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的诗句和赏析(精选45条)

2024-01-16 14:28:39

情景交融的诗句和赏析

1、宋词中也有一首描写离别的佳作,柳永写过一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其中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   君不见巍巍秦岭驾云来,一路奔涌出尘埃。向东横亘去千里,分庭南北连河淮。叠嶂层峦鸟不越,群峰六月正积雪。五津风烟无消息,秦地空与巴蜀望明月。明月始知有千古,才见太白鸟道通商贾。商贾不绝路不绝,商路不绝岁月苦。穿天越险路涩艰,更兼战火刀兵繁。褒谷云烟斜谷雨,秋风不过五丈原。幸有司隶杨孟文,体察民意开石门。为官能知百姓苦,百姓甘当开路人。为官为民豪气冲,敢将褒斜古道大开通。铁锤打,烈火烧,刀斧錾罢冷水浇。惊雷滚过岩花绽,排电闪开云路高。烟霞浴火巉崖瘦,山月经霜尘翳消。指点森森绝壁处,石崩天裂出青霄。石门一开万民安,开出一片米粮川。表记功德《石门颂》,东汉永平有遗篇。摩崖勒石存百代,精神彪炳绝世不可攀。一梦越过千年通,再叩石门到汉中。褒谷遗迹无存照,唯见平湖水色满山松。默默无语立,卿卿褒河鲤。跃起水生辉,解我西来意。君不见西来秦岭岭复岭,岭岭石门孔连孔。石门岭岭桥相连,车流如电风驰骋。君不闻秦岭山底开石门,亘古无双当代人。水分南北成故事,汉渭握手惊鬼神。且待汉水北去日,逐梦追寻黄河魂。逆流扑进黄河浪,日照金鳞跃龙门。浴天火,飞彩虹。泱泱华夏成就一代中华龙。

3、学习活动一:初读《声声慢》,并用一个词概括本文内容。学生根据以往的阅读经验,在诵读中很快就找到了全词的词眼“愁”,但对于全词怎么来表现“愁”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教师此时提供示范朗诵视频,学生通过体会轻重音、语速等感知诗人的情感。接着,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走进了诗人的世界,看到了景物,发现了景物的特征,意识到附着于景物上的“我之色彩”。

4、   一曰,章法浑融,结构谨严。通览此作,颇谙古人歌行三昧。无论全局开合、段落衔接,还是层次承转、首尾照应,都井然有序恰到好处。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从首句至“秦地空与巴蜀望明月”,发端健举如高空落石,描摹石门地理环境,为全篇助势张目。第二段从“明月始知有千古”至“秋风不过五丈原”,运用顶针修辞法自然承上,极写褒斜千古烽烟万重艰险,为下段礼赞石门预作铺垫。第三段从“幸有司隶杨孟文”至“精神彪炳绝世不可攀”,纵笔讴歌汉代廉吏杨孟文开拓石门的奇勋伟业。段首以“幸有”二字,紧承上述古道之艰险,流转自如天衣无缝。其中既有直抒肺腑的赞颂之词,又有密针细缕的刻画之笔,疏密相间自见真情。第四段从“一梦越过千年通”至尾句,由追昔转入抚今。千秋一梦逝者如斯,“再叩石门”沧桑巨变。鸢飞鲤跃褒河春浓,高峡平湖松涛荡翠,山清水秀今非昔比。石门千孔,车流如穿梭;高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追梦之旅更展宏图,南水北调“汉渭握手”,满眼尽是中兴气象。“君不闻”与首句“君不见”遥相呼应,一体浑成。尾句“浴天火,飞彩虹,泱泱华夏成就一代中华龙”,曲终奏雅饶有余味。(情景交融的诗句和赏析)。

5、唐代有两个大诗人最擅长写情景交融的作品,一位是李白,他可以写景入神;另一位是王昌龄,他可以言情造极。有机会多读读这两人的作品,一定会对情景交融有更深的了解。(情景交融的诗句和赏析)。

6、最后布置作业:根据完成的表格内容,创作情境任务中的赏析文字。

7、学习活动二:再读《声声慢》,体会词人是怎样表达愁绪的。学生在思考这一问题时,首先根据读诗时感受到的景物,快速地总结出“借景抒情”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抒情方式”相关知识。学生根据“抒情方式”的探讨,发现本词的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有的同学从“直接抒情”方面分析开篇十四个叠词的作用及情感,有的同学从“借景抒情”方面分析本词出现的各个意象,感受作者的愁情。最后,学生自主设计表格,从方法、诗句、情感等方面梳理整合,进一步归纳作品主旨,明确了词人通过抒写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描绘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抒发了自己国破家亡、孤苦无依的痛苦心情。

