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超越的诗句(精选37条)
探索与超越的诗句
1、最后我们看到,虽然佩索阿完全不是社会主义者或者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诗却是对理想化的有力批判。这种批判在卡埃罗那里尤为明显,他一直嘲笑那些把天上的月亮不仅仅看做是天上的月亮的人,把他们称做“有病的诗人”。不过我们不要忽视佩索阿的作品整体上有一种非常特别的诗歌唯物主义。虽然他在构造令人吃惊的图像方面是个大师,但只要读过佩索阿人都会感觉他作品的措辞过于直接,甚至干巴巴的。这就是为什么他可以在诗歌中加入特别多的抽象,因为佩索阿一直专注于在诗歌中只写它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他的诗可以说是没有“光晕”的。诗歌的思想不在其产生的共鸣或者横向振动中,而在于文字上的准确性。他的诗不寻求引诱或者暗示。虽然其结构可能会很复杂,但他的诗以一种简明和紧凑的方式成为了自身的真理。所以,佩索阿的观点和柏拉图相反,后者认为书写永远是对他处的某个理想之物的模糊和不完美的回忆,他则认为书写就是思想本身,而不是别的什么。所以卡埃罗的唯物主义宣言“事物就是无法被诠释的”可以用来概括所有的异名:诗歌是作用的物质网络,诗歌永远无法被诠释。
2、我们可不可以说这种“异名”是反柏拉图主义的奇异变形,所以他的诗歌具有现代性呢?
3、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处:郑燮《竹石》译文: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5、《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6、“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7、那么现在我们可不可以说佩索阿身上有一种柏拉图主义呢?不能,就像我们不能为他贴上反柏拉图主义的标签一样。佩索阿的现代性体现在他对柏拉图主义和反柏拉图主义这种对立提出了质疑,他的诗歌的思想任务既不是忠于柏拉图主义也不是为了反对它。
8、 甚至佩索阿的政治计划也和《理想国》中提出的具有相似点。在佩索阿献给葡萄牙的组诗Mensagem中,我们看到的既不是根据葡萄牙特殊国情调整了的计划,也不是对政治哲学普遍原则的检验,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建立在对各种象征系统性地处理之上的理想的重构。柏拉图希望建立一种理想的组织以及可普遍化的希腊城邦的可能性,它虽然不存在却是确定的,而佩索阿则希望通过诗歌建立一个既特殊(通过先知般地重述它的历史)又普遍的(通过提出“第五帝国”这个理想)葡萄牙的理念。就像柏拉图在提出自己的理想重构时还预见了它的消亡一样(这座正义之城的腐败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它的创建者被遗忘的时候,蛊惑人心的奇技淫巧将会取代艺术教育的最高地位),佩索阿也把诗歌中的国家理念和不可预见的隐蔽国王回归的可能性联系在一起,在他整个作品完美的建筑之外笼上了一层迷雾和神秘。
9、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10、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11、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12、当然我们在一开始会认为这种感觉来源于他的异名。他不仅仅是一部作品的作者,佩索阿写出了整个文学,在里面可以看到所有的对立和本世纪所有的思想问题。在这方面,他大大超越了马拉美的“书中之书”的设想。马拉美计划的不足在于它仍然保留了一元性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作者几乎完全从这本书中消失,几乎成了匿名者,作者仍然代表了一元性。马拉美的匿名仍然要受制于作者的先验性。而异名(卡埃罗,坎波斯雷斯,“佩索阿本人”,索阿雷斯)既反对了匿名性,又反对了一元性或者说全体性,创造性地带来了多元性的可能性。这就是他们比“书中之书”做得更好的地方,他们建成了一个宇宙。因为真正的宇宙也是多元的,偶然的和不可整体化的。
13、这样一位发明了一种非古典逻辑,一种不断变化的否定,一种横跨的存在,一种不可分谓词的诗人,他又怎么可能是柏拉图主义者呢?
