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宋庆龄的诗句(精选49条)
描写宋庆龄的诗句
1、基于上次研讨李老师给出课时错位及高年段的阅读重点应放在习作上这一建议,本校五(2)班的李星月老师进行了本次教学设计:以第七单元的《望月》、习作7及一个课外资料片段为抓手,尝试进行读写结合的想象作文教学。
2、要紧扣樟树和宋庆龄关系,运用词串,复述课文,引出两者关系。加大对文本的阅读,揣摩“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在为什么用樟树来喻人的问题上揣摩还不够细致,只是停留在樟树的特点、宋庆龄特点,而没有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的点拨、训练。
3、学生在完成这一问题的时候,已经初步建立宋庆龄与樟树间的联系,再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反馈、补充,学生加深了对宋庆龄人物品质的认识。教师顺势引导:这样既写了“物”的外形特点又写了“物”的内在品质,还能找出“人”和“物”的相似之处,以此突出人物品质,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内提炼的方法与课外的资料进行关联,构思写作思路并进行写作。
4、 本次诗词创作征集活动围绕“纪念宋庆龄·奋斗新时代”进行创作。所有作品均以诗歌艺术的形式,结合建d100周年,展现宋庆龄同志“永远和d在一起”的坚定信念和“为新中国奋斗”的瑰丽人生,纪念宋庆龄同志入d40周年、逝世40周年。
5、常规积累:收集学过描写月亮的古诗。开放式导入:谈谈你对夜空有什么样的想法?会引用什么诗句或诗歌进行表达。核心推进过程:第一个大问题:尝试着找出你的想法和《望月》中小外甥有什么不同?第二个大问题:如果让你仿照,你会如何展开想象?(学生仿说并仿写)。拓展延伸:二度重建你的想象习作。
6、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7、作者抓住“枝干”和“树叶”来写樟树的外形特点。先从整体入手,通过“粗壮”和“伸得远远的”来表现樟树的“壮”和“大”;然后抓住树叶进行描写,通过写“稠密”和“绿得发亮”来突出樟树生命力的旺盛。“无论……总是……”表现了樟树的四季常青和蓬蓬勃勃。(描写宋庆龄的诗句)。
8、这两棵樟树具有枝干粗壮、树叶稠密的外形特点;具有四季常青的生长特点;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
9、接着,云南师范大学张向众老师对本节课做出点评:
10、另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名,用于奖励学校或其他集体组织投稿的单位。由主办单位颁发奖品。
11、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
12、课前积累有特点:专题分享与月亮有关,学生动笔笔录,与开放导入有关联;感悟情感中有思维;表达训练中有方法。
13、由本次活动组委会邀请诗词、音韵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将通过网络等进行公示后予以公布。
14、教想象和想象表达中,要展现学生自己的想象和表达(自己的眼中月),创意写作不要用“合理”去限制学生的思维,不要束缚学生的想象,“想象作文的最高境界,‘无理而妙’,看起来不合常理,但是妙不可言。”先想象再进行表达,学生会更有收获,教师的教学目标才更加聚焦。
15、课前,兰老师让学生充分查阅宋庆龄的资料,目标是要清晰宋庆龄生前做过的事,通过这些事能初步感受到的宋庆龄人物形象。为了让学生顺利进行片段描写,课前学生还完成了一份“预习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兰花、梅花、竹子、杨树等几种植物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试图在这一过程中将文章对“樟树”的描写方法有效渗透,兰老师还让学生课前查阅关于“借物喻人”的诗句,以此来增进学生对“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的认识。
16、宋庆龄为振兴中华奋斗一生。宋庆龄一生多半在逆境中度过,但她不为逆境折腰,她顽强拼搏、无私无畏、知难而进的人格魅力,让人叹服。因为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宋庆龄一生都在为振兴中华不懈奋斗。
17、主办方将邀请部分获奖者代表参加宋庆龄纪念活动。
18、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具体描写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可以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19、上课伊始,兰老师让学生分享了课前收集的资料,再通过词串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紧接着兰老师下放了第一个大问题“思考:文中为什么说人们总爱在她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宋庆龄和樟树有什么哪些相似之处?自由朗读4—5自然段”。结合课前查阅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记录单。
20、同时,集团的张家望执行理事、蔡永佳理事长对我校目前语文组研究状态提出了要求,两所学校的语文组也给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议。
21、本篇课文抓住了人物的形象,课文里面的词是一语双关的,要抓住字词去悟,悟出“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2、同学们,课文通过赞美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生命力顽强,自身具有抵抗寄生虫寄生的香气,歌颂了宋庆龄的美好品质。那么,你喜欢什么东西呢?它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人具有这种品质?请你试着用借物喻人的方法来写一写吧。注意:不要少于150字哟。
23、主办方拥有对所有入选作品结集出版、发行使用和信息网络传播等相关权利,作者拥有作品署名权,主办方不再向作者支付稿酬。
24、李老师肯定了两位老师的勇气、坚持以及奉献作品的精神。同时指出研究课一定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李老师给本校区语文组提出了今后课型教学研究的方向:
