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云岗石窟的诗句(精选30条)

2024-01-15 11:28:15

描写云岗石窟的诗句

1、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 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 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 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3、云冈第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4、此诗叙述的是人、佛、俗世之间的关系,给读者一个别开生面的景象,很多人试图将它们分开割裂,总是陷入非此即彼的窠臼,其实三者同体,又怎能轻易分清。就现实而言,人类无不处于一种向往、执迷和无奈的矛盾之中。每个人都在“俗”和“佛”的两种状态中生存,两者互为一体,又矛盾对立。“石头孕育佛胎”,便己告诉佛亦在俗世产生,又存在于俗世之中,石头的坚硬冰冷就己给俗世的冷酷和无情奠定了基调。佛的“残脸,断臂”,不仅描述的是人对佛的冷漠和无视,也反映了人对自己内心良知和温情被肢解的深层揭露与刻画。

5、云冈石窟铸神工,北国青瓷出大同。浑似雕磨金阙壮,忍忘剔划魏都雄。

6、戴石塞上山尽童,皱云特起森玲珑。谁开奇想凿混沌,十窟鳞比只洹宫。

7、首先,云冈石窟是我国最早的石窟寺院,其历史悠久,艺术价值极高。主窟始建于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石窟内蕴涵丰富的唐代壁画和北魏至五代的造像,是研究我国古代艺术与历史的宝贵遗产。

8、谁使生成貌岸然,娑婆世界起波澜。扪心五指竟何意,忍作千年壁上观。

9、犁与写字可有一比,若要写一手好字,笔锋如犁,笔力似牛,运笔耕纸,笔尖定要扎入纸中,才可见字的筋骨和法度。写字入诗,若为写字而诗,乃诗之下品;若因写字而叹,乃诗之中品;若借写字而悟,乃诗之上品。此诗因写字而起,喻人生之艰涩,虽尽全力而为,成名成家只是凤毛麟角,正如人生,一波三折,步步惊心,虽平凡但不放弃。

10、此诗看似语言平静,没有奇崛之势,但是诗句不乏力量,有一种脱胎现实、冲击人性、抵近灵魂的力度。此诗隐喻多元,内涵丰富,给读者带来多重心灵体验。

11、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12、反复品读写字如犁,夜不能寐。对诗中“三”等几个简单数字有所思考。前说为《易》,实为记忆错乱。应为道德经,曰: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与诗中数字相合,这应该是诗人有意为之,颇具智慧,让人侧目。

13、经历一些必要的纠结:甲骨与篆籀?铭文,竹简,汉隶,魏碑,章草与唐楷。

14、再次,云冈石窟是佛教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石窟内的造像题材广泛,涉及佛教诸教派的历史变迁。石窟造像对研究魏晋南北朝佛教发展历程有重要参考价值。许多重要文物也见证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15、“诗魔”,白居易,少习书法,后为诗名所盖,崇尚真实、浅显、易懂,诗行天下,备受尊崇。

16、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17、译文:是谁创造了这巍峨耸立的云冈石窟,在这人世间掀起了波澜。扪心自问这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耸立千年观看这人世间。

18、写下二横:一个人的天和地,站在它们中间,只认领了今生的艰难。

19、修复内部的裂痕。然后,选择一个安全的途径。

20、《题云冈石窟太武帝拓跋焘造像》当代 江南雨

21、首先小导为大家介召一下景区的基本情况: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我写下了一条线:  一个人的一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一波三折

23、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云冈石窟,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导。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24、末节更是突岀呈现“一点,二横,三竖,万物”等,不仅是在强化和推动情感的层累所致,更在于笔下有万物,有人生,此在写字指万象如变化无常;此在人生指世事多变,因时而变,因事而易。

25、其次,云冈石窟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全窟现存石刻75处,石窟1300多个,造像约10万尊。其中,莲花洞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石窟,造像5万多尊。石窟内的壁画、造像艺术以唐代为最盛,内容丰富,技法成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6、犁,乃农具也,数千年来几经改良,仍未脱深耕浅岀之理。

27、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均为塔洞。第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28、写字如斯,有法度,更在于变化,才有“流水就开始奔腾,在不同时间里的回心转意,如一只小鱼,接近傲慢的彼岸。”这里更多地体现一种经过时间磨砺后的自然而然,“流水”和“鱼”的意象物的选择更合乎情理,诗意即从中滋长而漫溢。

29、未读其诗,先观其题,“写字如犁”,便会产生凝重之感。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云海的诗句大全(精选23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