8、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9、   二曰,怀古颂今,情景交融。综观全篇,作者挥洒情景交融的诗笔,以悠远的时间为经、广阔的空间为纬,以怀古为辅笔、颂今为主调,以石门为焦点,采用直线式“焦点透视”的观照方式,在时空推移交错中,渲染出石门继往开来、今非昔比的历史画卷。所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语)。苍劲的时空张力,形成充满历史沧桑感的时空场域,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比如首段八句,作者将现实和历史的时空相糅合,使过去和现在的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今的壮美景像,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虚实结合的景语之中,尽是对祖国河山的礼赞之情。再如第二段对褒谷古道艰险景象的描摹铺排,意在笔先地寄寓着对古代劳动人民开凿石门、征服自然的仰慕之情。

10、   “中华通韵”全国诗词创作征集活动圆满落幕,我省巾帼诗人张曼利,以长篇歌行《石门歌》,在两万余首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可喜可贺。此作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登览褒斜古道的所见所闻所感,放飞牢笼天地、秤量古今的丰富想象,谱写了一曲讴歌祖国壮美山川、礼赞历代中华儿女征服自然的高亢颂歌。全诗气象宏伟,境界阔大,一唱三叹,真情洋溢,给人以回肠荡气的审美愉悦。诸评委许其荣列榜首,亦慧眼识珠者矣。为与读者一起赏读,不妨照录原作如下:

11、他把写景、写情之间加入了写人,让人成为景和情之间的过渡。这样一来,景与情之间的转化就显得自然流畅了。先写景,再写情,中间有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气呵成的浑厚感油然而生。

12、   所咏《石门歌》取材于汉中市北约20公里褒谷栈道风景区,石门开通于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洞内无斧凿痕迹,以火烧水激开凿而成,是世界最早的人工交通隧道之一。作者继承“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以情景交融的多彩诗笔,真实记录了她“再叩石门”的所见所闻;以激情四溢的亮丽诗心,艺术再现了她登临胜迹的所思所感;以独具风神的诗思,表达了歌古颂今的家国情怀。我认为,其艺术亮点主要有三:

13、   此作在韵式方面表现了很强的综合性,众多声韵交相配合,平仄互递杂言错综,通体筋骨备觉灵活。节律回旋震荡,忽而大音铿锵,忽而余韵悠扬,忽而短音促节,韵随情转,情随声传,波澜起伏新意迭出。可谓五音繁会,跌宕生姿。全诗凡58句,13次换韵,其中押平声韵10组,仄声韵3组。两句一韵者1组,三句一韵者1组,六句一韵者1组,八句一韵者2组,其余九组均为四句一韵。韵脚依《中华通韵》统计,三鹅仄韵1组,四衣仄韵1组,五乌仄韵1组,七哀平韵1组,九敖平韵1组,十一安平韵2组,十二恩平韵2组,十四英仄韵1组,十五雍平韵3组。为普及新声韵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其中只有两点小疵:“人”字韵脚两出,“门”字韵脚三出。“孔”字与十四英韵同押出韵。此属微瑕无伤全璧。

14、全国各地都有多处“李清照纪念馆”,其中规模最大的当属山东省济南市的“李清照纪念馆”,纪念馆内陈列着代表不同时期李清照的蜡像。现请你为代表李清照南渡形象的《声声慢》写一篇作品赏析,向纪念馆推荐这首词,将其悬挂于蜡像身后。

15、诗词作者的情感走向要有设计,有方法,产生的结果要具体,要生动。比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再比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都有写作技巧的成分,有感而发,显示真情,就容易打动人心。

16、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作者李清照的主要人生经历,学习到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17、情景交融代表着一种欣赏习惯,也是一种审美情趣,只要感情真挚,有感而发,就会收获赞赏。

18、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19、   我一直认为,旧体诗词若果是一种武器,那歌行就是航母;如果是一种载体,那歌行就是巨轮。驾驭不易,娴熟更难。而作者知难而上,诗胆可钦,期待作者有更多佳作问世。

20、读这些情景交融的诗词,能够带来感同身受的快感。欣赏上的快乐很难说得明白,快乐的情感有美感,悲伤的情感也有美感,哀婉缠绵的情感依然有美感。

21、  尾联对结,并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本来兴会盎然地登高望远,此时却平白无故地惹恨添悲,诗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

22、本节课首先以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及本词创作背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生进行作品赏析提供背景材料支撑。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婉约派”与“李清照南渡前后创作风格”的知识,为读懂《声声慢》提供了知人论世的准备。