14、 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谓圆,下首之谓方。
15、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冯梦龙《醒世恒言》
16、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17、所以我们看到无论哲学现代性的方向和参考点是什么,它们身上必然带有“推翻柏拉图”的印记。
18、实际上,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本世纪(包括刚刚过去的那个十年)的哲学能不能,它知不知道如何把自身置于佩索阿作品的条件之下?海德格尔想要把自己的设想置于荷尔德林、里尔克以及特拉克尔的思想范畴内。而拉库-拉巴尔特(Lacoue-Labarthe)现在正试图修正海德格尔的尝试,在他的版本中荷尔德林居于关键地位,而策兰则发挥了重要的功能。我本人曾表示希望构建一种最终属于马拉美诗歌所代表时代的哲学。那么佩索阿呢?我们知道虽然他没有发明什么哲学学说(philosopheme)来欢迎和支持佩索阿的作品,但若泽·吉尔(JoseGil)的工作至少是为了证明一种假设,那就是佩索阿的作品,特别是以阿尔瓦罗·德·坎波斯这个名字所写的那些作品是和德勒兹的某些哲学观点兼容的。我看到朱迪·巴尔索(JudithBalso)从形而上学角度对佩索阿的全部诗歌进行评价。但她的评价是从诗歌本身出发,而不是为了新建一种哲学。所以我们说哲学没有,至少还没有被置于佩索阿的条件之下。还没有能配得上佩索阿的哲学思想。
19、和海德格尔一样,佩索阿也提议回归到前苏格拉底时代。在卡埃罗和巴门尼德身上我们无疑能看到相似点。作为诗歌的责任,卡埃罗恢复了存在的身份,这个身份要先于任何主观的思想构成。我们在他的诗歌中发现的口号“不要倚靠在思想的走廊上”可以和海德格尔对于笛卡尔主观性主题的批判相提并论。他把那些同义反复的句子(树就是树,它不是别的什么就是棵树)称为非思想的形而上学,它和巴门尼德的“思想不是别的什么,就是思想本身”的观点非常相似。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卡埃罗所有的诗歌都是为了反对柏拉图的理念,后者被看做是知识的沉思。
20、 柏拉图精神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佩索阿赞同对于和存在的思想以及真理神秘性相关的数学范例。他明确地表示自己试图赋予诗歌以描述存在之数学的任务。或者说,他承认数学真理和艺术美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他说:“牛顿的二项式和米洛的维纳斯一样美”。然后他又说问题在于很少有人知道这种一致性,他让自己的诗歌遵循柏拉图最为重要的目的:把无知者的思想引向真理和美之间本体上的交互关系这个固有的确定性。
21、在以坎波斯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特别是那些颂歌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看上去无拘无束的生机说(注:一种理论或学说,认为生命的过程来自于或包含有一种非物质的生命原则,不能完全解释为物理和化学现象),吉尔的假设正是来自这一点。坎波斯诗歌探索的主要内容似乎就是对情感的提升,而把身体展现为不同形态的各个部分则将欲望和本能虚拟地等同起来。坎波斯另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想法是把机械主义和生命的活力(elanvital)间传统的对立看作是相对的。坎波斯本人是个现代机械主义的诗人,但他来自大城市,那里的商业,金融和工业活动可以被看做创造性的设备,就像自然一样。坎波斯比德勒兹早得多地提出存在一种欲望的机械单义性,诗歌在获取其能量的时候不能将其崇高化和理想化,但也不能将其分散到不稳定的多义性中。诗歌必须通过达到一种存在的激情来表现出它的动与静。
22、还有一类禅诗,叫做偈子,亦即佛经中的唱词。像宋代诗僧守端《蝇子透窗偈》:“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以蝇子钻窗来比喻修禅求佛之理,生动形象,而且充满哲理,耐人寻味。诗中描述,从外面钻进屋内的一只蝇子,出于趋光性的本能,扑在窗纸上,半天半天地往复探索,却怎么也穿不透窗纸,钻不出去。探着探着,突然间,碰上了原来的纸洞,这才恍然大悟:只要顺着来路返回就可以了,怎么就忽略了这一点呢!原来,竟是一向只习惯于用眼睛而不长于动脑子所造成的。“始觉平生被眼瞒”,洵为人生的悟道之言。诗人通过这个寓言式的故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禅宗南宗的顿悟学说,批判了那种捧着佛书经典,只是死啃硬背,而不去用心体悟的做法。研索其意蕴,可以参看唐代诗僧神赞的《蜂子投窗诗》:“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但守端诗大大地深化了主题意旨,就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来时路”。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本源;同时,对于禅宗来说,起点即是终点,生命的起源亦即死亡的开始,以前的路也是将来的路。二是“被眼瞒”(为眼睛所蒙蔽)。这里反映了眼睛与心灵、表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面对纷繁万状的眼前事物,人们容易迷惑于现象,而放弃思索,忽略自省,忘却反思,失去内在。
