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三山五岳的诗句(精选16条)

2024-01-15 11:49:02

描写三山五岳的诗句

1、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雁荡山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秦始皇第四次东巡回咸阳时过恒山,汉武帝曾在恒山上埋元玉。传说道人于吉曾在上曲阳泉水上得《太平经》,即恒山脚下泉水,张角学之未精,发动黄巾起义。八仙之一张果老出没恒山,他是被载入正史的神仙,唐玄宗赐号“通玄先生”。《道教神仙》载,茅山派师祖茅盈于西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至恒山修道。汉朝东方朔曾叹“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元朝诗人元好问证大茂山为北岳的诗句:“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扑未散真巧存”。诗人对于恒山的描写,他们大多使用形象思维,认为“山为地之胜,山为地之灵”。有了胜灵之山的蕴育,也就有了“人杰地灵”之说。由于山有灵性,古人信然,所以好山之人多将其引为知己。贾岛、刘因、赵秉文、王世贞、顾炎武等众多文化名人曾游历恒山留下诗词和文章。

3、◇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4、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在南岳衡山,儒释道共居一山、共处一庙的景观,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隋唐以前,南岳衡山为道教胜地。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南岳独衡山占四处。号称“南岳四绝”之一的水帘洞,即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三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二十四福地青玉坛、第二十五福地光天坛、第十二六福地洞灵源,都在衡山上。中国第一位女道士——西晋时期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在南岳衡山得道飞升成仙。南岳儒释道共存,三教合共荣一山,共存一庙,共值一殿,共敬一神。南岳独有的儒释道三种文化相互圆融、和谐相处的社会现象,是历史长期碰撞、包容、影响的结果。这一现象在山下的南岳大庙体现得淋漓尽致。

5、  “三山五岳”中“五岳”是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6、司马迁是第一个把这座山以“庐山”之名写进史书的,他在《史记》中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而孙放则是最早描写庐山和周围地理环境的人,他在《庐山赋》中写道“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当然庐山还有别称,这些别称在其他古书中也有出现,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被记载以前的数万年,庐山就已经屹立在这里了。

7、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中极致的描写了华山的高峻雄伟,十分震憾。

8、  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文化底蕴丰厚。雁荡山分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500多处景点。雁荡山地质景点共统计260处,其中火山岩底层类33处、地质地貌类167处、(古)地质灾害类2处、生态景观资源33处、地质文化史记类25处。

9、    九歌叙,万舞翔。  肃振振,铿皇皇。

10、宋代大文豪苏轼游庐山时,写下《题西林壁》,寥寥两句描写庐山风貌,最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却由庐山之景引发出一个通俗的哲理,语言深入浅出,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11、   “北岳恒山”则山势陡峭,沟谷深邃。中岳嵩山位于中原地区,自古就是很多文明的发祥地。

12、《登泰山二首》  年代:宋作者:陈梦良  一跻尼父更谁登,扶日扪参紫翠层。  四海儿孙向罗立,万方稚子走香灯。  独将浑噩留天地,几为沧桑纪废兴。  长啸一声空八表,恍疑鹏背坐来曾。

13、      清县灵严》       年代:元作者:觉达  头角峥嵘接九皋。襟怀洒落绝纤毫。  扶持大刹宁辞倦,辅翼丛林不惮劳。  心因厚,志坚牢。足庵门下最英豪。  而今战退女邪辈,不负灵岩举彦。

14、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宋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在其所著《梦溪笔谈》中形容雁荡山:“峭拔险怪,上耸千尺,弯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唐朝僧人贯休这样描述雁荡山:“雁荡经行云漠漠,龙湫宴坐雨蒙蒙”。

15、   黄山的代表景观是:“五绝三瀑一松及36座峰36条溪”。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三峡人家的诗句(精选22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