23、然后进入“整体感知”环节,教师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任务。

24、全诗由写景起笔,然后诉说离别之情,最后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水乳交融。面对好友分别,没有悲伤哀怨,而是充满乐观期盼。一下子把离别诗中常见的缠绵洗涤干净,表达了豁达的心态。

25、  颈联,才点出一个“秋”字。“独登台”,则表明诗人是在高处远眺,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诗人飘泊无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年。“悲秋”两字写得沉痛。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弘”的对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此联的“万里”“百年”和上一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象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诗到此已给作客思乡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独的内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进离乡万里、人在暮年的感叹,诗意就更见深沉了。

26、本节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切入口较小,符合学生的实际,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相关活动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本词的“景”与“情”,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显著。

27、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28、   明代王世贞云:“歌行有三难,起调一也,转接二也,收结三也。”此作起调如千钧之弓,一举透革;转接如明珠走盘,流转自如;收结如激流见闸,一截便住。诚属难能可贵。

29、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30、这首词没有强调写出新意,柳永就是要写离别的愁绪,他把这种哀怨写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同样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31、情与景是诗词中的两个要素,两者融合之后,就有了意境。从诗词的内容分析,首先要触景生情,然后有情景相生,最后就水到渠成情景交融了。

32、乔树宗,笔名樵歌,自署室名墨玉斋。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培训中心导师,《秦风》诗刊副主编。其作品散见于《陕西日报》、《延河》、《中华诗词》等30余种报刊,编入40余种诗词选本。并多次在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诗集《墨玉斋吟章》获市“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

33、王勃写过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首诗就是按照“三步走”的手法,安排诗中内容。

34、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是描写情景交融的高手。他写过一首《登高》,其中的名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5、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36、   三曰,措语清新,韵式错综。此作在语言运用上,既有旧体诗词的典雅,又有现代汉语的清新。“巍巍秦岭驾云来,一路奔涌出尘埃”,“褒谷云烟斜谷雨,秋风不过五丈原”何其典雅,“为官能知百姓苦,百姓甘当开路人”,“铁锤打,烈火烧,刀斧錾罢冷水浇”又何其通俗,可谓雅俗共赏。句式以七言为主,而以十言句穿插于各层之间,长短错落跌宕生姿,极大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在修辞手法方面,有直抒胸臆的赋语,如“幸有司隶杨孟文,体察民意开石门”之类;有流转自如的顶针,如“秦地空与巴蜀望明月。明月始知有千古”;有情感浓郁的示现呼告,如“君不见、君不闻”之类;有累如贯珠的复叠,如“西来秦岭岭复岭,岭岭石门孔连孔。石门岭岭桥相连,车流如电风驰骋”,有以物拟人的比拟,如“汉渭握手惊鬼神”。还有夸张、映衬、比喻等等,无须枚举。

37、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及本单元“文学短评”写作要求,教师创设如下学习情境:

38、《声声慢》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它神情婉转,造语新奇,被后人誉为易安“绝唱”。李清照南渡前后的作品差异较大,而要理解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并不算难,学生可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找寻答案。因此,本堂课需要解决的教学重难点为:①理解词中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感受词的意境美。②探寻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准确把握作者“愁”之内涵。

39、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40、到处都是美感,怎样传递出来,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借助写景表达情感,就是最好的方法。遇到难写的景致时就转而抒情,遇到写不明白的情感就转而写景,这样穿插交替,让诗词作品在有限的篇幅中,内容更加充实。

41、情景交融的基础是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这些手法都是为了把写作进行规范化处理。写诗词用字不多,但表达一定要精准。

4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3、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44、    在纵横开合、激情奔放的抒写中,作者围绕全诗主旨,调动多种艺术手段,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放飞想象交叉铺陈,颇见匠心与功力。比如,首段描写石门之景,夸张想象并用,贵在虚处着力,以虚见实。三段记叙古人开凿石门之事,好在实处用墨,段末“表记功德《石门颂》,东汉永平有遗篇。摩崖勒石存百代,精神彪炳绝世不可攀”,以夹叙夹议的抒情句作结,弘扬了中华民族千古一脉的“与天奋斗”的石门精神。又如最后一段,虚笔写意与实笔叙事相间,由“汉渭握手”想到“黄河魂”,由“黄河魂”想到“金鳞跃龙门”,想到“华夏成就一代中华龙”,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谱成一曲逐梦复兴的时代颂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情谊深的诗句(精选24条)
返回顶部小火箭