2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4、毫无疑问,这句口号归纳了当代哲学中不同浪潮的共同点。严格地说,反柏拉图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头禅。
2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6、后语:大量读者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转发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转发,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7、此外我们还知道,海德格尔以及由他开创的诠释学浪潮将柏拉图的那种把从先验的理念强加在人类思想之上的做法视作对存在遗忘的开始。他们认为在理念中,存在的意义被人类的技术至上所掩盖,它被以一种数学的理解形式所包装。
28、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9、释义:不历经一番彻骨的寒冷,又如何能得到扑鼻的梅花香味呢?
30、近年来,中小学课本经历了全面改版,王充闾的作品活跃在众多版本的教科书中。现行的各个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如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鲁教版、粤教版等几十余版语文教材,均收录了王充闾的作品。这些作品同时也是中小学语文考试试卷的“常客”,可谓极具品质保证。
31、保留的,才叫青春。不解释的,才叫从容。不放手的,才叫真爱。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32、释义:人一辈子要勤奋努力,倘不积极地探索研究,哪会有收获或成就呢?
33、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34、唐代以来的诗人中,有许多擅写禅诗的圣手,无论从诗人习禅、结交禅门衲子,还是从以禅入诗、诗禅结合哪方面看,在整个诗歌史上,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盛唐时期,号称“诗佛”的王维自不必说,就连“诗圣”杜甫晚年也有“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之句。本书中选释了大量这些诗人的禅诗。
35、所以我们要问这样一个问题,在佩索阿的作品中,各种意义上的柏拉图主义是被如何对待的呢?或者更准确一点,作为一种思想,佩索阿的诗歌是不是现代的呢?也就是说它是不是反柏拉图的呢?
36、在唐代,以禅入诗足以同王维相媲美的当属白居易了。本书中收录了他的多首禅诗。《恒寂师禅苦热题室》颇具代表性。“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诗中就眼前所见,描述了一个充满哲思禅趣的景象:时值炎夏酷热,人们都纷纷四出避暑,奔走如狂;唯独诗友恒寂禅师却独处屋中,静坐不动。那么,是不是这间禅房构造独特,具有天然的防暑功能呢?非也。只是因为禅师心定如冰,所以也就有身凉似水的感觉。香山居士还有一首题为《消暑》的五律:“何以消烦暑?端居一室中。眼前无长物(长物,佛学词汇。原指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像样的物品),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两首诗中都阐释了心境与环境、心态与感觉的辩证关系,寄寓着一种深刻的禅理。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心随境转”,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主观的心态、情绪;而诗中所阐释的却是“境由心造”——“热散由心静”,“心静即身凉”。这种境界显然是提升了一个档次。从“境由心造”得到启发,我们可以引申到社会现实生活中去。如果能够以淡定从容的态度面对人生,远离物欲诱惑,淡泊名利,忘怀得失,谢绝繁华,回归简朴,那么,就可以进入“人淡如菊,心素如简”的境界,从而实现中外哲人所追求的“诗意地栖居”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