了宋代青瓷远销海外的要冲,龙泉溪两岸物丰民盛,商贾云集,舟车频往的一幕幕至今未曾忘却;两千年来,瓯江一脉长流,滔滔大潮日夜拍打着它,它通过自己的血脉,源源不断地为中华文明输送营养液,亦成就了自己特殊的功业。因此,唐代的陆龟蒙曾这样赞美越窑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文学家虞世南在《北堂书钞》中有“古有龙渊太阿,至今擅名天下”之赞誉。

25、不卖不知道,一卖吓一跳,由于伙计的阴谋诡计,绣庄亏损了近千两白银。母亲一气,病倒。面对千斤重担,董小满不得不卖身青楼。董小宛本出身名门,在青楼中总是透着一种娇冷的气质。他不愿屈从于平凡的酒客之间。她的才华,容貌也吸引了众多的才子,心向往之。这里就不乏有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后来男朋友的侯方域。侯方域对同为复兴社的才子冒辟疆不吝赞美之辞的称赞董小宛。

26、虽然有群山的包围,但毫不妨碍它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唐时风宋时月,茫茫漫长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接,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多年来交融互动中,不断地丰富其内涵,宽容正是它的文化所在。而正是由于她的宽容、开放,致使这在中国版图视野不起眼的一小块,汇聚了不少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人物,不少文人豪杰更把足迹深深烙上了这个城市的肌体,留下了为人称道的文化善举。而历代描写龙泉的诗篇,又数唐代诗人郭震的《古剑篇》最富传奇色彩。他在诗中写道:

27、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28、吴子璇,广东汕头人,广东省作协会员,现为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有作品发表于《作品》《诗歌月刊》《诗潮》《广州文艺》《台港文学》《十月少年文学》等;著有诗集《玫瑰语法》、长篇小说《人间芳菲尽》等。曾获东荡子诗歌奖·高校奖。

29、推荐精文?“白居易最“俗”一首诗,开头第1句人人会写,整首读完却拍案叫绝”

30、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31、公元725年,作者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他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途中在河边遇到几株高大的杨柳,将敏感的心灵融入到明媚的春色里,情不自禁地通过抒写咏柳的形象来讴歌春风。

32、董小宛嫁入冒家以后,过着自己贤妻的生活。她把平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又充满了浪漫。董小婉生性淡泊,她以芥茶淘米,加上一两碟香豉水菜,这就是她的一餐。她不喜欢肥腻甜食,但是丈夫冒辟疆喜欢。于是董小宛就利用各种各样的花露,花蕊,用面粉精巧的做着各种精美,花样繁多的小食。琴瑟和鸣的生活却是短暂的,明末动乱,使得冒家不得不搬迁。搬迁过程中冒辟疆身患重病,董小宛日夜照料。冒辟疆病好了,董小宛却病倒了。这一病,就是永诀,1651年,董小宛在冒家的一片哭声中离开了人世。当时,董小宛只有28岁。

33、唐宋以后,来过龙泉的名臣文人,为数不少。漫漫驿道,滔滔瓯江,马蹄声,浪滔声,阵阵清晰,又阵阵远去,响彻在历史的照壁里,响在龙泉人的心里。无论是贬谪流放,还是访友旅游,似乎都对这里的山川情有独钟,他们履痕所至,光彩顿生,写下了篇篇精彩诗文,用锦绣的文字点亮了龙泉的精魂。而不管是外来文化还是本土胜迹,龙泉人都大方地将它们仔细地保存,恭敬地瞻仰,让其尽情地点缀一方珍域。于是便成就了南中国蔚为壮观的一片片摩岩石刻,一处处人文蔚然的文化遗产。而更多的骚人墨客在云雾苍崖间,在佳山丽水中命笔抒怀,倾注下无量的才情。超迈的感叹,佛学礼义的播洒,人文之风的熏育,流淌出源远流长的教化,绘画出一道道深厚的文化脉络。

34、不过,假若我们认为贺知章在诗中仅仅借用玉石的绿色来形容柳叶之美,未免低估了他的文采。于是,又有人给出了不一样的解读。他们认为,在贺知章眼中,柳树已经被拟人化了,枝条随风摇摆的纤纤细柳宛若一位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的美人,那一条条下垂的柳枝就是美人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从表面看,诗人是在写“柳姑娘”之美,实为赞叹“春姑娘”之美。

35、它没有面向海洋那种浩然大气,它是似小家碧玉山中闺秀那般平实内敛的,并不像某些自然环境不好的城市那样善于藏拙,所以龙泉没南京的孤傲,西安的凝重,上海的喧嚣。它一直都是那样恬淡,惬意和安详。在这里,一切喧嚣噪闹归于宁静平适。因此,龙泉人在保有一种越人文秀之气的同时,也保有了一份依山傍水孕育出的灵气。这种气质可能来自三江自此发源的隽秀和奇山异水的滋养吧。

36、内心的平静与摆脱惶恐,大于一切短暂的成就和享受

37、龙泉从字面理解代表着“潜龙出渊之地”。这个自唐乾元二年正式建县的名字至今沿用已近1250余年了,但龙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远远却不止于此。大凡成名,总该有点来历的。

38、用“碧玉”代指美人,始见于古乐府诗《碧玉歌》:“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因碧玉本是晋朝汝南王小妾之名,后人便将普通人家里姿色动人的女子称为“小家碧玉”。与端庄大气、才貌双全的大家闺秀相比,小家碧玉温婉纯真、俏皮可爱,将垂柳与之联系起来,更显出其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的一面。

39、董小兰因不愿委身,所以得罪了老鸨。老鸨对她的各种嘲讽。后来董小宛毅然离开了秦淮,回到了苏州。面对生活的窘境,她不得不再一次把自己卖到了青楼。在苏州的青楼,董小宛依旧不委身于酒客。出去游山玩水的客人虽然基本都是一些头发花白的秀才,书生。即使如此,董小宛也依旧喜欢和这群老人,老书生一起游山乐水。

40、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41、更多的人则认为,所谓的碧玉应该是和田玉的一种。翡翠属于硬玉;和田玉则属于软玉,它是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主要矿物为透闪石,并含有角闪石、阳起石等其他多种矿物成分。和田玉结构致密,质地细腻,坚硬适中(莫氏硬度为0~5),根据颜色的不同,可被细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等不同种类。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境内帕米尔之东至罗布泊之南,成矿带断断续续长达1100千米,矿点多达20余处。其中,碧玉以绿色为基础色,但颜色深浅差异较大,而且常常含有黑色点状矿物铬铁矿。

42、游屐到过龙泉的人,无不赞叹这个现代繁嚣背后的那份清幽恬静,而更令人赞叹的是自然丰富的赐予更带给人们创造性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龙泉人的生活习性无疑是与瓯越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这里有让人回味的巍然古老,也新兴着无数时髦的物事,繁华与现代,传统和开放的交织,所有的一切都恰如其分地融合在山水中。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小浪底的诗句(精选46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