25、凡投稿者视为认同并遵守本通知各项规定。如发现或被举报作者抄袭、作假或冒用他人姓名、作品等问题,经核实,即取消评审资格,并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利。
26、教师说课的起点:从上次上研究课暴露的问题入手,并针对问题进行本次研究课构思。
27、宋庆龄曾经说过:历史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战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28、成人组,一等奖1名10000元,二等奖3名各3000元,三等奖6名各1000元,入围奖90名各100元。
29、青少年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16名,入围奖80名;获奖者将获得活动特制奖品。
30、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31、进行透彻的文本解读,深度挖掘文本育人价值。在语文课中将朗读贯穿其中。重建语文教研组文化。明晰梯队建设标准。
32、第二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该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兰老师教学的是第二课时,因为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好文章,课文落笔于樟树,其意却在写人,即以樟树来象征宋庆龄。本节课意在让学生从文本中提炼“借物喻人”这一写作手法并且能将这一写作手法运用到学生的习作中。
33、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作为纪念。
34、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35、诗词类:包括近体诗词以及现代诗歌。长度不超过30行,需有标题,可用平水韵或中华通韵。
36、教学设计再简洁。品牌课型更加聚焦。读写结合太大了,推荐课型群文阅读1+N+1(精读、泛读)、红色诗词课型和山水诗(诗词)课型,课型定位切入点要小,要具体。教学研究更加日常化。研究心态更加从容,不要急,多实践,一切都是累积出来。
37、这句话以简洁的语言回忆往事,突出宋庆龄对两棵樟树的感情很深。写出了“人”与“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借物喻人做了铺垫。
38、这两棵樟树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与宋庆龄的伟大人格有相似之处,体现了宋庆龄崇高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质。文章写樟树的真正目的是借樟树赞扬宋庆龄的高尚品格。
39、宋庆龄不肯搬家是因为她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可以看出她对这两棵樟树的珍爱。
40、教学设计四个教学目标,第一个环节是用词串复述课文,与后三个目标关系是什么?第一课时教了什么,学生有什么困惑?“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怎么读,怎么借,怎么喻的?
41、每人限投1篇作品,要求原创,且未曾在任何公开出版物(包括网络出版物)上发表过,不得侵犯任何第三人著作权,因侵权而可能引发的后果,由投稿者自行承担。所有作品要求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42、千百年来,一代代文人不断吟诵赞美梦想的诗句,把它比作灯塔、比作风帆,指引人生的航船在波涛汹涌的生活海洋中冲破迷雾,克服艰险险阻,驶向光明的彼岸,展示祖国的风采和伟大。
43、但因对读写结合课型解读不到位,导致本节课整个课堂定位不清晰。本节课应定位为想象作文,并将目标定为:激发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及想象力的表达。教学起点:改变本节课从前人的角度去感受夜空,重建为从儿童的想象开始,优雅精妙地思索想象,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夜空,面对月亮我想到了什么?再思考我要用什么诗句去表达,才能做到优美的的遐想。学会像《望月》中小外甥那样去表达,像古人那样用诗歌去表达。
44、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45、基于李老师给出的重建思路,五年级备课组会在平行班级内进行二度重建:
46、课堂常规积累与开放式导入让学生记录同学分享的诗句及所属诗名,并尝试引用到课前完成的首尾呼应习作片段中,引导学生建立诗句与习作的联系。核心推进过程以“通过三个片段对比,找到三位作者描写夜空写作手法的异同,并体会此刻作者的感情。”起初,学生先浏览三个片段,然后在一旁批注,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学习结果。通过资源对比,学生发现:三个片段均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的表现手法以及运用对话、神话及童话故事创编将夜空描写得动人、神秘。但在推进过程中,学生并未体会到作者的心情。紧接着,李老师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运用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修辞手法,进行想象作文初步构思,旨在激发学生丰富、合理的想象,完成表格后并将构思落在笔尖,尝试片段习作,并引导学生抒发自己此时对夜空的感情。但是,最后因时间有限,只呈现了两位同学精彩的作文。直至课末,许多孩子还在奋笔疾书地将自己的感触写下来。
47、因为这两棵樟树是宋庆龄的象征。樟树不仅外形美,生命力旺盛,而且本身有一种永久不变的拒虫香气,而宋庆龄正是一位外表秀美,具有高洁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精神的伟大女性。因此人们睹物思人,用在樟树前留影的方式,表达对宋庆龄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
48、在学生资源的处理上,学生对宋庆龄资源收集来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分类、整合,再结合字词句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